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糖尿病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还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
问题一:大家都知道有些糖尿病人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但有些只需口服一些药物治疗。到底哪些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呢?
这是因为他们所患的糖尿病的类型不同所致。糖尿病的类型分胰岛素依赖型(IDDM,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Ⅱ型)两类。
Ⅰ型糖尿病病人,由于休内不能产生胰岛素或有胰岛素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治疗。若不注射,就会姓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危及生命。
Ⅱ型糖尿病病人,多数病人体内能产生胰岛素,但胰岛素不能正常地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因而仅需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及口服降糖药即可有效控制血糖,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即时注射胰岛素的,例如:持续的高血糖会导致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出现严重的感染或需手术时,此时需用胰岛素治疗,当感染控制或手术痊愈后,可恢复以前所用的口服降糖药治疗;出现急性并发症时,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等等。
在这里希望各位病友注意,胰岛素的应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实施,医生会根据病情而决定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及所需的胰岛素量。如果有在家自行注射的条件,就要严格控制好剂量。
问题二:许多患者说注射胰岛素后越来越胖,到底胰岛素会不会致人肥胖呢?
的确,我也听过很多糖尿病患者说过这样的话,有人打了胰岛素后体重增加,于是有的患者说:“打了胰岛素不吃也长胖”,好象打胰岛素后变得肥胖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根据物质不灭、能量守衡的原理,肥胖肯定还是由于吃得多、消耗得少而引起的,胰岛素在这里起的作用,只不过是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而已。如果不是吃得多、消耗得少,一天打上10瓶胰岛素也胖不起来。
避免注射胰岛素后肥胖,还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原则:
1、肥胖患者不积极使用胰岛素疗法,必须使用时常有剂量偏大而疗效不佳的情况发生。
2、如果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患者体重增加a,应该重新审查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少用者不多用。
3、严格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量,这时避免体重增加最主要的手段。
4、加用双胍药,以降低食欲,减少胰岛素用量。
问题三:我们知道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比Ⅰ型糖尿病要多一些,而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又多种多样,Ⅱ型糖尿病的患者该怎么选择药物呢?
是的,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和噻唑烷酮类这些药物都是常用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病人应根据体型选择药物,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格华止)治疗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显著优于磺脲类和胰岛素组。此外,使用二甲双胍(格华止)的患者比磺脲类和胰岛素组更少发生糖尿病所致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因此,专家推荐二甲双胍(格华止)应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
对于体型正常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同样重要。由于糖尿病是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人体内脂肪、糖的代谢受到很大影响。而脂肪、糖代谢的异常会使脂肪堆积,形成超重,甚至肥胖,这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是及其不利的。因此体型正常的患者也应该积极控制体重,而二甲双胍(格华止)较其它降糖药在这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对于正常体重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二甲双胍(格华止)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由于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能促进血糖的转化吸收,有一定的增加体重的功效,因此体型偏瘦的患者可选用磺脲类药物或其它降糖药合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问题四:我知道有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虽然服用适合的降糖药物,但他们说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对。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有一些病人服用降糖药物后就认为“上了保险”,他们忘记了治疗的目的是控制高血糖。由于血糖要升高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所谓经典的糖尿病症状。血糖不太高,如空腹血糖低于250毫克%,多数患者并无不适的感觉(无症状)。但在这种状态下,糖尿病病情却在发展,可引起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不少患者由于无特别的或明显的不适感,因而不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降糖药的用量。从心理的角度讲,患者感到自己已经服药了,有安全感。但从服药的效果来讲,患者的服药则属无效或效果不满意。一些患者发展到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而入院后,还觉得奇怪,为什么服了药而不管用?其实原因就在未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问题五:很多的糖尿病患者都表示,吃“贵”药、进口药效果会好一些,到底是不是这样?
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认为价格低的降糖药效果就差,价格高就是良药。实际上,国产的优降糖价格便宜而降糖作用强。我们不应该说,这种药一定比那一种药好。而应科学地说,那种降糖药更适合什么样的糖尿病患者。对甲患者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患者也有效,有时对乙患者不但无效,甚至有害。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性而选用最适合他的药物,这是合理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例如,对于重度肥胖的患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患者年龄如小于60岁,首选双胍类药物为宜。
(实习编辑:李杏)
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长征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甘肃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厦门市中医院 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