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儿心理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理科

孩子的占用欲

举报/反馈
2009-11-14 08:49:0039健康网社区

  当父母领孩子去做客,或是同事亲友领孩子来访,小孩子在一起玩非常高兴,但常会发生争抢玩具这类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对方的东西。反之,他们却从不肯大方地交出一件他们拥有的东西,他们死抱住不肯放手或是互相用力撕打,抓挠对方,以维护自己占有的权利。一旦不能战胜对方,东西被抢走,他们会放声大哭,寻求支援。这种现象,在一岁前或三岁后的孩子们身上,表现都不如此强烈,这和儿童的活动方式,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有密切关系。

  1岁前的孩子,基本上是个体活动。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时,也会发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对方的玩具的现象,但"矛盾"一般不会激化。有时,孩子甚至会自动将玩具扔掉,或者递给别人。当然,如果他吃奶时,奶瓶被抢走,他会大喊大叫,这在双胞胎之间常发生打闹,因为没奶吃会"危及"他的生存。

  3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已有一定发展,不仅意识到自己独立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力,已能清楚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且头脑中有了物主代词"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这时,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现,不象2岁左右的孩子那样突出。

  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活动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就活动的发展看,3岁前儿童主要是个体活动,3岁儿童有一种强烈地要求相互交往的愿望,儿童也产生了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的愿望,群体活动增多。为了群体活动的需要,玩具、物品也需要相互交换,例如,玩皮球,你扔过来,我扔过去,不论皮球属于谁,在玩的过程中,皮球必须在两人之间交往,如果一个人死抱住不放,就玩不成。

  孩子本身的交往的活动,促进了孩子对物的交往的必然性认识。另一方面,就语言发展看,这时孩子不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时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当孩子仅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独立存在,仅仅懂得"我的"含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当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识到别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时,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况就大不相同。他逐渐意识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这个现实。这时,抢夺玩具的现象就会减少。

  2岁左右的孩子,偶尔抢夺了别的孩子的玩具,或不肯拿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也不必担心。这并非"强盗"行为。随着他的知识经验的增长,交往愿望的日益强烈,语言的发展等,他会自行克服这种毛病。如果孩子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则需要父母适当注意。可以让他多与稍大于他的孩子在一起玩,较大的孩子懂得如何保卫自己的权利;制止他的抢夺行为。反之,如果孩子的玩具经常被别的小朋友抢走,孩子无力保护自己,父母则应避免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并设法引导他,在和小朋友相处时,大胆些,泼辣些。

  2岁左右的孩子,常常不情愿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这是正常的心理。当其他小朋友想玩他的某个玩具时(尤其是他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不应强制他"礼让"给别人。如果每次你都要他不情愿地礼让,孩子会觉得,不仅小朋友,连大人,包括自己的父母都想抢走他的东西,这会促使他占有欲更强。正确的方法是引导他愿意和别的小朋友玩,从中再想一些可以让他们分享玩具的玩法。

  例如:一辆小汽车,两个小朋友对开;一辆三轮车,一个骑,一个推,达到分享的目的。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会分享尤其重要。在家中,家长就要培养孩子从小习惯和别人平等生活。例如:吃粮果或点心,父母就要有意识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让孩子一人享用。有好吃的点心,新的小人书,父母也要鼓励孩子拿出去和小伙伴一起吃,一起看。使孩子顺利渡过这一时期,朝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只要教育得法,一山是能容二虎的。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