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项研究证明,精神疾病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强烈的(自杀或非自杀)自我伤害风险,多达一半的患者报告说,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自杀事件。
2021-05-17为了让家长更加明白多动症,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多动症的3个常见的误区。
2020-12-30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孩是单纯的好动还是小儿多动症?接下来,各位家长试着回答这3个问题便会有答案。
2020-06-30为多动症患者我们能做些什么?
2019-09-17魔童降世—ADHD患儿让人操碎了心,可你了解吗?
2019-08-16产假结束后,不少宝妈就要回归工作岗位了。此时,宝宝容易因分离而产生“分离焦虑”,而宝妈们如何应对宝宝分分离焦虑则是一门“学问”,具体在下文为大家解释。
2019-01-15孩子沉迷手机不好,但研究发现父母沉迷手机对孩子也不好!
2018-10-11孩子活泼好动,甚至到了“根本停不下来”的地步?面对着如此精力充沛的孩子,不少家长可能都曾怀疑过孩子是否得了多动症,到底好动是不是多动症呢?
2018-09-14研究显示,早年丧失父亲或母亲可显著升高儿童罹患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
2018-06-27家有熊孩子是喜还是忧?家长们老是担忧熊孩子是患上了多动症,其实大多数时候是过虑了。
2018-04-08天冷宝宝容易尿裤子是怎么回事呢?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宝宝尿裤子的问题?
2017-12-27有些宝宝出现打人、咬人、推人等暴力行为,或许与家庭教育有关。那么,对于宝宝的暴力行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2017-12-23快开学了,已经有不少家长为孩子制定“收心计划”,然而收心的过程可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要怎么帮助孩子提前收心呢?
2017-08-28小儿厌食是家长们经常会碰到的事儿,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小儿厌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小儿厌食呢?
2017-07-26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你的小孩是否患有小儿多动症呢?先看看这4种表现他有没有。
2017-06-28研究表明,对于年轻的运动员来说,相比自己的压力,父母给予的压力更容易造成心理负担的家中,进而影响比赛成绩。此前也有大量研究证实:家长们应当给予孩子们持续性的。关心、乐观与支持的反应+,从而能够达到稳定与信任的关系。
2017-05-09陌生人面前,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其实,这一方面跟宝宝自身的气质类型有关,另一方面跟家庭的养育方式也有关系。
2016-10-25好奇,是小儿的一种天性,世间万事万物在他们的眼中都是充满着神奇色彩的,为了探究个所以然来,他们经常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面对好奇孩子的提问时,家长无论多忙,或者觉得这个问题多幼稚,都应对孩子的提问抱以热情,耐心地给予解答。
2016-09-18近年来,全国年各地相继出现模仿剧情节伤人伤己的情况。类似事件,在重庆也时有发生!暑假临近,小朋友们更是到了活跃的时候,如何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呢?这项技能家长们必须get起来!
2016-06-23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长、主观能力的增强、个性和独立性的发展,每个儿童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现出逆反心理。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待宝宝的这种逆反行为呢?
2016-06-12八个 月宝宝一般会坐,会爬,会喊爸爸妈妈,牙齿大约会有1-4颗了,会玩捉迷藏的游戏,会抓着玩具一个手换另外一个手的玩,会抱着奶瓶喝奶,会自己握着饼干吃了。
2016-05-18一般来说,儿童的注意力都是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慢慢发展的。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有意识地从小婴儿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更为专注的良好习惯呢?
2016-04-21渝北5岁男孩失眠2年多竟是患了多动症。生活中,家长该如何照顾患儿呢?
2016-03-25在育儿过程中,有些妈妈或者是与孩子亲密接触的照料者会发现,孩子在一个阶段会显得特别爱黏人,走到哪,孩子就像小尾巴似的跟到哪,一刻都离不开,有时也会让家长因此而感到特别的烦恼。如何纠正孩子黏人的习惯?专家教你五招应对。
2016-03-08如何培养出众的社交小能手?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疑惑所在。其实,社交小能手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息息相关,下文中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柯海劲副主任医师教你用五招培养一个出众的社交小能手,家长们赶快学学吧。
2015-12-11新生儿晚上不睡觉有可能是因为:>睡眠条件、缺钙、肚子饿、生病或者白天睡太多导致的。
2015-08-15在儿童时期,孩子关于性的观念还很薄弱,当性侵案发生时,由于孩子不懂得拒绝、反抗,使得很多案件很久之后才得以曝光。家长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应及时发现孩子性格和行为上的异样,并做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
2015-05-13对孩子的性教育要及时跟上;穿衣方面要给孩子挑选宽松透气的内裤,避免刺激生殖器,多培养孩子其他方面健康的爱好,让孩子身心都能健康快乐的发育,是我们做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5-04-10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2015-04-03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三类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呆板。
2015-04-03由于宝宝们还不够成熟,不能像成人那样对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后再作出行动,他们往往喜欢由着自己的情绪来。所以当听到宝宝大声嚷嚷时,爸爸妈妈首先要读懂宝宝叫嚷背后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2015-03-04妈妈的情绪居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有研究发现,妈妈患忧郁症,孩子长大后出现行为偏差的可能性更大。
2015-02-02放任不治疗,只会让过动症状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拖延到11岁时,症状就变成混乱行为、学习障碍,以及社交技巧问题,甚至拖到成年,症状演变更复杂,会出现对立反抗、挑战权威、品行混乱、学习障碍,甚至是退学、犯罪、成瘾等状况。
2014-12-27一般来说,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多数在15岁以后才发病,但近年来也有不少报道指出10岁以下的儿童也会发病。发病早期,孩子情绪、行为方面会有所表现,但症状的出现与年龄有关,年龄小的患者症状就比较少、比较单调,这就依靠家长的细心观察。
2014-11-19婴儿期(5~12个月)。5个月大的宝宝会缠着妈妈要奶喝、求陪伴,一离开妈妈便哭闹不停,因为这时的宝宝认为妈妈离开久了等于完全消失,所以在此阶段,妈妈要尽量按时上下班,最好不要长时间离开孩子,如连续出差、晚上经常应酬等。
2014-09-22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指出,自杀为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为何本应该积极向上的青少年,会选择如此令人痛心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抑郁症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4-09-11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受他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最稳定的社会关系单位的家庭关系对人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
2014-09-06研究结果证明,长期运动能让过动儿明显改变,帮助改善多种症儿童,即过动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跳绳是极佳选择。
2014-08-18儿童心理专家建议,至少要等孩子满3周岁以后在考虑分房睡会比较合适。因为孩子太小跟父母分开入睡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到3周岁的孩子,自我完全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没有父母陪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疑心重、没有信任他人的能力等问题。
2014-08-17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自闭症的表现就是不说话、不理人、性格孤僻、执拗等,其实,如果孩子话太多、爱捣蛋也可能是自闭症。因此,发现孩子不爱说话不要随意给孩子扣上自闭症的帽子,孩子太调皮、话太多也不要放松警惕。
2014-08-16孩子太过顽皮会不会是多动症?多动症与顽皮有本质区别,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多动症的帽子。
2014-08-06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或有助于治疗恐怖症,帮助孤独症儿童适应正常生活。
2014-07-10新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也有自闭症的特征,这些特征会使他们比正常人更啰嗦或者注重细节。
2014-07-04母会不自觉地对宝宝放纵一些,宝宝的不良习惯也很容易在节日里养成。专家表示,节日里菜肴丰富,会出现很多油炸食品或油很重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引起宝宝肠胃功能紊乱。
2013-10-08家长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往往容易忽略了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需求比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家长除了给孩子买衣服玩具外,更换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013-04-19对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家长们一定很苦恼,因为,对于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太多了,但是到底哪些方法对于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呢,据专家介绍,除了药物治疗外,家长们还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治疗。那么多动症患儿最基本的心理治疗方法分为哪几种呢?
2013-04-15儿童多动症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儿童多动症却是一种疾患,如何将两者区别开来呢?儿科医生胡波指出,儿童患多动症常表现出注意力难集中,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家长最好能早发现早干预。
2013-04-15寒假本是孩子放松的时间,但小编了解到,有不少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却因“感觉统合失调”而在医院接受治疗。
2012-02-02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其病发原因有多种,其中,专家指出,孩子饮食不当或是小儿多动症,对此,专家提醒家长更应该对多动症孩子的日常饮食引起重视。
2012-01-10儿童多动症是指发生于儿童时期(多在3岁左右),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同时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及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
2011-12-28小孩口吃怎么办?有些家长会打骂孩子,怪他故意不好好说话;有的家长会认为小孩口吃是短暂的,长大自然会好。究竟,什么做法才是正确的?
2011-12-27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 小时47分。
2011-12-22孩子脱发跟大人一样,也分正常脱发和不正常脱发。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长发育门诊主任医师王伟介绍,头发长到一定时间就会自动脱落,所以给宝宝梳头时稍微掉一些头发是很正常的事。
2011-10-24由于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未完全成熟、言语发育也未完善,所以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因此明确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
2011-10-15小孩长不高,除了一些生理因素外,医学家们发现,得不到足够的父母之爱往往也是孩子矮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医学上称之为“心理性矮小症”。
2011-10-14阿斯伯格综合征比自闭症发病率更高,据说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其中一员,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阿斯伯格征的预后比自闭症要良好,家庭管理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1-08-26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已经断奶可是还是对妈妈的乳房很感兴趣,常常会让父母尴尬不已,如何让宝宝戒掉这样的坏习惯?专家提出四条对策。
2011-08-20孩子患有多动症,在饮食上也要多注意,专家提醒,患多动症的儿童可以多吃些健脑的食物,保证每日的锌、铁微量元素的补充,但是避免吃热量高的食物或者甜食,同时注意别吃还有铅和铝的食物。
2011-08-05美国专家们估计,每20个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患有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抑郁会反复发作。
2011-08-02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2011-07-12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布兰科日前在哥《民族报》上撰文指出,这种儿童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表现为孩子在与亲人分离时出现极度焦虑反应。分离性焦虑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2011-07-10夫妻感情破裂到离婚,以至再婚的整个过程,都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痛苦和折磨。如果父母不注重教育,往往会使孩子形成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品质,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2011-07-05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有美丽、纯洁、敏感的心灵。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因此,在育儿方法上要注意“扬长避短”,淡化孩子“与众不同”、“独特”的心理。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外科学家曾经对80名健康婴儿进行睡眠姿势的研究。发现趴着睡的婴儿睡眠时间较长,睡眠质量较高。这可能与趴着睡时机体接受的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等的减少有关。
对宝宝而言,睡眠可不单单只有休息的功能喔!专家表示,宝宝的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时分泌的最旺盛,尤其是晚上10点~凌晨2点之间,生长激素的分泌更会到达平时的3倍左右。
如今眼疾致盲的问题正逐渐向低龄儿童蔓延。数据显示,国内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下率平均高达15.34%,特别是5岁年龄组达到17.84%,儿童弱视的检出率为3.98%。北京眼科医院儿童眼病专家谷威指出,屈光不正和弱视已成为儿童时期影响正常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
遇到孩子有拆玩具、爱摔东西的行为,父母应该用科学的方式予以鼓励和引导。而不是训斥,因为这些行为证明孩子拥有了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愿望。
七岁的小侄子不肯好好吃饭,他的妈妈由一开始轻声细语的劝,到最后忍不住做”河东狮吼”还是无效,在一旁”瞧戏”的我动了个”实验”念头,我趴在小侄子的耳朵边悄悄的说:
孩子的世界中,总有着许多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东西。孩子对一些事物产生恐惧,是其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众多父母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早有计划还是跟随大流的,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孩子越早接受教育,身心成长就会越快越好。
2011-06-04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懂什么?如果是处于青春期,可能心理活动会复杂些,但孩子还没上学,每天吃饱穿暖,身体无病无痛,哪里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很多家长都是这样认为的。
日前,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宝宝爬行赛,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享受爬行快乐。30多个宝宝被分成6个小组,一声令下,宝宝们用各自的“招牌动作”往终点站快速前进,为了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家长们带来了各种“武器装备”,拨浪鼓、铃铛、苹果手机,甚至还有闪烁着游戏画面的IPAD。
宝宝会爬但不会走时,很多妈妈愿意把宝宝放入学步车内,认为这样既省劲又安全,但实际上对宝宝的成长很不利。学步车应少用或不用,尤其不能过早使用。宝宝没有学会爬之前不要使用,过早过多使用学步车会对宝宝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晚上9点,妈妈总会带强强上床睡觉,可强强总是不愿意睡。又是讲故事,又是哼曲子,好不容易把他哄睡着了,一看时间已经是11点了。
梦游症多发生于睡眠开始的2-3小时内,持续时间一般5-30分钟,发作过后有可能出现清醒的状态,也可能继续入睡。
2011-05-09据报导,一位25岁的母亲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时就找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享受不到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在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
2011-04-22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多多少少会有些压力。在幼儿园里,他没有机会也不敢释放这种压力。在家这个比较安全熟悉的地方,他比较放松,所以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来释放压力。
2011-04-09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心理门诊最近两月内接诊了5个孩子,他们都是因为家里新增弟妹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
4岁是一个出轨的,不守规矩的年龄,对付4岁的孩子,要了解他们的心理行为特点,以紧守原则为好。
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中,《国王的演讲》成为大赢家勇夺多项大奖。这部影片描写英王乔治六世克服口吃,发表英国史上最触动人心的经典演说,让 大家开始 关注口吃。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儿科医师钟鑫琪介绍道,口吃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男女的发病比例约为4 1,因为男孩的语言发育较 女孩迟缓,这个比率不算小。
2011-03-18对于爱蹦爱跳爱跑的孩子,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淘气”。可是一旦长而久之后你是否会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的嫌疑呢?根据相关调查,在我国学龄儿童中患有儿童多动症的有一千多万人。
2011-03-08教育孩子更重要的不单只是考虑对孩子智力的培养,想要让孩子将来能够在社会上站稳脚步,还要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能力,并且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各种所需,在与他人、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之中,能够表现出适应及其积极的进取行为,那么父母应该从那向个方面来培养呢?以上的敬请参考!
有的小孩子很不喜欢上学读书,据育儿专家介绍,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压力原因,而可能是精神上的问题,严重的还很有可能是精神疾病,所以提醒父母不可忽视,以下就结合实例来为家长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对于孩子的培养,许多的父母都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略了对孩子心理的培养,而幼儿时期是孩子心理及各种习惯,性格的形成时期,所以这段时间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让我们详细的来看下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2011-01-27也称精神分析治疗,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治疗就是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心理矛盾冲突挖掘出来,剥去其伪装,使其上升到意识中来,并让患者对其有所领悟,在现实原则指导下得以纠正或消除,从而使心理障碍得以消除,病情得以治愈。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到:“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随便放东西。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难道破坏东西让他很高兴吗?真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2010-12-12许多的宝宝爱夜间哭闹,据医院心理专家解说的是多与孩子的心情有关,那么就让我们具体来看下,那些因素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我们又应该怎样的解决这一问题呢?
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宝宝只有睡得好,才能长得棒;可是宝宝的睡眠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宝宝有个甜甜香香的梦呢?有时候宝宝睡梦中的症状也会带给妈妈们此时宝宝的健康提示。
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加上使用暖气和空调,空气就像被烘干机烘干了一样,会使人频繁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易怒心烦等“上火”现象,而冬季小孩子的抵抗力降到最低,就更容易出现上火
2010-11-23婴儿的情绪最初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愉快,反映生理需要的满足;另一种就是不愉快,是生理需要未获得满足或其他不适。哭叫正是情绪的反应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
2010-11-22心理专家发现,现实生活中,那些看起来痴呆或极易冲动的罪犯都是不能适应社会的人群,他们都错过了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0~3岁,在这一时期缺少适宜的环境和很好的引导,从而导致了他们长大以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2010-11-08如何面对孩子过剩的虚荣心,如果家长为自己孩子的问题感到困惑时,先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
2010-11-08小儿自闭症是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的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与人的交往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的症候群。 这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到目前为止,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当你用食物或玩具逗引五六个月大的孩子,而宝宝却总是“目中无人”,不愿与你对视时,一定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自闭症的先兆。
“近两年东莞市民对自闭症的认识增进了不少,致电咨询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咨询时小孩都超过8岁,已错过了2~6岁的最佳治疗时机。”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负责教导自闭症儿童的叶老师近日向记者说道,希望家长在小孩有自闭症相关症状时,尽快到医院确诊,以便及时治疗。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美国研究者研究这议题已经长达20年,研究人员发现,学龄前的忧郁和影响成人的疾病一样,是有遗传基础,不一定会有相关的压力事件。学龄前的忧郁并不常见,但是的确有发生过,发生率估计约为1%~2%,这和学龄孩童至13岁左右者的发生率差不多,年纪更长者才会增加。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婴幼儿时期是神经心理发育最为迅速的阶段,发展潜能大,可塑性强。儿童的智力发育不仅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后天是否提供良好的适宜刺激也会对婴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为儿童提供系统而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2010-07-31悉,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19届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大会”透露,目前我国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队伍不足200人。
正是因为儿童精神科医生的队伍严重不足,客观上导致了孤独症儿童确诊率小,漏诊率高。与此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极大的社会认识问题——群众不认识孤独症,医生不了解孤独症。
多年从事孤独症的诊治、教育工作的樊越波主任表示:“在我国能一次性确诊孤独症的例子还是比较少的,不少孤独症病患的确诊过程往往非常复杂。”她向笔者描述我国孤独症病患确诊的普遍轨迹
宝宝在幼儿园闹哭,究其生理、心理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生理上的问题
和一般所认为的单纯情绪上的问题不同,生理上产生病痛也会让宝宝出现哭泣的行为,如感冒、发烧、肠胃不舒服时,宝宝因为疼痛、难过而哭泣。
一位妈妈到门诊咨询,怎样才能让她的儿子不再啃指甲。
小时候都不吃手指,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爱吃手指,拇指的指甲都被他啃得光秃秃的,很不雅观。
“这都要上小学了”,妈妈担心孩子会被同学笑话,“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指甲还是照啃。”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他们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们在与他们无法控制的疾病抗挣。
2010-06-10在世界范围内,医学的行为的实验正在试图解开人类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最吸引人的谜。即新生婴儿他们在刚一来这个世界的时候知道些什么,以及在生命的头一年里他们是怎样组织和应用这些知识的?
2010-06-02心理学上把一至三岁的孩子叫婴儿。婴儿开始懂事了,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了,心理卫生的问题也就更复杂,更多了。值得高度重视的有如下几点:
2010-06-02出生几十天的婴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日前,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出生仅49天的婴儿来到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抱怨自己孩子喂饱后总是哭闹不止,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医生的诊断让这对父母大吃一惊:孩子已有患心理病。
研究证明胎儿就具有有限的心理活动,但是只有在胎儿出生成为婴儿,心理活动才得到大大的发展,因为实践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2010-05-26刚刚来到世上的婴儿与父母间的磨合还不够默契。此时,如果孩子出现任何异样的表现都会使全家乱作一团,甚至出现全家惊惶。
2010-04-26 调查显示,患多动症儿童,一般动物蛋白的摄入量过多。蛋白质对儿童生长发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当超过正常需要量2-3克/千克体重时,其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氨的化合物,更会引起儿童烦躁不安和好动。此外,钙摄入不足,吃糖过多以及铅的摄入,对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均有一定关系。
感知是人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认知基础,然而多动症儿童却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看书、看黑板常常顾此失彼,甚至东张西望,不知所从。
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异妥因(Pemoline)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不很严重,服用后可使患儿注意涣散状况有所改进,攻击性行为减少。但仅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病症原本就存在着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药物疗法时还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中由治疗者设计治疗计划,来改变多动症儿童存在的注意力难集中、多动及情绪问题。强调矫治目前的异常行为,建立正常行为,需要利用个人的日常生活,发挥儿童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不只是把儿童作为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家庭、学校共同配合下完成这种治疗计划。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生活,建立适宜的、新的行为。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共济试验阴性,停药后追访3~6个月疗效巩固。
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很多,目前仍无定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
陈涛(化名)是天津市某小学的三年级学生,但语言能力只能表现出一年级的程度,数学也只能达到二年级的程度。这个男孩平时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有“多动症”现象,并且与同学交往有障碍。专家分析,这是典型的感觉统合失调。
过去5年重金属监测情况显示,容易造成铅污染的主要食品为皮蛋,其平均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的1.2—8.0倍。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食用含铅量超过国家标准的皮蛋,容易引起铅在人体内的蓄积。长期食用可导致人体铅中毒,血铅、尿铅含量增高,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肾脏等产生危害。尤其是儿童,过量的铅会造成多脏器的损伤,其中最主要的是神经系统损伤,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儿童多动症,导致儿童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理解力降低或学习困难,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常遭到老师的训斥,家长的打骂及同学们的讥笑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常常出现不及格。失败和挫折的经历使他们害怕再次遭到挫折,从而采取退缩、回避的方法作为自我防卫的措施,以试图改变处处受责难的局面。从而表现为拒绝学习,不做作业,逃避考试,甚至逃学。儿童的这种逃避行为常会被父母及老师认为有意对抗,从而加重处罚,增加了额外作业负担,更加重了多动症儿童的退缩回避行为。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本病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以及教育不当等皆可导致本病。一般认为,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如能及早发现,加强教育,改善生活环境,有些病人可不用药物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到青春期,活动过多会逐渐减少,即使还有一些注意力涣散和情绪不稳,也不致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以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为特点。据报道,该病发病率国外约为1.2%~20%,国内在1.5%~10%之间。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已引起儿科工作者和社会学者的广泛重视。
(1)这类多动症的孩子自早晨醒来后就不停地活动,一直到晚上入睡时止,没有片刻停止。活动的内容变化莫测。孩子入学后,在课堂内表现的活动过多,形式不一,如削卷铅笔,剥咬指甲,用笔乱画撕纸,拔头发、眉毛,将铅笔或钥匙塞于口内,弄书包带,女孩子玩弄小辫子、卷衣角等等,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
一般儿童分心时,经成人提醒即能引起注意。但对于多动症儿童很难做到,他们常不能耐心听成人讲话。此时,父母、老师可用手轻轻抚着他的头或肩,或者拉着他的手对他讲话。讲完后,则问他讲了什么,若患儿回答不出,成人再和蔼地讲一遍,直到他真正听进去为止。事实证明,身体接触帮助言语督促对培养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有效。
多动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某个机制出了毛病所致。有许多因素已被认为与多动症有关,包括遗传、怀孕时期抽烟、出生时氧气不足、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环境污染物、铅中毒、胎儿期的创伤。含水杨酸盐的防腐剂或食品也与此症有关。低蛋白质的饮食也可能是造成因素。
多动症顾名思义是以活动多为主要表现。患儿在婴幼儿期,就有好动、不安宁、喂食困难、哭闹、入睡困难、易醒、双手不停地翻弄所看到的东西等表现。甚至在上学后,教室里坐不安稳,比较严重者擅自离开坐位在教室内走动,推撞别人,惹是生非,做多种怪动作。注意力不易集中,常无目的地从一个活动转向另一个活动,课堂上老师警告不要做小动作,患儿尽管点头答应,但转眼就弄起别的东西。即使有限的作业,也不能一次坐下来完成。行为冲动,不顾后果,或不能合群,不喜欢参加正常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学习困难,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口头
2010-04-14 3型:注意缺陷障碍残留型,是指过去一段时期,患儿出现的症状符合1型标准,即注意缺陷障碍伴有多动,但目前活动过多已不存在,而注意缺陷障碍和冲动行为持续存在,从未缓解。
如果怀疑宝宝患了多动症,家长们该带宝宝去做什么检查呢?国外学者注意到缺铁与多动症的关系。铁具有输送和贮存氧的功能外,还参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儿茶酚胺代谢、核糖核酸(DNA)合成等生化过程;缺铁可使多巴胺受体功能障碍 ,出现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症状。因此,除了多动症检查常规的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外,家长亦可以带宝宝进行微量元素检测。
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多动症儿童无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一般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连环画等,也不能专心投入。但顽皮儿童却全然不同,对感兴趣的活动,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一般学龄前患儿,主要采用教育及心理 治疗,不用药物治疗。恰当的教育,减轻患儿思想上的 精神压力,是重要措施之一。对患儿苛刻要求会加重其 行为问题的产生。把儿童活动控制在不太过分的范围内 就可以了。要多加鼓励,千万不能歧视他们。
多动症儿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包括看电视、电影、连环画等,正常多动儿童能全神贯注于某一件事,而且讨厌别人的干涉。
1、轻微脑组织损害,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围产期缺氧、母孕期的影响、新生儿窒息、产伤、脑缺氧、脑损伤、剖腹产、早产、过期产、钳产、生后感染以及外伤等。
在多动症儿童的体格检查中,多动症患儿一般并无明显异常的阳性体征,在临床中,也可出现一些轻微的神经体征,这些神经体征又有别于麻木、瘫痪等“硬性”体征,因此,对一些无定性或定位价值的轻微神经体征,称为“软性”神经体征。
多动和多动症是有区别的。多动是指一种过量的、无法自控的活动。多动儿童常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集中时间短。一个多动的儿童不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或放慢动作的节奏。而多动症是大脑神经的紊乱,可以由儿科医生来治疗。过度的紧张可以引发或增强孩子的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又名儿童多动综合症、注意力缺陷障碍(ADD)、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轻微脑功能失调(MB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多动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智力一般,核心表现是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只有20-25%的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首先,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孩子成为网瘾患者。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家长们不要给孩子轻易贴标签,什么自闭,有心理问题,切切不要这样。其实应该相信他们是懂道理的,对孩子们讲怎样正确对待电脑网络,“电脑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会玩电脑不是英雄,会用电脑才是英雄”等。
任何先进的科技就像是一匹烈马,我们为它接生,喂食它,但它总是不断地考验着我们驾驭它的本事和耐心。今天我们编织了网络,它也因此而困住我们自身,其中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上网者由于染上了“网瘾”而致使自己的行为难以自拔。
网络成瘾的危害很大,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情绪低落、做事没有兴趣等,甚至导致社交恐惧症、模拟网游犯罪等。《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确立,不仅为临床医学增加了新病种,还明确了网络成瘾患者应该由具有精神科的医疗单位收治,为这些患者得到科学有效治疗提供了途径。
当网络日益侵袭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将我们“一网打尽”的时候,网络上瘾综合症的概念也就逐渐浮出水面,突现于每个网民的眼前。目前国际上把上网成瘾称作是“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主要表现是上网时间长且难以自控,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仍在继续。
赵女士“软硬兼施”,从物质奖励到“武力”惩罚都无济于事。“为了让他戒掉网瘾我甚至不给他饭吃。”赵女士说,今年3月份,儿子带头旷课玩游戏被学校通报批评。回家后,她把他关在卧室里看着,两天没给他饭吃,可这些办法都不奏效。她到处求助专家帮忙想个好点子,让儿子早日走出“迷途”。
一位13岁少年迷恋电子游戏,整天泡在电子游戏厅里,易怒厌世,对人极为冷漠,甚至整夜不回家,最后被确诊患上精神病,这是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真实故事。陕西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提醒人们,上网成瘾已成精神疾病的新诱因,这一现象应引起高度关注。
近几年来,到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求诊者中,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是上网成瘾的中学生的家长。中学生一旦上网成瘾,很难脱瘾,轻者完全荒废学业,重者出现精神疾患,更有甚者,还有为筹措上网经费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这些年来,求诊的上网成瘾者有逐月增加的趋势。
我们一般把网络依赖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网上操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诊治:家庭出现问题,孩子往往会成为受害者,而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父母离异。父母离异肯定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作父母的在做出这样的决定前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责任。父母离异后,对孩子的教育或者缺失,或者不一致,对孩子的发展都很不利。父母应该理性地教导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渡过危机。
同时,互联网是一个相对平等的世界,目前它还不“势利”,还没有看人下菜碟,因此,任何一个人,不管在现实生活中他是老板,是家长,是员工,还是孩子,不管你开宝马车,还是骑自行车,不管你穿西装,还是穿着裤头、背心,你在网上都可以得到平等的地位!在网上,判断的标准就是你的言论或音像资料是否招人喜欢!
5、一定要与孩子说明不能与网上认识的人见面,网上鱼龙混杂,见面后被骗、被拐、被强奸的现象屡见不鲜。
少年时期本应该是无忧无虑,充满青春幻想的年纪,但这个年龄的孩子也是正处于“危险期”——心理上正处于叛逆期,家庭教育的缺失或错误会贻误孩子的终身。社会存在另人痛心的“问题少年”行为:上网、厌学逃学、早恋、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孩子目前的状况,又该如何挽救这些处在边缘地带的孩子?
可爱的白鲸高昂的叫声能刺激自闭症患儿的大脑,从而唤醒他们吗?6岁的自闭症患儿天天第4次接受白鲸“君君”的治疗,在“君君”一段高昂的“欢迎曲”后,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小天天在妈妈和驯养员的帮助下,迫不及待地挽越袖口,开始给“君君”喂食,现场回荡着小天天久违的笑声。
来测测是否也有网瘾,试题的答案选项全部一样,分别是:完全没有(1分),很少(2分),偶尔(3分),经常(4分),总是(5分)。(注:计分方法为美国作家金伯利·S·杨的版本)
多动症儿童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情感很不稳定,行为带有冲动性,控制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独立地、自觉地提出行动目的和动机,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追求,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他们常常与别的小朋友吵嘴、打架,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大吵大闹,一批评就“潸然泪下”,再安慰又“破涕为笑”。他们不善于支配时间,作业也不能坚持做完,上学是被爸爸妈妈“逼”去的等等,这都是多动症儿童的突出表现。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多动症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出现的新的刺激容易引起反应,该有意注意的事物却看不到。他们在家做作业时,总会听大人的谈话,窗外的吵闹声;上学路上也会被商店的玩具吸引,忘记上学。他们的注意力是不自觉的、无目的的,见到什么就去看、去做,不知道去辨别到底应不应该做。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射活动,它是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形式,是从记忆的形象中提取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多动症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具备以下特征:
对迫切希望孩子少上网,希望孩子能回归到学习、成长正轨上来的家长们,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自我约束与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长期沉溺于网络,必定会影响到学习和健康成长。
随着高科技的出现,网络已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满足我们正常工作、学习、沟通交流外,开发者也始终不忘对游戏和娱乐项目的开发,因此出现了惊险的网络游戏、激情的色情电影和有趣的网络聊天等,最大的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鉴于青少年意志力薄弱,善于群体活动,他们会更多的相互模仿,攀比,而很多成年人也会有网瘾,同时影响到孩子,所以青少年网瘾与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其次,家人和学校宜共同协力为孩子的问题寻求出路,听取专业意见和参考其它情况相若的孩子的教导方法。
哈尔滨市某机关的姜女士,儿子今年五岁半,平时在家挺活泼,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说有笑。可一碰到外人,便常常沉默,置之不理。听人说,孩子不与外界交流是“自闭症”的表现,姜女士领孩子走了好几个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可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
电视的许多坏处已被诸多专家一一批过:如孩子长期看电视,会造成近视、远视、斜视,专注力不强,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力,对电视的过度关注让他们忽略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不愿和他人交流,从而出现“电视自闭症”。日本小儿科学会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发现和诊断儿童自闭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便是语言功能的发育延迟。患该病的儿童往往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小孩晚一些。此外,还有一些症状出现在婴儿会说话以前,而这些恰恰正是经常被父母所忽略的东西。
平时幼儿的血液呈弱碱性,若长期大量摄入肉类、高糖等酸性食物,血液会随之酸化,呈现酸性体质,使机体内环境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幼儿的性格和心理发育。这种影响对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幼儿尤为明显。轻者表现为手足发凉,易感冒,受惊哭闹,皮肤易过敏和出湿疹。重者则因机体缺乏钾、钙、镁、锌等元素,影响大脑的发育及功能,导致记忆力、思维能力减退,甚至思维紊乱,产生轻微精神异常表现。可见“酸性食物”对幼儿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近两年市民对自闭症的认识增进了不少,致电咨询的人也日益增多,但有四分之一的家长咨询时小孩都超过8岁,已错过了2~6岁的最佳治疗时机。希望家长在小孩有自闭症相关症状时,尽快到医院确诊,以便及时治疗。
人们常用"祸不单行"来描述接连发生的灾难。遇到重大不幸的妊娠妇女也许想不到后面可能会有更大的灾难。11月底在美国圣迭戈召开的神经科学会年会上,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报告称,有自闭症孩子的妇女,在妊娠的24周至28周期间经历重大精神性打击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我们所说的谷类食物主要指大麦、燕麦和黑麦等制成的食物,不包括大米和土豆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因此,自闭症的家长应注意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诸如黑面包、燕麦片、面食类(如馒头、包子、饼干)之类的东西。
孩子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
近年来,我国有关文献报道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病例逐渐增多,引起社会的观注。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 36个月以内,基本特征为严重孤独对人缺乏情感反应,交往障碍,与他人无眼对视,与亲人及同龄的孩子不能协调交流活功,语言交流能力障碍,要求性及表白性注意力指向明显缺陷,兴趣狭窄,活功刻板,行为异常,智力低下,但少数患儿出现“岛状早熟活功”,如对音乐、背涌诗词、计数、识字、推算和机械性记忆有超常能力。据国外报道孤独症的患病率力0.02%~0.013%。我国据1998年
2010-03-24 2.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更需要帮助。帮助青少年及成年的自闭症人士,是急需发展的社会工作,例如:提供离校的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宿舍等。有些高能力的自闭症人士可以独自工作,但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仍然会有很多困难,例如不明白别人的情绪、要求等。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亦需要性方面的辅导。
在医生引导下,孩子的父母找到答案:因他们长年在外做生意,小彤从小由婆婆爷爷带养,长期受老人百般宠爱。进入幼儿园的小彤面临自立压力,怕与外界接触产生了恐惧,进而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表现出自闭症状。
儿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着,在我国男女患病率比例为6—9%。其主要症状为:
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育儿指南推荐:儿童在18个月大和24个月大的时候就算没有发育迟缓的现象,也需进行儿童自闭症的相关检查。
自闭症是对儿童成长有严重影响的发展性障碍,其患病率按中国现有总人口数量来估计,有50万至100万,其中包括典型的或轻度的自闭症患者。
随着生物医学资料的积累,现在很清楚的一件事就是自闭症可以细分为许多亚型。例如,许多自闭症孩子对各种脑蛋白滴定偏高。类似地,许多孩子有自免疫或过敏症家族病史,还有许多自闭症孩子自己有自免疫或过敏症的迹象或症状。
幼儿心理自闭症,是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小脑生长发育迟缓精神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幼儿心理和行为异常,对外界刺激缺乏积极反应,表情淡漠,性情孤独,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回避与他人接触,经常不安地重复某种无意义的动作,如挤眼睛、皱眉头、注意力分散等不宜集中、视线游离不宜稳定等。有的甚至表现为攻击他人,如经常向同龄人挑衅,动手打人,用指甲抓人等。
有严重注意力缺损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一些类似自闭症行为的特征。工作记忆损伤的孩子,对别人说话时可能表现得心不在焉,甚至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和自闭症儿童一样表现出迟滞。在注意的选择性、保持性、调节性方面有缺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灵活、刻板,而且有时在社会性联系上也有缺陷,因为他们不容易根据别人的反应转移注意力。
许多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被忽视。据联合国近期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中国自闭症患儿人数已达100多万,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专家指出,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必要引起全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很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另外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儿童自闭症,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它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自闭症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迄今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是与基因遗传高度相关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尽管目前我们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对自闭症却并非无招可用,积极治疗仍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
多动症孩子一般都会面临学业成绩、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三大问题,因此,干预与治疗多动症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应该主动重视这个问题。面对家庭成员理解不一致的情况时,最重要最迫切的是需要‘统一思想’。建议咨询医生时不同意见的家庭成员一起参与,通过专业人士的判断与阐释,让家庭成员之间统一认识事实,继而一致面对事实。这样才更有利于多动症孩子的治疗与康复。
2010-03-19 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发现和诊断儿童自闭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便是语言功能的发育延迟。患该病的儿童往往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小孩晚一些。此外,还有一些症状出现在婴儿会说话以前,而这些恰恰正是经常被父母所忽略的东西。
至少在最近3个月内,每周出现两次以上的暴食行为;发作时,常在数小时内即吃掉整瓶的果酱,或整听的饼干,外加一大块面包。
夜惊的宝宝容易让妈妈特别担心,因为此时宝宝的表情常常表现惊骇。他会突然惊醒坐起,面露恐惧表情,但意识仍朦胧,同时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脉搏加快。发作时,如果妈妈叫唤宝宝,一般很难叫醒。宝宝常会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在继续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面对妈妈的安抚、拥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自行入睡。夜惊可一夜发生数次,也可能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部分宝宝夜惊时伴有夜游。
【辨析】多动症的诊治要求家长、老师、医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其中老师和家长的作用更大,他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和心理行为治疗,改善患儿的行为。仅仅依赖医生开药、孩子服药,疗效只能是有限和短暂的。
医学家们发现,含水杨酸盐多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子、杏等)、某些食品添加剂,如调味用的胡椒油、味精及某些食用色素,与儿童多动症有关。若限制上述食品及添加剂的摄入,有近一半患儿的多动症会消失。如再恢复这些饮食,多动症又会重新出现。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脾气,大人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办,他就使出自己的法宝“哭”,让父母十分为难。
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为了宝宝的健康,年轻父母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食品。然而也有人不太了解,宝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需要另外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触摸。
有这样一群孩子生活在我们中间: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却让人觉得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对你视而不见,一天到晚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他可能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又怕发出响声把自己惊醒;他对周遭一切都毫无反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笑,或者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星期几?”答案必须是他认定的“星期三”,否则就听不见。他们像中了咒语,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梦魇里。
单纯的注意力缺乏型———这类孩子并不表现为多动,不会干扰上课或其他活动,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会忽略这些孩子的症状。这一类型在ADHD女孩中最为常见。
你的宝宝其实与正常宝宝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有点小口吃,也不要特别强化它,否则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后,就更加不好矫治。宝宝说话时,尽量不要催促他:“快点说”、“再重新说一次”;而应耐心地引导他:“别着急,想好了再说”,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要突然打断宝宝的话,如果你感觉宝宝很紧张,当宝宝说完一句话后,你就柔声地跟他先讲讲别的有趣的事情,当宝宝完全忘记紧张后,再鼓励他继续表达。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以男孩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通常在3岁以内),主要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其实,孩子玩“新郎新娘”游戏,只不过是一种游戏,是一种模仿行为。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孩子们绝对不会由此而堕落,成人更不能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心”,也没有必要将孩子的这一类问题“复杂化”。
期望孩子是父母所盼求的性别,或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均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小明,十岁,乖巧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就是有一点令父母不解:每到周六、周日就不起床,大人见他不愿意起,就呵斥他懒惰、没出息,连哄带吓。小明无奈,只好懒洋洋地、慢腾腾地爬起来。
“多动症”这个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日常用语,以致许多人不仅使用它的简略语,而且还混淆了它的意思。注意力涣散和过分活跃或多动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注意力涣散症的孩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多动的症状。有些孩子尽管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件事情,但他们的性格文静,举止规矩。另一些孩子则表现为精力高度过剩,总是不停地动,很难集中精力做事。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孩子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要让孩子从小养成遇事愿意向父母诉说的习惯。这可以让孩子觉得你能了解他们,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面临的情境。做父母的一定要采取民 主的教育方式,这样你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培养孩子开朗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不良影响:胆小恐惧以及发育不良容易使幼儿情绪不稳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胆小、恐惧等反应,甚至有可能导致发育不良、智力低下以及神经衰弱、偏执、强迫等症状。
孩子因其小,因其稚嫩,有点娇气是可以理解的,在家庭生活中,小女孩、小男孩向大人充满稚气地撒点娇、耍点赖,不是什么错误,反而让大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增加幸福感。然而凡事都有“度”,孩子一旦娇过了头,养成了过于娇气的毛病,就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对策:替代法。孩子爱欺负人,是因为每次他都能赢。孩子需要的是“赢”的这种荣耀。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条件,带他参加相应的体能方面的培训班。一方面让他在正当的活动中获得真正“赢”的感受,同时也可以让他见识比他更人高马大的孩子,得到心理威慑,从而学习用其他方式(如语言沟通)来解决问题。
长时间地看电视并且极为孤独的症状,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电视孤独症。儿童心理学认为,电视孤独症多发于三岁以上儿童,男孩多于女孩。患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大多对艾母和同龄人漠不关心,对电视以外的事物视而不见,不爱与人交流,只愿意和电视中的人物交流情感,有时甚至误以为自己就是电视节目中的角色。另外,这样极端孤独的儿童,语言发展大多比较迟缓,有时给人以言语单调、刻板、重复的感觉。
第一,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了解孩子游戏和上网所代表的心理需要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对一个东西感兴趣甚至到着迷的程度,一定是这个东西满足了我们的某些心理需要。因此解决问题的前提就在于: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暴露于突发创伤性事件的概率是:男61%、女51%。突发创伤性事件(无论是自然的灾难,还是人为的灾祸)除了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以外,更重要的是给其心理和精神上带来更大、更严重的伤害,以及由此造成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价值取向以及对生命价值看法等人格上远期的变化。严重的受害者会表现出一些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于一些儿童受害者,创伤性事件的经历使他们梦魇连连,惊恐不安,给他们正常的心理发育
2010-03-04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近来,网上关于“儿童暴力”的视频屡见不鲜,人类的丑恶一面本不该在孩子中上演,而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蔓延到了幼儿中间。研究表明,我国有暴力倾向的儿童年龄正呈现低龄化特征,一些孩子只有三四岁就表现出了暴力倾向。你也正在为自家或周围有这样的“坏孩子”而苦恼吗?
对孤独症的判断有了更明确的标准,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其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然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当孩子5-6岁时,爸爸、妈妈都希望他参加兴趣班,学习一项特长已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如果从孩子的生理、心理发育情况看,这一时期确实是孩子培养兴趣与特长的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开始适应和接受一些技巧、技能的训练,他们的性格也初具雏形,兴趣相对稳定。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还有充裕的学习时间。所以,抓紧这个黄金时期,学一些特长是完全可以的。
孤独症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各国的医学专家为寻找孤独症的原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依然无法揭开孤独症发病的神秘面纱。
妞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前段时间,因为患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月,当她再次跨进幼儿园大门时,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坐在教室一角,动不动就眼泪汪汪。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得了一场病,这孩子的性格都变了?
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该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问卷调查显示,有一成中小学生处于抑郁状态。研究人员选取了北海道千岁市的616名小学生和122名初一学生,结果发现,31人患有轻度的抑郁症和躁郁症。日本一位儿童教育学专家指出,生活节奏紧张,无处撒欢游戏的儿童正遭受着抑郁的侵袭。
小婷婷刚满5岁,患“抽搐”病却已有两年,很长时间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医生看到了发病情景:只见孩子的头后仰,整个身体呈角弓状,四肢肌肉硬绷绷的,手指微微颤动……但孩子的意识,眼神还正常。她妈妈说:“好了,好了,带你去买苹果。”此时,孩子的肢体逐渐放松,最后起来拉着妈妈的手买吃的去了。根据这情况,医生认为婷婷得的是小儿癔症。
一说起心理疾病,人们总认为与小孩子关系不大,特别是那些正在呀呀学语或蹒跚学步的小宝贝。然而,医学心理专家在对大量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中发现,很多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心理病态,大多起源于儿童时期乃至婴儿时期。但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比如一发烧就会急着带去看医生,而时常忽略了孩子所出现的心理疾患信号。
孩子呱呱落地的第一个表达方式便是哭声,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说话”,专家们从小儿不同的哭声中能分辨出他们的需求。渐渐地,他们对大人的说话有了咿呀学语的应答,然后是模仿着称呼爸爸妈妈,接着发展到有意识地对不同的人的称呼,再就是出现了短句、长句……一般来说,孩子的说话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的,而且在特定的年龄出现上述各种能力。
“童童,你别老是动了,行吗?”这是9岁的童童自懂事以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可是,要想让童童安安静静地坐上10分钟,简直比登天还难。任何一件新玩具到了他手里准会被拆得七零八落。起初,妈妈一直认为好动的童童只是调皮而已。但是如今,已上小学三年级的他“爱动”的坏毛病却愈演愈烈: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无法静心做作业,而且经常和小朋友拌嘴甚至打架。童童到底怎么了?
临床80%女孩和50%男孩是查无器质性病因的性早熟,另有近半是由于大脑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等引起。此外,儿童受到过多的光线照射,会通过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或生殖器过度发育。如果两三岁的孩子就有性特征,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很大。
(1)推脱责任:这些儿童把简单的失败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观地分析学习成绩不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检查自我,吸取教训。他们常常把考试成绩不好归于老师讲课没有讲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师阅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对失败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这种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责任。
怎样观察刚出生的儿童心理是否正常呢?根据目前的研究,除了从儿童是否能建立条件反射来测定外,最主要的是看新生儿是否有感觉。因为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最低指标。
父母在面对出生的宝宝,总是喜滋滋地看,他长的象爸爸或妈妈?体重多少?身高多少?哭了或笑了?您可曾进一步去观察,他想告诉您什么吗?若您有机会从现在开始接触您的宝宝,您即可发现您的小宝宝有他自己的肢体语言,透过表情、动作来与您“说话”。您将从中得到相当高的乐趣,也可帮助宝宝智能、情绪的发展,增进亲子的互动,减低照顾宝宝的挫折感。
“角色病毒”,是指某些“角色”的恶劣形象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严重的可以被看作是残害少儿灵魂的“精神病毒”。当然,它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病毒,它像破坏计算机硬件、软件的电脑病毒一样,是侵犯人的大脑、毁坏孩童心灵的病毒。“角色病毒”通过黄色网络、恐怖影视片、淫秽书刊报,把一些特殊角色的形象塑入未成年人头脑中,占领他们的精神世界,致使许多少儿幻想某些“角色”,甚至扮演某些异常乃至犯罪的“角色”。
生活中,一些青春期女孩开始着重穿衣打扮、在异性面前刻意表现自己、把自己对异性的感觉写进带锁的日记本里等,所有这些美好的事情一遇挫折,便成了她们心中的最大困惑。与此同时,男孩子出现了手淫、睡梦中与自己喜爱的女孩拥抱等现象,专家认为这都是青春期“性过敏”的源头。
研究表明,新生儿患自闭症的概率为万分之三左右,男孩患此症的可能性高于女孩。自闭症特征明显,不要人碰,不喜欢和别人对视,也不听指令;喜欢重复别人的话,而且往往是整句话的后几个字,就像“回音壁”;有点强迫症,对周围事物,小至积木排序大至家具摆设记得很牢,一有变动就会吵闹。
"补钙、补脑……千万不能让孩子缺了营养”,当许多家庭将培育后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营养上时,心理营养的缺乏日渐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心理专家说,家庭关系的改善,必须分成一个个的阶段,每次完成一个目标,逐渐地改善亲子关系。小飞和她的父母也是如此,解决了目前在运动这件事上的沟通问题,又能更进一步发现孩子的其他问题。比如小飞在运动中获得的成长感受,非常可贵,但同时,却又能清晰地看到小飞对失败的害怕,这是小飞和父母接下来需要去共同了解的。
目前在校生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一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玩电子游戏容易上瘾,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去年北京某大学有120名学生因累计欠学分20分以上被迫退学,其中85%是由于过度上网所致。日本科学家曾对1000名玩“任天堂”游戏的学生脑部扫描图进行分析,结果惊讶地发现,电脑游戏只刺激了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脑活动,而阻碍了少年儿童的大脑正常发育。天津一家医院对部分7~18岁的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查也发现,其中6个图像杂乱无章的孩子均有网络游戏
2010-02-02 失恋是探索成熟爱情过程中的一种人生体验。在今天这个时代,青春之恋发生得更早,初恋便收获成果的可能性更低,而遭遇一次甚至多次失恋就成为少男少女或青年男女较普遍的经历。这种经历可能成为人生的宝贵资源,也可能成为命运的灾祸,全看孩子们当初曾经得到过什么样的教育和指导,从而对现实做出怎样的反应。在对待初恋与失恋的问题上,最能看出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人格品性是否端正。
目前国内外许多人认为治疗自闭症唯一有效的方式是训练把它归结到教育问题,单纯由教育界人士来对自闭症进行行为训练,以期望能达到正常人的行为标准回归社会。
小姑娘不喜欢穿裙子,走路大大咧咧;男孩子说话细声细语,喜欢照镜子打扮……这些孩子成长中出现的“性别错位”现象令做父母的感到十分困惑。“男女分教”这种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应在国内及早推广。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性机能的成熟,使少男少女告别了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欢乐明朗的少年时期,迎来了充满活力,骚动神秘的青春期。由于情窦初开,相互间有一种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要,对异性的注意也就越来越强烈。这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相互不断交往和彼此好感的基础上,可能会出现爱情的萌芽--早恋现象。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抑郁症是极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病人数占世界人口的5%左右,其中自杀率高达12%~14%,位居各类心理和精神障碍之首,号称“第一心理杀手”。抑郁症患者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的行为本该是天真而自然的,可现在,人们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像孩子了,他们的言语和行动,往往能吓大人一跳。前不久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目前的性成熟年龄普遍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前了 4至 5岁。在天津,到儿童保健所就诊的性早熟病例也有增多之势。已经有资料证实,我国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 30%的速度增加,孩子们正在被成人的不良养育方法和周围的不良环境“催熟”。
一般来说,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人,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更容易发生早恋。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做敢为,敢于触犯校规,不安份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人,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漂亮的少女,往往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孩爱慕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快陷入男孩子的情网。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① 由于儿童、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十分要注意饮食营养,每天都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以保证身体增长需要。但是儿童不宜药物进补,人参、蜂王浆等滋补品不宜在儿童期服用。这个问题应引起溺爱孩子的父母和祖父母的重视。
有的人认为妈妈和宝宝待在一起时间比较多、比较长,建立依恋关系效果会比较好。其实也不尽然,只要爸爸妈妈配合和宝宝互动,效果会更好。
父母张女士:4岁的小女孩因为害怕“走光”,死活不愿意和小男孩共同如厕;只要在一起开心,小男孩和小女孩也会许下“海誓山盟”……接到父母来信后,记者从本市多家幼儿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低龄幼儿开始出现成人意识。幼教专家认为,孩子过早出现的成人意识只是初始萌芽状态的性意识,大人对此应该顺其自然,过多指责和压抑反而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恋爱能力。
▲性教育不一定是同性别间的事情只要父母对性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跟儿子谈,父亲也可以跟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方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讨论性和爱的时候,父母双亲是爱和被爱的最亲近的典范。
美国专家帕特里西亚·史密斯是一位家庭教育咨询师。她说,学校、家长、医生和传媒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十分重要。在美国,很多社区都设有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定期为家长提供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
儿童性识别障碍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表现与自己真实的解剖特征相反。孩子以与其实际性别不同的身分表现出现于公众场合,如男童穿着女装,行为爱好像女童,或否认自己身体具有男性的解剖特征,硬说自己是女孩。
其实,“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冲突不仅仅发生在母女之间(女孩子的青春期特征更加明显,且来得较早),还存在于母子之间,甚至是一些处于更年期的老师和青春期的学生之间。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从此篇文章中受益,认清自己,体谅他人,使我们的世界充满无限关爱!
楠楠今年6岁,在幼儿园的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这个长得胖乎乎的女孩双乳下面有硬块,老师打电话让楠楠妈带她去看儿童医院的“性早熟门诊”。在医院拍了片子,发现她的骨龄已有8周岁,医生建议打一种延缓发育的进口针,每月一针,直到楠楠满9岁。“否则楠楠有可能长不到1.5米,而且身体发育会远远超过心理发育,这会对她的心理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医学观察认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开始了。通过X线透视,便可发现胎儿在子宫内也会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婴儿便会吮吸母亲的乳房;有时他们将周围见到的任何感兴趣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作为一种自娱和自体享受的活动。不难想象,这就是手淫的先导。人们曾注意到这样一些事实,男婴在吃奶时,吮吸妈妈的乳头,阴茎可能会勃起。同样,在排尿、换湿尿布、排大便或感受其它刺激之时,他的阴茎也可能会勃起。在类似的情况下,女婴可能会摇动大腿。相互摩擦,甚至女婴的阴道还会分泌一些滑润的粘液。
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不少的困惑,除去学业的压力,种种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也会始终缠绕在他们的心头,由于这些问题总是那样的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所措,于是自己看书、私底下问同学等便开始悄然蔓延……
想一想我们大人是不是也会有不想起床的时候?只不过我们大人比孩子多一些责任、多一些理性罢了,因为我们知道还有比赖床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可孩子们不会这么想。像小天昊才5岁,他要是同我们大人一样到时候就起床,那就成熟得太早了,反倒不正常了。情况虽然是正常,但每天早上用“一箩筐话”才能解决,也是让人着急。
据报道,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嫉妒心理,而不是现有理论认为的2岁后才会有所显露。
小欣今年4岁,在幼儿园读中班。日前,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化装舞会,小欣被安排当新娘,与另一名当新郎的小男孩挽着手,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幼儿园的老师还特意为这精彩一刻拍照留念。“女儿回来后,马上把照片拿给我看,兴奋得小脸通红。我当时看了没在意,谁知没过两天,小欣就拉着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要结婚洞房,还装模做样地要上床。”小欣的妈妈担心女儿在新娘新郎游戏中慢慢堕落,幼儿园不应该在幼儿还没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时搞太多成人化的活动。站在旁边的小欣可不理会妈妈的焦虑,她一把夺过照片,笑嘻嘻地说:“扮新娘子真
2010-01-08 当紧张、无聊或被某项活动吸引时,例如看电视或做作业,儿童经常咬指甲。当他们脆弱时,儿童更有可能会咬指甲。一旦指甲被咬掉或被破坏,儿童会更容易继续这项习惯,可能是因为潜意识地想尝试把指甲的粗糙边缘弄平整。
2、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内容要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适合儿童看的节目有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或反映英雄模范人物事迹的节目。凡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要让孩子看。
在一系列被称为"现代病"的名单中,孤独症位居前列,信息污染是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际交流的厌倦,从而"影射"到了后代身上。而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导致家庭没有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
一说起心理疾病,人们总认为与小孩子关系不大,特别是那些正在呀呀学语或蹒跚学步的小宝贝。然而,医学心理专家在对大量的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进行调查和分析中发现,很多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的心理病态,大多起源于儿童时期乃至婴儿时期。但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关注,比如一发烧就会急着带去看医生,而时常忽略了孩子所出现的心理疾患信号。
‘倾听’两个字是最基本的不二法门,充份掌握后,对于亲子沟通并建立亲子和善的关系,绝对是驾轻就熟;然而在权威教育下成长的父母,常扮演命令者的角色,对于孩子的反抗,会常不自觉地抱怨孩子都不听我的话,那我要如何去教养他?其实倾听跟一般人所讲的听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听是所谓“左耳进,右耳出”,丝毫并没有放在心上;而倾听则是有目的,专注的听,完全将对方的话“记”下,但对于孩子的童言童语,父母几乎都是以“一般的听”来处理,其实知道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学习倾听的技巧则是父母所欠缺的,简述说明倾听的技巧如下:
2010-01-06 2、 父母与老师要密切配合,或是寻求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的协助(如职能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共同找出协助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如此对于学习困难较能持正面的因应态度与方法,可一起努力而累积成功的学习经验。
容易分心或注意力短暂是好动儿常见的特性,这类儿童比一般同年龄儿童较缺乏专注及贯彻到底的能力,所以无法长久集中注意力,对于需要持久集中精神的事如做作业,会逃避或拒绝去做,严重的甚至连每天的常规都会忘记,与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常会去干扰他人使游戏无法继续。
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不是震惊、难过,就是自责,觉得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将自己淹没在无助及罪恶感中。事实上,虽然目前自闭症的成因仍然不明,但绝对不是上天的惩罚,也与孩子出生后父母亲不够关心,花太少时间照顾无关;更不需要去责怪是夫妻二人,谁家的遗传所造成。当下更重要的是如何合力帮助孩子,如何去面对孩子的教养问题。在此建议多和医护人员、老师密切配合,配合得越好,越能掌握孩子,就越能坦然面对事实,越对未来有信心。此外,多和其它家长联系,互相扶持,互相帮
如果你是老师或是家长,观察到小朋友在沟通、社会互动方面或是行为方面有疑似自闭症的特征,这时候你可以:
过动儿最主要的症状为- 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过度活动。若不适时诊断发现,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帮助,这个原属生理方面的问题,会渐渐的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造成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心理、人格等各方面发展的问题, 进而更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
1、 学习速度或方法跟不上同班同学,如小学3或4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用心算算个位数加减法,但是学障儿却还需要藉手指辅助计算;或者是念字的速度比其他同学慢…。
一般而言,自闭儿语言的发展通常比较慢,语汇少,对语句的学习也比一般儿童落后许多。他们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多重障碍儿是指身心障碍不只一种,而是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以认知学习而言,如果以智能障碍为主的多重障碍,表示其在智力方面受损,因此和智能障碍儿一样,在理解、记忆方面的学习缓慢,或学习能力缺乏。反之,若不是以智能障碍为主的多重障碍儿,表示智力正常,只要给予适当的协助或提供辅具协助沟通,也可以和一般小朋友一样学习。
儿童自闭症,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它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自闭症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迄今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是与基因遗传高度相关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尽管目前我们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对自闭症却并非无招可用,积极治疗仍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
父母十分惊讶。他们称,小彤两三岁时,能背唐诗唱儿歌。今年初,他们将小彤送进幼儿园,哪知没几天,小彤开始闷闷不乐,现在已到了几天不说话、反应迟缓的地步。
自闭症的治疗(孤独症),干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所以自闭症的治疗时机一般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心理学中自闭症的治疗也必须从病人本身的原因着手。自闭症的治疗也可以说是心理治疗的过程。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
最新的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育儿指南推荐:儿童在18个月大和24个月大的时候就算没有发育迟缓的现象,也需进行儿童自闭症的相关检查。
在西方国家,为了了解自闭症患者的功能缺陷,几乎所有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学科,如认知学、社会学、行为学、情感学以及神经学等等,都参与其中,几乎所有的健康领域中,都有专业人员为自闭症患者服务。
有些人以为,自闭症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才。确实,会有一些患者有着特殊的才能,如同电影《雨人》中的哥哥雷蒙,对数字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事实上,自闭症患者中,有80%-90%存在智力问题。还有一些人误以为自闭症患者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只是在理解和表达上存在困难。
幼儿心理自闭症,是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小脑生长发育迟缓精神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幼儿心理和行为异常,对外界刺激缺乏积极反应,表情淡漠,性情孤独,少言寡语,闷闷不乐,回避与他人接触,经常不安地重复某种无意义的动作,如挤眼睛、皱眉头、注意力分散等不宜集中、视线游离不宜稳定等。有的甚至表现为攻击他人,如经常向同龄人挑衅,动手打人,用指甲抓人等。
有严重注意力缺损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一些类似自闭症行为的特征。工作记忆损伤的孩子,对别人说话时可能表现得心不在焉,甚至在语言学习方面也和自闭症儿童一样表现出迟滞。在注意的选择性、保持性、调节性方面有缺损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灵活、刻板,而且有时在社会性联系上也有缺陷,因为他们不容易根据别人的反应转移注意力。
许多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却往往被忽视。据联合国近期的一份报告称,全球现有自闭症患者3500万人,其中40%是儿童,全球每20分钟就有一名自闭症儿童诞生;中国自闭症患儿人数已达100多万,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专家指出,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必要引起全社会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情况严重的甚至没有言语,即使在别人大声呼喊他的时候也不做任何应答。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很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络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另外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了情景交际的能力。
③遇到挫折时,不会寻求支持或安慰。当别人遇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给予别人支持和安慰;
孩子呱呱落地的第一个表达方式便是哭声,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说话”,专家们从小儿不同的哭声中能分辨出他们的需求。渐渐地,他们对大人的说话有了咿呀学语的应答,然后是模仿着称呼爸爸妈妈,接着发展到有意识地对不同的人的称呼,再就是出现了短句、长句……一般来说,孩子的说话基本上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进行的,而且在特定的年龄出现上述各种能力。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
大量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儿童。可是,由于很多家长长期娇生惯养或放纵不管,使孩子(特虽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很少想到别人。这样的孩子篚以后很难与人合作,因而也很难适应社会。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餐桌多是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营养型”、“精细型”食物,而蔬菜、杂粮等“粗食”偏少。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对孤独症的判断有了更明确的标准,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儿科学会公布了11种最新的儿童孤独症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指出: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其典型特征是性情孤独。有的表现为神情淡漠,行为迟钝。有的则表现为恐惧胆怯,整日沉默寡言。也有的异常敏感,情绪易于激动或暴怒。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中的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类营养品日渐增多,而蔬菜、杂粮、水果和白开水等日趋减少。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脂肪、高蛋白和高糖类食物中所含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表现为酸性,故被称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等,因其富含钾、钙、钠和镁等,在人体内表现为碱性,而被称为“碱性食物”。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质的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
对于自闭症产生的原因,到现在为止国际医疗组织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因此不排除跟脑损伤、病毒侵入和遗传有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部分自闭症孩子的致病原因跟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不让看电视就大声哭闹,每天晚上看电视到凌晨两、三点,白天就睡觉,基本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电视宝宝’在我们这里有很多。”
有人进行了比较,没有发现正常儿童与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在交往上有明显的差异。从另一方面讲,即使婴幼儿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有冷漠表现,也可能是父母对冷漠的孩子的一种反应,是婴幼儿孤独症的结果,而不是它的原因。现代研究提示社会阶层及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与本症的病因无关,同时发现患儿的父母不存在抚养方式的特殊缺陷,也没有特殊人格障碍或有较多的精神病患者。
前面提到,本章关注的主要是有轻度自闭症类综合征的学龄儿童,即那些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广泛性发育障碍非特定型或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我们将围绕三个方面讨论与自闭症相关的行为:
第三,自闭症儿童通常有特别强烈的情绪和情感。有证据表明,比起非自闭症个体,一些刺激对自闭症儿童的大脑情绪中心有更强的作用。例如,当他们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遇到不认识的人、尝试参加一项新的活动、面临面孔加工困难的任务,或者在没有理解为什么必须变化、发生了什么或期待什么的情况下就被迫参加新的活动,这些情况可能导致儿童在压力状态中有过度的神经唤醒或感觉超载。
6岁的杰杰看完枪战片,非常兴奋,临睡前还模仿电影里的招式,把妈妈逗得笑不停。可刚刚睡着才半小时,杰杰突然惊叫一声坐起,表情惊恐地大叫:“妈妈!妈妈!……”妈妈赶紧抱住他,安抚他:“别怕,别怕,妈妈在呢。”但杰杰毫无反应,依然又喊又叫,还全身发抖。几分钟后,他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第二天妈妈问杰杰:“昨天晚上你为什么又喊又叫啊?”杰杰竟然完全不知道。以后,每隔十天半月,杰杰又出类似的发作。
婴儿睡眠中突然啼哭,伴有挣扎翻滚,两腿蜷缩、面色苍白,喂奶或抱抚也不见安静,但轻轻揉他的腹部,哭声可暂时停止,这多半是消化不良,导致肠痉挛引起的腹痛。
宝宝出生后,离开了母体来到世上,对未知世界是非常陌生的,哭声也是他(她)探索世界的开始。当他(她)哭泣时,如果得到了积极的回报,就会增加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哭声没有回报,久而久之他(她)就不会再哭了,而且自己跟自己玩。这样,父母感觉孩子是"懂事"了,而事实上宝宝探索的兴趣泯灭了,其未来性格中冷漠、孤僻、自闭的成份加大了。
健康的新生儿和父母对视时有眼神的交流;4个月大的健康婴儿会表达高兴的情绪;9个月时,婴儿会与人“交换”微笑。如果在这些方面表现异常,婴儿就可能有患抑郁症的倾向。 据美国媒体14日报道,美国抑郁症研究人员说,那些出生后几个月内表现异常且一岁时仍对别人呼唤其名字“无动于衷”的婴儿,患抑郁症的概率极高。医生一般在婴儿两岁至三岁时就可根据相关精神测试确定其是否患有抑郁症。
自闭症可能是由生理因素形成如神经机能发展生化机能发展遗传因素或脑部受损所致症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参与这些活动的孩子来说,这些“性游戏”对他们并不会带来什么身心方面的伤害,相反能“为孩子接受日后的性活动打下基础”。但是,如果成人在亲眼目睹孩子的“性游戏”后,直接加以干涉,或者对孩子加以责骂、压制和惩罚,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了很坏的事,这样就会对孩子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可能会使他们认为性是罪恶的,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快乐是错误的,有这种行为的孩子是“坏孩子”。这种信息可能会妨碍孩子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性爱愉悦的能力,最后还会干扰他们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
发现和诊断儿童自闭症的一个主要症状便是语言功能的发育延迟。患该病的儿童往往开始说话的年龄要比正常小孩晚一些。此外,还有一些症状出现在婴儿会说话以前,而这些恰恰正是经常被父母所忽略的东西。
随着人们对儿童多动症的深入研究,已发现多动症儿童有许多异常,如大脑解剖异常、代谢异常、执行功能异常和基因异常等。这些证实了多动症儿童的变化是有病理基础的,多动症是一种疾病。
至少在最近3个月内,每周出现两次以上的暴食行为;发作时,常在数小时内即吃掉整瓶的果酱,或整听的饼干,外加一大块面包。
夜惊的宝宝容易让妈妈特别担心,因为此时宝宝的表情常常表现惊骇。他会突然惊醒坐起,面露恐惧表情,但意识仍朦胧,同时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脉搏加快。发作时,如果妈妈叫唤宝宝,一般很难叫醒。宝宝常会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在继续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面对妈妈的安抚、拥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自行入睡。夜惊可一夜发生数次,也可能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部分宝宝夜惊时伴有夜游。
以往人们认为,夜游发生是因为人在做梦。其实不然。近年实验研究发现,夜游并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通常发生在入睡后2-3小时。“夜游”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大约每十个正常的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会发生“夜游症”。
医学家们发现,含水杨酸盐多的食品(如番茄、苹果、橘子、杏等)、某些食品添加剂,如调味用的胡椒油、味精及某些食用色素,与儿童多动症有关。若限制上述食品及添加剂的摄入,有近一半患儿的多动症会消失。如再恢复这些饮食,多动症又会重新出现。
单纯的注意力缺乏型———这类孩子并不表现为多动,不会干扰上课或其他活动,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会忽略这些孩子的症状。这一类型在ADHD女孩中最为常见。
【辨析】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多动症儿童应尽早诊治。近半数以上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仍然存在,不会自然痊愈。
据报道,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每天给早产儿进行45分钟的按摩,10天后,接受按摩的早产儿体重比其他早产儿增加47%,睡眠也得到了改善,性格变得更加活泼。到了8个月之后,他们显出了较好的智力和肢体能力。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接受过按摩的早产儿脱离暖箱的时间,比不接受按摩的早产儿平均提前6天。
有这样一群孩子生活在我们中间: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却让人觉得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对你视而不见,一天到晚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他可能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又怕发出响声把自己惊醒;他对周遭一切都毫无反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笑,或者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星期几?”答案必须是他认定的“星期三”,否则就听不见。他们像中了咒语,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梦魇里。
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膝,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
2.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当他们长大,离开学校的时候,更需要帮助。帮助青少年及成年的自闭症人士,是急需发展的社会工作,例如:提供离校的职业训练、庇护工场、宿舍等。有些高能力的自闭症人士可以独自工作,但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仍然会有很多困难,例如不明白别人的情绪、要求等。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亦需要性方面的辅导。
毋庸置疑,“儿童周末恐惧症”的病根在家长身上,不少家长自己儿时有各种爱好,但没有条件学,如今将自己儿时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家长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别人的孩子学这学那,怕自己的孩子不学,将来适应不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于是被动、盲从的“随大流”;也有的家长让孩子学一门专长将来升学时能够加分……
“多动症”这个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日常用语,以致许多人不仅使用它的简略语,而且还混淆了它的意思。注意力涣散和过分活跃或多动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注意力涣散症的孩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多动的症状。有些孩子尽管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件事情,但他们的性格文静,举止规矩。另一些孩子则表现为精力高度过剩,总是不停地动,很难集中精力做事。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有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人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平时注意要他们昂首阔步的走路,父母要要求他们的举止。给孩子整洁大方的打扮,这样也能提高他们的信心。不信你可以想一想,自己穿的老土去一个公司面试有信心呢,还是穿的很好时有信心呢?孩子也一样,不要以为一个小孩子穿的怎么样没有关系,你至少要让他们在外在形象上对自己满意。所以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人的嘴巴,生来就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讲话。这两大功能,在中国似乎不可兼得并用。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把“食不语”作为君子之传统美德确立下来。直至今日,这条亘古不变的“定律”,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在家中吃饭,父母会把“食不语”作为“家教”标准,及时提醒你;步入社会,悄无声息的吃饭,似乎一度成为绅士淑女“高素质”的一大体现。
反社会行为主要是指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偷窃、欺骗、故意捣乱等,这一般在轻度弱智学生中可见,男孩较多。如果不注意正确引导,成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行为与整个社会行为规范相背离,甚至做出损害他人生命、财产或社会治安等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
3、父母不要焦虑。比如妈妈有洁癖、非常焦虑、爸爸妈妈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小孩,给小孩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使他很紧张。所以他小心翼翼尽量让对方满意,就很容易助长了这种行为。妈妈本身心理要放松,不要跟着小孩一起焦虑。有的妈妈属于那种无微不至型的,恨不得小孩的一点点事情都要自己包办代替。妈妈千万不要变成小孩的“特务”似的,小孩的一举一动都要搜索在眼里。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主要的问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多动可能使他们的这种情况更加复杂。无论哪一种注意力涣散,孩子和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长期的。因此,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有问题时,要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做检查。尽管诊断不能立即自动地减轻那些有注意力涣散或多动症孩子的种种问题,但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矫治提供必须的诊断结论。
很多受害孩子的父母会有深深的内疚感,这个时候最需要把你们的精神能量全部集中到孩子的情感上面,帮助孩子从心灵创伤中走出来。如果你们此时感觉非常痛苦和力不从心,不能为孩子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希望你们能求助其他成年人或心理卫生工作者来完成这项必需的任务。
综上所述,这三种病症尽管都表现为说话的问题,但原因却不一样,因此,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明确了病症,治疗支委会有的放矢。语言障碍在适当的矫治下,进步较明显,智能迟缓儿童在特殊教育下也有进步,而孤独症儿童的矫治则较困难。
孤独症儿童通常面目清秀,有些还显得很聪明,父母对这样一个孩子往往视为掌上明珠,可是他们却无动于衷,一点不理解父母的爱心。他们中约有一半不会讲话,或者讲话怪异,并且兴趣狭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时,常常感到非常的困惑、迷茫、无助、焦虑和失落。非典型孤独症是指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亚型,症状不典型(只能部分满足孤独症症状标准) ,或发病年龄不典型(如在3岁后才出现症状) ,可考虑此诊断。不典型孤独症可发生在智力发育接近正常或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多见于男童。
1。社会交流障碍
这是孤独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孤独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mind blind),他们似乎认为凡存在于他们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也一样存在于别人脑子里,彼此没有什么区别。即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
2009-11-29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与其亲人离别时出现过份地焦虑或惊恐不安,耽心亲人可能遭受意外,或害怕他们一去不复返,而要求呆在家里,不愿去上学,如送患儿去上学,就诉说头痛、腹痛等,检查又无异体征。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而孤独症的儿童缺乏创造性思维,想像的形象比较贫乏、零碎、内容较单调,因此,他们只能将这些小的杂物进行收藏,不会进行想像性的玩耍。有的患儿表现特殊的古怪的接触方式,有的患儿不论给他们食物或非食物,接过来都先闻一闻,一位患儿当别人走后要闻别人刚坐过的凳子,抱着闻别人的袜子,有的以体验动感为快,如着迷于看快速翻动的书面,要求反复地坐快速行进的火车、汽车等等。
孤独症孩子想要别人什么东西时,常常用"抢"的方式,家长可以和他做一些"交换"互动,让他学会"等待"。比如,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要得到,否则就哭闹、打滚。家长不要急着拉他,不妨漠视地离开,通常孤独症的孩子都会站起来跟着走了。家长一看他爬起来不哭,可以赶紧抱着他说:"妈妈喜欢不哭的孩子",下次他就不哭了。通过这种方式,帮他建立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目前,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尤其是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另外,家长还应引导孩子与外界多交往和接触,让幼儿与同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交谈和学习,使他们身心愉快,茁壮成长,以有效地预防幼儿孤独症。
有口吃的儿童,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恐惧或自卑感,因此在说话前,或在人多的情况下或在别人无意取笑时都焦虑不安,产生急躁情绪,因而使口吃加重。口吃虽然改起来不大容易,甚至到成年后仍有口吃的毛病,但只要患者不失去信心,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克服自卑感,是一定能矫正过来的。
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的客观事物或处境产生过分的恐惧,而且持续强烈的恐怖情绪反应超过了实际情况所存在的危险程度,虽经安慰解释,仍不能消除恐惧。甚至回避、退缩而影响日常活动。当惊恐时可伴有脸色苍白、心悸、出汗、尿频、瞳孔散大等植物神经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不会因此建议孕妈妈做羊膜腔穿刺进行产前诊断。但在以后的妊娠期,如果担心准爸爸的年龄影响胎儿,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可与医生讨论,决定是否需要做产前诊断。
自闭症不是由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他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至于可能造成自闭症的因素,则有下列几项:
有些孩子完全是出于希望对打的心态对别人进行攻击,他进攻的同时期待着别人的还击,同时不认为这是欺负人。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平日里的活动量不足,需要适量的体力活动发泄过剩的精力。
因此,年轻父母发现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出现“性游戏”时,要正确引导,要设法找出孩子感兴趣的其它内容,将其注意力吸引或转移到别的活动内容上,切忌大惊小怪或对孩子批评责罚,以免导致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产生,使孩子产生更加强烈的“性活动”的欲望。另外,不要让孩子看成人才能看的影视节目,或者不要让孩子到成人才能去的一些娱乐场所活动。父母的性生活也要隐密些,不要让孩子随便看到。
孩子过于娇气,主要是大人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家庭里,几个大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娇惯孩子,他往往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其他大人会跟孩子一起做他的反对派。要想给孩子治娇,长辈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孩子将带来恶果,害了孩子,也影响家庭。有些家长总以“孩子还小”作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这没有好处。要明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使娇气逐渐减小,变成意志坚强的孩子。一般地说,小学中年级以后,就应把娇气克服掉。
很多受害孩子的父母会有深深的内疚感,这个时候最需要把你们的精神能量全部集中到孩子的情感上面,帮助孩子从心灵创伤中走出来。如果你们此时感觉非常痛苦和力不从心,不能为孩子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希望你们能求助其他成年人或心理卫生工作者来完成这项必需的任务。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不良影响:长大后容易犯错。家长对事实的歪曲和夸张会影响到孩子的为人处世,为以后的许多不良行为,诸如撒谎、爱吵架、欺骗、偷窃及攻击性行为等埋下祸根,孩子长大后也容易犯错。
关爱孩子关爱孩子是根本。家长首先应该给予孩子最基本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满足、理解、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只有让孩子体验到父母之爱的温暖,孩子才有意识和理念去爱他人和外物。
教会孩子识别他人,特别是识别异性的方法。人说初恋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游戏。在孩子们眼里,初恋的对象是不可能再好的完人,其原因在于对异性的特殊感情蒙蔽了真实。因此教给孩子如何摆脱微妙情绪的影响去识别异性,并鼓励他们结交更多的异性,有助于辨识异性和把握自己。这方面的教育似以社会见闻和小说故事为好。
虽然有的自卑儿童十分渴望在诸如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断定自己绝不可能获胜。由此,绝大多数自卑儿童都是尽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有的虽然在他人的鼓励下勉强报名参赛,但往往在正式参赛时又会临阵逃脱,甘当"逃兵”。
现在拥有秘密行为的人,并不限于年轻人。在当前竞争环境里,人们接触到行业内外的各种压力,而有些外表看来颇有成就、权威的人士,在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外人不知晓的秘密。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过食酸性食品的儿童,会渐进性地出现一系列征候--手足发凉、容易感冒、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哭闹不安,免疫功能亦下降,严重者还会殃及大脑功能,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孩子不能完全认同家长的做法,则应该采用渐进措施。家长可以对孩子的上网或游戏时间加以限制,逐步缩短。比如,孩子每天上网或游戏4小时,可以首先要求孩子每天只能上网3.5小时,待孩子能够完全做到以后,可以缩短到3小时,然后2.5小时、2小时、1.5小时、1小时、30分钟等。
明确孩子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性情,还是为了有一技之长,如果纯粹是因为功利目的,让孩子达到几级水平,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是不合适的;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学习方式,有些孩子愿意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有的却愿意学别人的样子去做事,每个孩子的最佳学习方式不同,在学习的时候可分别对待;不要同时学习多种技能,同时要求孩子上几个兴趣班,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结果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如果给孩子制定太高的目标,孩子会因为太难而失去信心,从而放弃努力。家长可以时常为
2009-11-16孤独症患儿在婴儿期就可能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的对视,缺乏面部表情。对人态度冷淡,对别人的呼唤不理不睬;要走到某一目标时不顾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当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则会拉着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则不再理人;孩子害怕时,也不会寻求保护。
这也提醒老师、父母不要总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孩子。在学校,老师要放弃“唯成绩论”的想法,尽量让孩子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不要把负担追加到课余时间。在家中,父母不要给孩子报一堆学习班,最好是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然后就让他们多到户外玩耍,多结交朋友。
对出现口吃现象的患儿,专家认为,如果他常常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家长可要求老师配合,保护口吃患儿,并为他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对患儿要多作耐心的语言辅导,启示患儿把话讲慢、讲短、第一音拖长些;与患儿对话时,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节分明,同时还要有和蔼的目光,使儿童消除紧张心理,为语言流畅创造条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努力改变行动孤单、沉默寡言的坏习惯
2009-11-14 口吃的原因除2~4岁语言发育阶段的生理因素外,还可能是语言发育阶段,模仿别人口吃形成习惯,也可能是重大的精神创伤引起,还可能是患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创伤后,大脑皮质功能活动性减低,容易紧张过度导致口吃。
2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正常的心理。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尤其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别人。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愿地礼让,孩子会觉得,不仅小朋友,连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抢走他的东西,这会促使他占有欲更强。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从中再想一些可以让他们分享玩具的玩法。
积极的情绪记忆会使人变得乐观、豁达、性情开朗、勇敢自信,而消极的情绪记忆则会给一个人的个性和心理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所以应该注意从小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记忆,消除消极的情绪记忆。
孩子未来做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同时把握全局、通盘考虑。比如开汽车要留意地形、注意路上的环境和行人、还要关注红绿灯的变化;弹钢琴时,眼看琴谱、耳听琴音、脚踩踏板,大脑则要分析、判断音乐的节奏。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就能很好地应付。
婴幼儿心理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其作用是任何成人所代替不了的。儿童间的交往可以互相模仿,一些正确的或者是错误的行为在交往中得到发挥或者削弱。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他们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们在与他们无法控制的疾病抗挣。处于活跃阶段时,受影响的人士,思想漫游在不合逻辑的世界或对假想的威胁表现出失控的愤怒或暴力行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可能也经历疾病中相对被动阶段,他们似乎缺乏个性、运动、情绪。病人可能交替地出现这两种极端情况。他们的行为是不可预见的。
患儿早期表现多样 ,有的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 ,上课发呆发愣 ,学习成绩、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有的表现为言语及活动减少 ,与同学亲人关系疏远 ,精神紧张不安、胆小恐惧、敏感多疑 ,同学们在一起说话、逗笑以为是取笑他学习不好 ,脑子笨 ;父母说话也被怀疑是在说自己 ,甚至怀疑他们不是亲生父母 ;有的早期表现为怕脏 ,觉得嘴里进了脏东西而不停地吐唾沫 ,怕得病而反复洗手洗脸 ,或做完什么事以后总觉得没有做好而反复检查 ;有的感觉自己没系好裤带或衣服没穿好 ,反复检查核对本来已写好的作业等 ;有的则抛弃
2009-11-12 自闭症的治疗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治疗训练方法,即使是原理相同的治疗方法,实施时也需根据发育状况加以调整。同一个患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特别强调个体化的训练。全面评估往往是了解儿童特点、选择有效治疗的基础。如发育水平未满三岁的患儿,应以个别训练为主;发育水平已经达到四五岁的患儿则应以集体教育配合个别训练。定期进行复评对调整治疗训练方法十分必要。
口吃对宝宝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患了口吃的宝宝,如果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往往容易产生羞愧心理,引起心理障碍,并陷入“越说越说不清楚,越说越结巴”的怪圈当中,影响正常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口吃的宝宝往往会受到讥讽和嘲笑,而使宝宝不愿说话、性格孤僻、具有攻击性,对宝宝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不利。
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欢的玩具、游戏、衣物不感兴趣,而对一般儿童不喜欢的玩具或物品非常感兴趣。一些孤独症患儿还会表现出刻板、古怪的行为,或是对物体的某些特性感兴趣,反复触摸某些“光滑”物体的表面,如光亮的家具、雪白的墙壁、光滑的书刊封面、质地滑软的衣料、柔软的皮毛制品等;有时喜欢闻某一物体,如一位患儿总是喜欢闻他父母的手提包,每当父母回到家后,这位患儿的第一件事便是接过父母的包反复闻。
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多做游戏,或带到户外进行活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产生多种兴趣,并扩大活动范围。
不要溺爱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依赖;也不可强扭孩子的退缩行为,避免使孩子恐惧不安,更加害怕与人接触。父母的信心和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利于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开朗的性格。
相比之下,孤独症的诱因就没有那么明确了。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器质性病变、患儿在母亲孕早期大脑受损都有可能导致孤独症,但是却没有一个定论。这就使孤独症的治疗变得困难,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没有收到良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这三种病症尽管都表现为说话的问题,但原因却不一样,因此,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明确了病症,治疗支委会有的放矢。语言障碍在适当的矫治下,进步较明显,智能迟缓儿童在特殊教育下也有进步,而孤独症儿童的矫治则较困难。
即使不对结果进行分析,只是让孩子自主地进行做沙盘游戏,对治疗自闭症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在做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游戏是完全自主的,没有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干扰,不会对孩子产生二次创伤,也就是没什么副作用,所以孩子能够进行一种内心世界的整合。
鱼片干是由海鱼加工制成,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等营养元素,而且味道鲜美,宝宝很乐于接受,但其中氟元素含量多。据测量,鱼片中的氟元素是牛、羊、猪肉的2400多倍,是水果、蔬菜的4800多倍。而人体每日对氟元素的生理需要量仅为1—1。5毫克。如果每天从食物等摄入氟超过4—6毫克,氟就会在体内积蓄起来,时间一长可引起慢性氟中毒。
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要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电视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引发原因与危害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行为模仿性较强。当他们过多地看电视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之中。
时间允许时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要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当孩子看过电视之后可让孩子复述,这样既可使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又可培养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当然,家校联系和家庭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这不仅需要老师,家长,学校多方面的配合和沟通;也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细致和爱心。尤其是当今社会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家长自身道德素质,教育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对于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有耐心解决问题,有勇气和责任与家长沟通。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来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发挥孩子的潜能,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学校 在儿童聚集的公共空间,更容易实现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学校应该成为儿童交往的主要平台。班级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合作学习的内容;学校层面则要重视集体活动。
电视中的暴力内容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行为,因为孩子们会模仿。看电视本身这一行为,而不管节目内容如何,就可以引起反社会行为。将与其他的人的关系更容易当作与物的关系,这种看电视带来的观念异常本身就可以引起反社会行为。并且,看电视还给人一种直接参与其中的虚幻感觉,其实他是完全被动的,因此,那些重度的小电视迷更难以体验其他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期望及困难。
自控能力构成的由自觉性、自制力、坚持性和延迟满足四个因素组成,而各类规则游戏都蕴含着丰富的培养孩子自控的要素,因此,培养自控能力可以参加一些规则游戏。还有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它有一个从低到高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可谓之自我控制力培养不可或缺的自动化机制。
孤独症孩子想要别人什么东西时,常常用"抢"的方式,家长可以和他做一些"交换"互动,让他学会"等待"。比如,他想要什么东西马上就要得到,否则就哭闹、打滚。家长不要急着拉他,不妨漠视地离开,通常孤独症的孩子都会站起来跟着走了。家长一看他爬起来不哭,可以赶紧抱着他说:"妈妈喜欢不哭的孩子",下次他就不哭了。通过这种方式,帮他建立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
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长期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以上的精神"营养素",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地,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还会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失落、人性扭曲等情绪或行为的严重失衡,严重的还会出现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当然,过多的溺爱与营养过剩一样,同样会起到危害身心健康的负面作用。不当的"矫正",欲速则不达,也会事与愿违,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引发原因与危害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所以行为模仿性较强。当他们过多地看电视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视信息深深地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行为之中。往往是电视看得越多,对患儿的影响亦越大,常对身心健康造成如下危害:
父母要尽可能地少看电视,以免孩子跟着自己一起看。家长更不应该只顾自己看电视,而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不顾,随便他们怎么样。
孩子的世界本不是杂草丛生,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自我纠正错误,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孩子自己能改变自己。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他们自己树立"雄心壮志",自己确立远大而崇高的目标,自己在行动中勇于克服困难,建立美好的自我意识。告诉他们不要凡事总会想得到别人帮助,却恰恰忘了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依赖,于是自己便成了累赘。而是应该反过来,求自己,这样自己就会真正找会自信。
2009-10-23当孩子情绪烦躁、特别“依恋”你时,你可以带他外出走走,沿路指指点点,以此转移他的注意力、安抚他的情绪,并扩大他的视野。
许多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而且难以培养他们长时间注意某物,因为小孩根本就无法像成人一样集中注意力。要帮助孩子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你能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不要在孩子显然醉心于某事的时候打搅他。不要介入,直到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然后,请别忘记为他刚刚干完一件出色的工作而赞扬他。
要充实和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如文娱体育活动等,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个发泄的正确途径。孩子爱看小说和电影,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爱情的情节,对此要启发他们有正确认识,而不要盲目模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独立性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离不开妈妈"的情形会慢慢地、自然地消失,但由于它会影响到孩子入园、入学的适应期长短,进而影响其学习、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因此家长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去提高孩子的分离承受力。
由于无人照管和体贴,营养和卫生习惯较差,有的还因为心灵创伤导致了失眠,所以体质较弱。有的孩子说:我病了,只好一个人睡在家里,陪伴我的,只有痛苦和眼泪。
家长在课外辅导中,要尽量有针对性,并使方法多样化。比如,孩子对作文感到困难,并不是他缺乏课外读物,而是没有亲身感受可写。这就需要家长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增加孩子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和积累素材,从而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打开思路。当他们为获得知识而感到有内容可写时,就会感到无穷乐趣,心理上的疲劳症状就会减轻或者消除。
在家里玩游戏机的孩子,也经常沉迷其中,"废寝忘食",即使在路上在学校也是手掌机伴我行,以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甚至有的游戏充满了淫秽镜头,攻击性暴力行为,挑战性打斗游戏,这些对儿童是一种不良的刺激。
关于人的生理与生殖知识,应该用十分浅显的语言讲解给孩子们听。一些父母在面对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提问时,总是搪塞了事,胡说些什么"你是妈妈捡到的……你是从河里捞起来的……你是老猫变的"等等。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了一种对生殖和性的恐惧心理。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应该主动地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知识普及教育。
规矩简单、明确。对这类孩子进行要求的要点,是防止他们的鲁莽行为损伤自己或危害别人,因此,所订的规矩能达到这种目标就行,不宜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不允许恋爱。要造成舆论,互相监督。要抓苗头,实践说明,早恋虽然一开始往往压抑不住爱恋的情感,但最终大多在师长们的劝说疏导,或自己在实践中碰了壁,受了挫折后能中止早恋关系。因为早恋多出自好奇心或逆反心理,无甚感情基础,所以中止早恋并不意味着"留下心灵创伤"。对他们与社会青年之间的早恋,因为社会青年有生活经历,人情世故亦丰富,且具有经济条件,比较棘手,家庭和学校尤其要注意防范和妥善处理。
这主要是因为女孩子的性器官及其功能的成熟一般要比男孩子早两、三年之故。了解了这一点,作母亲的就需更早地向女儿进行必要的教育了。
本病常选用的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右旋苯丙胺、匹莫林等),三环类抗抑郁剂(丙咪嗪),咖啡因等。上述药物可使神经原突触间隙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增加,从而增强自制力,改善注意,减少不良心理刺激,促进心理平衡,并为心理治疗或教育创造条件。
让受试者一手握拳,另一只手用拇指依次接触其它手指指端,然后,另一只手重复上述同样的动作,亦可正反两方向接触其他手指(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或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此时,观察受试儿童点指动作的协调性,如不能快速灵活地完成此项试验,即为阳性。
中枢神经兴奋剂能使正常儿童引起兴奋;而患多动症的儿童服用后,却很快地表现得安静,少动,注意力呈相对集中。当他们服用镇静剂时,反而出现兴奋、多动。因此对被怀疑的孩子,不妨给他们喝些咖啡或浓茶,如果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希望家长不要随便带孩子到精神病院去就诊,否则会给孩子心理上不良的刺激,也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是多动症,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增加精神负担。
适当的办法是,在孩子醒目处(小黑板、留言牌)按事情的重要程度顺序写下孩子应办的事,逐渐培养他的责任心。稍大一些,让儿童自备一记事本,要求他记下各科教师指定的作业,在学校已完成了哪些,哪些尚未完成,每周父母与老师联系,检查儿童是否按要求做了。假若他不这样做,就暂时取消其应享受的权利,如看电视、周末去动物园等。若做好了,则及时满足他的要求以资鼓励,以此培养儿童自我监督能力和学习的责任心。
2009-10-16情况严重应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咨询即是发现心理困扰,检查一下桶是否有漏洞。心理辅导是协商一个解决办法,也即是想法补漏洞。当然吃药也是方法之一,高速情绪的药物可以在二周之中可使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敏捷程度恢复如前。同时使人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看到光明自然会投入更大的努力与热情,一般3个月左右走出学习的低谷,进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性循环之中。
十一已过,八天假期给孩子带来很多欢乐吧,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若不合理安排假期,孩子也会得“长假综合症”哦。
2009-10-15 但在使用处罚法时,家长要注意让宝贝明白你是爱他的,要帮他改正错误,并没有其他恶意。在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多动脑筋,不可采取大骂或恐吓等简单粗暴的方式。
口吃,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结巴”,是一种语言障碍,多见于2~5岁的宝宝。当原本说话流畅的宝宝突然变得口吃起来,许多爸爸妈妈以为宝宝是在闹着玩,或是跟别的小朋友学的,或是比较爱紧张,并没有意识到口吃其实也是一种病,如果不及时带宝宝就医,就容易耽误病情。
还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躯体化”表现,即产生一些困惑,如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后,告诉家长或医生的则是头疼、失眠、胃不舒服、没劲儿等躯体化症状。
解剖学表明,女性的胃容量比男性少1/3,所以每餐进食量少,往往不到用餐时间,就出现饥饿感。此外,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少女,月经常常不规则,因精神紧张、身体不适而导致胃口不佳,因而总想吃些刺激性的香、酸、甜的食物。
有的儿童多动症状不明显,却又会发生另个一种倾向--焦虑。他们老是内心紧张,担心自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担心自己会有一种不祥的征兆发生。焦虑程度过深就会产生恐惧。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常常受家长老师的批评,使他们内心十分紧张,上课更不能用心听讲,学习成为他们一项沉重的负担,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老师批评、同学讥笑、家长惩罚,而他们无法克服困难,矛盾重重。这也是很应该值得注意的倾向,尤其是小女孩这种症状更明显些。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如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
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同,家长必须细心观察,才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孩子的内在需求。当你发现孩子对某项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精神,或对某个活动乐此不疲时,首先应该想到是不是孩子的敏感期到了。敏感期的孩子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力量才会消逝。
孕妇应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宁,谨避寒暑,预防疾病,慎用药物,禁用烟酒,避免中毒、外伤及物理因素的影响
2009-10-11相关型:父母自身行为不端,举止不稳,耳漏目染、潜移默化,诱使儿童多动行为。甚至家长幼年患有多动症,成年后仍冲动任性、脾气暴躁,再把这种素质遗传给子女,故本病有家庭倾向。总之,家庭教育和父母对子女态度不当、家庭背景不良是多动症致病的重要原因。
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这类体育项目共同点是要求每一位成员互相配合、交流,强调团队精神。多参加这样的运动会促进自己与他人交流、增强换位思考的意识,弥补孤独、怪僻的心理缺陷。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再者,针对小儿喂药、服药困难,应选用适用小儿服用的糖浆及含糖颗粒剂,以除去化学药物的苦味和异味,还有一些除加糖外,还加上一些水果香料,这样就大大改善药物的口感,也可用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或泡腾片,使患儿易于接受或主动要求接受,从而提高了小儿用药的依从性。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所以,对孩子,要多鼓励少训斥,还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孩子在实践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并从成功中体会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领的,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这样,就能增强自尊心,克服和消除自卑心理。
为了更好的根治孩子任性的毛病,家长还可以找机会带孩子到比较落后、贫苦的农村地区,让孩子了解一下农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条件的话让孩子在那儿与那里的孩子生活一段时间。这会使孩子无形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假如家长再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教育,建议他帮助农村孩子。那么,不但会使孩子改变任性的性格,还会使孩子变得纯朴、有爱心。
这样,少年儿童在白天上学时就会常常打盹儿,甚至出现语言缺陷、食欲下降、吞咽困难等问题;还有的孩子因为一系列的身体症状而变得害羞、叛逆、攻击他人。此外,有些儿童患有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等疾病,往往也与睡不好有密切关系。
适当饮食调理 要尽可能地了解儿童的饮食习惯和嗜好,在保证所需营养的基础上,使饭菜能符合儿童的口味,促进儿童饮食,对儿童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康复都有积极作用。
幼儿自身的条件不足对幼儿建立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应有一定时期的维持治疗,以防症状重复出现,维持治疗时可边治疗边上学。
婴儿期 新生儿的动作不协调,不分化,心理活动仅处于感觉阶段。这时的性心理仅表现为对刺激性器官的感受性反映。大约在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这个时期的婴儿出现玩弄生殖器官和有夹腿的行为。同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孩子性的社会角色和性的心理差异也开始形成。
70%的患儿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较特殊的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表现为对音乐、美术等十分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常等等。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患儿能毫不费力地阅读或背诵,但他无法用他掌握的语言与人正常交流。
不管怎么样,我不能丢下他任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以他自己的方式长大,总是用力让自己乐观地接受这一事实。可是,我发现中国的教育实在很落后,让在普校学习的他无法加强自己的长处,也无法改变他的短处,迷茫中。。。
有空隙时间时父母要常和孩子在一起,给他们讲讲故事,和他们多做游戏,或带到户外进行活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产生多种兴趣,并扩大活动范围,转移孩子对电视的注意和依恋。
过去他们容易被标示为"不乖"、"不受教"、"孤僻"及"群性不好"等等,往往遭受环境很多不恰当的压力。艾斯伯症候群的发现与了解,让我们可以更正确、更有效的面对这些困难。在此简单介绍此一症候群的由来,往后有机会再继续跟大家报告更多的资料。
语言训练不应在结构性极强的环境中一对一地进行,应在自然环境中由众多的教者来进行。当然,这些担任教者的家长、老师、治疗师等都应对有关语言交流的问题和本病的特症有相当的了解。
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弱智儿童比较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心理方面:儿童孤独症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心理年龄一般低于同龄儿童,但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高于同龄孤独症儿童。
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 4 ] 。
2009-09-23儿童孤独症的特征: (1)社会性交往障碍明显,不能建立情感联系。(2)语言表达和理解困难,缺乏沟通和交流功能。(3)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与重复。(4)起病于儿童早期(30个月内或3岁) ,且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约70% ) 。(5)心理年龄明显低于同龄儿童。(6)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具有极强的敏感性。(7)成年后常伴有癫痫疾病的发生。
阿斯伯格症儿童因有满高的道德标准,因此也容易会引发互动上的冲突。例如过马路时,看到有人闯红灯,他们会马上义正严词的制止:「不行,叫警察来抓你喔!」。像是发生类似的情况,就很容易和其它人发生冲突,而被误解有攻击暴力行为。有时候,他们只是因为被「逼急」了,才会产生攻击或暴力行为。
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在说话时往往表现出较差的节奏和音调,在讲话的内容方面则显得没有连贯性,只有表达而没有解释等。与其狭隘兴趣相对应,这些儿童在交谈中往往也是重复的话多而表达的意思极少。然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比自闭症儿童 要有大得多的词汇量和较好的语法水平,智商一般也高于自闭症儿童。
这些障碍不属于其它的弥漫性发展障碍,也不属于一般的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等。
2009-09-23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nner)首次描述了孤独症(Autism)的症状:社会退缩、刻板,语言表达困难,却常常拥有很高的智力(因此不是弱智)的孩子。1944年,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Hans Asperger)也对孤独症进行了描述,并称其为ASP(阿斯伯格综合症),专指那些社会技巧有限,有奇怪的兴趣,语言表达很好的孩子。这类孩子很多,看起来很聪明。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一般在3岁之前可以发现。阿斯伯格医生提醒人们应该注意,这种病症会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个个
2009-09-21阿斯伯格症候群的个案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显现顽固、坚持、不太有弹性的习惯,对他们最轻松的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作息:走同样的路、吃同样的东西、上同一个班、跟同一个老师,一旦有所变化,常常让他们备感压力,甚至惊惶逃避。可预见岁月成长带来的变化无疑会引起一次又一次情绪行为上的危机。
2009-09-21语言训练不应在结构性极强的环境中一对一地进行,应在自然环境中由众多的教者来进行。当然,这些担任教者的家长、老师、治疗师等都应对有关语言交流的问题和本病的特症有相当的了解。
2009-09-21大部分自闭症专家都认为,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属于同一系列中两种程度重轻不同的障碍;或者说阿斯伯格综合症是自闭症系列中程度较轻的一种,但两者问也有一些区别。
第一次接触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我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学习,对这类儿童多一些了解,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借鉴别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尽自己的能力让东东在正常的集体中得到“治疗”和发展。这学期,我上网查阅了许多“阿斯伯格综合症”、“多动症”等资料。这些对我的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帮助。
由于国内对自闭症的认识处于一个逐步发展的阶段,自闭症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自闭症治疗机构这块市场的日益增大,自闭症治疗机构的良莠不齐也是一种不争的事实。因此,在选择干预机构的过程中,不少家长会遇到种种困难,不懂得如何更好地去评估一所机构,也不懂得如何更合适地去选择一所机构。
幼儿阶段父母应该以尽可能地协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为主。但是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让孩子将之视为另一种情感体验,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父母要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挫折。
心理上消除顾虑:首先父母应懂得些青春发育生理知识及关于性早熟的医学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和道理告诉孩子,解除孩子的思想顾虑,减轻思想负担,不必害羞,也不要有自卑感,懂得自我保护。
学习言语时儿童经常会口齿不清或发不出某些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尚未成熟至可以清楚发音。许多2—4岁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口吃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在孩子入学前就会完全消失。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或非常严重,那么就向医生咨询。孩子也可能需要进行语言治疗,而且大多患儿一般能够成功,但少数口吃和存在其他语言障碍的孩子可能会终身伴有症状。
创造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孩子自由地模仿和创造语言。但让孩子避免模仿他人的口吃。不要斥责、嘲笑、过分纠正孩子语言上的错误。
在宝宝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气愤也是在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了。假如你从一个6个月的宝宝手里拿走他的玩具,此时他发出的声音与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虽然宝宝还不会表达失落和挫折感,但下次,你再想从他手里抢走玩具,可没那么容易了,他会抓得更紧,不让你拿。这种抓握练习可以发展他的肌肉力量,并且学会自我控制。
你的孩子睡整夜的觉吗?他会笑吗?他能试着坐起来吗?别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上,不要受别的父母这些问话的影响,因为那样你会觉得你的小宝贝好像总有些地方发展得比别人慢。
至于传统方式中,要将宝宝绑住以免惊吓,或是将众多的衣物裹住宝宝,以免着凉,或是满月以前的婴儿不可以多抱的养育方法,建议您就让他成为「传说」,别在您的家中出现!
表扬要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孩子的某些言行得到了父母的认可,父母为了强化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教导孩子这样做为什么可取?将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因何而受表扬,即使父母未对其加以表扬,孩子也会自觉地把这种好的言行保持下去。这样做,还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孩子做到:“不管爸爸妈妈表扬与否,我都会这样做!”
男孩喜欢讨论协商订立协议,并且对此十分在行。他们认为这样公平,他们喜欢把事情讲得清清楚楚,让彼此都得到公平的待遇。当达成协议后,通常都会认真地执行。妈妈要知道与儿子订立协议仅仅成功了一半,因为男孩的注意力多变,让他们长时间地关注一件事情是困难的。唠唠叨叨往往无济于事,最好试试其他办法,让儿子想起了自己的承诺。
让孩子独立睡眠有很多好处,既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又有益孩子身体健康,同时增加夫妻感情交流的机会。
整个过程持续了2个多小时,由3个医生共同完成。傅景波说,如果不及时处理,当天小成就会有生命危险。
2009-09-05凤蓉患的‘异食癖’,可能是体内缺乏某种营养物质造成的。”有关专家称,“异食癖”可造成各种并发症,如肠道寄生虫病,中毒等……对异食癖患者,父母要多加关心,满足患者正常食物的需求;尽量将异食之物藏好,以改变其习惯;避免让患者生活在单调环境之中;通过心理治疗,耐心的教育训练,引导其纠正不良习癖。
谭秋认为,孩子贫血和脾脏肿大均与其吃泥巴没有关系。但孩子为何只爱吃自家老墙的泥巴?谭分析说,不排除该老墙的泥块中含有某种特殊的微量元素,这需要对墙壁的泥块成分做相关检测后才能确定。
想要远离“隐性饥饿”,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食物多样化,比如,对于喜食肉食的人来讲,要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维生素缺乏的人可以适当地补充一点维生素。
对于张桂莲吃石头上瘾的现象,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异食癖”。患上这种病的人,对常人不能吃的东西怀有特殊爱好
2009-09-04因此,可多给孩子些关心,切忌简单粗暴,不可对小儿责罚和捆缚孩子的手足,这样不但不能解除嗜异习惯,反而使他们暗中偷吃此类不洁之物。
2009-09-04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异食症,经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治疗,可以治愈。据了解,目前其其格已出院,她在出院时已经很少吃土了。
孩子还与母亲心心相印!妈妈如果感到惊慌,这种忧虑感会传递给孩子,当他感觉到气氛不对时也会哇哇大哭!看来,你都得保持镇定,让孩子始终感觉到母亲的温暖和安全感。
现在各种媒体良莠不齐,其中一些对性行为的描述往往背离了科学的宗旨,代之以单纯的感官刺激,当孩子难以避免地接触到这些东西时,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描述中反映出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和健康。
对于新生儿而言,父母可以选择对其进行抚触,具体操作时可分为脸部、胸部、手部、腹部、腿部和背部六个方面的运动。
在压力中逆来顺受的孩子因为心灵的能量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常常会发生心理障碍,创造性遭受破坏的同时很容易伴发行为问题。
2009-08-28刚出生的小宝宝,对于任何周围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刺激,或是身体不适,都是用哭来表达。所以刚出生一两个月小宝宝的哭泣,一般不是因为认生。那时宝宝的哭泣多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惊吓或是周围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等原因。如果这些都不是,就要看医生了。
下班回到家,辛劳忙碌的妈妈总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宝宝却粘得紧,似乎一刻不愿离开。这时妈妈不妨把其他事情放一边,先和宝宝拥抱玩耍一会儿,补偿与他相处的时间,安慰他与妈妈分别一天的寂寞,满足他的撒娇。给宝宝撒娇以温暖的回应,让他拥有甜蜜稳定的依恋情感,这对宝宝日后的心理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你在操持家务时,不妨让孩子坐在地板上,给他一块抹布、几个塑料盘子或碗,让他帮忙擦拭这些碗、盘;你在清扫房间时,不妨让他帮你启动吸尘器开关。当你在忙碌时,只要分配给孩子一个相应的“小任务”,让他有事可做,他就不会显得那么粘人了,而且还能让他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呢。
有的儿童与同年龄的伙伴比较,说话能力差了许多,轻者说话不多,重的不说话,甚至原本会说一些话的儿童倒退至没有话说。有些父母认为这与孩子的舌系带有关,于是要求医生做舌系带的手术,殊不知手术做完后,孩子说话依然如旧,令父母困惑不已。
当您掌握了宝宝情绪、表情与动作,相信您定能在照顾上获得乐趣及回馈,增进您和宝宝亲密感觉,宝宝可得到较多的安全感及满足感,对其日后的情绪和智能发展将有莫大的帮助。
早期发现早期疗育可以补足自闭症患者先天学习能力缺陷,减少其不适应破坏性行为的出现,并使其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自闭症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矫治,对其病症的改善愈有帮助。
目前,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尤其是相当部分独生子女,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零食不断,更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忽视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婴儿应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发展。较大的儿童应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
2009-08-24对于宝宝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告诉宝宝原因,如果宝宝耍脾气,妈妈最好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不予理睬,慢慢宝宝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
您掌握了以上17条,就基本上可以毁掉自己的孩子了。当然,还得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运用自如,这样才能将你的孩子彻底毁掉,使他终身一事无成。
2009-08-24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不爱干的事情常常半途而废。针对这些情况,成人应故意把一些事情郑重地作为一个任务交给他,比如,家里喂养了小动物,要求孩子给它们喂食、让孩子去取牛奶等。孩子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责任,也就增加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做好,也就逐渐养成了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2009-08-23妈妈应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假如你对他们没有实现你的诺言,孩子们会感觉似乎他们自己做错了事情。
交际要影响孩子的学习。失度的、与不良者交往确实会影响学习,但适度的、与志同道合者、与优于自己的人交往,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学习,有助于智力激活。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以共同提高。
很多做父母的,因为对孩子太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怕出危险,怕生事端;要不就是担心孩子受委屈、不高兴,真的是捧着怕摔、含着怕化……但偏偏是这些好心和过分的溺爱,这种一厢情愿的父母的“好心”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坏事儿”。以下10件事不受孩子的欢迎,你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但当孩子表现出因失恋而苦恼时,父母的关怀、理解、劝慰是极其重要的。此时还要注意陪伴孩子参加各种娱乐休闲活动,转移其注意力,防止他们闭门思痛,独自咀嚼苦果。如果父母或其他亲人以冷漠、斥责、羞辱等等态度对待“失恋”中的孩子,就会犹如“雪上加霜”,使孩子本来脆弱的感情更易崩溃,从而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东大人文学院王军博士也指出,教育子女应该要“成才先成人”,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是“成人”的重要部分,这有利于孩子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不被社会排斥。错误的性别定位会带来诸如婚姻、就业甚于是犯罪等社会问题,也会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带来层层障碍。
人们之所以称抑郁症为“人类第一号心理杀手”,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疾病或精神病有如此高的自杀率。
2009-08-22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这些学生接触些不三不四的人,或者与他们一起玩的朋友都是早恋者,在旁人的教唆和指使下,也大胆效仿,正如古人云:近墨者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中多了一种“小孩当嘉宾”的内容。主持人用一些奇怪的问题和表演形式来折腾孩子。说是让孩子展示才艺,实际上是孩子越能出洋相越好。
父母身上对于孩子的教育而言,可以说是百药具全。不管孩子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父母身上的原始而强大的能量足以唤醒每一个孩子沉睡的内心。孩子在这个时候最需要母亲温暖而甜柔的母爱。但这个时候很少有母亲能够笑起来。更多的人是常常以泪洗面。孩子需要父爱的阳光照进孩子对现实封闭已久的心灵,这个时候的父亲更多的是满脸的愁云密布。
对贪食症患儿,应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改善家庭环境;医生可通过父母学习班等对家长进行育儿指导。采用行为疗法也有明显疗效,如:对贪食症者,着重采取以自控方式为主的认知行为治疗。首先通过心理治疗,让患儿明确他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饮食。然后每天记录进食次数、食物品种和数量、呕吐次数等。找出与自身的与贪食有关的环境和情绪因素,再帮助其有意识地消除或回避。如能达到治疗初设置的阶段预期目标,则进行自我奖励。目前,行为治疗对贪食症的治疗效果尤其令人满意。
贪食症病人最初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因而在暴食时常常背着他人,在公众场合则尽量克制,而到了后期,这点控制能力完全丧失。催吐是他们控制体重增加的最常用方法,在暴食后立即用手或其他物品刺激咽喉部,吐尽胃中食物,有的则用导泻剂及时排泄。由于长期采用这些不当的消食手段。不少病人可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胃肠道和心血管并发症。
(2)患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正常的,但无法自控。所以或是自己躲在房间角落里大量吞食,无暇品味或细嚼,或是在公众场合乘人不备偷偷拿走大量细巧糕点,然后躲在暗处迅速吞吃。
专家指出,生活、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上述心理疾病的发生,其中女性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神经性厌食症发病年龄多在13-25岁,且女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9.5。贪食症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异常,患者在生理上并不需要进食,但心理上却有长期饥饿的感觉,患者会在短时间内狂吃下大量的食物。
关键在于家长心态的调整,用平常心去面对孩子,既不过分严厉,也不过于迁就宽容。很多时候,家长会发现,当你正常的时候,孩子也正常了,至少是正常了很多。
电梯门开了,一看门口站着的小男孩的块头,全电梯的人都倒吸口凉气,不知道他进来后会不会超载。小男孩自己也不舒服,他一面说“我不胖,我不胖”,一面低头站在角落里。现在的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家长已经从喜欢到忧虑,而肥胖儿童自己的心里也不好受。
发生擦腿综合征的儿童智力正常,发作时神志清醒,多在入睡前、醒后或玩耍时发作,可被分散注意力而终止。发作时,女孩喜坐硬物,手按腿或下腹部,双下肢伸直交叉夹紧,手握拳或抓住东西使劲;男孩多表现伏卧在床上、来回蹭,或与女孩类似表现。
乖巧听话、古灵精怪、淘气活泼……100个宝宝就有100种迥然不同的个性脾气。家有 “野蛮”宝宝,究竟是苦是乐? “野蛮”的背后是哪些生活趣事呢?你会“收拾”宝宝的坏脾气吗?
“口吃”儿童通常都集中在2—4岁,许多家长常常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对比谁讲得更多、更快、更好,一旦发现自己孩子说话稍有些不流畅,就怀疑为口吃。小杰的妈妈就经常在孩子说话的时候,反复提醒、批评,医生认为,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说,在孩子语言发育阶段3~5岁期间,如果发现有词的重复、停顿、找词困难,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师的正确指导,纠正孩子异常的说话习惯,基本上能预防口吃的发生和发展。
这项研究报告指出,狂郁症儿童患者通常没有得到适当诊断,研究人员在一组平均年龄10岁出头的儿童中,发现四分之一狂郁症儿童患者“有强烈自杀倾向”。
2009-07-16 怎样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呢?龚耀先建议考生不妨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与亲朋好友一起去旅游,欣赏一下自然风光,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放松紧张情绪;做些家务;走访同学朋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