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梦魇的原因

  睡眠异常现象一

  6岁的杰杰看完枪战片,非常兴奋,临睡前还模仿电影里的招式,把妈妈逗得笑不停。可刚刚睡着才半小时,杰杰突然惊叫一声坐起,表情惊恐地大叫:“妈妈!妈妈!……”妈妈赶紧抱住他,安抚他:“别怕,别怕,妈妈在呢。”但杰杰毫无反应,依然又喊又叫,还全身发抖。几分钟后,他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第二天妈妈问杰杰:“昨天晚上你为什么又喊又叫啊?”杰杰竟然完全不知道。以后,每隔十天半月,杰杰又出类似的发作。

  分析——睡眠障碍A:夜惊

  杰杰在晚上的惊恐喊叫现象称为“夜惊”。夜惊发生率约在儿童中占3%左右,男孩比女孩略多。夜惊可能发生在儿童的任何年龄段,但以5-7岁最为常见。夜惊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小时,约2/3的患儿发生在入睡后15-30分钟。

  夜惊的宝宝容易让妈妈特别担心,因为此时宝宝的表情常常表现惊骇。他会突然惊醒坐起,面露恐惧表情,但意识仍朦胧,同时面苍白、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出汗、脉搏加快。发作时,如果妈妈叫唤宝宝,一般很难叫醒。宝宝常会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在继续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面对妈妈的安抚、拥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自行入睡。夜惊可一夜发生数次,也可能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部分宝宝夜惊时伴有夜游。

  宝宝夜惊的常见原因:主要为焦虑、受惊等心理因素,如家庭成员的重病和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导致的焦虑和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妈妈可以做的

  1、如果发现宝宝夜惊,妈妈可以轻轻地拍拍他、轻声细语地哄他,让他安定下来继续睡觉。

  2、不要让宝宝睡前太兴奋。

  3、不要让宝宝在睡前吃得过饱。

  4、不要让宝宝接触到恐怖紧张的场景。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依然夜惊,或是某一段时期内宝宝夜惊频繁,妈妈应仔细观察并带宝宝前去求诊,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宝宝患了以下疾病:

  1、可能有癫痫病。夜惊可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由医生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分和治疗。

  2、可能是佝偻症。注意带宝宝到室外阳光下活动,可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E剂。

  3、可能是脑发育不全。脑发育不全的孩子的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组织不能起很好的协调作用,所以引起频繁的夜惊。妈妈应带宝宝去就诊。

  睡眠异常现象二

  晚上9点,3岁的欣欣准时入睡。2小时后,还在灯下静静阅读的妈妈惊讶地看见,欣欣迷迷糊糊地从床上下来,走进卫生间,抱了一个小脸盆又回到床上继续睡觉。妈妈轻轻叫他,他无动于衷。第二天,爸爸妈妈又惊讶地看见欣欣迷糊着起来把爸爸的鞋子拎到小床边。早上爸爸妈妈问欣欣为什么要下床,欣欣却回忆不起晚上的情景。

  分析——睡眠障碍B:夜游

  欣欣这种睡眠异常叫做“夜游症”,俗称“梦游”。以往人们认为,夜游发生是因为人在做梦。其实不然。近年实验研究发现,夜游并不是发生在梦中,而是发生在非眼快动睡眠的第3-4期,此阶段集中于前半夜,故夜游通常发生在入睡后2-3小时。“夜游”是一种很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大约每十个正常的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会发生“夜游症”。

  这种症状可有家族遗传倾向,但大部分夜游的孩子是因为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或与精神创伤、心理紧张等因素有关。夜游对宝宝的健康并没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一般无须特殊治疗。不过妈妈要注意加强对宝宝的保护,防止宝宝在夜游时发生意外。比如:把门窗加锁,注意防火,把刀具收藏好,不在房间内堆放危险物等。

  一般来说,发现宝宝夜游,妈妈不必强行叫醒宝宝,因为那样可能会使宝宝出现更为严重的意识模糊、兴奋躁动等状态。如果发现宝宝走出门外或意识迷糊地做事,妈妈可轻柔温和地把宝宝牵回床上,让他继续睡觉。

  宝宝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白天过度疲劳、睡前兴奋都容易诱发夜游的发作,妈妈要注意避免这些诱因。对于夜游频繁的孩子,妈妈要带他去看医生,按医嘱服用药物。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层逐渐完善,宝宝的夜游症将不治而愈,妈妈不必为此害怕、担忧。

  睡眠异常现象三

  凌晨,4岁的多多突然呼吸急促,随即惊醒,口中不停地说:“妈妈,妈妈,我怕!我怕!”妈妈问她怕什么,她说:“我梦见妖怪追我。”她的两只小手紧紧抓住妈妈,全身似有颤抖。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安然入睡。此后,短则3-5天,长则1-2个月,多见此现象发生,且每次发作醒来都能讲出梦里发生的恐怖情形。

  分析——睡眠障碍C:梦魇

  多多的睡眠异常就是“梦魇”,它与“夜惊”的最大区别是,夜惊的宝宝醒后本人什么也不知道,事后没有记忆,而梦魇的宝宝从梦中惊醒后,感到非常害怕,并且能生动回忆起恐怖的梦境。

  梦魇的宝宝外表并不一定能看出惊骇的神情,但他的梦境非常可怕,让他遭受到极度的恐惧、焦虑。许多梦魇的宝宝会梦见自己被妖魔鬼怪玩弄,或被坏人猛兽追赶,或是自己及亲人处与某种灾难中,当时想喊喊不出,想逃逃不了,往往是处于无可奈何和透不过气来的状况中。在将醒未醒之际,宝宝常感到身躯和四肢难以动弹,如同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似的,须几经挣扎,才能完全清醒。

  梦魇发生在有梦的眼快动睡眠阶段,因为眼快动睡眠在后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比较高,所以梦魇在后半夜和凌晨发生的机会更多。梦魇的宝宝心跳和呼吸可能会加快,但不会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反应,宝宝可能突然惊哭诉说害怕。

  发现宝宝梦魇,妈妈要尽快唤醒他,温柔地拥抱他,安慰他,告诉他:“这是做梦,不是真的,妈妈在,不要怕。”等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让他入睡。也可以给宝宝讲一个轻松、温暖的小故事,让宝宝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重新入睡。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大脑的发育逐渐完善,梦魇的发生也会自然减少或停止。

  宝宝梦魇,往往是因为以下原因

  1、心理原因。入睡前听了恐怖故事,看了恐怖影视,心里害怕引起睡眠障碍;白天被吓唬或批评,心理压力过大。

  2、睡眠姿势的原因。如睡姿不舒服,鼻子被毯子盖住,身体露在被子外受凉,胸口受压迫等。

  3、疾病原因。有些宝宝因感冒而引起呼吸不畅,或寄生虫病引起身体不适,或过饥过饱,均可引起梦魇发作。

  宝宝梦魇,妈妈需细心观察他的生活,为他解除各种容易导致梦魇的诱因。如果宝宝梦魇发作频繁,妈妈可带他到医院,按医嘱口服药物。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12-19 08:10:00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正常吗
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这一系列症状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疼痛、发热、视力下降等其他不适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眼部和全身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一些特定的生理状态或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是正常现象。例如当人体处于极度悲伤、激动等强烈情绪状态时,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导致泪腺分泌增加,出现流眼泪的情况。同时鼻腔黏膜也会因情绪因素产生反应,出现流鼻涕,而频繁擦眼泪等动作可能会导致眼睛周围组织轻微水肿。还有在寒冷的天气中,眼睛和鼻腔暴露在冷空气中,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流眼泪、流鼻涕以及眼睛轻度发肿的情况,这是身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同时,眼睛流眼泪、流鼻涕、眼睛肿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如果是眼部感染性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眼睛分泌物增多、流泪,炎症严重时还会引起眼睛周围组织肿胀。同时炎症可能通过鼻泪管等途径蔓延至鼻腔,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出现流鼻涕的症状。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有这些表现,如感冒时,病毒感染可导致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出现流鼻涕。同时也可能引起眼部的不适,出现流泪、眼睛轻度肿胀等症状。同时,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眼部和鼻腔的清洁,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同时,注意保暖,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眼脸过敏红肿怎么办
眼睑过敏红肿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眼睑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治疗眼睑过敏红肿的措施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局部冷敷、合理用药、注意眼部卫生等。1、避免过敏原:找出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缓解眼睑过敏红肿的关键。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毛、化妆品等。如果过敏原不明确,可到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2、局部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红肿、瘙痒等不适感,为眼部肌肤降温,利于症状的缓和。可使用干净的冷毛巾敷在眼睑上,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敷3-4次。3、合理用药:可遵医嘱使用抗过敏眼药水,如抗组胺类眼药水,如氮卓斯汀滴眼液,以减轻眼部过敏反应。若红肿严重,医生可能会开具弱效糖皮质激素眼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能有效抗炎消肿,但务必按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与用药时长,以免引发不良反应。4、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用温水轻轻擦拭眼睑,去除眼屎、过敏原残留等杂质。避免用手揉眼睛,手上携带大量细菌、病毒,揉眼易导致感染,加重过敏病情,引发眼部其他炎症。如果出现眼睑过敏红肿,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在治疗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以免加重过敏反应。
孙国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早上起床脸浮肿有什么原因
早上起床脸浮肿可能由睡前饮水过多引起,也可能是疾病因素导致的,比如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硬化等。若脸部浮肿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尿量异常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晚上睡觉前大量饮水,身体来不及将多余水分代谢排出,水分积聚在体内,易导致早上起床脸浮肿。在睡前1-2小时尽量少喝水,可缓解这种情况。二、疾病因素:1、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脸部浮肿,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治疗需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2、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可出现脸部浮肿,常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限制体力活动,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托拉塞米等减轻水肿,还可能使用强心药物地高辛等增强心肌收缩力。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容易导致机体代谢率降低,引起黏液性水肿,脸部表现为浮肿,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嗜睡等症状。治疗需补充甲状腺激素,可遵医嘱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4、肝硬化: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低蛋白血症,同时门静脉高压使液体渗出,引起脸部浮肿,常伴有腹水、黄疸等症状。治疗需改善肝功能,限制钠水摄入,可按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肝移植手术。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控制睡前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均衡饮食,减少高盐食物摄入,以免加重水钠潴留。若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定期体检,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史珂慧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双腿浮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双腿浮肿的原因众多,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及疾病因素如心力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如果双腿皮肤出现破损,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因为浮肿的双腿血液循环较差,一旦感染,愈合可能会比较困难。一、非疾病因素:长时间保持站立或久坐的姿势,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导致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压力升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引起双腿浮肿。为缓解这种情况,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二、疾病因素:1、心力衰竭:心脏功能减弱时,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体循环淤血,进而出现双腿浮肿。患者通常还伴有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2、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是排泄水分和代谢废物的重要器官。慢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双腿浮肿。患者还可能出现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内形成血栓,会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导致血液淤积在下肢,引起双腿浮肿。患者常伴有下肢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选择舒适、合脚且具有良好支撑性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衣物也应选择宽松的款式,特别是腰部、腹部和腿部等部位,避免过紧的衣物对身体造成压迫,加重浮肿。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