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抑郁症并非成年人专利 别让孩子染上心灵感冒

  在大多数人眼里,抑郁症似乎只发生在成人世界,而青少年以及儿童“少不更事”,不会染上这种可怕的心理疾病。其实不然,抑郁症虽然“重女轻男”,却不分年龄。《华盛顿邮报》曾引述一项2009年发表的《学前抑郁症》报告,文中指出,年纪小至3岁的幼童也会出现抑郁症状。因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防范同样非常重要。

  研究数据触目惊心 儿童与青少年也要警惕抑郁症

  如果你对儿童、青少年与抑郁症关系的现状还不甚了解,下面一些调查数据或许能更为直观的说明一些问题:

抑郁症并非成年人专利 别让孩子染上心灵感冒

  1.有关数据显示,学龄前儿童发病率约0.3%,小学儿童约为2%,青少年约为5%~10%,抑郁症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2.日本曾调查过东京公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接受调查的163所学校中,有近一半以上受访学生承认自己在过去3年中有过自杀倾向。

  3.世界卫生组织在一项报告中指出,抑郁症是导致10岁到19岁青少年生病或者残疾的主要原因。

  4.抑郁症的发病大部分在青春期的中后期,集中在14岁到19岁,真正突显是在中老年时期,可能30岁到50岁才会爆发。

  抑郁是青少年患病的第一大原因,而自杀是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此外,抑郁症还会导致其他的问题:吸烟,吸毒,酗酒,艾滋病,精神疾病,性行为以及暴力。有研究表明,所有精神疾病患者在14岁左右出现第一病症。因此,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关注点不应只放在生理上,心理健康更加不能忽视。如果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及时接受治疗,就有可能避免死亡,并且避免他们“一生的痛苦”。

  青少年情绪抑郁为核心症状 别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指出,由于儿童各成长阶段的病征都不同,而且远不及成年人般明显,因此要确定儿童是否患抑郁症难度很大。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常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是以情绪抑郁为核心症状,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在行为上表现为抽烟、过度上网等,也可能抱怨自己躯体的不适、夸大自己的恐惧、觉得烦闷、缺乏精力,甚至谈论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抑郁症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连续14天以上的情绪低落。第二个表现就是丧失兴趣,可能原来有兴趣的事情也没有兴趣了。

  要提早发现儿童抑郁症,可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有否出现异常,包括经常说感到头痛和胃痛、经常旷课和不参与活动、集中力下降、饮食和睡眠习惯大变、情绪负面、有自残甚至自杀念头和行为等等。专家建议,若孩子持续两周以上出现上述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警惕抑郁症,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寻求帮助,以便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和干预治疗,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摆脱“心灵感冒”的阴影,让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黑龙江省一项新研究发现,近50%的留守儿童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相比之下,城镇儿童的比例为30%。留守儿童中,某些在单亲家庭长大,其他则由已无时间或精力培养他们的祖父母照看,相比物质需求,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014-09-11 02:56:32浏览6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曹雪霞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幼儿糖尿病的五个典型表现
幼儿糖尿病一般是指小儿糖尿病,临床上没有小儿糖尿病的五个典型表现这个说法,但小儿糖尿病通常会表现为多尿、多饮、体重下降以及精神差、进食量增加等,小儿糖尿病是儿童在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建议积极接受治疗。 1、多尿 小儿糖尿病会导致尿液中的糖浓度升高,从而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小儿糖尿病还可能会损伤患者的肾脏功能,特别是肾小管的功能,而肾小管负责浓缩尿液,当糖尿病引起肾小管受损时,尿液不能够被有效浓缩,也会导致尿量增加,出现多尿症状。 2、多饮 多饮主要是因为尿量增多,造成体内的水分流失,导致身体细胞脱水,刺激中枢神经,从而造成患者口渴多饮的症状。 3、体重下降 小儿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少,身体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地利用,导致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增多,从而导致患者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大量消耗,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体重下降的症状。 4、精神差 部分小儿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能量不足,无法正常供给能量,从而出现精神状态差的表现。 5、进食量增加 小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其体内没有足够的能量,从而引起患者食欲亢进,出现进食量增多的表现。 如果出现小儿糖尿病,患者要积极进行治疗,大多数小儿糖尿病都是1型糖尿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日常要注意监测血糖以及定期进行复查。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早期症状
婴幼儿肾病综合征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水肿、尿液异常、食欲减退、发热、精神萎靡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1、水肿肾病综合征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容易出现水钠潴留的情况,通常会伴随明显的水肿,有些婴幼儿甚至会出现全身水肿的情况。2、尿液异常肾病综合征的婴幼儿还会出现尿液异常的情况,通常会出现尿量减少、尿液中泡沫增多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尿液浑浊。3、食欲减退由于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还有可能会伴随腹胀、腹痛等症状。4、发热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婴幼儿,由于机体的免疫力比较低,容易受到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从而出现发热的情况,还有可能会伴随咳嗽、咳痰等症状。5、精神萎靡如果患儿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受到损伤,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的情况,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建议患儿家属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颗粒等药物对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儿家属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对患儿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患儿的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补充体内所需要的维生素,但是应避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环境、婴幼儿的主动活动等因素。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又分为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两者都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父母的性格品性、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遗传因素是最典型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伴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生理成熟情况的升高,婴幼儿的心理状态也会渐渐完善。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婴幼儿所受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社会风气均会对婴幼儿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婴幼儿缺乏独立思考及辨别事物的能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婴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所以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以及教育方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正确引导性的教育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婴幼儿的主动活动因素 婴幼儿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群,任何外界的因素,没有婴幼儿与之相互作用,就难以发挥影响作用。孩子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内部矛盾是在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一般有明显的规律,如果在一个阶段内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出现明显与正常情况出现偏离时,建议及时到心理科就诊,咨询心理科医师。平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