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目前,口服降糖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些糖尿病患者在刚开始服药的一段时间内,血糖会控制得比较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降糖药的效果会越来越差。这样造成糖友思想误区,认为自己的病已经非常严重,导致失去治疗的信心,甚至病急乱投医,或乱用药物,最终造成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降糖药治疗效果为什么会变差
有研究发现,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偏高而对机体造成影响,以及磺脲类降糖药的长期刺激,会导致胰岛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从而会使胰岛素的分泌逐渐下降。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的分泌功能会呈现进行性衰退的趋势。因此,对于直接依赖胰岛β细胞功能起作用的磺脲类降糖药,促使胰岛素分泌的反应便会越来越差,这就造成了口服降糖药效果越来越差的常见现象。
还有一类患者属于“继发性无效”,即患者服用磺脲类降糖药初期(数月至数年),血糖能够得到满意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便越来越差,即使加至最大剂量,血糖仍然得不到理想控制。出现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患者饮食控制不严,运动太少,经常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使用方法不当,存在应激因素(如感染等),或同时使用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如激素、利尿剂、避孕药),等等。这类情况不属于真正的磺脲类降糖药无效,消除这些干扰因素之后,效果便可以变得明显。
应对降糖药“失效”的办法
如果发现磺脲类降糖药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这对补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迅速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保护残留的胰岛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如果将两者联合应用,还可节省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同时还能减轻外源性胰岛素对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反馈性抑制。
对于“继发性无效”的糖尿病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可获得明显改善,并能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当然,如果患者的胰岛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几乎没有分泌的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发生继发性无效者,联合使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a-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能重新发挥,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责任编辑:司徒穗铮)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西玉林市教育路495号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梅东路17号
二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文化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哈尔滨市道里区兆麟街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蓝田县新城路37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