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二甲双胍——中重度痤疮患者的福音?

  通常皮肤科医生会处方口服抗生素配合异维A酸等来治疗寻常痤疮,但传统的治疗方案带来的副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寻找替代治疗方案显得很有必要。研究表明痤疮的产生或与mTORC1驱动有关,而二甲双胍抑制mTORC1活性的作用已经研究证实。因此科研人员推测二甲双胍或许可以作为改善痤疮的辅助治疗手段,并以此进行了研究。

  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为随机分组、开放式标签的前瞻性研究,主要目的为评估每日二甲双胍850mg联合局部过氧苯甲酰和口服四环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对象来自马来西亚大学医疗中心的中至重度面部痤疮的成年患者(18-40岁)。入组要求:参与者的整体评估(IGA)得分≥3分(0-5分),面部至少有20个炎症性病变或≥30个以上的非炎症性病变,除鼻子外面部不超过5个结节性病变。排除标准:本项研究排除了先天性痤疮、爆发性痤疮或继发性痤疮的受试者,以及怀孕、哺乳、正在使用局部抗痤疮制剂、接受过化学换肤术以及全身性痤疮治疗的参与者。

  患者被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接受过氧苯甲酰(2.5%,每日一次)+四环素胶囊(250mg,每日两次)+二甲双胍(850mg,每日一次),另外一组只给予前两种药物,为期12周。研究人员在基线、用药6周以及用药12周对参与者进行了评估。

  主要疗效终点为12周时,炎症、非炎症和总皮损数量与基线相比的百分比变化。次要疗效研究终点为IGA评分的改善[治疗成功率:IGA评分为0(明确)或1(几乎明确),或从基线至第12周获得CADI评分2个级别改善参与者的百分比]。

  每次随访时,研究人员对参与者不良事件和耐受性进行安全性评估,使用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HOMA-IR)来评估参与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体重过轻的标准为BMI<18.5kg/m^2,正常体重BMI18.5-22.9 kg/m^2,超重BMI 23-25 kg/m^2,肥胖>25kg/m^2。此外,在亚组分析中,评估了二甲双胍在不同BMI参与者中的疗效。

  研究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84名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两组基线特征相似。

  1.二甲双胍带来更高的治疗成功率

  在非炎症性损害数量改善方面,第12周时,二甲双胍组较对照组好一些(44.9% vs. 37.4%),但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445),在炎症性损害数量改善方面,在第12周时,二甲双胍组表现更好(83.1% vs.75.6%),但并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64)。

  治疗成功率:12周时,二甲双胍组治疗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66.7% vs.43.2%,P<0.05)。

  2.治疗获益与是否肥胖关系不大

  研究人员在二甲双胍组中,对体重过轻和超重/肥胖人群进行了疗效的亚组分析,发现在治疗成功率,CADI评分改善,皮肤损害数量改善方面无显著差异。

  3.二甲双胍对于体重、血糖的影响显著

  体重:12周时,二甲双胍组BMI显著降低0.26±0.72kg/m^2(P<0.05),对照组不降反升。

  空腹血糖:12周时,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0.15±0.62mmol/L(P<0.05),对照组不降反升。

  4.安全性

  在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受试者中,未出现低血糖,但有13人(31.7%)出现了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腹胀,但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持续时间均未超过2周,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研究局限性

  本项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包括:1.如果使用二甲双胍而不使用其他抗痤疮药物,结果可能更有价值;2.对BMI亚组分析时,样本量较小;3.面部痤疮疤痕类型、大小和严重程度对CADI评分可能有所影响;4.未对混杂因素,如饮食、久坐、压力、睡眠进行干预。

  本文小结

  本项研究首次在不同性别、胰岛素抵抗状况和BMI水平参与者中,评估了二甲双胍作为痤疮辅助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治疗成功率方面,二甲双胍组(联合局部过氧苯甲酰+口服四环素)显著高于对照组(局部过氧苯甲酰+口服四环素,66.7% vs. 43.2%,P=0.04),并且这种获益与参与者是否肥胖关系不大。二甲双胍组的主要不良反应(31.7%)仍然为胃肠道症状,但程度均可忍受,2周内消失。

  研究人员认为,本研究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痤疮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但未来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小编在此提醒,虽然本项研究给出了令人欣喜的结果,但痤疮患者请务必遵医嘱,切勿自行用药。

2020-01-16 00:49:43浏览10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武志娟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
治疗胆汁反流的中药方子,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选择,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等原因引起的,也不排除是肝胆湿热、胃阴不足、肝气犯胃等原因引起的,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 1、饮食不当 患者如果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食物,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爬山等,可以增强体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情志不畅 若是长期情绪抑郁,可能会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胆汁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3、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是指湿热邪气淤积在肝胆,疏泄功能失常,可能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口苦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陈五苓丸、龙胆泻肝丸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 4、胃阴不足 若是长期饮食不节或用药不当,可能会导致胃阴不足,使胃失去阴液濡养,胆汁上泛,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胃脘疼痛、呃逆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 5、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不舒、横逆犯胃,可能与情志因素、病邪侵扰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舒肝健胃丸、柴胡舒肝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