一文读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用药!
2020-07-31相信不少人都想知道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好好聊一聊。
2020-06-29最近的瓜特别多,这不,二甲双胍也来凑热闹!
2020-05-06二甲双胍又神了,开刀之前吃,降低糖尿病患者术后风险!?
2020-04-21新型降糖药处方趋势分析,恩格列净为何能在SGLT2i中拔得头筹?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2020-04-06由于存在广泛的异质性,不同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接受同一种降糖药物时的效果差异很大,部分人群降糖疗效很好,而另外一部分人群可能效果欠佳。本项中国人群研究发现,当接受艾塞那肽降糖治疗时,具备这两个特征的T2DM患者可能会收获得更好的效果。
2020-03-26喝茶讲究茶道,喝酒讲究酒品,那吃药有什么门道啦?
2020-03-20为了唤起人们对慢性肾脏病的关注,提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被定为“世界肾脏病日”。今年“世界肾脏病日”的主题是“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从预防到诊治”。借此机会,我们聊一聊对于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医生应如何进行药物选择。
2020-03-16一个月会不会忘记自己有糖尿病?
2020-03-13胺碘酮是心内科常用药,但应用中会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比如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当胺碘酮和降糖药一起服用会产生什么影响?
2020-03-13二甲双胍又是你?你还有什么本领是没有展露的?
2020-03-06最近发表于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的一项2期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在保留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同时,具有改善由于长期使用激素而导致的相关不良反应的潜力。
2020-03-04二甲双胍是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用降糖药,也是指南推荐的初始降糖药物,降糖之外还有心血管获益,可谓价廉物美的药物。然而,二甲双胍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很常见,尤其是胃肠道不适,例如腹泻,恶心和腹部不适。先前有一项研究表明,在1年的随访期内,起始二甲双胍的患者中有35%报告了至少一种ADR,女性的这一比例高于男性(40%比31%)。
2020-03-03小孩子能吃二甲双胍减肥吗?有用,但这只是走向临床的第一步。
2020-03-02糖尿病的根治成为可能?
2020-02-20本期医脉“药”闻,小编整理了“智能胰岛素贴片最新研究进展”、“美国FDA勒令氯卡色林退市”、“二甲双胍治疗脱发病例”、“补硒或带来多项甲状腺疾病治疗获益”、“降糖药心血管安全性的高质量证据”五方面内容,与大家分享。
2020-02-18糖尿病是一种异质性代谢疾病,通过多种机制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而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患者也与心血管疾病复合风险增加有关,而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2020-02-13一项纳入数百项Meta分析的伞状回顾,揭示了十类不同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并对证据级别进行了标注,本项研究发表于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2020-02-12疫情期间,多少慢病患者陷入两难?
2020-02-07在最近几十年中,全球糖尿病高发,糖尿病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威胁生命健康问题的风险增加,从而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癌症是全世界主要威胁生命的疾病。由于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预计全球癌症负担将迅速增长。不少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癌症死亡的风险增加。今天是世界癌症日,来说一下糖尿病和癌症的相关话题。
2020-02-04本项研究旨在评估,与经典的二甲双胍(M)+胰岛素(I)联合治疗相比,恩格列净(E)+利格列汀(L)的治疗组合是否会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管功能带来有益影响。
2020-01-22因可带来多种额外获益,“降糖神药”二甲双胍及其相关研究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近半年,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出炉?
2020-01-22本项研究旨在评估二甲双胍作为中重度面部痤疮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0-01-16本期医脉“药”闻,小编整理了“ACR指南将非布司他降为二线用药”、“卡格列净降低尿酸水平”、“SGLT-2i新成员,既降糖、减重又降压”、“FDA首次批准甲状腺眼病治疗用药”、“二甲双胍与老年痴呆”等几方面内容,与大家分享。
2020-01-07近期,Diabetes Care期刊发布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最新颁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2020版。这一诊疗标准等同于临床实践指南,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学术影响力。小编对其中有关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用药和推荐流程进行了整理,供各位老师参考。
2019-12-25二甲双胍是各大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T2DM)一线用药,但其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会令患者终止对于此类药物的使用。目前,鲜有研究探讨在老年患者中,不同剂量的二甲双胍与胃肠道不良反应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可能对于临床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此,来自我国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的科研人员,在我国人群中展开了此项随机对照研究。
2019-12-18复盘最强医保谈判!糖尿病降糖药达格列净片的“灵魂一刀”,“药王”修美乐狂降83%!2019年医保谈判,都谈成了什么?
2019-11-29二甲双胍是使用最广泛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有研究表明其可能还具有延长生物体寿命的作用,但背后机制尚不明确。来自英国和德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二甲双胍能否延长寿命与肠道细菌以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篇论文于8月29日发表在Cell杂志。近日,来自加拿大的三位学者于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一篇评论性文章,就此项研究发表了看法,并提出了两个需要解决问题。
2019-11-07由于体内一系列激素水平的变化,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钙质流失加速和骨代谢异常,骨折风险较一般人群高。在起到控糖作用的同时,降糖药物是否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骨折风险增加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话题。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会增加骨折风险已经多项有力证据证实,但是由于缺少深入的随机对照研究,二甲双胍、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对骨折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最近,一项发表于Obes Rev(最新影响因子为8.192)的Meta分析研究报告给出了答案,在临床处方降糖药时或许能够给予医生们一些参考。
2019-10-25每一类口服降糖药物都各有特点,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来选药。事实上,没有哪种药物对所有患者都堪称最好,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2019-10-24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不仅降糖作用安全可靠,降压也是一把好手,神了!
2019-10-23口服胰岛素转战小肠,这次“打针”真的不痛,效果还更好!
2019-10-19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17时30分许,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癌症学家威廉·G·凯林(William G. Kaelin),美国临床医学家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和英国临床医学家彼得·J·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供氧环境变化机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019-10-13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风险较高,这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因。尽管我们已经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凝状态)进行了相应的干预,然而仍然存在很多无法解释的心血管事件。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统称为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IRS)。有研究证明,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有助于降低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那么除了胰岛素增敏剂之外,还有哪些降糖药物对心血管结局有好的影响。
2019-10-10磺脲类降糖药应用于临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虽然目前在降糖领域大家都在推崇“神药”二甲双胍,但磺脲类作为最古老的降糖药,亦不断有新的品种和剂型的面世,在降糖的道路上,依然自信满满。
2019-09-29美国1型糖尿病(T1D)患者人数大约为100-150万名,T1D也是仅次于哮喘的儿童常见疾病。虽然近年来,人们针对糖尿病的护理意识有所改善,但是大多数T1D患者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血糖指标,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持续增加。有研究显示,T1D确诊时年龄越小,对寿命的影响越大,其中在10岁前确诊T1D的男性和女性患者,预期寿命分别缩短14.2年和17.7年;对于20岁前确诊的T1D男性和女性患者,预期寿命分别缩短11年和13年。因此,延缓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健康意义。
2019-09-22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病因学证据可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目前降糖药主要是胰岛素类、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2019-09-03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目前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Am J Cardiovasc Drugs发表的一篇综述显示,二甲双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似乎独立于抗高血糖作用,这主要与5磷酸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磷酸化增加,促进一氧化氮(NO)产生介导。那么,二甲双胍有哪些独立于降糖作用之外的心脏保护作用呢?
2019-08-27看看综述怎么说!
2019-08-23糖尿病治疗如果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单药治疗血糖不能达标,就要进入联合用药了。联合用药让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结伴而行,协同作战,来达到更好的糖效果。
2019-08-21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是骨折的高危人群,而且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不一定下降,这些患者可以在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较高的骨密度下发生骨折,这将带给患者新的健康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骨健康值得我们关注。
2019-08-20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低血糖,除了吃东西喝糖水,来来来,鼻用胰高血糖素来一波......
2019-08-08是时候告别谈“胍”色变的时代了!
2019-08-03静脉曲张常起于下肢,临床表现为静脉水肿、充血、曲张或静脉溃疡,女性发病率往往高于男性。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后期可能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二甲双胍作为降糖“神药”,稳居2型糖尿病(T2DM)一线治疗的头把交椅,其在降糖之外带来的多项额外获益,也令人津津乐道。
2019-07-31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治疗领域的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大批的新型药物,例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但这些都不是今天的主角。近期发表于Diabetologia的一篇文章表明,一种心内科医生较为关注的药物——脑啡肽酶抑制剂有望跨界成为T2DM治疗的新选择。
2019-07-23二甲双胍相当便宜,而且在降血糖方面又相当有效,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经常选用的药物。不过,不说不知道,原来二甲双胍还有其他非常神奇的妙用。
2019-07-21作为公认的“降糖神药”,二甲双胍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既然被称为“神药”,必然有过人之处。近年来,有关二甲双胍提供额外获益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最近就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带来脱发治疗方面的获益。今天,小编带您细数一下,二甲双胍降糖以外的那些“神技能”。
2019-07-05历史悠久的磺脲类降糖药,有哪些好伴侣?
2019-05-292型糖尿病是由糖尿病前期发展而来的,现有的研究已经证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也就是说预防糖尿病要从糖尿病前期的早发现和早控制开始。
2019-05-29研究表明,老一代的抗疟疾药物羟氯喹似乎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益。AACE2019大会上就有一项针对羟氯喹药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由印度GD糖尿病研究所的Amit Gupta博士汇报,小编做简单总结。
2019-05-07二甲双胍作为当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力军,各大指南均推荐其贯穿糖尿病治疗的始终,那么如果二甲双胍单药应用效果不好时,谁是它的黄金搭档呢?
2019-05-07双胍同学,请收下小编的膝盖!
2019-05-05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在特殊人群中如何应用?
2019-04-30希望更多新药上市,且能进入中国,造福各类患者。
2019-04-26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且不受体重限制,其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目前,二甲双胍的剂型有多种,不同剂型的二甲双胍有区别吗?二甲双胍使用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2019-04-26以正常肾功能为主要人群实现肾脏事件风险降低达47%,达格列净治疗肾获益终点真的够“硬”!
2019-04-103月18日是第十九次全国爱肝日,2019爱肝日的宣传主题是:维护肝脏,增进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患病率非常高的脂肪肝。对于内分泌医生来说,糖尿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2019-03-20英国糖尿病专业会议(DUPC)2019年3月6日-8日在利物浦成功举办,“神药”二甲双胍不负众望,在会上再次成为明星,这次狙击的是糖尿病深静脉血栓!
2019-03-17英国糖尿病专业会议2019年3月6日-8日在英国利物浦成功举办,降糖效果不佳如何采取用药方案?糖尿病足怎么处理?且看专家解答!
2019-03-16如今人口快速增长,妊娠糖尿病(GDM)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全球每7名孕妇中就有1名患有GDM,随着胰岛素成本上升以及患者负担能力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运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很大的需求,事实上一些机构已经开始支持将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的替代品运用于GDM人群,然而关于二甲双胍运用于这类特殊人群对其后代长期影响是如何的呢?目前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
2019-03-15胰岛素是一个多肽,它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如果这种蛋白质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其会被消化道的蛋白酶消化分解,生物活性消失从而失去降血糖功效,因此目前的胰岛素尚不能通过口服方式给药,外源性胰岛素通常都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
2019-02-20近期,Clinical Diabetology发布了2019波兰糖尿病患者管理指南,其中专门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给出了几点重要推荐。
2019-02-01工作60年,二甲双胍也有话说!
2019-02-01已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能够调节2型糖尿病(T2DM)患者对十二指肠内葡萄糖的心血管反应,并且可能具有调节餐后血压(BP)的能力,其在T2DM患者中通常得不到充分补偿,导致餐后低血压。
2019-01-11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主要原因,为糖尿病患者制订降糖方案时,不能仅仅关注血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血管获益。
2018-12-29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二甲双胍也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疾病的进展。然而,二甲双胍可能会导致副作用。
2018-11-12新型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究竟如何?读完就知道!
2018-10-24降糖药有很多种,该怎么选呢?
2018-10-102018年9月1日,达格列净“DAPA HIGHLIGHT”在大连隆重举行。会议邀请到北京医院郭立新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建玲教授作为大会主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内分泌专家共聚一堂,一起分享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达格列净循证研究的成果,从2型糖尿病(T2DM)治疗模式的探索出发,深入解读了达格列净降糖治疗的三大关键词:快速、安全、护心。
2018-09-108月24日,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期待已久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正式发布。《共识》的主要参与专家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余学锋教授对《共识》进行了详细解读。
2018-08-31几天前病房里住了一位老师,住院的主要原因是乏力,经过检查,血糖控制正常、没有脑梗、没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但是有轻度贫血,做骨髓检查没有其他血液病,也没有活动性出血。
2018-08-30有着60余年使用史,作为强效降糖药,磺脲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讨论从未停止。
2018-08-28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其降糖效果毋庸置疑,但胃肠道副作用的发生让部分患者只能望而却步。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出现让这个棘手难题迎刃而解,它是怎么做到的?且看本文讲解~
2018-08-24口服降血糖药物是糖友愿意接受的一种治方法,但是最近在门诊时,经常碰到糖友说口服降血糖药物效果不佳。经过仔细询问,这些糖友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用药错误,直接影响药物降血糖的效果。
2018-08-23有接近半数的患者在胰岛素开启后仍储存在冰箱内,甚至三分之一的患者从冰箱取出胰岛素便立刻注射,这样做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018-08-09二甲双胍仿制药比原研药溶出快,在胃肠道里面的局部浓度短时间更大,所以胃肠道刺激更明显,另外还有辅料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所以原研药相对仿制药能部分改善消化道刺激症状,一部分糖友换了剂型后,可以继续服用。
2018-08-08近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的电影,把肿瘤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巨大价格之差展示出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8-07-31糖尿病患者出现药源性低血糖多因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使用不当所致。如:磺脲类药物使用过量、使用后活动增加或饮食配合不合理引起。
2018-07-18空腹和餐后血糖高,是糖友最苦恼的事。如何不用调药就把血糖降下来呢?
2018-07-13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是基于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采取是生活方式干预还是加用药物治疗,是单药、双药、三药还是需要胰岛素治疗。降糖治疗也要分步走,是一个阶梯式的治疗。
2018-07-11前几天,去环湖医院会诊,遇到一位糖尿病病史8年,65岁的老人,此次因急性脑卒中住院。她病史不长,年龄不大,是什么导致脑卒中的发生呢?
2018-05-31日常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容易步入两个极端:一是从来不调整药物,如老李。二是经常自己调整药物,如老张。
2018-05-25科学用药是是节省开支,提高疗效,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科学用药是有前提的,首先是克服用药的错误倾向,其次是选准药物,然后才能谈如何科学用药。
2018-05-22有些药物会引起患者血糖升高或不稳,对血糖控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8-03-23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有60年的历史,凭借着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成为目前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近年来针对二甲双胍的研究很多,涌现出了一些可喜的新发现。除降糖外,它还能通过一系列机制发挥各种治疗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18-03-14颅内压升高是外伤性脑损伤、脑水肿和中风等急症的常见症状,也是“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2018-01-20长期定时、定量、有规律地服用降糖药是“糖尿病病友”有效控制血糖的基本要求。由于糖尿病病人以身患多种疾病的中老年人居多,每天都要服用多种药物,而每种药物的用法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年龄大、记忆力较欠佳,所以很容易出现漏服降糖药的情况。漏服不同降糖药,该如何补救?
2017-12-18许多糖尿病患者就诊时都希望医生给自己开点“好药”,有的甚至不管价格多贵,点名就要进口药。在这些患者看来,价格贵的药肯定比价格便宜得好,进口药也比国产药要好。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药才算是“好药”呢?
2017-12-16糖尿病要合理用药,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稳定地控制血糖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不仅仅单纯是药物的问题,还需要平衡饮食、运动,甚至包括用餐、锻炼和用药的时间。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用药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刚开始用药的患者,容易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17-12-14有人问糖尿病病友的“一喜一忧”是什么?相信大部分糖尿病病友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喜在血糖控制平稳,忧在血糖太高。喜不难理解,很多糖友常把它归功于医生的治疗有方,那么,血糖太高的忧又是为什么呢?当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不知所措呢?下面,就来细说引起血糖升高的常见的原因和不常见原因。
2017-12-02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经有五十多年了。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协会对2型糖尿病治疗给出的联合指南建议,如果没有特殊禁忌证,2型糖尿病患者在得到明确诊断之后,就应该马上服用二甲双胍,同时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作为传统降糖药,二甲双胍既便宜、有效又相对安全。
2017-12-01近日,一条“糖尿病竟如此难治?他的一番话,说醒了很多人!”的文章火爆糖友圈,发布渠道还貌似很可靠。
2017-11-11双胍类降糖药相信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治疗糖尿病最为常见的药物。
2017-11-06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降低了不少,就连平时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的糖友,也会发现血糖水平稳定下来,甚至接近正常水平了。于是,很多糖友就会怀疑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减轻了?是不是可以停止服药了呢?
2017-05-15治疗糖尿病,除了要注意饮食,加强运动以外,药物治疗也十分关键。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控制病情。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糖友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2017-04-15不同的糖友在选择口服药物时,不仅需要注意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心肝肾等器官功能,还要注意体型的不同。这里的体型可不是我们生活中“高矮胖瘦”的简单说法,而是要根据体重指数(BMI)和腰围来进行区分的。
2016-09-01夏季虽然血糖值会降低,但不可随意减药。改变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会人为地造成血糖的波动,使病情加重,导致血糖的长期控制不理想,而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016-06-06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控制血糖只是一部分,同时还要注意避免用药不当。很多糖友觉得血糖很难控制,且时常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其实这都是用药不当引起的。且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因这样那样的用药误区,导致病情加重的,这样情况更要特别注意。
2016-03-19糖尿病人往往对吃药这件事很迷惘,不知患上糖尿病该吃什么药。患上糖尿病到底该吃什么药?怎样吃?越贵的药疗效越好吗?我们一起来盘点糖尿病口服药物吧。
2016-03-16糖尿病患者不可自行选药,因为糖尿病是一个个体化差异较大的疾病,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患者对药物反应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药。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合理化,才能正确评价药物疗效和血糖控制情况。
2016-01-11降糖药有很多种,面对这些眼花缭乱的降糖药,糖尿病人应该怎么选择呢?这就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情况来决定了。
2015-11-28壮阳药是著名的助勃药,在男科应用非常广泛,因其起效迅速而让男人们备受青睐。谁能想到,壮阳药还能防治糖尿病。据研究证明,壮阳药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前期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防治糖尿病有着重大的意义。
2015-11-22糖尿病患常存在「吃药会伤肾」的迷思,所以,有的患者往往自行减药量,甚至不太吃药。结果,问题更大条,医师提醒,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其实不吃医师处方药更伤肾,所以,不要再陷入迷思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2015-11-17常说的降糖药,包括口服和注射的两类降糖药物。降糖药可与多种药发生相互作用,如果联用使用得当,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特别口服降糖药使用方便,深受患者的喜爱。不过,糖尿病人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口服降糖药,即使一直使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友,在几个特殊时期还是不建议使用的。
2015-09-29到今年为止,二甲双胍临床应用已达58年。二甲双胍听起来像是一个化学制剂,但它其实是来源于天然植物,所以在具有良好降糖疗效的同时副作用很少。
2015-09-23有时降糖药“失效”是糖友用药不当所致。比方说,有的糖友在服降糖药的同时,使用了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噻嗪类降压药(利尿剂)等。对于这种情况,糖友需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如依那普利等,口服降糖药的药效可以重新恢复。
2015-09-21目前尚不清楚DPP-4抑制剂引起关节痛的原因,初步判断可能是关节对药物的特异性过敏现象。综合现有针对DPP-4抑制剂的各种临床研究来看,该类药物的应用对糖友来说利大于弊。因此,糖友对于其引发关节痛这一现象需要警惕,但完全无需恐慌。
2015-09-20我们常说的减肥手术,学名是“胃肠道重建术”。它一方面通过缩小胃体积,限制吃进去食物的量;另一方面构建了一个高速路,让食物从胃直接进入小肠的下部(远端空肠),减少食物吸收、降低体重,减轻由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更重要的是,该手术还能改变肠道激素水平,让食物较早地刺激远段空肠,能促进GLP-1与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该术还可调节肠道菌群,提高有益菌的生物活性。
2015-09-13针对第二型糖尿病友的用药,目前已经有口服排糖药(SGLT2抑制剂)可选择。药物机转是透过阻断肾小管对葡萄糖再吸收,让身体每天从尿液排除约78公克的葡萄糖到体外(热量约等于一碗白饭),正因为排除额外的葡萄糖,不仅有降糖效果,也能一并降低体重。
2015-09-06在服用二甲双胍的前7年中,患者体内通过FADS基因簇而合成的代谢物有着明显减少,这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减少密不可分。而二甲双胍能够降低FADS-1和FADS-2这两种基因的活性,从而降低患者体内胆固醇水平。
2015-09-04二甲双胍自1957年问世以来,已有50余年的临床应用历史,虽然其间多种新型降糖药物上市,但二甲双胍的全球使用量仍不断增加。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用药,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实现全程应用。
2015-08-31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但是“长期”一词却让病人对用药有了更多的顾虑。专家指出,很多的药物本身不存在这个毒性这一说法,如果因为担忧药物有毒性就不去用药,那么血糖“失控”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这个所谓的药物肝肾毒性。在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时,与医生保持充分沟通是很重要的。
2015-08-27糖尿病已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采用美国糖尿 病学会(ADA)的诊断标准,即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糖尿病联合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环顾四周,我们也时常能从亲戚朋友口中听到“某某得了糖尿病”的话语,可见其传播不可谓不广,而危害更是深远。
2015-07-28合理应用降糖药不仅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能有助于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每个患者对自己所用降糖药的正、副作用应该有个大概了解。
2015-07-24不少糖友会发现自己的血糖在夏季会有所下降,甚至回低至正常范围内,便自行减药或停药。殊不知,夏季血糖回落并不是偶然的现象,盲目的减药或停药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
2015-07-16包括中国指南在内的众多国内外权威糖尿病临床实践指南均推荐,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应该将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口服降糖药物。
2015-07-01降糖药物使人发胖的根源在于“胰岛素”。胰岛素是负责调节人体能量储备的重要激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能量难以储存起来,所以会逐渐消瘦。
2015-05-23二甲双胍虽是降糖的首选药物,但有些人却因体质原因引起很大的副反应,导致胃肠的不适。为了缓解药物的副作用,可以改变服药时机或更换药物剂型。若副作用长期存在,则需立即停药就医。
2015-04-26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前期(IGT)患者,生活指导对预防糖尿病必不可少,但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100%的预防效果,还需要靠药物的干预。二甲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首选。
2015-04-22空腹的时候,身体内众多激素参与血糖的调节,如果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空腹血糖的升高。针对空腹血糖异常升高,首选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
2015-04-13一家由政府提供资金的德国机构发出警告,Ⅱ型糖尿病患者所服用的一部分降血糖药物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并强调Ⅱ型糖尿病患者应当使用其他药物代替这些存在风险的药物。
2015-04-09糖尿病低血糖症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从而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候群。
2015-04-09作为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既便宜又安全,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降血糖的同时也降低人的体重,主要的副作用为胃肠的不良发应,因此其使用仍有适用人群的限制。
2015-03-29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应当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个体对药物的不同反应,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不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014-11-19梅尔顿教授的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无法人工合成胰岛β细胞的问题。尽管目前的实验还仅停留在小鼠实验阶段,但给不同小鼠注射人工合成的β细胞后,反应良好,这证明“研究的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2014-10-19有些医生患者过度强调降糖达标,认为在正常范围内越低越好。可是,血糖降得过于严格,可能发生低血糖,严重的甚至致残致死。目前认为,老年人和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不宜将血糖降得过低,也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增加低血糖及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2014-10-10糖尿病患者吃了药最好别喝酒,轻则出现醉酒或者降低药物作用,重则引起毒性反应或者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因为各种酒中都含有乙醇。同时,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会对抗凝血药物或利尿降压药物产生影响,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虚脱等症状。
2014-09-16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
2014-09-09磺脲类药物服用要点: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对胰岛功能完全破坏的患者,本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类药物起效慢,故一般提前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而且该类药物作用时间长,均易引起低血糖反应。
2014-08-29总体而言,降糖药益处大于风险,但仍有一定比例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出现副作用,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
2014-08-27糖尿病治疗降低血糖是非常重要的,稳定血糖,切忌让血糖摇摆不定能很好延常长患者生命和提供生活质量。医生提示,在糖尿病人降糖方面,除了可以用药物控制之外,有些糖尿病饮食是非常营养的,更有降低血糖的好功效。
2014-08-27血糖的升高会对血管、神经、代谢、免疫等系统造成伤害。这种伤害虽然每一天很小,但日积月累却非常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一百多种。常说的糖尿病患者“三年一小坎、五年一大坎”,指的就是患病三到五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等系统已经发生病变,而这种病变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产生并发症。
2014-08-12胰岛素建议存放在冰箱冷藏室的下部,因为冰箱上部温度往往过低。已开始使用的胰岛素可在背阴避光处室温保存,不要频频从冰箱拿进拿出。一般室温可保存两个月。使用胰岛素笔时,每次用完不要再放入冰箱,因为反复的温度变化可使笔芯中产生气泡,影响胰岛素量的准确性。
2014-08-04多项研究指出,导致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氧化应激”,解决血糖升高和并发症的最好方法就是尽早使用抗氧化剂。而虾青素作为第四代抗氧化剂,是公认的迄今为止最强抗氧化剂,是“氧化损伤”的克星。要从根本上解决血糖升高和预防并发症,就要从胰岛的β细胞被氧化受损着手治疗,保护正常的胰岛β细胞不被氧化,让胰岛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这就是纪立农教授提倡的“对因治疗”:糖尿病只要一经发现就使用抗氧化剂,不仅能解决氧化应激的问题,还可以逆转早期的糖尿病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2014-08-04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磺脲类药物失效,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对于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很有意义。不仅如此,两者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用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
2014-07-30糖尿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从中医角度讲,“久病必虚”,晚期的糖尿病更离不开补气。中医说的“气”就是器官组织的功能,补气就是提高功能,而黄芪降血糖的机理也如此。
2014-07-29降糖药物有多个种类,其药物作用机制和用法都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多数降糖药物还需要结合进餐时间服用,所以患者和家属有必要清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2014-07-25大部分降糖药并不直接损害肝脏,只不过某些降糖药要通过肝脏代谢以及肾脏排泄。如果患者本身的肝肾功能不好,就会由于药物排泄受到障碍,药物原行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缓慢累积而增加肝肾的负担,影响肝肾功能,此时不宜使用。
2014-07-13刘女士在知道自己血糖高后,没有经过正确的检查来判断自己所患糖尿病的特点,也没有咨询糖尿病专科医生,就随便服用了降糖药,这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
2014-07-09由于糖尿病友用药种类多,为避免药物混淆,目前药袋多有看图吃药功能,简单易懂,避免吃错。例如太阳、月亮代表早上、晚上;碗代表饭前饭后;若就算还是有问题,上面也有谘询电话,所以保留药袋、阅读药袋谘询是用药安全第一步。
2014-07-08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抵抗贯穿始终,而胰岛素分泌则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因此,病人在选择治疗药物时,一定要考虑到其所处的病程阶段以及所存在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两方面的异常,再结合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014-06-17使用较高剂量他汀药物的患者与使用较低剂量的患者相比,有15%的患者更可能被诊断患有糖尿病。之前的研究已发现,服用较高剂量他汀类药物与服用较低剂量相比,会有相同比例(15%)的另一种严重心脏风险的降低。
2014-06-15目前的磺脲类代表药品是格列本脲。虽然这类药物降糖效果明显,但是也有它最大的缺点,那就是会引发低血糖,换句话说,由于是直接作用在胰岛之上的药物,所以无论患者的血糖是多少,都会继续降低血糖。
2014-05-12消渴丸是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它含有一定量的西药成分格列本脲(优降糖),其降糖作用强而持久,易引发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2014-04-18解热镇痛药(如保泰松)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 若同时与磺脲类降糖药服用,由于本品能抑制磺脲类药物的代谢并能置换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磺脲类药物,导致其血药浓度增加,引起急性低血糖。
2014-04-15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如那格列奈(唐力)、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等。主要作用机制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特点为口服后作用快,为快速餐后降糖药,宜在餐前15分钟或餐前即刻服用。
2014-04-04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以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出现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后,更要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在消除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点,连西医专家也是认同的。
2014-03-04虽然目前应用的药物都已经通过了大量临床验证,肝肾功能无损伤的患者在常规用药范围内服用,一般不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糖尿病患者还是要1至2个月检查一次血象和肝肾功能。
2014-03-02糖尿病有好几种类型,常见的有一型和二型。一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的分泌少了,以中青年居多。二型糖尿病则是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并不少,只是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度下降了,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低了。临床中,医生常给患者抽血,查看胰岛素功能和C肽、胰岛素抗体等检查,来判断患者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
2014-02-28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最有效的办法,是患者必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从而延缓胰岛功能的衰竭。
2014-01-30分析过去10年所通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共有43件轻微副作用个案,患者服用后出现嗜睡症状。其中多数属于轻微血糖过低或轻微肝功能指数升高等不良反应,另有一件出现心肌梗塞较为严重,但是否为用药反应其因果关系尚待厘清。
2014-01-23对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尤其是对本身就伴有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体重增加也是一大困扰。
2014-01-08在男性患者中,降糖药的使用对患癌风险无显著影响,而在女性患者中,同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相比,服用TZDs类降糖药的患者癌症发病风险降低了30%。
2013-12-31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以价格高低评价降糖效果。我们不应该说哪种药好,而应该看哪种降糖药更适合。因为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有时对乙不但无效,甚至有害。
2013-12-29糖尿病患者需合理使用降糖药,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内(一般人群),同时要注意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和用药安全。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大多药物都经肝肾代谢的清除,长期用药应按照医嘱监测肝功能和肾功能。
2013-12-26糖尿病患者的病因不同、病程不同,并发症的情况也不一致;同时由于年龄差异,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都会有所区别。因此临床用药一定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危险因素,合并症等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兼顾风险与获益的平衡。
2013-12-11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强的松)和地塞米松等。这些药物虽能增强肝糖元的合成,但会大大减少器官、组织和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2013-12-10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廉价的药物,被推荐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通过降低糖尿病相关的过度葡萄糖产生发挥作用,同时也被证明可以减少其他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2013-11-20口服降血糖药物总体来说引起贫血的发生率不高,但由于糖尿病发病率高,服用降糖药物的人数众多,而且多要求终身服药,因此,糖尿病患者对降血糖药物的每一种不良反应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使是少见药物不良反应也应引起重视。
2013-11-02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谈癌色变”,近日,来自荷兰的科学家在2013年EASD会议上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常用的降糖药并不增加糖尿病患者胰腺癌发生的风险。
2013-11-01糖尿病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而进行性减退,几乎所有的单药治疗都很难长期良好的控制血糖,因而联合治疗将成为必然趋势。
2013-10-26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桑叶中富含的桑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日本、韩国和中国专家对桑叶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桑叶不仅可以降血糖,还有降血压、抗炎、降血脂等功效。
2013-09-20GLP-1类药物治疗或可导致急性胰腺炎?
2013-08-24EMA于7月26日表示,在对所有可用的非临床及临床数据进行审查之后,发现没有新的证据显示GLP-1和DPP-4类糖尿病药物有胰腺不良事件风险。
2013-08-24有研究表明肠促胰岛素类药物可能有导致胰腺炎及胰腺癌的副作用风险。目前,对此学术界有比较大的争议。
2013-08-24糖尿病作为一个单病种在全国乃至世界召开了许多次研究学习会议,这不仅说明了糖尿病的患病人群多、病情复杂,而且促进了糖尿病疗法的迅速进步。新疗法的出现在给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的同时,也让人们不禁反问它的安全性是否和疗效一样令人瞩目?
2013-08-23近年来,GLP-1被认为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肠促胰岛素物质,单药或联合治疗均能获得全面、持续、安全、有效的降糖作用,能干预多种危险因素,延缓糖尿病病程,带来了糖尿病治疗的曙光。但是,我们真的已完全了解这些新治疗方案吗?它是否会增加患癌风险?
2013-08-23二甲双胍可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的高血糖应激“记忆”,这表明SIRT1可能是治疗细胞代谢记忆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使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13-08-21炎热的天气易影响食欲,如果外出游玩,进食时间也不容易固定,这些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故专家建议糖友外出时也尽量保持定时定量进餐, 不要吃得太少,以免发生低血糖。
2013-08-09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各种药物不断研发,或许有一天,糖尿病可以擦去其“终生治疗”的阴影,这将会是人类抗争疾病史上的,真正又一次飞跃。
2013-07-28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以长期稳定控制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为目标。目前用于控制血糖的国家基本药物主要有以下四种。
2013-07-10研究表明,阿格列汀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可持续两年,低血糖事件明显减少,且与格列吡嗪相比,对体重无不良影响。
2013-07-0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四类, 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
2013-07-01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联合应用,前者控制空腹血糖更有优势,后者控制餐后血糖更有优势,两者联用可以到达优势互补。
2013-06-30在糖尿病用药中,降低基础血糖的二甲双胍可谓是一个“明星”,历经曲折,最终仍以其优异的降糖效果和卓越的安全性,走在了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前线。
2013-06-11如果一个没糖尿病的健康人服用这种药来单纯减肥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二甲双胍主要是用来治疗二型糖尿病,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对于肥胖伴糖尿病的患者,使用该药配合运动和饮食调整可以减轻患者的体重。用降糖药减肥不可取,对于单纯性肥胖不仅无效,还可能造成肝肾的损伤。
2013-04-23降糖药有严格的“时间窗”,如应在饭前20分钟服用的瑞格列奈,饭前半小时服用可能引起低血糖,而在第一口饭服用,并要嚼服的阿卡波糖,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疗效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糖尿病人在服药时,一定要看准下面的“时钟”。
2013-04-16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控制好血糖可延缓病情进展,常用的降糖药物有口服的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注射用的胰岛素等。
2013-03-20口服降糖药可引起胎儿发痛异常 ,也容易使血糖控制不良,而且可通过乳汁的排泄影响婴儿发育。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停用口服降糖药。
2013-03-19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每100人中约有3~4人得此病。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中包括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其中,以口服降糖药最为常用。
2013-03-04糖尿病降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等。消渴丸也是其中一种,而且由于消渴丸含有中药成分,受到不少患者的青睐。不少人认为消渴丸是中成药,多服一丸,少服一丸没什么大碍。但是,因为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这样降糖快、作用强的西药成分,反而易引发患者低血糖症。
2013-02-28专家提醒,许多打着降糖旗号的中成药,大多都含有西药成分。这其中有些做得比较正规,有些则不做说明,给医生用药带来很大不便,更给广大患者带来不少隐患。
2013-02-27哺乳期 谨防低血糖:女性糖尿病患者若选择母乳喂养,在婴儿吸奶的时候,母亲体内的血糖会下降,应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2013-02-26来自麦克吉尔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癌症预防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了意外的发现:他们发现细胞暴露于二甲双胍环境下,可以减少细胞突变率,减少DNA损伤的累积。
2013-02-01冬季到来血流速度减缓,血粘度增加,糖尿病人的血粘度本身就高于常人,血液中过高的糖分每时每刻都在伤害着血管。所以冬季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的犯病率极高,造成死亡的人数也要高于任何季节。
2013-01-06可以肯定地说,服用降糖药是不会上瘾的,至于吃得下、睡得着,并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有许多疾病就是在吃吃喝喝中产生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越吃得下,血糖就越高。
2013-01-05二甲双胍主要是用来降低基础血糖的,也就是说主要对空腹血糖高有降低作用;而α-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卡博平)的作用是使碳水化合物消化的速度减缓,所以是用来降低餐后血糖的。
2013-01-04儿童和老年人要酌情调整磺脲类药物剂量或以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和格列喹酮为宜,剂量不宜过大。患者应该禁酒,因为酒精可诱发或加重空腹时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而发生低血糖症。
2012-12-03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
2012-10-26老赵患糖尿病3年了,一直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天3次,每次1片(250毫克)。现在血糖控制得很好,空腹血糖5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 毫摩尔/升。
2012-09-21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病程较长或年老的患者,常患有多种疾病,经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2012-09-21口服降糖药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目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用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对于一些老病号,服用降糖药的历史可能有几年或十几年,如果有人要问您会吃降糖药吗?或许您会觉得可笑,可现实生活中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2012-09-21阿司匹林使用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解热镇痛的良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2012-09-21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一般。用黄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黄脲类的药用在一个人身上,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
2012-09-19美国国家癌症机构杂志(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本月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一些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可增加病人患膀胱癌的风险。宾夕法尼亚大学帕尔曼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病人比服用磺酰脲类药物者患膀胱癌的风险高两到三倍。在美国抗糖尿病药物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约占 20%以上,磺酰脲药物也比较常用。
2012-08-18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吡格列酮可能引发膀胱癌风险的消息后,医生和患者对于吡格列酮安全性产生疑问,而最近召开的2012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上,有两项新的研究研究显示,吡格列酮未增加膀胱癌发生率。
2012-08-08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进口药物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高高在上的:包装精美、疗效确切,但高企的价格往往让患者望而却步,因此,不少糖尿病患者在面对选择国产药还是进口药上往往十分纠结。
2012-07-29哥伦比亚学者Pablo Aschner联合中国香港、英国、法国、美国和黎巴嫩等国/地区的学者开展的EASIE研究提示,对于经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基础胰岛素的降糖效果优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
2012-07-11从被发现到成为治疗II行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可是历尽了一番坎坷。此外,它对治疗某些其他疾病也有一定效果,不过,并不包括减肥哦。
2012-07-04实际上,二甲双胍以其降糖效力强、普遍且易获取、价格低廉、减轻体重、调节脂代谢、保护心脑大血管等诸多益处被世界上许多糖尿病治疗指南所推荐,并被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一线并维持终身的用药。
2012-05-28以往有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会使患者患胰腺癌风险增加,这项新研究却显示,服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有可能降低胰腺癌风险。
2012-05-28一项Ⅱ期研究显示,前列腺癌患者在前列腺切除术前使用二甲双胍有助降低某些代谢指标,减缓病灶生长速度。
2012-05-28据国外媒体报道,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2012-05-28糖尿病病友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常需服用各种药物进行治疗。而这些药物有的可以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也有的可以加强或减弱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012-05-24社会上有很多声称可以“治愈糖尿病”的小广告误导患者。糖友在选择治疗时应擦亮双眼,尽量选择传统药物。
2012-04-30口服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您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或加强胰岛素在体内作用以降低血糖。因为每种降糖药物针对导致血糖升高的不同环节,因而在临床治疗高血糖时而常常需要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治疗。
2012-04-24糖尿病史将近二十年的阮大爷自行停了医生给他开的处方药,吃起了儿子从国外寄回来的降糖药,导致血糖飙升。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要遵循医嘱,不能擅自选药或停药。
2012-04-23糖尿病与高血压在医学上常有"姐妹病"之称,两者往往同时存在。
2012-04-21有人向读者推销一种叫“唐必拜”的保健品,称这是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开发的特殊功能性膳食。药食同源真的可以治疗糖尿病吗?
2012-04-17研究显示,常用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许有助于预防原发性肝癌。
2012-04-11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口服药物之后发现,自己的血糖控制状况越来越差了,或许,这就是发生了降糖药物的继发性失效。
2012-03-27医生告知,保健品里往往可能含有西药成分,这时刘女士才知道吃保健品降血糖危害这么大。
2012-03-26我国糖尿病人近1亿,20多年来增加了至少9倍,而且并发症非常严重。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指出,糖尿病是需要终身防治的,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态都是不可取的。
2012-03-25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的研究团队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的心理状态将有利于巩固治疗效果。
2012-03-10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降糖治疗时其综合管理及安全性监测应该引起广大内分泌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2012-03-09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降糖药物后,如果额外还服用保健品的话,会影响到控糖的效果。所以,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保健品。
2012-03-07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有多种,其服药时间、漏服药物后的处理方法都不同,治疗方案一旦经医生拟定后,就应长期严格坚持。
2012-03-06近年来,糖尿病研究领域针对肠促胰岛素的研究异常热烈,随着多项研究成果的诞生,针对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新药物应运而生。
2012-02-27随着肠促胰岛素与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相关研究的深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作用机制以及在2型糖尿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与突破。
2012-02-27作为一种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分泌功能、显著减少低血糖和体重、降低收缩压等作用令人记忆深刻。
2012-02-27基于肠促胰素降糖作用机理的治疗方案,可长期保护人体β细胞,从而可延长现有血糖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延缓疾病进展。
2012-02-27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两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可能会引起胰腺炎和胰腺癌,其中一种可能还会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2012-02-2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联合其他科室,评估了艾塞那肽与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在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2-02-27有些人认为,服用一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好,就再加用一种,两种若仍不能达标,就三种甚至四种口服降糖药物一起服用,以达到一个“累加效应”。
2012-01-28若1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持续治疗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差,是否应加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如果需要,应在何时加用此药?
2012-01-19拜唐苹的作用主要为抑制小肠的葡萄糖苷酶,从而抑制食物的多糖分解。因为糖类在小肠内分解及吸收障碍,而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肠道细菌酵解产气增多,可引起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2012-01-09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以来,对于二甲双胍的合理应用,医生和学术界都存在争议,尤其是当二甲双胍在临床上出现耐受而失效时,是否应该继续加量使用,目前没有相关研究。
2012-01-06专家表示,血糖微高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需要服药的时候如果坚持不服药隐患很大。
2012-01-03低血糖是优降糖等磺脲类药最重要且常见、有时是致命的副作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时尤其要注意。
2012-01-03糖尿病必须进行心、身的综合治疗,控制情绪也是治病的一道药方。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思想乐观,情绪稳定,配合医生把血糖控制好。
2011-12-29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通过口服降糖药及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巨大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也让很多不法医药企业看到了机会,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相当多的不正规降糖药物或保健品,而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
2011-12-20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二甲双胍降糖药,身体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大家可以通过改变服药时间、适当补充维生素B12和检测肾功能,来改善或者预防。
2011-12-17造成降糖药物效果变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胰岛敏感性降低、“继发性无效”两种。出现这些情况,往往需要胰岛素介入治疗。
2011-11-28清晨空腹血糖升高时不要轻易加服降糖药,而应该先搞清楚引起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2011-11-24查出糖尿病就用药、同类药物合用、选药不当、凭感觉服药、只吃药,不复查都是糖尿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2011-11-23对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该注意三至四个月检查一次。对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
2011-11-18中成药降糖效果需要一个过程,但不法商家为了提高疗效,在其中加入了一些西药成分。有些可能会发生严重不良后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2011-11-17有研究证实,降糖药物的选择、剂量、服用时间和用药次数都会影响它的疗效。
2011-11-10服食降糖药物后,糖友最好不要久蹲久坐,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持续的低血糖,大大增加意外的风险。
2011-11-09服降糖药要根据自身条件定制,不是随意更换或者改变剂量。也应该多了解降糖药的特性,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最佳。
2011-11-04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息息相关,一些错误的认识不仅阻碍治疗,严重的还会诱发许多并发症
2011-10-28糖尿病患者服药有许多注意事项,如果是老年患者就更加了
2011-10-26无论是新药还是旧药,能治好病,还没副作用的就是好药
2011-10-24对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使用胰岛素才是最佳时机呢
2011-10-22绝大多数老年糖尿病为2型糖尿病,这个年龄的患者选择药物应该有哪些注意?
2011-10-19各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口服药都有哪些副作用呢?
2011-10-18认真科学地对待疾病,科学服药,才是对自己负责。
2011-10-15诺和力是目前全球首个人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人GLP-1 类似物),这种药物可以“智能”控制血糖。
2011-10-14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会出现药效越来越差的现象
2011-10-11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影响,否则也可能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2011-10-09医学专家归纳了三个糖尿病用药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1-10-02患者希望摆脱病魔的心情无比迫切,这恰恰为某些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2011-10-02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药物都有恐惧感,尤其是对于“降糖药副作用”的顾虑,其实是没必要的。
2011-09-30便宜的老药与近年来出现的价格昂贵的新药同样安全有效。
2011-09-27科学地服用降糖药便成为患者的基本功之一。
2011-09-27糖尿病治疗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案,不同糖尿病病友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不可能完全相同。
2011-09-06除了有效降糖外,合理用药关键的三大原则也需要特别注意。
2011-09-03糖尿病药物治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2011-09-01糖尿病口服药也不是人人适宜,哪些人不适合吃药呢?
2011-08-30联合用药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使作用加强,或者是胰岛素和一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2011-08-26二甲双胍作为Ⅱ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还能抑制压力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厚。
2011-08-21糖尿病口服药物种类多样,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2011-08-19药物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可直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口服的方法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被糖尿病患者接受。
2011-08-18专家表示,对于药物肝肾损害的忧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2011-08-16强光、高温都易致药品变质,夏季更要注意药物的储存。
2011-08-11糖友购买糖尿病药物最好多长个心眼、多留点神,清清楚楚买药、明明白白花钱,熟悉以下几个选药技巧,确保您远离糖尿病假药。
2011-08-08口服降糖药物也不能随便吃!
2011-07-25若病人首次确诊时有典型的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的症状,不必先试用单纯饮食治疗。若无酮尿,可立即开始使用口服SU类降糖药,同时配合饮食控制。
2011-07-20最新《糖尿病护理》杂志刊登加拿大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吃坚果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2011-07-15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是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由于很多患者对口服药物有各种误解,以至于服药无法长期坚持,依从性差导致血糖控制效果总是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糖尿病患者服药呢?
2011-07-14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有五大类,选择用药时,首先应根据患者肥胖与否进行划分,肥胖和超重者用二甲双胍,否则选用其他类降糖药。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增加到中等剂量后,如果降糖效果不好,加用另一类降糖药。
2011-07-12在工作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在选药时片面强调“降糖”,而忽视糖尿病治疗中全面安全性,即低血糖风险、心血管风险等,这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011-07-05由于受胰岛素有依赖性这样错误说法的影响,有些糖尿病孕妇在怀孕初期仍用降糖药治疗。
2011-06-30二甲双胍的价格便宜,对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另外,其可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和降低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这是双胍类降糖药的最显着的优势。所以二甲双胍是一种很好的降糖药,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
2011-06-30选择口服降糖药是医师的任务,不要求病人学会自己决定用什么药。但是有的病人对药物是一无所知,吃了几年药,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2011-06-3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李晓苗教授等开展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表明,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恢复。对于伴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患者,该方案或可预防2型糖尿病。
2011-06-22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单纯饮食控制只能使一部分病情较轻的患者达到血糖满意控制,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仅仅为药物治疗提供了一个基础。因此对那些单纯饮食控制不能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加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但用药后同样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可以说饮食、运动和药物是有机统一的,从而构成了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
2011-06-19用药过量,不但不会治病还会“致病”。近日,美国《预防》杂志就载文总结了“药用多了反而会加重病情的5种情况”。
2011-06-17治疗糖尿病的药品越来越多,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患者常常会咨询医生:降糖药是越贵越好,还是价廉物美为好;是进口药好,还是国产药好;是单用西药,还是中西医结合……专家表示,各种药物作用机理不同,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最好,只能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言,况且80%以上的患者还需要联合用药(两种以上药物)。
2011-06-12俗语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得天天吃,每天三顿,天长日久,必有遗漏。我就漏过几次了。遇到此时,补不补?
2011-05-21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
2011-05-17糖尿病人在发病初期吃降糖药效果不错,但发展到后来降糖药失去作用,吃得越多反而降糖效果越差,这种病例我近来时常碰到。什么原因?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已经由原来的2型糖尿病向1型糖尿病演变,胰岛β细胞功能很差,于是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失去效果。
2011-05-16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患病时间越长,突发心脏病的风险就越大,男性患者尤其明显。3月14日,美国《内科学文献》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再次证明了这一结论。
有病就要治,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找到如何正确治疗的方向,尤其是它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慢性病,病人很容易陷入了治疗用药的重重迷雾中而不自知。
为了减少副作用、避免中毒,多数药物都会标明每日最大服用量。药物剂量准确,才能达到服用最小剂量、起到最大疗效和产生最小副作用的效果。实际上,不少患者服药超过了每日最大服用剂量,如优降糖每日服用8片,格列齐特每日服用6~8片等。经验证明,超限服用只会增加副作用,并不增加疗效。服用磺脲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谨防低血糖,服用10~15日后,根据患者餐后血糖的情况调整剂量,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2011-05-01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过程中,虽然清晨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睡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饥饿等症状,查睡前血糖却低于正常。
糖尿病患者除选择口服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外,还常有患者合并其他代谢异常和某些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心、脑、肝、肾、血管、眼及神经等组织,局部或全身感染,肿瘤,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等间发和/或伴随疾病的存在,如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疾病同时治疗,联合多种药物十分普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常用降糖药物,还应适当熟悉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与激素。
2011-05-01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不合理的饮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上糖尿病,我们时常也会看到一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患上了这种疾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人们一般选用药物治疗,那青少年糖尿病如何选择药物呢?
2011-05-01退休在家的许老师查出有糖尿病已有一年多了,按照医生的要求,他长期服用优降糖治疗,加上平时一直注意饮食控制和适度锻炼,他的病情一直都很稳定,不仅血糖控制得不错,而且“三多一少”的症状也没有了。前几天,天气突然变冷,他有些感冒发烧,就将自家药箱的板蓝根和阿司匹林拿出来服用。
糖尿病是一种很普遍的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可以说是许多患者为了治疗糖尿病花尽了心思,其实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找到何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糖尿病病情错综复杂,病人很容易陷入了治疗用药的重重迷雾中而不自知。
2011-04-26西药降糖快,但容易反复且副作用大。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在服药期间剂量会越用越大,很容易超过安全剂量范围,造成严重后果。
2011-04-25结合患者既往无慢性肾病史,无骨痛及骨骼发育异常,尿化验无蛋白、氨基酸及磷酸盐结晶,故可排除“慢性肾病”及“范可尼综合征”等原因所致的肾性糖尿,考虑到父子同病,遗传倾向明显,最终确诊为“家族性肾性糖尿”,糖尿病则被彻底排除。
糖尿病人在发病初期吃降糖药效果不错,但发展到后来降糖药失去作用,吃得越多反而降糖效果越差,这种病例我近来时常碰到。什么原因?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已经由原来的Ⅱ型糖尿病向Ⅰ型糖尿病演变,胰岛β细胞功能很差,于是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失去效果。
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副反应就是消化道症状,比如恶心、胃不适,甚至出现便秘腹泻等表现。可是,正因为需要控制血糖,药物又不能不吃,这该怎么办呢?
2011-04-07药物经济学是上世纪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也称“价效医学”。它是评定药物治疗成本的科学,也是指导临床医生制订合理处方(包括费用和疗效)的应用科学,以使临床用药更合理,从而能以较少的医疗费用取得较大的治疗效果。这对国家、医院、病人无疑都是非常有利的。
近来有一些患者反映,服用消渴丸后引起了低血糖反应。经仔细了解与分析发现,这些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原因,均系未正确服用消渴丸。因此,要详细了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消渴丸,以免误解。
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在几类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中,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最强,而且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患者血糖达标率显着高于服用二甲双胍和饮食控制的患者。
2011-04-01用药治病讲求的是对症下药,才能见效,但实际上,很多服药的“坏习惯”也会使药效打折,甚至增加副作用。
很多人也许有吃药不按时的习惯。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大意,早或者晚吃了几分钟,您该怎么办?相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这些药早吃晚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您可知道,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慢性疾病。病友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选用既能有效平稳降压,又能长期耐受、坚持服用的药物治疗,以达到良好控制血压的目的。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就是直接降低血糖,吃得多血糖也就降得多。其实,口服降糖药本身并无降糖作用,其降糖的先决条件是:患者必须有较好的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2011-03-29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数目急剧增加。据估计目前我国共有糖尿病患者约6000万。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和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2011-03-29在胰岛素抵抗的持续作用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逐渐衰竭,这在今天仍是难以解决的“定律”,不论胰岛素促泌剂还是胰岛素增敏剂都无法逆转或阻止这一趋势。正如UKPDS研究显示,随访期内单药治疗可以维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患者比例逐年下降,提示单药治疗无法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
2011-03-29对于那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光靠运动,饮食可能无法控制病情。这时就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下是对一些常用药的介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过去采用阶梯式的模式治疗2型糖尿病,首先从生活干预(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控制体重)开始,如生活干预无效,血糖仍高,于是开始服用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如长期服用单种药物治疗,非但效果不好,血糖没有得到控制,而且使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的危害下,高血糖毒性可使胰岛B细胞受损
2011-03-27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任何一种口服降糖药都注定迟早要失效。所谓失效是指剂量用至足量,反复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无法达标。发生失效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些从未见效或服药1个月就失效者称原发性失效。那些开始有效,1年甚至20余年后失效者称继发性失效。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它并非无法控制。当前,降糖药已经成为了控制血糖阻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卫士之一,这些卫士虽然神通广大,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他们也有不敢踩的“雷区”。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广泛流行的疾病,也是终生代谢性疾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需要终生治疗,但终生治疗并不意味着终生用药,很多患者经医生指导,通过一个阶段的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的治疗将血糖控制后,可以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科学的饮食和运动,达到平稳控制血糖的目标,而不再需要药物治疗。
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象朋友一样聚在一起,他们或探讨饮食与运动的心得,或谈论用药的反应,或讨论各自的病情,或交流治疗的体会。他们也会把讨论中不明白的问题,和自己的医生交流,并取得医生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糖尿病病友认识、了解、治疗自己的疾病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糖友用药,往往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用药以后,认为万事大吉,既不查血糖,也不定期就诊,一直按原方案、原剂量用下去;另一种是用药以后,恨不得血糖马上降下来,一看血糖还高就急得不行,甚至擅自调药
2011-03-08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体质问题,所以有很多的特殊性,比如用药就不一样。糖尿病治疗专家讲,考虑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用药也得有以下的注意
2011-03-03一些患者服用降糖药很随意,有的想什么时候服就什么时候服,有的觉得漏服一两次降糖药没关系,还有些患者漏服药物后,想当然地补服或加服。实际上,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口服降糖药有多种,其服药时间、漏服药物后的处理方法都不同,治疗方案一旦经医生拟定后,就应长期严格坚持。
2011-02-28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
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生发展涉及诸多病理生理过程的疾病。临床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治疗。联合用药应特别注意降糖药物之间的合理配伍,避免不良反应的增加。
2011-02-23友用药,往往走两种极端:一种是用药以后,认为万事大吉,既不查血糖,也不定期就诊,一直按原方案、原剂量用下去;另一种是用药以后,恨不得血糖马上降下来,一看血糖还高就急得不行,甚至擅自调药。
2011-02-21如果偶尔忘记服药,并且漏服药物的时间不长,比如本应饭前半小时服用的药物,到了吃饭时才想起来,那么及时补救是最明智的选择。
2011-02-05糖尿病患者从患病的那天开始,就意味着以后的日子将和各类降糖药相伴。不同型的糖尿病患者因胖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选用的药物种类、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同。
2011-01-291942年,法国医生简伯发现,用磺脲类衍生物治疗伤寒时,许多患者发生了低血糖,由此拉开了口服降糖药研究的序幕。至今,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应用于临床都超过了半个世纪。此外,人们还发明了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降糖药和胰岛素增敏剂,组成了口服降糖药的大家族。
应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早吃了几分钟,怎么办?相信不少糖尿病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会觉得,药嘛,早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对糖尿病人来说,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
自假糖脂宁胶囊致死事件发生以来,不少糖尿病患者对假药中掺杂的格列本脲产生了疑问。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格列本脲本身并“无罪”,关键是如何把握用量。
随着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药物的选择也越来越有讲究。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的选择。
用降糖药控制病情,是绝大多数糖尿病人控制病情的主要方法,但是糖尿病人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也有很多。
2011-01-17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脏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英国有超过230万的糖尿病患者,据估计每17人中就有一人因糖尿病或其并发症而死亡。超过40岁的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服用防止血液凝块或降低胆固醇的药物,这样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机率。
2011-01-11口服降糖药分五大类,每一类药物又有若干种,其特点及适应证均不相同。而且每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选用降糖药时,除了要对药物本身有一定的了解以外,还要结合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大小、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体重胖瘦以及有无并发症及其他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
2011-01-03几年来,张大爷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血糖一直控制得很满意。可是,最近他发现血糖检测结果一次比一次高。是药品质量出了问题?还是检测结果不太准确?
2010-12-31阿卡波糖(拜唐平、卡博平)是这类药物的代表。因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延缓肠道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所以餐中想起漏服药还可以补上,吃完饭再补药降糖效果会大打折扣。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向红丁教授认为,降糖药之所以频频出事,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最主要的是随着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很多病急乱投医的人,一些厂家正是利用了他们想根治疾病的心理。
糖尿病治疗目标本身很简单,就是使血糖达标,但其治疗方法和手段较多。病程进展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使得治疗方法或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及时做出调整。
2010-11-29阿司匹林使用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解热镇痛的良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新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物一般会有很好的效果,也可免去每天注射胰岛素的痛苦和不便,但在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分为长效类和短效类。短效类包括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时服药。长效类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等,一般每日服药1次,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缓释或控释片剂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否则就起不到“缓释”、“控释”的效果了。
2型糖尿病的治疗,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口服降糖药物了。那么,只要是2型糖尿病,只要血糖升高就要用口服降糖药,这种观点可取吗?糖尿病病友须知,其实降糖药不是想用就用的。在某些情况下,您还得学会对口服降糖药说“不”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现在糖尿病还不能治愈,这是铁的事实。”钱荣立教授说,虽然各国医学家在不断努力,但目前还没有一种成熟的、能够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患者不要对此抱有任何幻想,凡标榜能根治糖尿病的,就是骗人。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在糖尿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发生糖代谢紊乱原因有所不同,其药物治疗策略也有差别。
在今年世界糖尿病日到来前夕,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联合宣布,国际上首个由两大全球性制药企业联合研发的基于肠促胰素作用机理的降糖药物沙格列汀,已在包括美国、印度和欧盟多个国家在内的46个国家获得上市批准,目前中国还处于上市前审批阶段。数据显示,全球当前有近2.9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如果不阻止糖尿病的蔓延,世界糖尿病人口在2030年前将达到4.4亿,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四大疾病。
我国成年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一般可先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如果不严格按时间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现将5种降糖药作一简介,望糖尿病病友在服药时注意。
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虽然服用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原因何在?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注意以下这些问题,会有利于有效地控制血糖。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体质问题,所以有很多的特殊性,比如用药就不一样。糖尿病治疗专家讲,考虑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不同,用药也得有以下的注意:
正常人不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水平均波动在3.9毫摩尔/升~8.9毫摩尔/升之间,而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功能受损及外周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不恒定,需要服药才能帮助机体进行调控。患者一旦进食量减少或降糖药剂量偏大,就可能发生夜间低血糖。据统计, 30岁以上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每周可发生一次低血糖,而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可达20%。
从诊断的初期开始,有效地控制血糖,像健康人一样生活。日前,这个新药的研制者——丹麦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在北京召开了“改变始于革命”新闻介绍会,糖尿病领域知名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参加了本次会议,并针对2型糖尿病管理和治疗方式发表了讲话。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中,口服降糖药物以其有效、安全、方便及无创等优点仍然牢牢地占据着治疗中的一线地位。但是,由于2型糖尿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逐渐进展,病友们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功能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因此,对许多病友来说,到了疾病的某一阶段以后,将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张女士今年39岁,患1型糖尿病 已有25年,每天自己在家皮下注射胰岛素。这天早上,她照样“例行公事”,注射了药物。按规定在半小时至1小时后必须进餐,可她昨夜被胃痛折磨得没有一点胃口,她心想少吃一餐也没什么吧,反正自己早晨的血糖总是偏高。可1小时后,她开始出现心慌、出冷汗、全身发软,她挣扎着想到柜子里找点吃的,可刚一站起来,就一头摔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而送往医院……
我国目前已有9200余万糖尿病患者,居世界各国之首。据调查,我国20岁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糖尿病人群的增长非常迅猛。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家族病史、精神压力过大甚至肥胖等都与糖尿病有很大关系。
2010-10-27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
糖尿病治疗药物种类很多,但由于其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因此,服药时间也各不相同,正确把握好服药的时间对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特将六大类的糖尿病药物作一具体介绍。
通常,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现在,还有1.5型糖尿病。目前估计,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占10%~15%,这意味着,我国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型糖尿病患者400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范围是6.1~7.8毫摩/升。所以,超过上述两个标准的人,其体内血糖调控机制已经存在缺陷。有人说,我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没有超过11.1毫摩/升,算不上糖尿病,不需要服用降糖药。
2010-10-14张大妈是一位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有15年。平时,她严格遵照医嘱坚持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病情基本稳定。一周前,张大妈因着凉而发烧,出现咳嗽、口渴、多尿等症状,体重一下子轻了不少,张大妈认为是感冒受凉。
2010-10-10二甲双胍是主要口服降糖药之一,也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通常作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病人的首选用药。
2010-10-09对于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在刚开始服药的一段时间内,血糖会控制得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降糖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差。为此,患者常会非常担心,认为自己的病已经非常严重,失去了治疗的信心,甚至病急乱投医,或乱用药物,最终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2010-10-08秋季来临,许多糖尿病友往往心浮气躁、情绪不稳、睡眠不佳,容易造成血糖波动、升高。所以,糖友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开朗的心情。同时,由于此季节食欲欠佳、进食量少,户外活动消耗增大,血糖水平往往偏低,鉴于此,在保证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酌情减少药物用量。
2010-09-30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象朋友一样聚在一起,他们或探讨饮食与运动的心得,或谈论用药的反应,或讨论各自的病情,或交流治疗的体会。他们也会把讨论中不明白的问题,和自己的医生交流,并取得医生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糖尿病病友认识、了解、治疗自己的疾病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空腹血糖不高,但吃饭后血糖异常升高,这属于糖尿病前期,这种情况要不要吃药呢?过去,医生会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比如节食、运动等等,但如今,医生会告诉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应尽早吃药。
2010-09-25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
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体重不仅仅对控制高血糖有利,而且对血脂和血压控制都有好处。由于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的增加,所以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来说,原则上不应再选择这些药物,以免引起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不利血糖的长期控制。
2010-09-16在门诊与糖尿病人的交谈中,经常会有患者问我“什么降糖药最好”,他们往往表示:“我要吃最好、最贵的药”。而我也会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说:“没有最贵、最好的降糖药,只有最适合你病情的药。”
2010-09-15我国成年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一般可先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如果不严格按时间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现将5种降糖药作一简介,望糖尿病病友在服药时注意。
2010-09-15秋季天气炎热干燥,人体的邪气会比较重,在这样的季节,人人都应该注意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有些糖尿病人担心多饮导致多尿,往往等渴了才喝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糖尿病多尿是由于血糖高,而现在天热,出汗较多,限制饮水会造成脱水,血液浓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肾功能障碍等。”
2010-09-14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老年患者宜选择温和、不容易发生低血糖的药物;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用药时宜选择对心血管副作用少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更需慎重,因为目前除了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吸收入血的比例非常低以外,其他药物都要吸收入血并经肝肾代谢,因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往往是禁用的。
口服降糖药分为五大类,选择用药时,首先应根据患者肥胖来进行划分,肥胖和超重者用二甲双胍,否则选用其他类降糖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药物,增加到中等剂量后,如果降糖效果不好,加用另一类降糖药。注意同类药物不能叠加,且磺脲类药物不能和格列奈类同服,其余的可以相互配用
2010-09-10医生还提醒道,其实不只是磺酰脲类降糖药物,就是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马来酸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降糖类药物,也会引起过敏,也应该注意。患者使用这些降糖药物时,要向医生讲述有无过敏史,并注意观察皮肤过敏症状。
通常,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现在,还有1.5型糖尿病。目前估计,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占10%~15%,这意味着,我国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5型糖尿病患者400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人发现血糖升高以后,总是千方百计找出种种理由,拒绝服用降糖药。其实,这些病人误入了怕用药物治疗的怪圈。
2010-09-01糖尿病患者每天必须要做的降糖药服用也很有讲究,因为降糖药的降糖效果,除了药物本身的作用外,还与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有一定关系。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对于获得降糖药物的最佳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市面上不同牌子、不同价位档次的降糖药可谓遍地开花,这让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有了多种选择,可谓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在铺天盖地的、功效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降糖药广告背后,到底哪一种药对降低血糖真的有效?
2010-08-31有的患者甚至在血糖已获得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停止现阶段有效治疗,而去寻找“灵丹妙药”。殊不知,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的糖尿病综合疗法是人们与糖尿病长期斗争的智慧结晶,是经过严格证明、确实有效的方法。
治疗糖尿病,教育心理疗法是统帅,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疗法是关键,自我病情监测是保证,饮食-运动-药物互动治疗是选择。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重头戏,但药物治疗一定要掌握要点。
临床应用了某些药物后,有的病人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无糖尿病病史的人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后血糖控制恶化。
为了更好的进行糖尿病治疗,我私自对所服的降糖药加大了药量,一天1粒的加到2粒,一天3粒的加到6粒,这样做血糖一直正常,但是脱发却越来越明显了,到9月份,我的头发掉了一半,而且糖尿病并发症也更加严重了,走路不稳、视物模糊、手脚麻木。
2010-08-26于女士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虽然服了降压药,但血压仍不稳定。她的妹妹患单纯高血压病,服用医生开的降压药后效果不错,就介绍给姐姐。可是医生告诉于女士: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有特殊的要求。
糖尿病专家指出,糖尿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一般不会“伤肾”,但如果已有肾病,从肾脏排泄的药物不易排出,药物在体内蓄积,会造成低血糖,
糖尿病假药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一些治疗糖尿病的假药添加了优降糖等价格很便宜的西药后,一转手就卖给患者上百元,一两个疗程就要几千元,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假药对治疗糖尿病没有什么作用,不法商贩却进行夸大宣传,造成误导,使患者相信了假药,不去进行正规的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
糖尿病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手段能治愈,只能控制血糖达到一定的范围从而降低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目前降血糖的药物种类还是很多的,以下将把常见糖尿病药物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临床应用了某些药物后,有的病人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无糖尿病病史的人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后血糖控制恶化。
在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虽坚持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总结了8个常见错误:
就诊时向医生说清楚:患者的症状、正在服用的药品、曾对哪些食物、药品、物质(像花、草、精油、动物皮毛等等)过敏;说明是否怀孕或正在哺乳;说明是否正打算怀孕等等。就诊时向医生讲明白:既往病史,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
2010-08-12下顿饭少吃点儿、去掉一次零食或改吃血糖生成指数(GI)较低的食物由于对于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只需让自己的体重减轻5~10%,就能够显著地改善血糖情况。所以,只要适当地减少热量摄入,就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2010-08-1269岁的刘海生先生刚刚被确诊为糖尿病,他一着急便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这一搜就掉进了网购陷阱――花千余元邮购一堆降糖“中药”,按说明服药一次,两个小时后即开始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差点丢掉性命。
同一种降糖药物,不同的时间给药,效果明显不同。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医嘱给予优降糖2.5mg,一天两次口服,一周后复查血糖,无明显降低,即改为5mg一天两次,一周后血糖仍不下降。且病人控制了饮食并进行了适当锻炼。经详细询问,原来降糖药均是餐后服用的。
2010-08-05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很多,有些是绝对不能用,有些只是相对不能用,或者说明时要相当小心的。这些情况包括:
2010-08-05“非法降糖药出现一般有两种形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璐璐教授指出,“其一,是在中药里添加西药成分,如优降糖、降糖灵等价格较为便宜的西药,但在说明上却避而不谈。”
2010-08-04老年人在治疗失眠时要注意,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比其他系统更易发生功能障碍,应用镇静催眠药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不良反应更易增多。如服用巴比妥类药物会发生反常的激动,也更易发生中枢抑制。两种以上的镇静催眠药合用可引起镇静过度、共济失调
2010-08-03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初发血糖不是很高的(如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首先应控制饮食1个月左右。如控制饮食后,无其他特殊的原因,血糖仍不下降或下降不满意,再考虑选用降糖药物。
2010-08-02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自行调节血糖水平,使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空腹3.9-6.1mmol/L)。但在特殊情况时,血糖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便可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或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血糖异常的病因多数由于患病或饮食不当,但不能排除一部分病因是因不合理用药惹的祸。
2010-08-02糖尿病类型不同,所谓的“好药”也各有不同。如I型糖尿病患者和II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合并症(酮症酸中毒)或严重慢性合并症(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严重应激状态(急性心肌梗死等)、大中型手术期及围孕产期等,胰岛素就最好的选择,也是最好的药物。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最合适
2010-08-01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三大类,即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降糖药: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由于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特点也不同,故服药时间也因其作用机制而定。为使药物发挥最佳降糖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根据各类药物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在不同的时段服用,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血糖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0-07-31人体糖皮质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支配着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氢化考地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促皮质素等)后突然停药发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现已知这种紊乱主要是由于用药违反了时辰药理学的原理,扰乱了体内皮质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所致。
2010-07-29我国糖尿病控制状况不容乐观: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我国仅有1/4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经治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为7.6%,明显高于治疗目标值。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减退,几乎所有的单药治疗都无法长期控制血糖,联合治疗日益引起重视。
2010-07-28很多人也许有吃药不按时的习惯。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大意,早或者晚吃了几分钟,您该怎么办?相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这些药早吃晚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您可知道,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
2010-07-27印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研发出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SIA-Ⅱ,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一剂SIA-Ⅱ可以不断向老鼠体内释放出胰岛素,时间长达几个月。这种药物可能会造福于糖尿病患者,让注射胰岛素的周期延长至一个月左右。
有病就要治,这是谁都懂得的道理。但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找到如何正确治疗的方向,尤其是像糖尿病这种病情错综复杂的慢性病,病人很容易陷入了治疗用药的重重迷雾中而不自知。
2010-07-25同一种降糖药物,不同的时间给药,效果明显不同。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医嘱给予优降糖2.5mg,一天两次口服,一周后复查血糖,无明显降低,即改为5mg一天两次,一周后血糖仍不下降。且病人控制了饮食并进行了适当锻炼。
2010-07-20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问题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和方法。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初发血糖不是很高的(如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首先应控制饮食1个月左右。如控制饮食后,无其他特殊的原因,血糖仍不下降或下降不满意,再考虑选用降糖药物。
很多人也许有吃药不按时的习惯。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大意,早或者晚吃了几分钟,您该怎么办?相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这些药早吃晚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您可知道,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为担心的就是高血糖了,但进入夏季后,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血糖值会因季节因素自然变低,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出现,一些人便开始减少降糖药的服用量,出乎意料的是预料中的低血糖没有出现,与之相反的高血糖却随之而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010-07-13糖尿病患者为了有效控制血糖,大部分会使用降糖药降糖,但如果服药不当则不能达到预期的药效,所以使用降糖药以下几点你不得不知
2010-07-11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宜早不宜迟。服用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已组成早期糖尿病治疗的“黄金拍档”,有利于血糖控制达标,预防糖尿病进展过程中导致的各种脏器并发症。
我国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是有一定作用的,患者如果需要,可以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去求治。但是,那些号称某种祖传秘方的所谓中药制剂都不可信。据我们了解,那些“祖传秘方”根本不秘,里面统统添加了不同的西药成分,这在行内早已不是秘密了。
目前,中西药配伍用于治疗疾病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配伍合理,可取长补短,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且可减少药物用量、毒副作用等;但有些中药和西药则不适合一起服用,有可能降低药效或加重药品本身的毒副作用,应引起注意。
病例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性,70岁,患糖尿病16年,同时合并糖尿病肾病,检查血肌酐约为170umol/L,自行口服格列吡嗪(属磺脲类药物)后出现顽固性低血糖而入院。入院后,立即采取静脉点滴葡萄糖等一系列治疗,但由于他低血糖时间过长,最终遗憾地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0-07-03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已生存了35亿年。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螺旋藻,在降脂抗癌增进免疫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近百年来,藻类研究从未止步。上世纪末,一种全面超越螺旋藻的“引藻(小球藻)”在台湾诞生,并迅速在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风靡开来。
引藻属淡水藻,绿藻纲,是台湾王顺德博士1992年成功培育的一个新藻种。其后历经10多年的生化及临床研究发现,引藻不仅营养成分和功效超越螺旋藻,而且含有后者没有的一种独特的生物成分PPAR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配体,能像中药里的药引一样,引
大多II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靠口服降糖药治疗。临床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和膳食调节剂五类,目前仍以西药为主,约占70%以上,中药降糖药如消渴丸、玉泉丸、金芪降糖片等占据剩余20%多的市场份额(其中广州中一药业的消渴丸是唯一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中药降糖药)。据IMS数据显示:2004年前10位品牌占国内医院用口服降糖药购药金额的81%,其中,拜耳、诺和诺德、施维雅、施贵宝、辉瑞、史克、礼来等跨国制药巨头是该市场的主角。
当患者出现某些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最好不用口服降糖药,这些情况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有些还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发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是该物质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2010-06-24众所周知,糖尿病一般分为一型和二型。当然还有其它一些亚型但比较少见。针对不同糖尿病类型的患者,有不同的用药规矩,千万不可混为一谈,否则后果不敢设想。对于二型糖尿病,很多食材都有较好疗效,可部分替代药物。
糖尿病患者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苦瓜产品一定不陌生。很多患者相信被称为“植物胰岛素”的苦瓜有神奇的降糖作用,甚至把苦瓜当饭吃。然而,业内人士分析:市场上的大部分苦瓜降糖产品有夸大宣传的嫌疑。苦瓜到底能不能降糖?它对糖尿病患者有多少好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多年有关苦瓜降糖多肽的研究,让我们来听听课题组专家的意见。
2010-06-14很多人也许有吃药不按时的习惯。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大意,早或者晚吃了几分钟,您该怎么办?相信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觉得,这些药早吃晚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您可知道,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差五分钟都不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一些人发现血糖升高以后,总是千方百计找出种种理由,拒绝服用降糖药。其实,这些病人误入了怕用药物治疗的怪圈。
一个人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就称为合并用药,合并用药时,有些药物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干扰或影响,即有药物交叉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交叉反应是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2010-06-09近年来,作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使得各国政府都给予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极大的关注。而对于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攻克糖尿病,不仅是其所负社会责任之所系,也是巨额经济效益之所趋。
2010-06-08用药时间与疗效关系密切,如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大多数是餐前30分钟服用。如美比达、糖适平 、优降糖,但瑞格列奈就应在进餐时服用,才能与血糖同步,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胰岛素也是餐前注射,因为药用胰岛素为六聚体,注射后在皮下分解为单体后才能吸收入血,大约需半小时,因而需提前注射才能与进餐后升高的血糖同步,获得最大疗效。
糖尿病患者必须在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的前提下,以饮食、运动控制为主,辅以一定的降糖药物并配合血糖的自我监测才能将血糖控制达标。目前的降糖药物有很多种,作用也有强有弱,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只有最适合的药物,没有最好的药物。
2010-06-02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初发血糖不是很高的(如空腹血糖在8mmol/L以下)2型糖尿病患者,如无急性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首先应控制饮食1个月左右。如控制饮食后,无其他特殊的原因,血糖仍不下降或下降不满意,再考虑选用降糖药物。
2010-06-01降糖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患者控制高血糖,降低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可能会给机体带来某些副作用。为了趋利避害,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均应对常用降糖药的副作用及禁忌证有所了解,以确保用药安全。
2010-05-28降低细胞内储存的糖输出到血管内,抑制肝脏将脂肪和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对葡萄糖的利用,主要降低基础血糖。
8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查处北京嘉华裕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瓜瓜胶植物复合胶囊”(三消稳糖)。该产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食品,却大肆宣传具有降低血糖的治疗作用。早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就曾曝光过一种非法降糖药———“唐乐舒”胶囊。 今年年初吃死人的糖脂宁胶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7月16日,药监局曾发布关于查处假冒“格列吡嗪片(美吡达)”的通知。那么,为何违法的降糖药总是屡禁不止呢?
1942年,法国医生简伯发现,用磺脲类衍生物治疗伤寒时,许多患者发生了低血糖,由此拉开了口服降糖药研究的序幕。至今,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应用于临床都超过了半个世纪。此外,人们还发明了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降糖药和胰岛素增敏剂,组成了口服降糖药的大家族。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它并非无法控制。当前,降糖药已经成为了控制血糖阻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卫士之一,这些卫士虽然神通广大,但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他们也有不敢踩的“雷区”。
2010-05-14很多糖尿病患者虽坚持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有的人由于血糖控制得不好,很快就出现了并发症,原因何在?
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众所周知,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不同,起效快慢不同,副作用也不同,因此何时服用很有讲究。比如应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早吃了几分钟怎么办?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觉得,“药嘛,早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降糖药,差5分钟都不行。
我们现在很多病人所得的糖尿病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朋友们你不要害怕,好像医生帮你检查出糖尿病来,我们是鼓励你用药,不是这样的,我们医生(的意见)最好你别花钱就把病治好。实际上II型糖尿病如果你发现得早,可以不用药,可以控制饮食,可以进行运动,那么有的病人可以一直把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范畴。那可以不用药。关键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大约根据我们的统计呢,只有10%的人经过饮食和运动可以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那么你就可以不要用药,但是反过来讲,你经过饮食治疗和运动疗法以后,你的血糖不能达标,这时候
2010-05-07每种降糖药都有个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这个最大有效剂量(有药物反应者除外),不要轻易地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服药方法为,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降糖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剂量,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满意,再行该服用其它的降糖药或联合应用磺脲类降糖药和双胍类降糖药。不宜同时服用几种属同一类的药物,如不宜同时服用优降糖和达美康或降糖灵和降糖片。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糖尿病人可以对应选择:1.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这类药物品种比较多,如格列吡嗪、格列奇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2.增加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3.抑制糖吸收的药物,如拜糖苹;4.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我们现在很多病人所得的糖尿病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朋友们你不要害怕,好像医生帮你检查出糖尿病来,我们是鼓励你用药,不是这样的,我们医生(的意见)最好你别花钱就把病治好。实际上II型糖尿病如果你发现得早,可以不用药,可以控制饮食,可以进行运动,那么有的病人可以一直把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范畴。
2010-04-30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不要早下结论。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协同国内22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的“糖尿病治疗最新药物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将挑选405名28岁以上、初诊且未接受降糖药物治疗、无胰腺疾病和严重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比较患者使用艾塞那肽或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观察时间历时一年,整项研究约费时2年。
据新华社电卫生部部长陈竺昨天在2009年全国医政工作会上透露,基本药物不等于便宜药、廉价药,而是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疗效确切、质量可靠、数量充足、价格合理、人民群众能公平享有的首选药物。基本药物目录中不仅有治感冒发烧的药,
2010-04-13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因此糖尿病的防治任务越来越重。降糖药物的应用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眼下的口服降糖药按其药理作用机制可分方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以改善胰岛素分泌不足的降糖药,例如磺脲类降糖药和格列类降糖药
2010-04-07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某些造影剂会损害肾脏。如果患者肾脏一旦受到损害,药物则不能及时通过肾脏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服用二甲双胍,药物在血液中就会越积越多,极有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
早期2型糖尿病发生之前,由于种种因素,机体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迫使胰岛B细胞代偿性过度分泌胰岛素,以克服胰岛素抵抗而使血糖维持平衡,因而此时患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并不低甚至还略高。
2010-04-07口服降糖西药大体上分为五类: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和非磺脲类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以前三类为常用。临床上磺脲类药物最常用,此类药物能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使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能增加胰外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糖的利用,所以能较好地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2010-04-07有些老年人过去有肝炎、肾炎史,故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能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易产生肝功能衰竭。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
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而是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2型糖尿病的治疗,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口服降糖药物了。那么,只要是2型糖尿病,只要血糖升高就要用口服降糖药,这种观点可取吗?糖尿病病友须知,其实降糖药不是想用就用的。在某些情况下,您还得学会对口服降糖药说“不”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吃降糖药真的可以减肥!”王小姐非常高兴地将这个减肥秘笈通过QQ告诉办公室的好友,让好友吃惊的是,王小姐身材确实苗条了,而且看起来没有什么副作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主任居明乔告诉记者,还真没有听说这个可以减肥,如果吃多了,可能要透析。
森德兰大学的药剂学研究人员在英格兰东北部完成了一次医学普查,以评估有多少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他们发现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正确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研究人员沃思姆说:“初级医疗保障项目显示,尽管有很高的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仍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或司他汀这类可以防止他们由于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的药物。”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我国约28%~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出现和发展,并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两者是一种“致命”的联合。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五大类,这几类药物和胰岛素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降糖作用。一般1型糖尿病除了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不宜使用外,均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
2010-03-29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较为常见,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大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以上。
生活好了,寿命长了,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特点,老年糖尿病病人用药也有其特殊性。
治疗糖尿病,教育心理疗法是统帅,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疗法是关键,自我病情监测是保证,饮食-运动-药物互动治疗是选择。目前药物治疗仍是重头戏,但药物治疗一定要掌握要点。
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要听信单方、偏方、验方等,不仅化了冤枉钱,而且耽误了病情。最好的治疗就是接受正规用药。
经常听到糖尿病病友抱怨,本来用着挺好的降糖药,到后来不知怎么的效果越来越差,即便加大药量也无济于事,究竟是药品质量的问题?还是另有他因?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如何应对?
调整更换或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指标:实验已证明空腹血糖<11.1mmol/L(200mg/dl) 时,基础胰岛素水平与正常人、糖耐量低减者没有明显区别;餐后胰岛素分泌虽有下降,但不低于正常人餐后胰岛素分泌的50%,说明此时胰岛素功能尚可,不易产生酮症,可饮食控制治疗,此时若不先单纯饮食控制,而立即加用SU类降糖药容易发生低血糖。
2010-03-09在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广告,有些中药并不在药店销售,甚至没有正规批号,但是看起来效果也还好,这样的药吃久了,可能有致命的伤害。
糖尿病患者进餐后血糖值更高,达到峰值,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血糖药物需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另外,一日服用一次的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等,宜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等,应在餐前即刻服用或与前几口食物同服。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服用降糖药,但降糖药与某些药物同服,很可能减弱或增强降糖药的药效,造成血糖不稳定,所以应谨慎使用。
2010-02-26诺和诺德希望尽快推出一种每日只需注射一次的GLP-1激动剂新药liraglutide。美国FDA已收到该药的上市销售申请,但不太可能在PDUFA限定的目标日期3月23日之前完成审批程序,FDA已安排一个顾问小组4月初开会讨论该药的上市问题。
据介绍,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即“三多一少”症状。目前,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尚没有根治的办法,病人只能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终生性治疗。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卡斯和委员会成员共和党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20日发布报告说,有证据表明葛兰素史克公司数年前已得知药物具有副作用。文迪雅曾是葛兰素史克的第二畅销药物,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7年公布一份研究报告称,服用文迪雅会使糖尿病患者突发心脏病的几率增加43%,也可能增加患者因心脏疾病致死的风险。
2010-02-24不过有专家指出,尽管市面上口服降糖药种类繁多,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种药能单独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水平长期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即使是联合用药,其疗效也会逐渐降低。不过,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单纯接受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人使用24小时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加常规的口服抗糖尿病药,血糖控制显著更好。
2010-02-24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素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外,大多数患者,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即中。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普通的抗过敏药可以帮助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减肥并控制血糖。这项研究也许可以为人类开发新的糖尿病药物提供思路。
一旦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如果经过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血糖仍然较高时,就应该服降糖药来稳定血糖。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有三大类,即磺脲类、双胍类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专家建议,您这时最好不要停用任何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事实上,在您生这些病患时,您身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往往会升高。
近年来在我们身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在这支队伍中,三类人最常见。
2010-02-20成年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一般可先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如果不严格按时间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掌握了各类降糖药的服药时间,才能真正起到服药降血糖的目的。
有的老人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降压,同时还要服用降糖药和降脂药。但是,心得安可延长降血糖药物对胰岛素的作用,不仅可以加重低血糖反应,还可以掩盖低血糖症状,使低血糖反应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所以,这几种药物应避免一起使用。必须合用时,应调整降糖药的剂量,并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以免老人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很多糖尿病患者虽坚持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有的人由于血糖控制得不好,很快就出现了并发症,原因何在?
老年人患病多以慢性病为主,用药有一些不良习惯。不合理用药较为突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造成的不良后果也明显增高。那么,老年患者都有哪些不良用药习惯
2010-02-12一个人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就称为合并用药,合并用药时,有些药物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干扰或影响,即有药物交叉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交叉反应是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糖尿病患者合并用药尤其要小心,因为在治疗糖尿病期间,同时又服用一些其他药物,可因这些药物易与甲磺丁脲、优降糖等降糖药发生拮抗作用而降低降糖药物的疗效;也可发生协同作用,使血糖降得太低,甚至还会引起低血糖昏迷,如果发现和处理不及时,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不控制饮食而想用多服降糖药来抵消,好比“鞭打病马”,是错误并且危险的。
服用降糖药物的规矩虽多,但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刚开始你可能会不习惯,但当你慢慢适应以后,就会觉得这和日常的洗脸、刷牙、吃饭一样,没什么难的,不就这么点事嘛。
所谓“补充治疗方案”(又称“联合治疗方案”)是指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该方案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以帮助其恢复功能。有的人认为吃降糖药了就不用控制饮食,大吃大喝,甚至大量饮酒。还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控制饮食,生活就没有质量了。其结果必然是血糖长期居高不下。
西药降糖快,但容易反复且副作用大。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有一定的危险性。患者在服药期间剂量会越用越大,很容易超过安全剂量范围,造成严重后果。
患有肝脏疾病的李女士最近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血糖偏高,于是就服用母亲的二甲双胍降糖药。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妥当,因为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后,容易增加肝脏负担,又可能加重肝组织的损害。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比较严重的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官组织病理变化的一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每类降糖药在服用时应根据个体病情,选择单用某种药或联合应用,以免造成药物引起的肝肾损害。
大家都知道有些糖尿病人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但有些只需口服一些药物治疗。到底哪些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呢?
最近,科室里连续接收了好几例低血糖昏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的时候,神志都不清楚了,一问原因,答案居然惊人的相似:这几天胃口不好,没怎么吃饭,但从不忘记吃药,因为就怕血糖高。我甚至碰到过这么一个病人,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在回家的车站等车时,捡到一盒药,认识几个字,一看是治疗糖尿病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真是瞌睡碰到了枕头,立刻吃下去,结果,第二天就因低血糖昏迷送医院抢救。
各类降糖药均有利弊,不能为减少看病次数,不定期复诊,自行长时间服用某种药。联合用药方案也须因人而异,因病情和病程而异,不可乱搭配,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总之,服用降糖药要时刻把安全降糖放在首位,充分排除某些降糖药的禁忌症,这样才能避免降糖药的毒性反应。
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主要由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
2010-01-30降血糖药治疗糖尿病以控制饮食为主,辅以降糖药物治疗,需终生服药,以维持体内正常血糖水平,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擅自停药会引起血糖骤然升高,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众所周知,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不同,起效快慢不同,副作用也不同,因此何时服用很有讲究。比如应该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如果一时疏忽,早吃了几分钟怎么办?相信不少糖尿病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会觉得,“药嘛,早吃个三五分钟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服用降糖药,差5分钟都不行。
“桦褐孔菌”的神奇起源于前苏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Solzhenitsyn,Aleksandr Lsayevich的小说。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桦褐孔菌,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糖尿病、肠胃及癌症。以此为据,桦褐孔菌开始被广泛关注。
糖尿病患者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苦瓜产品一定不陌生。很多患者相信被称为“植物胰岛素”的苦瓜有神奇的降糖作用,甚至把苦瓜当饭吃。然而,业内人士分析:市场上的大部分苦瓜降糖产品有夸大宣传的嫌疑。苦瓜到底能不能降糖?它对糖尿病患者有多少好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科研课题,进行了多年有关苦瓜降糖多肽的研究,让我们来听听课题组专家的意见。
我国成年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一般可先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如果不严格按时间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发生不良反应。现将5种降糖药作一简介,望糖尿病病友在服药时注意。
可半个月后孙老伯到医院查血糖,发现血糖很高,这是怎么回事?他把改服格列吡嗪片的事说给医生听,并把药品说明书拿给医生看。医生这才发现孙老伯血糖升高的原因就是擅自换药引起的。
2010-01-27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包括糖尿病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妊娠时产生了许多能够使机体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生长激素和胎盘生乳素),从而加重了胰岛素抵抗而增加对胰岛素分泌的需要。大多数孕妇对此的反应是胰腺产生大量“额外”的胰岛素,以克服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
2010-01-19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糖尿病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还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2010-01-19随着糖尿病病人的增多,不懂防治糖尿病知识的人(或称“糖盲”)居多,一旦发病,视“糖”为虎,怕“糖”怕得要命,不敢沾甜食,不敢吃米、吃面,天天以菜代饭,盲目地推行“饥饿疗法”。血糖稍高的人,如能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血糖其实可以保持平稳;但当中有些人却太紧张了,误认为“吃粮越少越好,吃菜越多越好,运动时间越长越好”,强迫自己过着“苦行僧”的生活,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闹出别的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