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人降糖勿入这五大误区

  出于对健康的渴求,几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不遗余力地降糖。从理论上说,降糖对治疗糖尿病是有益的,但如果完全依靠降糖,那么回报可能就非人所愿了。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从患病那天起就吃降糖药或打胰岛素降糖,可是乏力、口渴、消瘦等症状却一直伴随着自己;有的甚至还出现了视力模糊、手脚发凉发麻、皮肤瘙痒、盗汗便秘腹泻、下肢坏疽、肾衰心脏病等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不禁怀疑:我每天这么努力的降糖,怎么还出现了这么多并发症呢?有的患者甚至都丧失了治疗的信心。

  致力于降糖并发症还是来了 why?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并发症产生的根源。血糖的升高会对血管、神经、代谢、免疫等系统造成伤害。这种伤害虽然每一天很小,但日积月累却非常可怕,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一百多种。常说的糖尿病患者“三年一小坎、五年一大坎”,指的就是患病三到五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等系统已经发生病变,而这种病变发生在哪里,哪里就会产生并发症。

  我们只要把血糖长年控制在绝对平稳状态下就可以阻止并发症。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长年”和“绝对平稳”,如一年365 天要求 300 天以上保持血糖 平 稳 ,即 空 腹 血 糖 3 .9 -6.1  m m ol / L  、餐后两小时血糖3.9 -8.0  m m ol / L  。事实上,血糖受药物、运动、饮食、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任何一项稍微出现偏差,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谁也不能时刻有一份平静的心情;谁也不敢保证看到美味的食物,不多吃几口;谁也无法精确地计算一天的运动量是否完全符合自身的需要……结果就是糖尿病人无法做到血糖的长期平稳,并发症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就是糖尿病患者日复一日的降糖,却还是产生了并发症的原因。

  避开降糖误区做个健康糖人

  糖尿病专家介绍,控制好血糖,避开这些降糖误区,才能做到科学降糖维持健康。

  误区一  打完胰岛素后去抽血化验

  有些患者为了不耽误治疗,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就去医院抽血化验。要提醒的是,由于去医院抽血这个过程在时间上很难控制,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势必要推迟进餐的时间,这样可能诱发低血糖

  误区二  为了化验而停用降糖药

  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因此,化验血糖前千万不要擅自停药,也不要刻意节食,这样不仅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反而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而加重病情。

  误区三   只检查空腹血糖就行了

  糖尿病的诊断不仅要看空腹血糖,更要看餐后2小时血糖的情况。事实上,一天之中的血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且研究证实,餐后高血糖的危害比空腹高血糖更大。

  误区四   没吃早餐就是空腹血糖

  没吃早餐并不代表空腹,严格来讲,只有至少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才能算空腹。但是,这个禁食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如果超过12小时的“超空腹”状态下,也可能因低血糖后反应性高血糖而影响结果。

  误区五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吃完饭后2小时的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指患者从吃第一口饭时算起后的2小时,而不是从进餐结束后才开始计时的。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2小时血糖应回落至餐前水平。

2014-08-12 01:19:06浏览7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