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装病不上学?小心“学校恐怖症”

  奇怪小学生 上学就发病

  小薇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这一个多月来,每天早上妈妈一叫她上学,她就嚷头痛、肚子痛。妈妈带她去医院,做遍了检查也查不出具体的疾病,而且蹊跷的是,只要不上学,小薇的病很快就能好,还在家里帮妈妈愉快地做家务。妈妈觉得是不是小薇装病不上学,就不顾小薇的抗议强行把小薇送到了学校。没多久,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小薇上课时脸色苍白、冷汗直冒,让家长马上将其送往医院。妈妈把小薇接到医院后,发现小薇的病情又缓解了。

  学校恐怖症 小学生发病率近1%

孩子装病不上学?小心“学校恐怖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分泌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说,小薇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学校恐怖症症状。那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它的发病率将近1%,儿童当中女性多见,青少年当中男性亦多见;5岁~7岁为第一高峰,与初入学出现的分离焦虑有关,部分幼儿亦可出现幼儿园恐怖症;11岁~12岁为第二高峰,与初升中学,功课学习压力大有关,也与改换学校重新适应新环境和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岁以后出现第三高峰,主要与自身发育特征有关,如发育性情绪不稳定、形体变化大、人际紧张、身心协调欠缺等有关。

  害怕上学 学校恐怖症典型特征

  罗向阳教授说,患了学校恐怖症的孩子,通常表现出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常借故头痛腹痛、食欲不佳、浑身无力等不上学,但留在家里则表现正常。每当上学(幼儿园)就哭泣、吵闹和焦虑不安,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去上学,孩子会表现出畏缩、低头、不与他人打招呼、不敢直视别人;上课时紧张、不敢正视老师、怕提问;若被提问,则面红耳赤、手心出汗、心慌意乱、不回答问题,或回答问题结巴重复等症状。到了学校的孩子常常因为恐惧而不断给父母打电话,哀求哭诉,要求回家。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尿频遗尿等症状,症状多周一加重、周末缓解。也有的孩子为了不上学而采取暴力行为,如毁物、攻击父母、自伤等;也有的孩子被发现情绪消极倦怠、低落消沉、倦睡,也可出现幻听幻觉心境不良抑郁等症状。

  罗向阳教授解释说,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和逃学的孩子不同。很多人都以为只有学习成绩差的差生才会患上学校恐怖症,恰恰相反,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很多学习成绩优异,人际关系良好,没有品德问题,但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恐怖情绪,多半喜欢呆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而逃学的孩子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而伴有品德和行为问题,学习成绩较差,对学校没有恐惧感,在课室里不会有出虚汗、脸色苍白等表现,他们旷课往往是去做别的事情。

  罗向阳教授强调说,患了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家长不能以为他是在装病,因为孩子不是故意的,他确有躯体不适感,他是用躯体的不适来掩盖心理的异常,这在心理学上叫“躯体化”。导致学校恐怖症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孩子本身就有着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爱面子、依赖性大、生活和精神独立性差、对别人评价过分敏感、过分在乎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以及行为退缩等弱点。如有的孩子初期成绩优秀,但对学习过度自勉和投入,一旦遭遇挫败便感到焦虑和恐惧,从而拒绝上学。有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自我形象”敏感,如觉得自己丑、身材矮、不善学习、运动不佳等,导致自卑而恐惧上学。也有的儿童因为肢体残疾、长相不佳、肥胖或弱小、脸部多痤疮而出现学校恐怖症。外因是这类孩子的家长、老师期望过高,往往超过孩子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形成焦虑感。也有的孩子由于遭受到同学的欺辱或嘲笑,或者和老师发生冲突、遭受体罚等诱发学校恐怖症。

  双管齐下 消除学校恐怖症

  罗向阳教授说,学校恐怖症可以用药物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药物治疗可以用阿普唑仑、百忧解等。心理治疗则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它主要包括系统脱敏法、阳性强化法、暴露疗法、心理剧等办法,具体而言可用放松训练,逐级暴露或想象脱敏等方法帮助儿童返校。比如罗教授就建议小薇的爸爸分三步走:1.安排小薇到学校外面看一看,是否感觉恐惧;2.如果不再恐惧,便到学校里面走一走;3.感觉好点后,再到课室里坐一坐,和老师同学们进行接触。结合其他治疗方式,小薇不久便重返学校,还当上了班级里的中队长。罗教授说,预演暴露和认知重组方法可提高患儿社交技巧,减少社交焦虑,改变歪曲认知,达到返校的目的。另外,若属学校应激事件引发,可与校方沟通协调,避免和减少学校方面的诱因。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内分泌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文慧;通讯员:梅枚)

2010-09-27 08:08:0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是绝症吗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绝非绝症。尽管其是一种棘手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现代医学有多种手段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干预,患者无需过于担心。从疾病本质来看,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主要因毛囊堵塞、细菌感染引发炎症。针对这些病因,临床有相应治疗策略。在感染控制方面,抗生素,如夫西地酸乳膏,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减轻局部炎症。对于病情较重、感染范围广的患者,口服四环素等抗生素,能系统性地控制感染,缓解炎症反应。同时,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可调节毛囊角化,减少毛囊堵塞,从源头上改善病情,阻断疾病发展进程,这表明该疾病在病因治疗上具有可行性。此外,虽然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病程较长,常表现为慢性迁延不愈,反复出现脓肿、窦道及瘢痕形成,但并非无法控制。多数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例如,通过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处理脓肿,可及时排出脓液,减轻局部压力与炎症。随着治疗进展,患者症状通常会逐步减轻,发作频率降低,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确诊后,患者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日常患者务必注意头皮清洁,使用温和洗发水,减少油脂与细菌积聚。同时,避免搔抓、挤压病灶,防止炎症扩散加重病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按时涂抹外用药物、服用口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会癌变吗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通常不会癌变。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虽然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但癌变的可能性极低。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主要累及头皮的毛囊及周围组织。其发病机制与毛囊堵塞、细菌感染、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导致皮脂排出不畅,进而引发细菌滋生,炎症持续反复。但这种炎症局限于毛囊及其周围,病变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组织坏死、脓肿形成以及纤维组织增生等。与那些具有明确致癌倾向的疾病不同,其没有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等内在因素。而且,炎症虽然长期存在,但并非那种可促使细胞无序增殖、异常分化的特殊慢性炎症类型,所以从疾病本质特性上,癌变风险就很低。患者一旦确诊,应保持头皮清洁,避免搔抓、挤压脓肿,以防炎症扩散。治疗上,可外用抗生素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等,控制局部感染。病情较重者,需口服抗生素,如四环素。还可联合维A酸类药物调节毛囊角化,如维A酸乳膏,但患者需注意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于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另外,建议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头部牛皮癣的治疗方法
头部牛皮癣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用药、系统用药、物理治疗等。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1、局部用药:卡泊三醇搽剂是常用药物。其属于维生素D3衍生物,可抑制皮肤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诱导其分化,从而使牛皮癣皮损的增生及分化异常得以纠正,减轻头皮鳞屑、红斑等症状。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哈西奈德溶液,能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头皮瘙痒、红肿,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少炎症细胞聚集发挥作用。局部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系统用药:对于病情较重、局部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维A胶囊。阿维A属于维甲酸类药物,能调节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改善头皮牛皮癣症状。甲氨蝶呤也可用于系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能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控制头部牛皮癣病情。3、物理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是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头皮,可抑制皮肤细胞的增殖,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促进皮损消退。光化学疗法也是一种选择,可促使皮肤细胞DNA结构改变,抑制细胞增殖,治疗头部牛皮癣,但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防护眼睛等部位,防止损伤。对于头部牛皮癣患者,应保持头皮清洁,使用温和的洗发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以免加重头皮损伤。避免搔抓头皮,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加重病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精神因素对牛皮癣病情有较大影响。若头部牛皮癣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皮损面积扩大、出现脓疱等,应及时就医。
王方敏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肺癌转移到头部的症状有什么
肺癌转移到头部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通常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头痛、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行为改变、癫痫发作。1、头痛: 肺癌脑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持续性头痛,这种头痛往往在早晨更为严重,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有时头痛可能伴随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早晨或剧烈头痛时更为明显。2、神经功能障碍: 脑转移瘤的位置不同,可能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例如,视觉通路附近的肿瘤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或复视等症状。位于语言中枢附近的肿瘤则可能引起失语症,表现为表达困难或理解障碍。运动功能受影响时可能出现肢体无力或协调能力下降,行走不稳等情况。精细动作如书写、扣纽扣也可能变得困难。3、认知和行为改变: 肺癌脑转移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受损等。患者可能出现健忘、思维迟缓、难以完成日常任务等问题。情绪方面,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易怒或情感淡漠等变化。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4、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是肺癌脑转移的另一个常见症状,表现为突然的抽搐、意识丧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从局部肌肉抽搐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不等。频繁的癫痫发作不仅对大脑造成进一步损害,还增加了意外伤害的风险。针对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