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二甲双胍减少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代谢并发症和炎症
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会令患者发生一系列的代谢问题,最近的研究则探索了在激素治疗的同时使用二甲双胍来逆转这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2期临床试验在英国的四家医院纳入了53名没有糖尿病并接受持续泼尼松治疗的患者,其中26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27人接受安慰剂治疗,剂量逐渐递增,共持续12周。
分析19例二甲双胍组和21例安慰剂组的患者的结果发现,两组患者CT评估的内脏/皮下脂肪之比没有差异(0.11, 95% CI -0.02~0.24; p=0.09),但二甲双胍组躯干的皮下脂肪减少(-3835 mm2, 95% CI -6781~-888; p=0.01)。
同时,二甲双胍组碳水化合物、脂质、肝脏和骨骼代谢指标的改善;纤维蛋白溶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炎性指标以及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均得到改善;肺炎、中重度感染和住院的发生率更低。不过,二甲双胍组出现腹泻的患者也更多。研究人员指出,二甲双胍确实改善了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值得进一步研究。
[2] Thyroid:
甲亢患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但尚不清楚甲亢与心肌梗死或卒中之间的关系。
最近一项基于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数据库中59021名甲亢患者和118042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人群的数据进行的研究,探索了甲亢对于这两种疾病风险的影响。
结果发现,甲亢与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6%有关(HR 1.16, 95%CI 1.03-1.30),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12%有关(1.12, 1.04-1.20),但与出血性卒中的风险无关。
调整了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之后发现在女性、50岁以上以及非肥胖患者中,甲亢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依然有关,只不过对这些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影响不大。研究人员指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相关。
[3] Thyroid:
甲癌的复发风险,的确和年龄有关!
目前美国甲状腺学会(ATA)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风险的评分系统不包括诊断时的年龄,但年龄其实是DTC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第八版TNM肿瘤分期系统指出,55岁以上的DTC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为了分析年龄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最近的研究纳入了4个机构1603名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和放射碘治疗并随访至少一年的DTC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9岁,无病生存期为44个月,8%出现了疾病复发。
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最大的患者无病生存期最短,年龄与无病生存期显著相关(p = 0.0014)。55岁以上的患者复发风险增加78%(HR 1.78, 95%CI 1.23–2.56),其中仅有复发高危患者的复发风险明显增高(HR 2.15, 95%CI 2.01-4.53)。研究人员指出,将年龄纳入DTC患者的评估之中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确定高危患者中复发风险最高的患者。
[4] JAMA Netw Open:健康饮食提高精子质量
我们知道饮食会影响男性睾丸功能,但还没有研究探索不同饮食习惯对于睾丸功能的影响。最近来自丹麦的研究分析了2935例年轻男性的数据,试图探索饮食习惯与睾丸功能的关系。
研究使用了食物频率问卷评估了参与者的饮食习惯,分为西方饮食、谨慎饮食(prudent pattern)、丹麦传统饮食(open-sandwich pattern)和素食;同时检测了参与者的精液质量,通过超声确定了睾丸体积。结果发现,不同饮食男性的精子总体数量排名分别为谨慎饮食、素食和丹麦传统饮食,而西方饮食参与者的精子数量最少,显著低于其他三种饮食。也就是说:男性越倾向于西方饮食,精子数量越少;越倾向于谨慎饮食,精子数量越多。饮食不健康的男性,其精子数量和活力均更差。
研究人员认为,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更好的精液质量有关,这或可提高成年男性的生育能力。
[5] Obesity Reviews:
肥胖约等于衰老,或少活六七年!
肥胖及其合并症给身体带来的改变与衰老、年龄相关的疾病所带来的改变类似。肥胖和衰老具有相似的表型谱,两者均伴随基因组完整性下降、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内大分子蓄积、免疫力减弱、组织和身体组成改变以及系统性炎症增强等改变。
同时,肥胖会导致40岁的男性的预期寿命减少5.8年,女性减少7.1年。预期寿命较短可能是因为肥胖全面加速衰老的结果。肥胖除了危害细胞核DNA和线粒体DNA的完整性外,还能改变DNA甲基化,并且与不同组织中表观遗传学层面的衰老有关。
此外,在肥胖人群中还可以发现其他衰老的迹象,如端粒缩短、全身性炎症和身体机能下降。综述讨论了肥胖如何使人更容易患上年龄相关的疾病,强调肥胖和衰老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综述将进一步证明,肥胖相关的慢性病与衰老如何一同发生发展,使人们更容易受到流感、肌肉萎缩、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兹海默症、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影响。此外,综述提出肥胖和肠道菌群改变和血液代谢组学改变有关,未来的研究应该着重于肥胖与衰老如何通过这两种机制互相影响。
[6] JAMA Pediatrics:
怀孕时补维生素D,生出的孩子骨头更健壮!
孕妇孕期的维生素D状况与孩子的身高、体重以及骨骼矿化有关,最近的研究比较了孕期补充大量维生素D和补充标准剂量维生素D对后代的影响。
这项来自丹麦哥本哈根的研究纳入了623名怀孕的母亲及其584名后代,母亲从怀孕第24周到出生后1周,补充2800 IU/d或400 IU/d的维生素D。追踪孩子到6岁时,有517名人完成了随访。
结果发现,高剂量维生素D组的孩子骨骼矿化状况明显更好,骨折发生率似乎较低。并且高剂量补充对维生素D不足的母亲以及冬季出生的孩子影响最大,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调整并没有改变这一结果。
研究人员指出,孕期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可能影响后代的峰值骨量、骨折风险和晚年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不过,同时发表的评论指出,在提倡孕妇大量补充维生素D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这一做法是否存在潜在的长期不良影响。
[7] Diabetic Medicine:
拒绝胰岛素,血糖控制差,并发症风险堪忧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却拒绝转换至胰岛素治疗,可能后续血糖控制不佳有关。为了探索拒绝转换至胰岛素治疗的后果,最近来自英国的研究回顾了2000-2014年两家医院中被推荐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5307名参与者,其中2267名(42.7%)拒绝接受胰岛素治疗,选择了次优的控制方法。
与一开始就欣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相比,拒绝胰岛素治疗的患者HbA1c得到控制需要的时间更长(50 vs 38个月; P<0.001),血糖更难得到控制(HR 0.89, 95%CI 0.82-0.97; p=0.008)。患有糖尿病并发症(OR 1.32, 95%CI 1.13-1.53; p<0.001)或糖化血红蛋白偏高(1.10, 1.07-1.13; p<0.001)的参与者更有可能接受胰岛素治疗。
若患者年龄较大(0.81, 0.76-0.86; p<0.001)或服用较多非胰岛素糖尿病药物(0.78, 0.74-0.83; p<0.001),则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可能性较低。研究人员指出,拒绝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较差,甚至有可能增加后续的并发症风险。
[8] Advances in Nutrition:
每天喝茶降低心血管及死亡风险
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不少人喜欢喝茶。茶叶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flavonoids)被认为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最近的荟萃分析纳入了39个前瞻性队列的数据分析了喝茶对于一般健康成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天每多喝一杯茶(236.6 mL),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4%,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2%,卒中风险降低4%,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
研究人员估计每天每多喝一杯红茶会多摄入280 mg黄酮类物质,而多喝一杯绿茶则相当于多摄入338 mg黄酮类物质。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受喝茶习惯的影响较大,更容易从喝茶中获益。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喝点茶不失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