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AJP:突然丧亲对儿童的影响

  导读

  本项随访7年的研究显示,早年丧失父亲或母亲可显著升高儿童罹患抑郁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尤其是丧亲后的最初2年内及年龄较小的儿童,还可直接及间接造成儿童功能水平的显著损害。

  罹患精神障碍的父母更容易早亡。更好地筛查及治疗父母的精神障碍及共病躯体疾病,将有助于预防父母的早亡,进而保护儿童免于幼年丧亲。

  监测、早期识别及治疗丧亲儿童及其幸存监护人的精神障碍,并通过积极的养育方式提高家庭的复原力,有助于减轻丧亲对家庭造成的冲击,帮助儿童更好地长大成人。

  失去父亲或母亲是一名儿童所能经历的最严重的应激事件之一。然而,在精神健康及功能方面,这一遭遇可能对儿童造成怎样的后果,目前仍不甚清楚。针对这一课题,现有证据主要基于针对成年后个体的评估,而纵向研究的随访往往不超过2年。

  研究显示,童年期丧亲的儿童在成年后抑郁症状更多,自信心更差,受教育水平更低,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更差。然而,这些研究无法调整个体在父母去世前已经存在的高危因素,而这些因素在丧亲家庭中往往更为常见,如父母或自己的精神疾病。随访时间较短的纵向研究同样发现,儿童在父母死亡后2年内出现精神病理学状况的风险更高,然而受随访时间所限,研究者无法了解丧亲的长期不良影响。

  研究简介

  为了更好地探讨丧亲的长期影响及其机制,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为期7年的纵向随访研究,对突然丧亲的儿童及未丧亲的对照进行了比较。本项研究于6月2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影响因子14.176)。

  简言之,研究纳入了216名突然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儿童及青少年(丧亲组),这些研究对象来自143个家庭,年龄7岁至17岁11个月之间,以父亲去世居多(81.3%),父母的死因包括自杀(N=50)、事故(N=35)及突然自然死亡(N=58,主要为心脏疾病)三类。研究同时纳入了来自98个家庭的172名未丧亲同龄对照,其父母与丧亲组死亡的父亲或母亲在地区、年龄及性别上匹配。

  丧亲后9、21、33、62及84个月时,丧亲组及对照接受了临床访谈,以评估其罹患精神障碍及发生功能损害的情况;其中,功能水平使用儿童及成年人大体评定量表(GAS)评估,功能损害的定义为GAS得分<70。通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者评估了丧亲对新发精神障碍及功能损害的影响,包括直接或间接效应。

  研究者假设,丧亲可通过以下三个机制升高儿童罹患精神障碍及发生功能损害的风险:(1)相比于同龄人,早亡父母的子女本身即具有某些高危因素,如精神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以及暴露于不良事件;(2)丧亲剥夺了家庭的资源,导致儿童在面对其他不良事件时难以得到保护;(3)作为上述两个通路的结果,丧亲儿童可能发展出病态的应对模式,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升高,并导致功能损害。

  研究结果

  68%的研究对象完成了为期7年的评估,丧亲组完成评估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60.2% vs. 76.7%,p=0.001)。

  丧亲发生前,相比于对照,去世父母罹患双相障碍、酒药滥用及人格障碍的比例更高,存活父母罹患抑郁及焦虑障碍的比例更高,而丧亲儿童遭遇躯体及性虐待的风险同样更高。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丧亲儿童在丧亲事件发生前已经面临着诸多罹患精神障碍及损害的高危因素。

  然而,即便调整了上述高危因素,丧亲仍可显著升高新发抑郁风险(HR 2.67, 95% CI=1.58, 4.51)。具体而言,抑郁风险的升高发生于丧亲后的最初两年(IRR 3.13, 95% CI=1.89, 5.40),此后抑郁风险的升高则无统计学意义。12岁及以下儿童丧亲后新发抑郁的风险显著升高(HR 4.92, 95% CI=2.04, 11.87),而青春期个体丧亲后抑郁风险则无显著升高。此外,父母因自杀及自然原因突然死亡可显著升高子女新发抑郁的风险,而因事故死亡不升高这一风险。

  丧亲还可显著升高新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风险(aHR 5.66, 95% CI=1.95, 16.40)。与抑郁类似,这一风险的升高发生于丧亲后的最初两年(IRR=10.41, 95% CI=2.57, 91)。与抑郁类似,新发PTSD风险的升高限于父母因自杀及自然原因突然死亡时。

  丧亲可升高儿童在24个月后的自杀观念风险,但这一相关性在控制病前高危因素后消失。丧亲不升高儿童焦虑、药物滥用、双相障碍及行为障碍的发病风险。

  无论父母因自杀、事故还是自然死亡突然去世,丧亲儿童在所有评估时间点的损害程度均更重。

  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丧亲不仅可以直接造成丧亲儿童的损害,还可通过抑郁及负性生活事件间接造成功能损害。此外,儿童在丧亲前已经存在的精神问题也可通过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及抑郁等路径,造成丧亲后功能的损害。

  结论

  本项为时7年的长期随访研究显示,父亲或母亲去世可对儿童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包括抑郁及PTSD发病风险的升高,且集中于丧亲后的最初2年,以及12岁及以下儿童。丧亲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损害功能,而丧亲儿童的功能损害贯穿整个随访期。

  本项研究尽管在同类研究中规模较大,但样本量仍偏小,对结果的解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基于现有数据,罹患精神障碍的父母更容易早亡,进而将子女置于不利的境地。更好地筛查及治疗父母的精神障碍及共病躯体疾病,将有助于预防父母的早亡,保护儿童免于幼年丧亲。

  对于已遭遇丧亲事件的儿童,须谨慎监测、早期识别及治疗本人及其幸存监护人的精神障碍,评估家庭及环境中的高危因素,通过积极的养育方式增加家庭的复原力(resilience)。上述方式有助于缓解丧亲对家庭的冲击,并帮助这些儿童战胜丧亲的负担,更好地长大成人。

2018-06-27 01:49:17浏览9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