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解决儿童自闭症 专家出5招

  儿童自闭症,又被称为儿童孤独症,它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自闭症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迄今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发现:儿童自闭症是与基因遗传高度相关的有生物学基础的疾病。尽管目前我们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治疗方法,但对自闭症却并非无招可用,积极治疗仍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

  下面五招将有助于您决胜儿童自闭症———

  第一招:早期发现 细察蛛丝

  儿童自闭症在发病以前往往没有显着的异常特征,因此容易被家长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闭症不能早期发现。如果孩子在两岁前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考虑请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和密切观察了:对语言逗笑缺乏反应,却对音乐特别敏感,喜欢看广告;对普通玩具缺乏兴趣,却对某些非常规的玩具物品非常着迷;喜欢来回奔跑或旋转,不会与人玩互动游戏;与人缺乏视觉接触,呼之无反应;不会主动用食指指物,有需要时即抓着别人的手拖向需要的物品;直到18个月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解决儿童自闭症 专家出5招


  第二招:主动出击 无须等待

  有些家长虽然觉得孩子有问题,但往往希望只是暂时问题;有些家长甚至相信开口越晚越聪明,采用消极等待法;有些家长则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医院,寻求名医确诊,结果往往错失早期最佳治疗期。其实对自闭症患儿,两岁至三岁的早期干预对预后影响十分显着。因此,如果怀疑存在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主动出击是制胜的重要法宝。家长应积极寻求早期治疗干预。

  第三招:多管齐下 综合治疗

  自闭症没有单一特效的治疗方法,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已被广泛认可。其中训练教育是首选的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语言落后,只要进行语言训练即可,其实语言的发育与运动和认知等其他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训练方法也应综合兼顾;其次,自闭症儿童的刻板特征使得其习得技能很难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训练和教育,使其适应不同的要求;对于出现自伤、攻击、兴奋躁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可由专科医生处方药物治疗。但对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方法不宜盲目采纳,以免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

解决儿童自闭症 专家出5招


  第四招:全面评估 因能而异

  自闭症的治疗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治疗训练方法,即使是原理相同的治疗方法,实施时也需根据发育状况加以调整。同一个患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特别强调个体化的训练。全面评估往往是了解儿童特点、选择有效治疗的基础。如发育水平未满三岁的患儿,应以个别训练为主;发育水平已经达到四五岁的患儿则应以集体教育配合个别训练。定期进行复评对调整治疗训练方法十分必要。

  第五招:巧妙安排 坚持制胜

  由于自闭症是发育性障碍,不会自然痊愈,治疗的效果往往是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而且随着儿童的成长,对功能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家长舍弃自己所有生活,全身心投入,希望立即见效,结果往往自己身心疲惫,训练也难以坚持,效果难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先学会接受现实,在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的前提下,和专业人员一起,分阶段规划治疗计划以及家庭的安排,争取获得较多资源的支持,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点自由空间,使家庭仍能成为快乐的基地,这样生活和治疗才可持续进行。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1-05 07:37:00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喝饮料,听音乐会导致失智吗
许多人都把失智症和老化画上等号,认为年纪变大是导致失智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需要特意去预防。但很多研究都证实,特定的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患失智症的风险。下面将为您说明哪些生活习惯会增加患失智症的风险,并给您提供改善这些生活习惯的建议。【5个可能会让你患失智症的生活习惯】1、喝太多含糖饮料:很多人都喜欢喝饮料,不少人每周一定会喝1到2次奶茶,每天喝1杯的也大有人在。饮料能消暑解渴,还能为繁忙枯燥的生活带来一点小确幸。但您知道吗?含糖饮料不仅可能引发肥胖、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失智症。研究证实,摄入过多含糖饮料可能会降低脑容量和记忆力,进而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而且长期摄入含糖饮料容易导致肥胖、血糖升高,而肥胖和高血糖状态都是引发失智症的危险因素。与BMI正常者(18.5≦BMI<24)相比,肥胖者(BMI≧28)患失智症的风险增加了27%。根据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应低于50克。因此,建议大家少喝含糖饮料,可以从减少饮用量或减少糖量入手,逐渐转向无糖茶饮。举例来说,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就含有62克糖,已经超过了每日建议量。2、睡眠不足:充足的睡眠可以调节生理机能、恢复体力,帮助大脑代谢有害物质。而长期睡眠不足,除了会引发植物神经失调、精神疲惫外,还会使脑内的有害物质难以代谢,进而增加失智风险。研究显示,中年人(50至60岁)每天睡眠时间如果少于6小时,日后患失智症的几率将上升30%。建议大家每天保证睡足7至9小时,并且固定睡觉和起床时间。同时避免酗酒,在午后不要摄入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以保证夜晚的睡眠质量。3、听音乐的音量过大:听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甚至有助于激发创意或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听音乐的音量过大,就可能对听力和大脑造成伤害。患有听力障碍的人通常不容易接收外界信息,和亲友、同事沟通不畅,影响社交生活,也增加了学习新事物的难度,进而导致认知功能比一般人更容易衰退。听障者患失智症的风险是听力正常者的2倍。鉴于此,大家平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或听音乐时音量过大,同时尽量不要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如果戴上耳塞后仍能听到明显的声音,就说明所处环境噪音过大,应避免长时间待在那里,以保护听力。4、习惯负面思考:比较悲观、消极的负面思考方式,往往容易让人陷入负面情绪中,进而使大脑更容易产生β-淀粉样蛋白及Tau蛋白这2种物质,对脑神经、记忆力和认知能力造成影响。长期如此,可能会增加患失智症的风险。负面思考与成长环境及个人性格密切相关,所以要立刻转变为正面思考并非易事。然而,习惯负面思考的人可以通过规律运动、静坐及瑜伽等方式释放压力,让自己在心情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学习接受自己及周围人、事物的不完美,一步步练习正面思考。如果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建议前往精神科寻求专业治疗。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病情恶化,还能预防因抑郁症而导致失智症提前发生。5、坐太久:研究显示,久坐会影响大脑内侧颞叶的厚度。当人长期久坐时,脑部灰质会减少,使大脑容易萎缩和退化,增加认知衰退及失智症风险。此外,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也会上升。一般而言,连续坐超过6小时就算久坐。建议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沙发上休息,每30至60分钟就应该起来活动一下,可以去上个厕所、倒杯水,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或肌力训练动作,这些都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久坐带来的危害。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