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Medicine:2019年苏格兰2型糖尿病缓解流行病学: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
2021-11-11即使BMI为正常上限,糖尿病风险仍增4成!
2021-08-12在东亚人群中,高血压T2DM患者使用替米沙坦可能与较低的痴呆和任何IS事件风险有关。
2021-08-0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临床特征为高血糖、高血酮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食欲减退等,而且呼吸会有烂苹果的味道,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出现脉搏快、严重失水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休克、昏迷,并会因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2021-07-08牙周病与糖尿病发病率相关,尤其是在非肥胖参与者中。
2021-05-21均衡饮食很重要!
2021-05-14糖尿病(DM)和糖尿病前期都是社会最主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分别影响着全球4.63亿和3.74亿成年人。
2021-05-14T2DM诊断时的年龄对生存和心血管风险有重要的预后作用。
2021-05-14糖尿病发病年龄越早,随后痴呆发生风险越高。
2021-05-12经常吃在外就餐增加全因死亡风险。想长寿么?多在家吃饭吧!
2021-04-25血糖、血脂和炎症生物标志物的循环浓度是健康寿命和寿命的预测指标。血糖控制是一种特定的调节机制,也是维持健康的潜在干预目标。
2021-04-22在日常生活当中,有4种行为极易诱发糖尿病的出现。
2021-04-13吃糖吃多了一定会得糖尿病?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2021-03-26夫妻两人一定要共同监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够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不做糖尿病的“甜蜜夫妻”!
2021-03-23过量摄入果糖会增加新生脂肪生成、血甘油三酯和肝脏胰岛素抵抗。果糖对健康男性脂质代谢的特定影响是否独立于过度摄入而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
2021-03-22很少证据表明T2D或外周血糖的遗传工具与中年认知和大脑结构的指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21-03-19记住,“健康的胖子”不存在,减肥和运动双管齐下才是胖子的最终出路!
2021-02-24糖尿病会不会遗传。接下来,我们一起聊一下吧。
2020-11-11糖尿病前期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糖尿病前期的出现标志着将来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等疾病的风险增高。已有证据显示,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降低其转化为糖尿病的风险。
2020-07-30有证据表明,2型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双向关联。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潜在生物标记。
2020-07-22在糖尿病患者中,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AMI或卒中死亡的风险。流感疫苗接种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
2020-07-14糖尿病是典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最近,有研究利用mata分析系统地回顾了关于噪声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噪声中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2020-07-1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MBL和MBL表达基因型均与CVE风险呈U型相关。该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MBL是该人群CVD的危险因素。
2020-07-07该研究的结果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糖尿病与较高的COVID-19严重性和致命性风险相关。因此,SARS-CoV-2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加强监护和降糖治疗。
2020-06-15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中等至高剂量(> 1000IU/d)而不是低剂量维生素D补充可显著降低T2DM的发病风险。
2020-06-1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肠道菌群在肥胖症和相关代谢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但是目前几乎没有研究证明,组织特异性胰岛素敏感性是否与特定微生物模式有关。
2020-05-20临床上有大约80%的糖尿病人属于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一般是由于长期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而引起的。而一旦得了糖尿病,这意味着你很有可能要跟它“相伴一生”!不想成为“糖友”,不良习惯快改掉!
2020-05-09胖了糖尿病风险涨至6倍,青春期严重肥胖让女性风险暴增至44.7 倍,不想得病就多多运动设法降低42%的糖尿病风险吧!
2020-04-30没有遗传风险因素就能高枕无忧?不要天真了……
2020-04-20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糖尿病人若长期存在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等慢性损害。病情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症状。
2020-04-04如今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了,不少糖尿病患者都开始质疑自己平时也非常注重养生,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有很多个的,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分别是感染、肥胖、体力活动较少和饮食结构。
2020-04-02得了脂肪肝怎么办?赶紧减肥呀!想要轻松减肥怎么办?吃口细菌试试!
2020-03-30每个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生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睡眠相关健康问题也被大家广泛关注,其中关注最多的便是失眠,而今天我想讲一下打鼾的问题,虽然打鼾很常见,但是有的时候打鼾源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需要引起重视。
2020-03-23Diabetologia告诉你,家里糖尿病患者越多、得病越早,你就越危险!
2020-02-27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医生常常会提醒患者家属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压抑的心理并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而近期还有研究表示,服用抗抑郁药的时长以及剂量,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2020-02-26手机玩多能致癌?或增加部分人甲状腺癌风险!糖尿病的新希望,让β细胞长回来不用再吃药?铁多铁少都不行,吃得正好糖尿病风险才最低!
2020-02-24老年人一天穿6-8个小时“铁布衫”,一边减肥,一边预防骨质疏松!
2020-02-24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并且两种疾病存在负面相互作用。目前,国内外大部分指南认为,1型糖尿病(T1DM)患者进行甲状腺疾病的定期筛查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T2DM患者却很少提及。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定期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对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同样重要。
2020-02-24遗传因素是个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决定子,比如1型糖尿病,在人类细胞中,大约6英尺长的DNA会通过三维折叠的方式被压缩到细胞和的微米空间中,专门的蛋白质会解码遗传信息,从而以序列特异性的方式从基因组中读取指令,但当序列变异导致指令的错误解释,导致DNA在细胞核内发生致病性错误折叠时会发生什么呢?不同的折叠模式会让我们易于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吗?
2020-02-17将介孔二氧化硅颗粒(MSPs)设计成可吸收的分子陷阱,引入肠道,可对食物效率和代谢风险因素产生影响。发表在《Nanomedicine》杂志上的对小鼠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药物有可能降低人体对能量的吸收,并可能导致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的新方法。
2020-02-14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应激性高血糖是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
2020-02-14当下生活中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都不是很好,特别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经常海吃海喝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了,大家很想知道血糖高是什么原因造成?专业人士指出造成高血糖的原因是很多的,下面就给大家一一解释其中的原因。
2020-02-06每到岁末年初,Nature Review系列的杂志都会邀请一群大牛联手撰文,为盘点领域过去一年的重要进展并对新一年提出展望。作为Nature Review Endocrinology的传统艺能,我们已经连续两年向大家介绍了这一系列的文章。
2020-02-02侵袭性真菌病(IFD)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本项涉及我国南方人群的回顾性研究,调查了2型糖尿病(T2DM)IFD的临床特征并发现了与IDF发病显著相关的三项因素。
2020-01-24身材好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更低?身高腿长与糖尿病风险呈负相关,体重与其呈正相关!
2020-01-20胖不仅会带来糖尿病,也可能让孩子变笨……
2020-01-08既往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过短与体重增加有关,也有研究报告二者或存在“U型”关系(也就是说睡眠时间过长也与肥胖风险增加相关),但此类研究大多为横断面研究,证据级别较低。而现有的前瞻性研究对于二者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且涉及中国人群的研究较少。因此,仍然不能确定睡眠时间过短是否会增加肥胖风险,以及“U型”关系是否真的存在。除此之外,目前也缺乏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来评估睡眠时间与腹型肥胖之间的关系。
2020-01-03在过去4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上升,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9%,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19年最新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64亿,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从糖尿病防控的角度,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020-01-02胰岛素抵抗的出现可能远远早于糖尿病诊断!
2019-12-252019年11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文,要求电子烟企业不得网售电子烟,敦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并将电子烟产品及时下架,一时间有关香烟与健康的话题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戒烟限酒是疾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烟民总是很难割舍那指尖的环绕,出于戒烟考虑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选择电子烟来替代传统香烟,但这真的靠谱吗?今天我们聊一聊,吸烟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大家对于电子烟可能存在的几个误区。
2019-12-13前些天有媒体报道,在印度某城市举办的一场室外体育比赛中,由于雾霾太过严重,两队球员不得在比赛中佩戴口罩。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两名球员在比赛中出现了呕吐的情况。早些年,雾霾问题也曾对我国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2013年,雾霾更是更了年度热词。不过在国家的强力治理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空气质量愈发优良,今非昔比。虽然情况已有好转,但我们仍然要提防雾霾的卷土重来,同时也要了解其对身体可能造成的重大影响,今天我们聊一聊雾霾与糖尿病的那些事。
2019-11-12我们都知道,血糖是衡量我们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无论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代表着健康受到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生活中的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是对糖尿病有帮助的。那么,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有哪些呢?
2019-11-08国庆放假七天,熬夜熬足七天!当你挂着黑眼圈搜索“熬夜的危害”时,nature杂志已经给出答案:肥胖。而小编再悄悄多说一句,肥胖跟糖尿病关系密切!别熬夜了!
2019-10-09胖子真的是太难了,十月请对胖子好一点…
2019-10-09人类对于身高的追求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高个子人群的形容词也大多富含褒义,例如形容男人的“高大威猛、身形伟岸、昂藏七尺”,形容女人的辞藻更是兼具美丽,如“亭亭玉立、优雅修长”。高挑的身材除了能给予人们视觉上的美好感受外,有些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个子越高的人似乎糖尿病风险会越低。
2019-10-09人作为一个统一有机体,当身体某个器官出现问题时,往往会在局部或全身引发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亦即“有诸内,必形诸外”,这些异常的症状或体征,往往就是我们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
2019-10-07在近期举办的第55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上,一项来自瑞典有关职业与糖尿病风险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该研究表明在瑞典人群中,生产工人、司机和清洁工群体2型糖尿病罹患风险是大学老师和理疗师的约3倍。
2019-09-25近年来,肥胖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上升,我国也不例外。2014年,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分别达到41.2%和12.9%,相比于2000年分别增长了3.8%和4.3%。几乎同一时期,我国甲状腺癌的患病率由2003年的2.40例/10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13.75例/10万人,增长了4.73倍。肥胖和甲状腺癌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这个问题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2019-09-20只要胖了糖尿病风险就是6倍?肥肉可比基因要厉害多了!糖尿病也搞“性别歧视”?让男性心绞痛,让女性骨质疏松!
2019-09-19在一天中的特定时间不吃饭是否会降低个体患肥胖或糖尿病的风险?外面的路灯会让你变胖吗?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塔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糖尿病、肥胖与机体昼夜节律钟(生物钟)之间的关联。
2019-09-11警惕药源性高血糖!
2019-08-31糖尿病患者要限制简单糖类的摄入,这是公认的事实,不过为了吃甜食可以选择糖醇和非营养甜味剂,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也提到,2型糖尿病患者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非营养性甜味剂不含能量,是否可以随意摄入呢?今天我想来说说非营养性甜味剂。
2019-08-22每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糖尿病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腰围过大人群应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体检空腹血糖发现数值超过5.6毫摩尔/升,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的体型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2019-08-21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水平与几十年前相比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使得患上糖尿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不少女性是因为长期的缺钙患的糖尿病,那么为什么女性缺钙容易患糖尿病呢?其中的原因有两个,分别是缺钙导致内分泌紊乱、缺钙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019-08-13爱宅的人不仅很容易患上糖尿病,还会有心理方面的疾病。由于长期缺乏与人沟通,经常会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跟不上社会的脚步,所以也会形成不爱与人沟通的习惯,并且在工作中或者学习上都不会是主动的那个人,因为性格不够活泼以及心里比较孤寂。
2019-08-12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中肥胖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经典的NAFLD表型为超重/肥胖伴随代谢综合征,其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不容小觑。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NAFLD患者中约有8%-19%处于正常体重范围,被称之为“瘦人NAFLD(lean NAFLD)”。
2019-08-08人体血糖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有很多人认为血糖高就一定是患上糖尿病了。其实人们的这一想法是错误的,血糖高并不代表人就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只是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而引起血糖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以下这4种因素及应对方法!
2019-07-192019年初,美国媒体公布了时任总统特朗普的体检报告,报告内容比较简短,泛泛地描述了特朗普良好的健康状况。
2019-07-09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是一种新型的癌症免疫疗法,其能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然而在某些患者机体中,ICIs却会促进免疫系统攻击健康细胞,从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当胰腺β细胞被攻击后就会诱发1型糖尿病。
2019-06-18糖尿病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种慢性疾病,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因为平时管不住自己的嘴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希望大家能够对糖尿病的病因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在平时避开这几个因素就能远离糖尿病了。
2019-05-31很多人认为,肥胖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瘦人患病的几率要大,但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瘦人也会患糖尿病,如果你是下列5种瘦人中的一种,当心会中了糖尿病的招哦。
2019-05-10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生活简直处处暗藏“杀机”。明明舍弃美食选择了地中海饮食,每天准时吃药,也坚持做了运动,为什么血糖还总波动呢?
2019-05-08杨絮还有十天就“走”啦,可空气污染却常伴身边。近日,有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PM2.5中,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2019-05-06在过去的20年中,糖尿病发病率大幅增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饮酒作为一种可改变的行为,被认为与糖尿病患病风险有关。但饮酒模式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相关性如何?这种相关性是否受性别因素或BMI值的影响?为了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展开了研究。
2019-04-27糖尿病是如今最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数据表明,2017年有4.51亿20-79岁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占世界人口的8.8%),到204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增加到6.29亿。
2019-04-16当地时间2019年3月25日,ENDO2019大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陆颖理教授代表团队进行了口头报告发言(OR21-1),医脉通前方记者带来现场第一手资料。
2019-03-28褪黑素(MLT)是松果腺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这种激素对生物的昼夜节律有调节作用,褪黑素的产生和分泌持续时间与夜晚的长度相关,其产生与光/暗循环密切相关。除了我们熟知的生物昼夜节律调节之外,褪黑素还有其他很多生理功能,比如对免疫系统、肿瘤、衰老等均有调节作用。
2019-02-28根据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上公布的一项日本研究,晚餐和睡觉时间之间保持2小时的间隔不会影响成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019-01-27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高血糖,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往往会累积心脏、血管、肾脏等部位的功能,危害人体健康。糖尿病患者通常会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在治疗上以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饮食治疗等方式为主。
2019-01-25新的证据表明阿卡波糖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减少次级胆汁酸从而助力遏制肠癌和肝癌的发生发展。
2019-01-24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糖尿病增加某些癌症发生及死亡的风险。糖尿病与癌症之间的关联可能存在直接和间接的机制。
2019-01-23库欣病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在20%到45%之间,不过具体患病率可能被低估,因为当患者的空腹血糖正常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可能不被执行。
2018-12-295项动态血糖监测相关研究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2018-12-15胰岛β细胞再生新策略:干细胞定向分化及胰岛α、β转化。
2018-12-07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绿茶摄入和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上常常会有一些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就通过研究调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2018-12-06值夜班增加各种疾病风险,但是健康的生活习惯或许能救你一命……
2018-12-05睡眠质量,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多项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或者睡眠时间过长,都会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防治糖尿病,控制睡眠也很关键。
2018-12-03空气污染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还会使我们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
2018-11-28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Protocol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厄勒布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花费了10多年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研究肠道菌群代谢如何影响机体的健康;这种方法能用于代谢组学研究,即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来解析细胞代谢中数千种分子的详细信息。
2018-11-13我们常说久坐不好,往往是指肥胖、血管方面的危害,却忽略了糖尿病的风险。
2018-11-07一项基于小鼠的研究的结果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上。研究结果表明,失眠可能会影响肝脏产生葡萄糖和加工胰岛素的能力,增加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如肝脏脂肪变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
2018-09-10牙周炎与糖尿病竟也有关联?你能想到不受重视的牙周炎竟然是人人谈之色变的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吗?
2018-09-08所谓的血糖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当中糖的浓度,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血糖高的症状表现,甚至近年来糖尿病高发不断,越来越成为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的“杀手”,对此很多人在检查后发现自己血糖高都非常惊恐,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导致了血糖升高。
2018-08-29最近一项临床试验表明半数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了减重干预疗法之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患者,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Metabolism》杂志上。这一结果表明减重能够提高胰腺Beta细胞的功能。由于此前研究认为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Beta细胞出现了不可逆的功能丧失,因此该研究是该领域的一项突破。
2018-08-08一天,楼下的大妈们在闲聊:“朋友老李一家6口人,有4口人都是糖尿病”,“老赵患糖尿病多年,现在他丈夫也得糖尿病了”,刚好被我听到。
2018-07-23进食后,胰腺会自动释放适量的胰岛素,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移到细胞内,这降低了血糖水平,但是如果胰岛素过多的话,就会引起血糖的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胰岛素使用的量。
2018-07-17如果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暴露于升高的葡萄糖浓度,牛胚胎显示出了代谢组学的变化,与暴露于糖尿病状况的预期一致。
2018-06-25来自韩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Yul Hwangbo博士及其同事利用一项代表韩国人群的国家研究的数据探索了肿瘤的发展与随后的糖尿病风险增加是否有关。这项研究对494189名无糖尿病以及肿瘤病史的20-70岁的参与者进行了为期平均7年的跟踪调查。
2018-06-15马上就要高考了,不少父母为给考生加强营养,考前猛补。家住汉口的考生王娟就被补出血糖爆表。
2018-06-08癌症与癌症幸存者糖尿病风险的增加相关且不受传统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2018-06-07我在临床上见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存在一家两代、三代甚至四代患糖尿病的现象,而且子代发病的年龄更年轻,甚至病情更严重的情况,这通常被归为糖尿病的遗传。
2018-05-28糖尿病患者并发贫血并不少见,当出现头晕等贫血症状时,要考虑是否与糖尿病相关。只有控制好原发病,才能更好地防治贫血。
2018-05-15国人胰岛β细胞功能差主要跟遗传有关。曾有研究对比了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黄种人是最差的。这种‘先天不足’无法改变,要想预防糖尿病,国人在生活方式上须尤其注意,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缓解压力、多运动锻炼身体。
2018-04-06心理学上将人的性格分为3类,与情绪受压抑、抑郁、害怕竞争、逆来顺受、爱生闷气的C型性格相比,A型性格的人脾气火爆、有闯劲,但遇事容易急躁、焦虑,喜欢竞争,好斗性强。
2018-03-29抽烟 = 癌症 + 高血压 + 糖尿病 +……主动戒烟保平安!
2018-03-24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对2013年3月~2016年9月恒河拉姆爵士医院接诊的1055个病例具体数据展开了梳理。研究人员着重对比了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腰围、大腿围等数据后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腿围明显比非糖尿病患者小,而腰围却比后者大。
2018-03-19除遗传、免疫等内在因素外,病毒感染、环境、饮食等外在因素也会增加儿童罹患1型糖尿病风险。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孩子断奶早,母乳吃得少,会导致1型糖尿病风险增加。
2018-02-18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中环境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像薛先生这样的“工作狂”,由于工作压力大、吃饭不及时、久坐不活动、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加之多背负着还贷、育儿等重任,心理压力也很大,多种因素累积,糖尿病就早早找上门来了。
2018-02-16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正常人高,这与糖尿病延缓伤口愈合有关。伤口愈合减慢导致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2018-02-12近日,在《临床研究杂志》上公布的一个新发现称,人体骨骼中分泌的一种激素——骨钙素,会影响体内糖分和脂肪的代谢。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和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院在过去10年,一直致力于研究这种叫“骨钙素”的激素,并试图解释其是如何工作的。
2017-12-28得了糖尿病,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由于很多糖尿病病友陷入了一些误区,不仅花了钱,还毁了自己的身体。因此,每一位糖尿病病友都要走出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2017-12-20猪八戒、孙悟空、沙僧护驾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经历艰难险阻,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为庆祝师徒四人取得的巨大成就,官方安排顶级医院进行查体。结果如下:八戒、唐 僧得了糖尿病,沙僧糖尿病前期,孙悟空一切正常。
2017-12-05得了糖尿病,首先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由于很多糖尿病病友陷入了一些误区,不仅花了钱,还毁了自己的身体。因此,每一位糖尿病病友都要走出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2017-11-27目前我国糖尿病呈井喷式爆发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人遗传基因里有易患糖尿病的倾向,一旦不良的生活方式诱发启动,就像种子撒在肥沃的土壤,迅速生根、开花,迅速成为燎原之势。
2017-11-25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夜间吃东西或会增加机体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而罪魁祸首就是机体24小时的生物钟。
2017-11-14糖尿病目前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慢性病。糖尿病前期,包括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更多。去医院看病,大夫都会问:“家里还有谁有糖尿病吗?”“如父母、兄弟姐妹,甚至爷爷、奶奶等”。有的患者会说“没有啊”,怎么我会得糖尿病?糖尿病不是遗传病吗?
2017-11-09得糖尿病的年轻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肥胖引起的。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2017-10-30高钠饮食或又添一宗罪!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你或许已经知道不少,但如果告诉你,每天都得吃的盐也可能是“隐形杀手”,你怎么看?
2017-10-0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威胁儿童和青少年的常见慢性病之一,严重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相对中老年人来说,他们面临着出现更长病程及更早并发症的棘手问题。
2017-09-26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过量摄入盐分也有可能会导致成年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上升。这项研究囊括了来自瑞典的数千名志愿者的相关数据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盐分的量超出正常范围后每增加2.5g(相当于小半勺盐)的话,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65%。
2017-09-19相比以肉食为基础的饮食而言,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方式普遍被认为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糖尿病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的肉类都会均等地影响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
2017-09-092型糖尿病在全球影响着超过380万人的健康,如今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然而我们并不是非常清楚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同时该病也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子。
2017-09-08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它与遗传、肥胖、运动量、精神等因素密切相关。除了以上诱发因素外,法国有媒体称,每天喝水不足,同样也会诱发糖尿病。
2017-09-08许多人认为,睡觉打呼噜了说明睡得香,打呼噜根本不算什么大事。然而,有医学专家指出,晚上睡觉打呼噜已经成为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经常睡觉打呼噜的人,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做下糖尿病筛查!
2017-09-05研究发现,维生素A可能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为糖尿病的治疗开拓了新的方向。
2017-08-25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研究进展,有研究人员阐明了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新机制,又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型策略来治疗或预防糖尿病发生,那么糖尿病的发生还与多种因素直接相关,到底有哪些因素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各位!
2017-07-28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在我国患病率非常高。那么,1型糖尿病遗传吗?2型糖尿病遗传吗?
2017-07-20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只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临床发现,“瘦糖友”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则“有胖有瘦”,这是因为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现代谢紊乱的可能性更大。
2017-06-22许多女孩都希望自己的胸变大一点,让自己的身材更具风韵。然而,美国有项研究表明,相比胸小的女生而言,胸大的女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胸越大,患糖尿病风险更高?这是真的吗?
2017-06-05近些年来很多人都认为久坐同吸烟一样危险,而且不管个体是否参加体育活动久坐对机体健康一样具有危害性;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来调查是否久坐和个体患糖尿病风险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2017-04-27研究人员就发现,心脏病的发生或许和饱和脂肪酸直接相关,这些脂肪酸还会导致懒惰行为,最终患上糖尿病。
2017-04-19近期一国外研究发现,压力过大的儿童成年后患上糖尿病的几率更高,这项研究警示父母应给后代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2017-03-24研究表明,每天摄入一包或更多鼻烟的个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70%。相比鼻烟使用者而言,吸烟人群更容易患癌症及心血管疾病,但就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言,鼻烟引发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并没有吸烟那么严重。
2017-02-10研究发现,人如果一天静坐时间超过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显著提高。对于经常久坐的上班族来说,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2017-01-16中国人更容易患糖尿病,个中原因已经被多次重复,无非是生活改善,吃得太好,食物的热量太高。其实,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化向来鄙视“肌肉男”!
2016-11-15一些人平时生活习惯不健康,比如习惯于高糖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并由此导致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甚至肥胖状态(BMI超过28),引起应激性高血糖。还有的人虽然整体看起来不太胖,但腹部脂肪过多,也会造成代谢紊乱,出现应激性高血糖。
2016-08-30在肝脏生物钟正常的情况下,铁有益健康。但如果铁摄入的时间与肝脏生物钟不同步,如晚上吃太多牛肉等富含铁的食物,就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不正常。除牛肉外,富含铁的食物还包括:深绿叶蔬菜、糙米饭、豆类,以及杏干和葡萄干等干果。
2016-04-13不吃早餐可引起急性胰岛素抵抗和游离脂肪酸水平。而且只需1天不吃早餐就能引起这种效应,经常不吃早饭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如慢性胰岛素抵抗,甚至可能进展至2型糖尿病。
2016-03-23据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等研究机构的学者发现,在18岁时抗压能力较弱的男性,成年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五成。
2016-02-01对于更多的宅男宅女而言,除了长期坐在电脑前不运动外,还会额外的吃零食或快餐,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和脂肪,而食物纤维含量少,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2016-01-12一说起“糖尿病”,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与糖密切相关的疾病,肯定是糖吃得太多导致排出糖尿所致,继而对含糖的食物一概不吃。爱吃糖真的容易得糖尿病吗?实际上,爱吃糖和得糖尿病并没有必然联系,快到下文找原因吧。
2016-01-11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那些吃不胖的人,他们爱吃零食、米饭吃得多、可是体重却一直在下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专家说,有可能是糖尿病作怪。
2015-11-27“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这一观点已然成为一种常识,随着肥胖人群的愈发庞大,糖尿病人数也开始不断扩大。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患者人数达1.14亿,发病率超过10%,其中2型糖尿病占到93%左右。糖尿病作为一种不可根除的疾病,一般人以预防为主,尤其是肥胖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是不同的。
2015-11-20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疾病之一,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很多人都深受糖尿病的困扰,不但自身吃喝都受到疾病的各种限制,还受到糖尿病带来的对全身各处的不同伤害。
2015-11-19在美国,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更易患2型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受。科学家们对其中的原因了解较少,但一些研究发现肌肉胰岛素抵抗,同时肌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代谢速率下降与衰老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员对于探究老年人与年轻人肌肉细胞线粒体的差别非常感兴趣。
2015-09-15患有糖尿病会让年轻女性患心梗的风险增加6倍;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会使这一风险上升1.6倍~4倍。
2015-09-14大于60岁的长者如果感染第二型登革热病毒,则併发出血热的风险为年轻人感染第一型登革热病毒的24倍。另外,有糖尿病史的60岁以上长者,若感染登革出血热,其死亡风险将较未有糖尿病问题者高出10倍!
2015-08-28剖宫产本来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剖宫产有可能使儿童1型糖尿病、哮喘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约20%。
2015-07-03很多人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玩手机。这样做的坏处是咀嚼次数减少,吃饭速度加快,容易吃过量,同时不利于消化吸收。建议专心吃饭,多咀嚼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消化,同时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有助降低血糖。
2015-06-19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静息心率越高,越容易罹患糖尿病。静息心率又称为安静心率,是指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2015-06-05在进行阴道炎治疗后,病情却不见好转,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女性,应该怀疑是否患了糖尿病,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已患糖尿病的女性阴道瘙痒,代表尿糖调节的不好,需要注意。
2015-06-01血脂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等是造成心脑血管病变的“杀手”,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对健康危害最大,就这一项异常就足以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2015-05-28研究者发现,反复使用某些类型的抗生素会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2015-04-22一项新研究表明:月经初潮早的女孩,成年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2015-04-16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肥胖后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会成为引发糖尿病的导火索,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后,能够缓解糖尿病的症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2015-04-15当感冒特别是病毒性感冒诱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免疫细胞不但不吞噬病菌,反而把病菌包容起来,身体中的病菌抗体与病菌本身结合成一种免疫复合物,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肾脏,随后沉积到肾小球固有细胞,最终导致肾炎的发生。
2015-03-13研究发现,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不仅伤胃,还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2015-02-18一篇发表在《糖尿病学》(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会刊)的研究显示,经常上夜班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显著增加。增强体质并改变生活方式后,风险有所下降。
2015-02-01一项研究表明,亚裔人如果长期进食西餐会增加II型糖尿病的风险。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并非食物本身,而是源于遗传差异。
2015-01-27孩子多吃少东容易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家长不要逼着孩子吃太多,孩子懂得自己控制饮食,家长只需保证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均衡即可。
2015-01-15长期失眠易得糖尿病。如果每晚只睡4小时,我们的胰岛素分泌量就会减少,如果延续一周就足以使健康人出现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前驱症状。
2015-01-14文章中,研究者Kamlesh Khunti表示,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报道了低血糖和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而且这些风险非常显著,因此我们必须及时鉴别出出现早期症状的患者来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减少个体低血糖的风险。
2014-12-17现代心身医学发现,人在坏情绪时,脑会刺激身体大量分泌一些拮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人的胰岛素不足,血糖就会升高。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加速脂肪的分解,使血液中脂肪酸大量增多,导致酮症酸中毒。情绪的不稳定可以引起荨麻疹,长期的情绪不稳定,干扰了大脑对皮肤的调节功能,引起皮肤阵 发性剧痒,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而发生神经性皮炎。
2014-12-15脂肪肝虽然有可能与摄入的营养量有关,但是肝脏对糖、酒精的代谢能力出现异常才是主要原因,它只是属于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尤其是肥胖型的脂肪肝患者,本身血糖控制就不甚理想,加上肝脏“生病”,更加影响正常糖代谢,导致肝糖原合成障碍,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引起糖尿病。
2014-11-27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儿童来说,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少年肥胖多由长期摄入的热量远远大于所消耗的热量所导致的。
2014-11-27以肥胖的型态而言,中广的“苹果型”身材,常是影响健康最大的脏器型肥胖,更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险群。有效对抗糖尿病,建议治疗必须饮食、运动及药物三管齐下。
2014-11-25很多白领工作者日常活动量小,平日里还不注重加强体育锻练,使得身材越来越胖。人体一旦发生肥胖,身体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内分泌紊乱,包括糖耐量减低、胰岛素反应不敏感等等,进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014-11-06研究发现,经历倒时差反应后,肠道微生物活动紊乱,加大了出现代谢问题的几率,这与罹患糖尿病有内在联系。
2014-10-31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密切相关,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除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缺陷外,主要是患者自身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糖尿病可以说是:“吃”出来的病。
2014-10-23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也不容易发胖。此外,现代社会节奏快,工作和心理压力大,极易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紊乱。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2014-10-01最近英国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且从事体力劳动等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职业,这样的人群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工作时长较少的同行高出约30%。
2014-09-29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病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从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和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2014-09-19,临床上糖尿病合并胰腺癌并非罕见。国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发病率较正常人高出1.5-7倍。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证实,部分糖尿病病人由于胰腺功能长期紊乱,对腺泡细胞造成一种慢性刺激,最终导致胰腺癌。
2014-09-17糖尿病在儿童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小至出生后3个月,以5—7岁和10—13岁二组年龄多见,患病率男女无性别差异。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尿、多饮,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
2014-09-14脂肪肝患者大都有肥胖症,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会经常处于高血糖状态。尤其是重度脂肪肝或出现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发生异常,会影响正常糖代谢,导致肝糖原合成障碍,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引起糖尿病。
2014-09-08与在工作中压力较小的人相比,在工作中承受高水平压力、同时感到自己对所从事工作缺乏控制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高出大约45%。
2014-08-28当一个人吃高脂肪食物,变得肥胖,其胰腺β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当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从血液中去除糖,就会发生糖尿病。
2014-08-19肥胖人的中,含量虽然不低于正常人有的甚至还高于正常人,由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受体缺陷,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而脂肪细胞又是体内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场所。
2014-08-17糖尿病会引起外周神经病变,后者可影响膀胱逼尿肌,长时间累积导致膀胱逼尿肌病变而造成逼尿肌无力,又称神经源性膀胱。
2014-08-12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单纯的糖摄入与糖尿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过量的糖摄入有可能造成热量摄取过多,成为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之一。
2014-08-07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已在年轻人中呈多发态势,特别是白领阶层,已经成为糖尿病高发人群。白领们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2014-08-06糖尿病其实与生活习惯有关,避免患上糖尿病,不得不提8个生活好习惯。
2014-08-03研究人员发现,轮班工作与患糖尿病风险增高9%相关。从事轮班工作的男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跃升至37%。
2014-07-29研究者认为,除甜瓜之外,摄入水果并不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而蓝莓、葡萄、苹果的摄入量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显著相关。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0至400克的水果,不会让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2014-07-24研究发现,高龄糖尿病患者中有三成患有抑郁症,且抑郁程度越高的患者,视力低下、神经障碍导致的麻痹和疼痛、植物神经障碍等并发症越多,在过去一年里的住院次数也越多。
2014-07-23多项研究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病变等)减少大约2/3,对大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显著减少并不等于完全没有!
2014-07-22空腹血糖受损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否则的话,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2014-07-22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糖尿病人如果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很有可能造成乳酸性酸中毒。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与治疗呢?
2014-07-22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闲逸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4-07-21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量会减少,相对来说对口腔内杂物的清洁效果也会降低,因此临床上的感觉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其牙周病情况也会比较严重。
2014-07-21判断是否处于准糖尿病状态,可以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HbA1C)来实现。血糖水平在6到6.4之间就是准糖尿病阶段(6.5以上则为糖尿病),需要及时调整生活习惯,避免患糖尿病。
2014-07-16比利时内分泌研究团队最近发现,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这种环境污染物被喻为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与很多威胁人生命的疾病相关。
2014-07-04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糖尿病家族性、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少、大量饮酒、精神长期紧张等因素有关,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高。
2014-06-25出生体重超过4000克算是“巨大儿”,他们将来会面临一系列健康问题,肥胖、糖尿病的风险会比正常孩子高很多。从长远来看,小儿先天性肥胖还可能引发过早发育,尤其是女性性早熟,将可能导致成年后生殖系统和乳腺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
2014-06-20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性腹泻常常是慢性腹泻,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均可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不妨多吃些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2014-06-18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科学家发现:食用较多数量的红肉(特别是精加工肉制品)会增加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是因为红肉是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而精加工肉制品含有的某些防腐剂、添加剂和化学物质会增加人们患上2型糖尿病的几率。
2014-05-28从先天来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发病因素的50%,所以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得糖尿病的几率会比普通人大很多,尤其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更容易受家族遗传的影响。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的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更是高达四分之一左右。
2014-05-18“糖调节受损”虽然还够不上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但却事关今后是否会发展成糖尿病,因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糖调节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在这个阶段病情发展是可逆的。
2014-05-17“瘦糖友”的出现有多种原因。首先,中国人的确“不经胖”,同样的体质指数,欧美人脂肪更多积聚在皮下,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而中国人却是肚子上一团肉,向心性肥胖较多(男性腰围在90厘米以上或女性腰围在85厘米以上者),血糖升高。其次,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一些“瘦糖友”胰岛可能更容易出现问题。
2014-05-122型糖尿病,尤其是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者,合并恶性肿瘤的几率会明显升高。其中,2型糖友患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肝癌等的几率,较普通人高出许多。但男性糖友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则有所降低。
2014-05-09肥胖症是儿童内分泌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去年12月,医院专门开设了儿童内分泌门诊,像睿睿这样因为肥胖引发的并发症患儿经常可以遇到,但很少有父母意识到孩子有肥胖症来就诊的,门诊开设半年,只有一例。
2014-05-06多药同服、频繁换药,损伤肝肾,是加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出现并发症之后,有的糖尿病人单症单治,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者急于求成,频繁换药,都导致肝肾负担加重,并加剧血糖波动,结果并发症愈演愈烈!
2014-04-17有调查显示,女性在45岁以后血糖水平平均高于同龄男性,更年期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更是高于男性。这主要由于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雌激素减少,对胰岛素的刺激作用降低,使得胰腺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肥胖和情绪波动,妨碍糖的氧化和利用而诱发糖尿病。
2014-04-17夫妻一方患有糖尿病使另一方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提高。研究表明夫妻一方患有Ⅱ型糖尿病,则另一方患上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6%。
2014-02-18通常只有40岁以上人群才会患上的Ⅱ型糖尿病,因为与肥胖有直接关系,已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身上。
2014-01-18虽然糖尿病可能影响子代,但是很难肯定子代中哪些孩子会得病。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就会相对增大。
2014-01-11糖尿病通常与肥胖和含糖食品的摄取有关,但新的研究指出,肉类及其它酸性食物也与该疾病有关联,吃最多酸性食物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几率要比食用最少酸性食物的女性高56%。
2013-11-21美国《传染病杂志》曾刊登载:非糖尿病成人一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其血糖水平会高出没有感染该菌的人。
2013-11-13双亲若都患糖尿病,子女患病的机会高达五成;若有两名子女,至少有一人患糖尿病的机会更高达七成半。此外,有家族病史的患者中,有四成四人出现至少一种併发症,包括眼、肾、胃和脚部等。
2013-11-12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症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键预测因子。来自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公共健康中心的Wallace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增加水果和蔬菜等的摄入量对体重保持不变的高危心血管疾病超重个人的胰岛素抵抗没有影响。
2013-11-11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月经初潮早的女孩,成年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2013-11-08研究表明,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中有40%患有高血压,而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仅有33%的人患有高血压。午睡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中有24%曾患上高脂血症。而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仅有19%曾患有高脂血症。
2013-09-30吃甜味水果不会增加糖尿病危险,喝果汁却可能增加这种危险。不同种类的水果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异质性。增加某些种类水果的摄入,特别是蓝莓、葡萄和苹果等,可显著降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但是,增加果汁的摄入却与风险增加有关。
2013-09-11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研究表明,30岁左右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4-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
2013-08-22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2013-08-21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招来的2型糖尿病跟胰腺发生病变关系最为密切。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存在胰岛素含量的增多现象。
2013-08-21虽然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理的差异,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并不完全相同,但糖尿病的侵袭对象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男女皆可普遍受其迫害”。而在患病的客观环境风险因素上,男性和女性其实存在着一些区别,在预防上也该各有侧重。
2013-08-14肥胖者脂肪细胞功能发生异常,释放出大量脂肪源性因子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临床异常变化。所以有人认为肥胖者脂肪细胞功能的异常是糖尿病等多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
2013-08-08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增强,葡萄糖异生作用加强,使游离脂肪酸的生成增加,进而导致骨骼肌中脂肪代谢产物积聚,胰岛素传递信号受损,葡萄糖运输障碍,提高了肝病的发生率。对男性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危险为正常人的2倍。
2013-08-03久坐办公室、不参加或者很少参加活动或者运动的人群。还有一条,精神紧张。如果生活没有规律,精神特别紧张,特别特别忙,也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2013-07-29诱发2型糖尿病儿童病人增多的因素有三点:儿童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垃圾食物”过多,如碳酸饮料、油炸快餐等。儿童体育活动太少,久坐不动的多,导致肥胖儿童增多,而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儿童学习压力过大,内分泌失调,也会诱发2型糖尿病发生。
2013-07-24糖尿病患者排除运动等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安静状态下静坐30分钟后测定的坐位或卧位血压为准,若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2013-07-22准糖友要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肥胖症(BMI超过25)、高血压、低HDL(好胆固醇)、肾病以及高血脂等。准糖友应及时检查血肌酐,并进一步接受肾脏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以明确肾脏的健康状况。
2013-07-18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812名45岁至74岁的成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开始时,被调查对象中没有任何人患代谢综合征,但3年后,14%的人罹患了这种疾病。分析显示,大声打鼾和入睡困难是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风险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认为,与不打鼾者相比,睡眠打鼾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要高出两倍多。
2013-05-23糖尿病人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均较非糖尿病人高4~5倍,并且具有“发病早、发病隐蔽、发展快、病变广泛、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有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
2013-05-14由于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在加上不注意补钙,每日钙的摄人量偏低,致使血钙水平低,易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可动员钙进入血循环,又加重了骨质疏松。
2013-05-03新研究发现,脂肪肝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肝令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了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
2013-04-26爱看电视的人是较易得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与每周看电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男性相比,每周看2至10小时电视的男性罹患糖尿病的危险高出66%;看电视时间在21至40小时的男性,危险增加一倍;看电视时间在40小时以上者,危险提高几乎两倍。
2013-04-09身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只见血糖这“一棵树”,还要关注“整个森林”的健康和平衡。各项代谢指标都控制了,才能远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健康长寿。——刘芳
2013-03-14睡眠不足与血糖控制失调之间关系密切,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不足会加重病情。科研人员对161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睡眠时间长短和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糖尿病人的病情,经常睡不着觉或睡眠质量差的患者,血糖明显不稳定。
2013-03-04新的研究结果指出,经常活动的人要比不经常活动的人寿命为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要小得多。专家建议,平时可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再逐渐进入中等强度运动。据有关专家研究,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葡萄糖利用增加,使血糖降低。
2013-03-01《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负责调节人体生物钟的激素——褪黑激素与Ⅱ型糖尿病有直接关系,那些褪黑激素受体基因罕见变异的人群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更高。
2013-02-22糖尿病患者可多吃些粗粮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平时还可以多吃些山药、黄芪水等有利于调节血糖的食疗药物,例如用黄芪水煮粥、泡些麦冬、知母等中药饮片喝水。
2013-01-24在近代内分泌学及妇产科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人及动物机体是受内在及外在环境影响的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就内分泌系统中的内分泌腺及其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内分泌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在完整的机体内,任何一种内分泌出现的效应,都可能与其它内分泌的影响有关。
2013-01-22随着肥胖在全球范围的流行,糖尿病正在快速增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在中国也非常普遍,尤其是老年人群。而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又是重要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2013-01-16白领、年轻人有喜欢用零食‘加餐’的习惯,其实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
2012-12-17人体内的脂肪组织可简单地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人们普遍认为,内脏脂肪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2-11-27糖尿病专家分析,糖尿病患病率在中国急剧增加可能有多种原因,如,老龄化:中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2000年为10%,到2006 年增加到13%。2007-08年调查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 岁的人患病率高10 倍。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 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2012-11-27除了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的发生还跟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紧密关联。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冠心病、高血脂症、不良生活习惯(如喜食甜食)、腹型肥胖、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012-11-15正确对待胰岛素抵抗,需一方面尽早发现糖尿病,正确有效地治疗糖尿病,通过严格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以达到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012-11-09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而导致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遗传性可以分几个方面说明。
2012-11-02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时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病。
2012-10-31虽然糖尿病与男性更年期不是“亲兄弟”,但他们很容易“勾结”并“认亲”,因此,为了阻断他们的关系,当男性步入更年期时,最好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预防。
2012-10-19有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有罹患胰腺癌的倾向。国外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发生率较正常人高出1.5~7倍,这可能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腺功能长期紊乱,对胰腺腺泡细胞造成一种慢性刺激所致。
2012-09-281型糖尿病又叫青少年发病型糖尿病,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这种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被损坏,失去生产胰岛素的功能,因此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2012-09-24雌激素有预防心血管病变发生的作用,当雌激素产生减少时,发生心血管病变及中风的危险就会上升,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发生这些病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2012-09-18《美国糖尿病学会期刊》丹麦研究者长期暴露在交通污染导致的恶劣空气中,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几率,这对那些生活方式健康、不吸烟以及经常锻炼的人更为明显。
2012-09-14人体生物钟会控制诸多生理进程,血糖水平控制是其中重要一项。这一研究表明,生物钟的关键调控基因是会影响糖尿病患病风险的,MT2基因的罕见变异对人体的影响远比普通变异要大得多。
2012-08-29一般来说,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宜服用避孕药,因为避孕药可破坏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促使病情恶化。
2012-08-24有些妇女患糖尿病时害怕或不愿怀孕,于是就服用避孕药。殊不知,避孕药可以促进糖尿病的恶化,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同时患糖尿病的妇女,她们血液粘滞度本来就比一般人高,再加上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而使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加大。
2012-08-20美国科学家发现,高脂肪食物会让身体内一个能诱发糖尿病的遗传开关犯错,让人罹患糖尿病。这一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解释Ⅱ型糖尿病与肥胖的关系,并据此开发出新疗法。
2012-08-17《环境健康展望》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指甲油会增加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称,女性体内邻苯二甲酸酯水平增加与糖尿病危险上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012-07-30有研究证实,对肥胖者而言,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至少增加5%。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重变化。如果突然发福,如1个月内体重增加2—3公斤,或腰围增长3厘米左右,最好去测测血糖。
2012-07-30世界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30年内翻了两番,成为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美国《预防》杂志最近一篇文章指出,是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其实,只要做到以下12点,你的一生就不会得糖尿病。
2012-07-05人们通常知道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但研究显示,无论体重多少,雄性激素含量低都会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
2012-05-10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易患糖尿病。更年期女性需注意健康生活方式。
2012-04-19从健康人发展成糖尿病患者,大都经过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退这个阶段。然而,通过定期查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就能及早发现这个阶段。
2012-04-18专家介绍,高矮并不会影响糖尿病风险因子,不过,即使在和其它的风险因子作权衡,以实验期间所作的血糖检测为基础进行分析,腿身比低(腿较短)则和2型糖尿病罹病率稍高有关。
2012-03-26研究者发现,有很多人在患上2型糖尿病之前,体内先出现炎症,因此炎症很可能是糖尿病的诱因。
2012-03-16年龄超过40的人群,由于过多的应酬和运动量减少,部分事业有成者就已大腹便便,患糖尿病的几率猛然增大。所以,及早做好预防工作非常关键。
2012-03-09什么是胰岛素抵抗呢?我们在当初没有糖尿病的时候叫糖代量正常的人也就是说对糖的耐受还能正常,能够把血糖降的很好。
2012-03-06吃东西速度快的人,患葡萄糖耐受不良症(又称前驱糖尿病)的风险是其它人的两倍。而糖尿病患者,进食太急也会给血糖带来很大的影响,最终伤及身体。
2012-03-06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糖尿病。所以,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包括放松心情、保证睡眠、少开车等,就能起到预防的功效,不妨试一试。
2012-03-02有国外专家认为糖尿病是生活环境病,只要改变不良的生活环境就有可能预防糖尿病,从这点来说应该非常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2-02-29现代都市人,都习惯将热量集中在晚餐。但殊不知,这种饮食方式容易会加速糖耐量的下降,从而诱发糖尿病。所以,大家有必要改变这种生活习惯。
2012-02-29有效地治疗高血压可以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展,同时也减少心、脑、肾和其他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
2012-01-31有研究中发现,在睡眠不好的时候,体内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将变得更加活跃,从多方面影响到人体吸收糖分,进而让糖尿病有机可乘。
2012-01-18如果你不想加入糖尿病大军,或者希望摆脱终生服药及注射胰岛素的命运。应该要做好饮食、减肥、戒烟戒酒、血糖监测四件事情。
2012-01-14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稳定控制血糖的目的就是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那么,采取哪些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呢?
2012-01-12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的食欲大增,身体迅速发胖。这个时候应该调整饮食结构,还要适当的运动。要知道,糖尿病是“吃”出来和“躺”出来的。
2011-12-23年轻女性保持身材的初衷并不是预防糖尿病。爱美的女性大多是很在意身材的,同时也会注意控制饮食。相对合理的饮食结构正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途径。
2011-12-22大肚子细腿体型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许多。进行合理的运动治疗,可以控制腰围避免肥胖,也是预防糖尿病最好办法之一。
2011-12-21儿童过度肥胖超过了人体代谢的极限,容易患糖尿病。当看东西模糊,其实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建议立刻到医院检查。
2011-12-20由于自身内分泌的改变,加上心理和外在因素的因素,时下的更年期妇女容易患上糖尿病。要平稳度过这一时期,就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2011-12-15的士司机发生糖尿病的几率要高一些。因为他们工作环境和缺乏锻炼所致,加上饮食不规律、吃饭不定时。如果再吃一些油腻食物的话,导致热量超标,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重负担使血糖出现明显的波动。
2011-12-12很多高血压患者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患上糖尿病。这是最大的隐患。
2011-12-08现代都市压力大,上班族应酬多,同时又缺乏运动。导致糖尿病缠身,要想摆脱这一疾病,要做到禁烟限酒、坚持减肥、定期检查以及有规律的运动。
2011-12-07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 ACCE)于2011年公布了最新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指南,指南首次提出了应该重视糖尿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及治疗。
2011-12-06对糖尿病的良好控制,又有利于牙周病的防治。已患有牙周病者,一定不要忘了查血糖,不要让牙周病掩蔽了糖尿病。
2011-12-06在未来的20年,印度的糖尿病患者或超过一亿,甚至更多。其中,那些有着大肚腩的肥胖人士是高危人群。
2011-12-05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糖尿病发生率24.13%,而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并发糖尿病发病率仅1.63%,并且肝硬化越严重,糖尿病发生率越高。
2011-12-02腹部脂肪堆积在内脏尤其是肝脏,不容易降解,也会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也就为糖尿病营造了“沃土”。
2011-12-01现代人必须控制好血糖,这是预防慢性疾病的第一个关口,高血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只是糖尿病,还会连带影响其他器官与组织受损。
2011-11-23预防糖尿病足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的工作。专家表示,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糖尿病足发生,预防糖尿病足就应该从警惕诱因做起。
2011-11-22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80%,根据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不同而异。本病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
2011-11-19有研究指出,患肾结石的病人同时也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所以,预防泌尿系统疾病,对于预防糖尿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1-11-16长期不吃主食,或者主食过少,都会引起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2011-11-07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越来越多,从而促使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2011-10-29男女代谢产物存在很多区别,这意味着男女糖尿病防治有着诸多差异。
2011-10-05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高达56.5%。他们因疼痛而失眠或焦虑,但镇痛治疗效果却相当有限。
2011-07-28五大原因让老年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希望老人都能在生活中引起重视。
2011-07-18由于烟草中含有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当大口吸入香烟时,会使人精神兴奋,血管收缩,这对糖尿病患者是不利的。因为血管收缩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都会使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抑制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分泌增多,血糖升高。有研究认为,长期大量抽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故糖尿病患者最好戒烟。
2011-06-19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认为,糖尿病引发的神经和血管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在中年时听力下降。研究人员建议,将听力检查也列入糖尿病患者年度体检的项目。
糖尿病的危害真的很多,而且糖尿病还会引发很多其他的疾病,真的是人类健康的杀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到底要怎么做才能预防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引发糖尿病的5大高位因素,从根源预防糖尿病。
2011-05-07天热的时候,即使可口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容易引起食欲,有些人就以水果和饮料为主食,常常以西瓜、桃子等一大堆水果来应付一顿饭。医生说,各类瓜果饮料中,很大一部分水果和饮料所含糖分偏高,对一些本来血糖就偏高的中年人来说,不加节制地进食往往容易使血糖直线上升,从而引发糖尿病症。
2011-05-01 所以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不必忧心忡忡,无糖尿病家族史者也不能掉以轻心,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病人,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觉得多吃一点,多喝一点,小便多一点无所谓,采取不诊不治或已诊不治的态度。
2011-04-27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现或发病的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的总称,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不良可以导致严重的母体和胎儿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目前研究表明,年龄、肥胖、种族、不良生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那么,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因素具体有哪些呢?
2011-04-27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半数新诊断患者年龄大于55岁。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是春季为何多发儿童糖尿病呢?据专家介绍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多在寒冷的冬春季,儿童糖尿病发病特点似乎又与冬春季病毒活跃且感染机会多有关,专家解疑 春季为何是儿童糖尿病的多发期。
缺钙容易骨质疏松、腰酸背痛,很多人觉得不算是什么大病,但与一般人群相比,缺钙的女性得糖尿病的风险更大一些。
2011-03-31糖尿病作为一种“现代病、富贵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中医认为,只有真正找到病根,才能从源头控制糖尿病。
当性腺还没有开始发育时就患了糖尿病,那么,胰岛功能的失调,肯定会使卵巢的发育受到相应影响。因此,性激素水平较低,月经的来潮,阴毛的出现也就必然相对延迟。
2011-03-24现代社会生活的高节奏性及世事的变化不定。过度的学习及工作压力,均可造成人的紧张情绪,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及高压力状态下,会使你的糖尿病加重。
2011-03-17肥胖是诱发II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要高30倍,且腹部肥胖较臀部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究其原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还与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2011-03-16结果显示,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几率比每天睡6小时以上者多4.56倍。研究人员说,空腹血糖受损是“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阶段,若不加以注意,容易发展为II型糖尿病。
根据病因可分原发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占绝大多数,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继发性者占少数,如肢端肥大症中垂体性糖尿病、柯兴综合征中类固醇性糖尿病等。
血糖控制达标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2004年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了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个地区49家市级中心医院,参与分析的患者2248例。我国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26%。其实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达到要求的目标血糖!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什么?宅!“宅”在家里上上网,吃吃零食,好不惬意。但是,在宅男宅女们潇洒背后,却有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昨天是第四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已在年轻人中呈多发态势。绍兴有一个女孩因为“宅”的时间太长,前段时间居然查出得了糖尿病。
2011-02-28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1980年全国普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2.51%。2007-2008年,我国开展了糖尿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中国一直有把脉诊病的传统。英国路透社近日的一项报道,又为这种传统提供了新的佐证:脉搏跳动的快慢可以预知健康的走势。脉搏跳动太快的人,今后肥胖或患糖尿病的几率都会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最新一期的《高血压研究》杂志上。
众所周知,胰腺癌是一种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西方发达国家胰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亚洲除日本外均是胰腺癌的低发区。
2011-02-14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环境因素,彼此互相影响,则可能得病。
2011-02-09研究人员表示,对患1型糖尿病的人来说,身体肥胖或超重一点并不是件坏事。
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异常,而代谢直接影响着人的胖瘦。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提醒大家,重视体重变化,防患于未然。
老王诊断糖尿病已经两年了。他按照医生的嘱咐,控制饮食,按时服药,血糖已经逐渐控制。最近,老王发现自己越来越瘦,体力不如过去,还特别容易出汗。家里人觉得他脾气见长,特别爱发火。老伴发现老王“越来越笨”,刷碗时手哆嗦,接连打碎了好几个碗,然后还和家人或和他自己生气。
人们常说糖尿病(专题 访谈 咨询)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而体重减少。但实际上,近些年来具有上述典型表现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多见。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就更不典型,且大多数人空腹血糖正常,容易漏诊。
专家提醒说,尽管没有检查出血糖问题,但“亚糖尿病状态”会使你处于糖尿病的边缘。
2011-01-24现已查明,某些药物如果服用过量或药物本身具有升血糖的不良反应,人体的血糖水平就会随之升高。
2011-01-24我国糖尿病的高发年龄比欧洲等发达国家整整提前了20年!这是北京大国医堂中医研究院糖尿病科专家沈春宇日前透露的。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作为一种临床的新理念正在国内外叫响。因为,当糖尿病患者和医生备加关注合并症对眼睛、肾脏的损害时,80%的糖尿病患者却可能因冠心病而死亡。
2011-01-21糖尿病也是一个高花费、高死亡的疾病。许多糖尿病专家较早地认识到仅靠治疗已不能有效遏制糖尿病,并开始在高危人群中从事糖尿病的预防工作。而糖耐量受损(IGT)者是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荷兰一项调查表明50~75岁IGT者每年有13.8%演变为糖尿病。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报告,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危险居世界前列,达8%~11%/年。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如果家庭中有糖尿病史或是肥胖的儿童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是遇到相关的儿童糖尿病症状更应该小心,最好是到医院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即刻治疗。我们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的口号,更是为了的健康而执行。
一项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丈夫或妻子,与配偶无糖尿病的人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整整增加一倍!
说到司机病,多数人会想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炎等,而糖尿病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从各个医院内分泌门诊发现,不少有车族也加入糖尿病队伍中。专家提醒:长期开车的人如果不注意保健,5年内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在临床中,低血糖可表现为大汗、饥饿、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抖 、心悸等症状,这些是由低血糖引起的交感神经刺激症状,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有关。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还会出现中枢神经的抑制和脑功能紊乱,主要是由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所致,表现为头晕、嗜睡,言语不清、视力模糊,也可表现为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田成功教授认为,肥胖是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2011-01-05许多糖尿病人容易饿,老想吃东西,原因是大脑中有一个“饥饿中枢”,它是由一组特殊细胞组成的。病人饥饿时,这些细胞会提醒病人及时进食。
糖尿病的遗传非常复杂,迄今并未十分清楚。子女从父母那里可能得到容易患糖尿病的基因,加之一定的环境因素,彼此互相影响,则可能得病。在这里,环境因素主要充当导火索和催化剂的角色。
2010-12-29控制好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这两名患者都出现清晨高血糖,但引起他们高血糖的原因却是不同的。黄先生的清晨高血糖是黎明现象;李女士的清晨高血糖是苏木杰现象。
2010-12-28美国CDC的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感染肺炎,死亡率是健康人的3倍。而导致肺炎的肺炎球菌无处不在。研究显示,在同一环境下,糖尿病患者得肺炎的几率是健康人的6倍。糖尿病患者如此之高的肺炎发病率与高血糖导致的抵抗力降低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防治从最初就不应松懈,并从降糖、降压、调脂、抗栓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2010-12-26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已经比50年前大大延长了。但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老龄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糖尿病对患者寿命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芬兰研究人员对1.3万多名芬兰公民的健康资料进行了研究。经比较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怀孕不满35周出生的早产儿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足月出生的婴儿高60%。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早产儿未能在母亲子宫内完成正常怀孕晚期的发育,并因此易出现糖代谢紊乱有关。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先出现了并发症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糖尿病的。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系统组织,血糖过高如果影响到心脏会引发冠心病,影响大脑则会引发脑梗塞。
2010-12-15 由于空腹血糖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全天血糖水平,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时刻紧盯自己空腹血糖的变化。临床不少患者哭诉怪事接踵出现:明明睡前血糖监测正常,半夜也没吃东西,第二天早上起床测空腹血糖为何老是超标?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控制和治疗。然而,疾病认知的缺乏和管理的不足却使得我国每年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并且由于认识不足,很多患者主观的选择推迟或拒绝胰岛素的使用,导致影响治疗效果。
2010-12-09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010-12-08临床应用了某些药物后,有的病人血糖水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过程中原来无糖尿病病史的人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后血糖控制恶化。
生活方式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早已为大家所公认。新近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长期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得糖尿病。该研究对1100名中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做了跟踪调查,若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了2倍。但若由此断言失眠就是糖尿病的病因,则未免有些牵强。
2010-12-03王先生将持续胸闷的妻子送到急诊科,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进行了抢救,后病情缓解。王先生很费解,妻子之前没有冠心病,也没有胸闷、胸痛的毛病,没有高血压,身材不胖,但有10余年的糖尿病史,空腹血糖控制在7~10mmol/L左右。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看电视时不停地吃休闲零食;为了减肥,光吃菜、不吃饭;临近年关,应酬频繁;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生糖加快……明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最新统计,本市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2%。除此以外,还有8%的糖尿病“后备军”,即糖代谢调节异常者。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
2010-11-23现在的年轻人流行什么?宅!“宅”在家里上上网,吃吃零食,好不惬意。但是,在宅男宅女们潇洒背后,却有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糖尿病已在年轻人中呈多发态势。绍兴有一个女孩因为“宅”的时间太长,前段时间居然查出得了糖尿病。
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高血糖、多元醇途径、非酶性糖化、自由基氧化应激等,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当糖尿病神经病变发展为进行性不可逆性神经损伤,即可出现神经病变:神经性便秘、胃轻瘫、异常的出汗等。
患上糖尿病不仅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产生病理影响,对口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尤其是糖尿病控制不佳时,更易引起口腔疾病。与此同时,口腔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又会使糖尿病进一步加重。糖尿病会引起哪些口腔疾病,患了这类疾病后又该如何正确治疗呢?
2010-11-15除了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关心身体的血糖水平。不过,最新研究表明,不管你有没有糖尿病,饮食里的成分假若使血糖如云霄飞车般暴升暴降,就会伤害血管、提高胆固醇水平,使罹患心脏病的危险上升,甚至会影响记忆力,以及使某些癌症发生的几率大增。
结果显示,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几率比每天睡6小时以上者多4.56倍。研究人员说,空腹血糖受损是“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阶段,若不加以注意,容易发展为II型糖尿病。
科技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机器代替了人类的体力劳动,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 “懒人”。他们或者过于肥胖,或者长时间静坐,或者不合理膳食,等等,于是,他们和糖尿病结缘,深受其害。什么是糖尿病?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症状?如何控制?且听专家详细分解。
糖尿病是一种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的疾病,分为Ⅰ型糖尿病与Ⅱ型糖尿病两种,在中国患病人群中,以Ⅱ型糖尿病为主,占93.7%。最常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病人以超重者居多。 上海市卫生部门公布的一项大规模社区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糖尿病患病率为8.6%,而1980年仅为1.01%,20年来增加了8倍。
2010-11-08中国知名内分泌及糖尿病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代谢综合症患者群体大幅增长,并呈现由中心城区向週边郊区扩展趋势,糖尿病患者亦日益低龄化。他指出,无节制的生活方式是患者人数剧增的主要因素。
饮食调控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何处理好主食和副食的关系,对控制血糖很有影响。但总有不少糖友在这个方面认识不够全面。总以为主食含糖就肯定高,副食含糖就必然少。所以呢,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转而多吃副食。
2010-11-02最新统计表明,我国不仅有9000万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据推测,我国每年至少新增120万到140万“糖妈妈”,她们其中超过半数的人会加入糖尿病的大军,而她们的孩子日后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也更大。针对这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卫生部医政司批准、世界糖尿病基金会支持、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执行、诺和诺德公司协办的“妊娠糖尿病规范化诊疗促进合作项目”日前启动。该项目将在未来的30个月内,在全国15个城市建立45个妊娠糖尿病诊疗中心,不仅培训数千名
2010-11-0110岁的小俊身高只有140厘米,体重就有112斤,是班上最胖的男生。一个月前他经常感觉口干,每天都不断地往肚子里灌水,慢慢地体重也“奇迹”般地突然痩下来了 。妈妈不放心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吓了一跳。医生诊断小俊得了Ⅱ型糖尿病,而且血糖已经达到20mmol/L,远远超出正常范围。“他一顿可以吃掉半只鸡!”小俊的妈妈后悔地说,原来以为孩子胖胖的才健康,结果没有管住他的嘴巴,让他越吃越胖。
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饮用后会刺激或抑制肝药酶代谢系统。服用抗高血压药复方利血平时如饮酒,非但不降压,反而可使血压急剧升高。酒还可以降低血糖水平。服用降糖药如格列苯脲、格列喹酮时,饮酒会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出现昏迷、低血糖症状。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中国女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大约在45%左右,虽然性别不是一个危险因素,但由于女性其生理和心理的社会家庭角色的特殊性,有着与疾病相关的特殊需要。专家呼吁应对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要加以考虑;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金字塔,最底层是五谷杂粮,可以看出,五谷杂粮的重要性,不仅是其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还有一点很重要,是因为这些饮食中含有膳食纤维素,可以延缓、减少血糖、血脂的吸收,减少饥饿感,又能润肠通便。吃饭后要进行合理的运动,使饮食量与体力活动量达到平衡。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
有的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偶然发现,有的患者首先发现并发症如化脓性皮肤感染、尿路感染、妇女外阴瘙痒、胆囊炎、结核病,甚而因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人院。育龄妇女可因发生早产、死胎、胎儿畸形、巨婴、羊水过多、先兆子痛时,发现本病。还有的患者首先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或血栓、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然后追溯及本病。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上,与会专家指出,其实88%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心律失常导致的。及早发现并规范地治疗心律失常,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
2010-10-21肥胖对孩子健康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为家长和社会所关注,超重不仅使孩子行动艰难、体育课成绩差,而且带来性发育迟缓、高血压等病症。胖孩子要注意糖尿病的“威胁”,应定期监测血糖,以防小小年纪就成为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来自遗传,儿童Ⅱ型糖尿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家族史、遗传、激素水平异常、缺乏运动、肥胖症和高热食物。目前,儿童Ⅱ型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西方化生活方式”正成为儿童Ⅱ型糖尿病增多的主导诱因。
目前正常的血压标准为:收缩压低于130mmHg,舒张压低于85mmHg。由于血压的升高是很难直接感受到的,因此定期测量控制血压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定期测量记录血压变化,医生才能及早发现高血压病症,并且在病症初期阶段就采取必要的干预治疗。
研究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肝炎之后导致肝癌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比健康人群高约3倍。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宋天强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保护肝脏,最好每年定期进行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以及早发现肝脏病变。
2010-10-18美国科研人员在《糖尿病护理》杂志3月一期发表文章说,母乳喂养的婴儿长大后患Ⅱ型糖尿病的几率较低。
炸薯条、汉堡等高热量、高油脂而又难消化的食物是孩子们的最爱,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娇生惯养,往往吃得多、活动少,体重上升得特别快,结果容易出现血糖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另外,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孩子患此病的几率也通常要高些。由此导致患Ⅱ型糖尿病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不断增多,成为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主要发病趋势。
在血糖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患者存在食物自胃向肠道的排空迟缓,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存在经常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如果你过于专注自己的工作,整天忙于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却忽略了饮食和生活,盒饭或快餐通常是你的午餐;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有糖尿病史,那么你在不久的将来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就是:由于饮食结构长期不合理,糖尿病可能会伴随你的一生。
二十年前,中国人几乎没有肥胖和糖尿病,何以今天迅速泛滥成灾?难道我们的基因变了?一个种的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发生根本变化———是生活方式变了。事实上,肥胖和糖尿病基本上是生活方式病,主要是饮食方式病!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胸闷气短,遇事不愿意向别人诉说,经不起刺激,常常饱受失眠、厌食、体重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乏力的困扰。还有一种人则是“张飞”型性格,常有一种愤怒的情感,精神紧张,缺乏自制力和耐心,对周围和环境感到烦躁,常会因生活中的小事发火。
2010-10-12高血糖,定义为空腹8小时后血葡萄糖浓度为100毫克每分升,研究显示睡眠不足的非肥胖儿童和肥胖儿童高血糖发生分别提高约1.35倍和2.15倍(作为比较,110毫克每分升为“糖尿病前期”,126毫克每分升可诊断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疾病控制有着负面影响。科学减肥是可取的,但通过以上不健康的减重方式,则有可能令糖尿病病情恶化、血糖急剧上升,可达到40.0mmol/L甚至55.0mol/L以上。
研究发现,血糖高的糖尿病病人患中风的机会比一般人高5~7倍。大家知道,持续高血糖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较正常人脆,容易破裂,也容易堵塞,因此更易发生中风。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发现,糖尿病和高血糖可能与人体生物钟和睡眠模式的异常有关。相关论文12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遗传学》。
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可能是未诊断的糖尿病最好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此前,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且尿有甜味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时,中医才会做出消渴病的诊断。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糖尿病人年轻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大肠癌是我国十分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目前手术方法成熟,疗效确切。但如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就会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痛苦。去年5月至今,该院普外科对43名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进行了空腹血糖及糖耐量试验。其中空腹血糖大于7.2毫摩尔/升者9名,占20.93%;空腹血糖小于7.2毫摩尔/升,但糖耐量实验阳性者8名,占23.52%,糖尿病总发病率39.53%。其中70岁以上13名,检出糖尿病患者6名,糖尿病发病率46.15%。
近几年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而且其并发症之多,也逐渐为人们所知。白内障、肺结核、胃轻瘫、腹泻、便秘、皮肤化脓性感染、动脉硬化、心脏病、肾病、神经炎……人体没有一个器官不深受其害,只不过或早或晚,或轻或重而已。当然,并非每个病人都会发生这些并发症。
血糖控制达标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2004年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了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个地区49家市级中心医院,参与分析的患者 2248 例。我国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26%。其实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达到要求的目标血糖!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先出现了并发症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糖尿病的。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系统组织,血糖过高如果影响到心脏会引发冠心病,影响大脑则会引发脑梗塞,影响到眼睛则会引发眼部病变,影响到神经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到下肢会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影响到肾会引起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血尿,这些都属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病情急剧加重,还有可能引发以恶心、呕吐、腹痛、脱水、昏迷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近来,一些使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询问用了胰岛素后血糖控制已经达标,是否需要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参与此次研究的科学家对于这项发现感到非常兴奋,但他们强调,目前他们并没有打算去捕捉海豚以用于医学实验。科学家会前往水族馆等地,对那里的海豚进行例行性的血液测试,并且会从这些血液中提取出海豚的DNA样本。
中国已步入“糖尿病大国”的行列。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发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2.85亿糖尿病患者,印度有5000万病人,排在第一位,中国第二,4300万,美国2700万,俄罗斯1000万。
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整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也有密切关系。基础研究证实,血糖显著波动能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与稳定高血糖相比,大幅度血糖波动的危害更甚。
2010-09-28胰岛细胞瘤的瘤细胞会制造大量胰岛素,导致经常性的低血糖。抽血化验会发现胰岛素水平异常升高。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症。严重肝病也是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自行调节血糖水平,使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空腹3.9-6.1mmol/L)。但在特殊情况时,血糖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便可引起高血糖或低血糖,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或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血糖异常的病因多数由于患病或饮食不当,但不能排除一部分病因是因不合理用药惹的祸。
发表于近期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大约有近一半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曾试图减肥,但如果减肥方法不当,将会导致血糖浓度激增。
研究者发现,剖腹产儿童患病的几率比正常儿童增加了20 %,但是增加的20%却无法由常规的因素来解释,比如出生体重、母亲的年龄、出生时的状况、母亲是否有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婴儿是否母乳喂养等。在以往研究中,所有与儿童糖尿病有关的因素都无法解释。
秋天来临,空气干燥,不知不觉皮肤瘙痒也随之而来,不少人全身上下被挠成了“片片红,条条棱”,却仍无法止痒。而除了单纯瘙痒症之外,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糖尿病治疗中专家介绍糖尿病皮肤病、胆管阻塞等疾病也会引起皮肤瘙痒
2010-09-15各中小学陆续开学,家长在忙于为孩子做准备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准备一份新学期健康清单。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每年大约有70000名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迅猛增长。近年因中小学生、大学生患糖尿病被退学的事例屡见不鲜!面对糖尿病发病日趋年轻化的现象,专家分析,这主要与青少年不良饮食习惯、缺少运动、压力大、遗传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2010-09-14有了糖尿病,只吃点降糖药,不疼不痒,很容易让人以为这个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很多情况下,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真实的病情已经不容乐观了。下面几个情况就是病情不乐观进展的踪迹。
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病人,同时具有发生早、预后差的特点。目前,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硬化的确切原因尚未清楚,但有关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提起糖尿病,人们马上就会往中老年人身上想。可现在糖尿病日趋年轻化,很多儿童都已经称为糖尿病的“主力军”。专家指出,儿童患上糖尿病主要是饮食“惹”的祸。
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和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糖尿病可以导致抑郁症;反过来,抑郁症状越严重,糖尿病风险越高。
健康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是保证健康的关键。盲目控制血糖,容易导致糖尿病人血糖异常。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会出现类脂质渐进性皮肤坏死,主要是由于糖尿病引起了微血管病,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坏死。
一项研究显示,男人如果每个星期看电视节目长达21个小时至40个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一倍,如果超过40个小时,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两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导致身体肥胖,使胰腺长年累月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久之便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血糖随之升高。因此,为了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应尽可能坚持食物多样化,多吃一些粗粮,保持营养平衡,科学计算总热量,高纤维素、低盐、禁酒及禁甜食。
现在越来越多孩子长得胖胖的,看上去是很可爱,但过度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也很大。
糖尿病会发生种种并发症,其中特别要警惕发生糖尿病昏迷。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大,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昏迷超过6小时就会造成不可能恢复的脑组织损坏,甚至死亡。
如何正确对待糖尿病是糖尿病心理治疗的核心内容,不能坚持正确对待糖尿病,病情的良好控制就无从谈起。
我国是一个酒类消费大国,饮酒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领域。同样,饮酒与健康,特别是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有研究表明,饮酒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适量饮酒可降低糖尿病发病,反之,过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发病。
糖尿病患者经常遇到血糖忽高忽低的情况,这一高一低表面看起影响不大,但无形中加速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所以要想改变病情发展,必须稳控糖尿病的血糖,使血糖时刻保持在平稳状态.
糖尿病的发病过程非常缓慢,很多人患病初期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是万一引起急性代谢紊乱,则会危及生命
2010-08-26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气温升高,更容易导致血糖蹿升;湿热天气,其湿热致病因子,可以使糖尿病患者中焦、下焦湿性重浊,病情加重,导致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病足病、眼病、心脏病、脑病、肾病,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痛苦以及花费大的主要因素。
2010-08-23糖尿病患者的病症表现是血糖指数升高,但这又只是表症,治疗时还是要从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入手。治疗糖尿病,可不只是降血糖这么简单。
肥胖被普遍认为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近两年发表的四项研究结果却显示,脂肪中的杀虫剂可能才是真凶。(在更多大规模研究给予确认以前,肥胖者仍需通过正确的方法努力减轻体重。)
多食容易导致肥胖、脂肪肝、胆囊炎、胰腺负担加重,这些都容易间接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出现糖尿病。此外,多食肉类、奶类容易使人肥胖,产生内热也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不但包括已经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也包括以前尚未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包括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并且在健康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餐后血糖每10年升高6~9毫克/分升,空腹血糖每10年升高1~2毫克/分升,因此,年龄被作为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到了重视。
糖尿病是当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全球有一半以上的盲人、一半以上的截肢者、接近一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源于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忽视对糖尿病的治疗、健康管理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最终导致了不应该发生的后果。
近8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高血压不但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而且对血管、器官都会有损害。控制血压与控制血糖同等要工重要。
出于工作繁忙、应酬、娱乐等种种原因,许多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睡眠时间,然后等有空的时候再依靠睡懒觉等方法把觉补回来,这种习惯如今已成为不少白领的生活方式。偶尔睡个懒觉,对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没什么大问题,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可能使其病情加重,血糖波动加大。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各种慢性并发症也相应增加,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闭塞性动脉硬化就是糖尿病累及周围大血管的一个并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导致肢端坏死,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截肢,成为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那么,导致糖尿病激增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一直以来,笔者亲眼见到许多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对患者关怀备备至,病人历经10年、20年或者更久都能良好控制;相反,部分家属对患者不理不睬、缺乏同情心,致使患者的病情江河日下,甚至郁郁而终。所以,在防治糖尿病的道路上,家属的足是十分重要的。
2010-08-12目前,各国都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糖化血红蛋白<7%甚至更低。但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受到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影响,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中,空腹与餐后血糖各自地位如何?
2010-08-10聂文涛在成功治愈糖尿病肾病、眼病、糖尿病足的过程中,发现了患者血糖走向平稳的现象,并把这样的系统技术用于并发症不显著的患者身上仍然取效。这种意外的结果,让他确信了自己的推断:多数糖尿病并发症是病因的放大,并不是高血糖的结果。他应用代谢干预技术(桑黄子片)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除病因。
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糖尿病高发现象。过去10年中,糖尿病在中国出现爆炸性增长,而仅仅10年前这种病并不多见。在这10年期间,同经济的快速增长一起,中国国门洞开,西方的垃圾食品店、工业化加工的快餐食品和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高糖饮料乘虚而入。
2010-08-09一般的,认为糖尿病是在用餐之后,血糖明显升高。但是有些糖尿病人在用餐后的血糖反而比用餐前还要低。这就是有时会出现的低血糖引起糖尿病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呢?为什么低血糖也会引起糖尿病呢?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鼠实验获得的研究成果表明,衰老骨骼的分解在促进新生骨骼形成的同时,也有助于血糖保持正常水平。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科学家表示,发挥联系作用的就是骨钙素。研究人员已在美国《细胞》月刊上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
2010-08-04在沪上某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喜欢边看电视边享用零食,久而久之,原本苗条的她渐渐开始发福,在今年的例行体检中,李小姐惊讶地发现被查出“糖代谢异常”。昨天,记者从本市社区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
2010-08-03看电视时不停地吃休闲零食;为了减肥,光吃菜、不吃饭;临近年关,应酬频繁;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生糖加快……明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最新统计,本市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2%。除此以外,还有8%的糖尿病“后备军”,即糖代谢调节异常者。
如今得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都说糖尿病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肾病,其实糖尿病还有一害——它可能把你“变傻”。
2010-08-01“能量密度”高的饮食更容易导致2型糖尿病。爱吃牛排、蛋糕的人,为啥比爱吃水果蔬菜的人容易得2型糖尿病?这与食物的“能量密度”有关。
高血糖饮食是高血脂病人平时最为关心的了。研究证明,高血糖指数碳水化合物与女性的冠心病发病有关,但对男性没有影响。
提起睡懒觉,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一般来说,偶尔睡上一次懒觉,对一般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睡懒觉可能使病情加重,使血糖出现波动。因此说,患者朋友如果要想将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就必须坚持生活的规律化,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生活规律化之中颇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代人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健康已经渐渐远离我们。糖尿病,绝对是每个人都望而生畏的词汇,想了解你是不是高危人群吗,想知道怎么能保持健康远离糖尿病吗?
2010-07-26多见于不稳定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部隆起、脱水、血压下降、呼吸深而快、呼气中有烂苹果样酮臭味等,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患糖尿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高速增长态势,被WHO称为21世纪的“流行病”。现在我国糖尿病人越来越多,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5%,全国现有糖尿病人6000多万,在世界上仅次于印度,那么,造成我国糖尿病人急剧增加的原因有哪些呢?
以高热量饮食为家常饭、肥胖者多的美国情况如此,那么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记得前段时间一条彩信上说中国将成国糖尿病第一大国。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糖尿病情况不太乐观。在杨文英主持的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中,调查者发现,中国20岁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平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
2010-07-19 外源性胰岛素承载着八十多年的历史辉煌,她拯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看今朝,胰岛素大家族竞相争艳,各显神通。历数胰岛素“风流”,且看刚刚在中国面世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平。
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日前正式宣布,目前尚无任何临床研究可证实,口服降糖药物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如果能把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范围内,则可以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010-07-16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日益受到普遍重视。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糖尿病并发症最常累及的器官。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变范围广,病因复杂,病变持续时间很长,并且可发生于糖尿病的各个时期,无论对糖尿病患者的生理还是心理,造成的严重影响都不容低估。
饮食调控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何处理好主食和副食的关系,对控制血糖很有影响。但总有不少糖友在这个方面认识不够全面。总以为主食含糖就肯定高,副食含糖就必然少。所以呢,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转而多吃副食。其实,得了糖尿病并不是说就不能吃主食了。不仅不能,还要敢吃、会吃才行。
2010-07-11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翻了近两倍。而眼下有半数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
2010-07-08我国胰腺癌发病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沿海地区发病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而糖尿病人是胰腺癌高发人群。
不但糖尿病是“富贵病”,糖尿病并发症的类型也因贫富差距有差异。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内地糖尿病的并发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
2010-06-30糖尿病不是血糖高吗,怎么又会有低血糖?实际上糖尿病患者身上始终存在着低血糖与高血糖这对矛盾。正常人空腹血糖约在60至110mg/d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至140mg/dl。当血糖值低于50mg/dl时,就是发生低血糖了。患者会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如果血糖更低,或者低血糖持续时间更长,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的障碍,甚至胡言乱语,再重者就会发生昏睡,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使寿命缩短10—15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早期检出率只有4%,另有570万人一直与糖尿病“共同生活”,自己却不知情。美国韦尔康奈尔医学院公共医学部彭熙俊博士说:“你只需花两分钟回答6个问题,就可以得知自己和糖尿病有多近。”
2010-06-2520多年前,即使在成年人中恐怕知道糖尿病的人也不太多,但是今天不但成年人,甚至从学龄前的孩子口中也常可听到“糖尿病”这三个字。可见糖尿病确实已经成为今天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有重大影响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的结果是:199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1.2亿,1997年1.35亿,2000年1.75亿,2010年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显然世界各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都在急剧增加。
提到司机病,多数人会想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前列腺炎等,而糖尿病往往被人忽视。事实上,从各个医院内分泌门诊发现,不少有车族也加入了糖尿病的队伍中。专家提醒:长期开车的人如果不注意保健,5年内就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从细胞学角度看糖尿病。即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坏死或部分坏死,使胰腺功能减退,致糖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糖尿病的分型特征Ⅰ型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胰岛β细胞坏死,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在一项临床调查中显示糖尿病与冠心病同时存在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其中许多却从未发生过胸痛,因此对自己的病情知之甚少,谈不上系统治疗了,而部分冠心病患者都是通过心电图检查或者动态心电监测发现的。
荷兰Radboud大学Nijmegen医学中心的Erwin?P.?Klein?Woolthuis博士及其同事在文章中写道:“在筛查糖尿病的时候,指南建议针对高危人群。我们的目标是评价在初级医疗机构中,随机靶向筛查Ⅱ型糖尿病的结果,评价不同危险因素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不但包括已经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也包括以前尚未明确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甚至包括糖调节受损的人群。并且在健康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餐后血糖每10年升高6~9毫克/分升,空腹血糖每10年升高1~2毫克/分升,因此,年龄被作为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受到了重视。
2010-06-18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一经诊断需终身治疗,必须依赖药物控制血糖才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们普遍认为,糖尿病的治疗应从口服药物开始,随着病情的恶化最终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这就是老百姓们通常所说的“胰岛素是有依赖性的”。实际上,这些都是对胰岛素的误解,早期应用胰岛素不但没有依赖性而且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980年我国15个省市糖尿病患病率抽样调查,患病率仅0.71%,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患病率也是低水平。上海地区1961年报道的922例糖尿病中合并冠心病者仅2.2%,1965年1207例糖尿病患者中为4.7%。七十年代末北京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已达25.6%,1000例住院患者冠心病者为38.0%。1996年我国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已上升至4.76%,22268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34.2%,脑血管并发症13.2%,心血管并发症17.1%,
2010-06-12目前我国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但不少人对这一点认识不足,甚至完全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危害有多大、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如何、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他们总觉得糖尿病是别人的事,是医生的事,是卫生部门的事,离自己还远着呢。
2010-06-11在血糖控制的漫长道路上,不仅是糖尿病病友,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而对餐后高血糖的意义却知之不多。这导致了在诊断糖尿病时或平时的血糖监测中只抽空腹血化验,而不注重餐后血糖的检测。其实,这样做,既不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控制的真实情况,是非常片面的。
2010-06-10在沪上某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喜欢边看电视边享用零食,久而久之,原本苗条的她渐渐开始发福,在今年的例行体检中,李小姐惊讶地发现被查出“糖代谢异常”。昨天,记者从本市社区糖尿病科学防治工程系列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中获悉,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
像老李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临床诊治中经常遇到。病人由于时常发生低血糖,而从不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反而觉得是不是吃少了。他们并没有人们通常印象中糖尿病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反而共同表现为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吃的不能算太多,但饿得快,其实,餐前或空腹低血糖,正是一部分2型糖尿病人早期的临床表现,医生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觉察到这些患者糖尿病的蛛丝马迹的。
2010-06-09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减少大血管病变的风险。因此,仅仅降糖是不够的,在降糖的同时还应给予患者调脂、降压、抗凝、减肥等综合治疗。
提起睡懒觉,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一般来说,偶尔睡上一次懒觉,对一般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没那么简单了。睡懒觉可能使病情加重,使血糖出现波动。因此说,患者朋友如果要想将血糖控制得比较平稳,就必须坚持生活的规律化,
2010-06-07 在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中,研究人员每隔2~4年对调查对象从食物和补充剂中摄入的维生素D和钙进行评估显示,钙摄入量最高的妇女比钙摄入量最低的妇女患糖尿病的风险低21%。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体内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水平明显增高,导致应激性高血糖,这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明显。内外科的危重患者,不管是否有糖尿病史,此时常存在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抵抗。
2010-06-02一般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主要看空腹和餐后血糖值,两项都达标,才算控制的好,但所有糖尿病人都知道,要让这两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提起糖尿病,不少老病号都能罗列出它的几大罪状: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白内障、肾病、糖尿病足……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知道,糖尿病与脂肪肝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就像“难兄难弟”,互相影响,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使两种疾病陷入恶性循环。
水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成人体重的60%,儿童体重的70%是由水组成的。水分既是人体细胞外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细胞内物质代谢的主要媒介,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无一不是在水中进行的。
2010-05-27富贵病已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病种。据调查,中国中老年人15—20%便秘,六成是白领;据卫生部调查,中国有22%的人超重,6000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高血压2亿多人,糖尿病5000多万人,高血脂1.6亿人。全国每天由于“富贵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1.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由于“富贵病”治疗的费用占疾病负担的60%以上。包括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医务工作者也多次发表调查报告,对富裕起来的我国富贵病的发展情况感到忧虑,预计2015年富贵病在中国更广泛流行。
2010-05-26很多糖尿病人经常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很高,即使是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也控制不好,其实,只要把三个习惯“变变样”,就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饮食习惯更是趋向西方的高脂、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加上坐得多、运动少、饮食不规律,因此现在很多人才40多岁就被诊断为糖尿病。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
在人们印象中,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近年来,糖尿病人群中却出现越来越多的儿童,低龄化十分明显。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患者数量已占糖尿病总体人群的10%至15%,青少年人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二,近几年数量明显增加。该病发病趋势是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寒冷季节高于温暖季节,这与天气寒冷易感染病毒有很大关系。
糖尿病患者朋友,也许你曾经在求医的大海里漂泊,曾经吃过各种各样的药,见过各种各样的医生,但你抱怨所有药物都没有终止你的痛苦,不能了却你的失望,也没能消除你的烦恼和沮丧。但你应该看到,在茫茫人海中,总有一味药适合你,总有一位医生能给你带来希望。只是你还没有找到他,或者他还没有遇到你。
皮肤瘙痒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根据皮肤瘙痒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全身性瘙痒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初可局限于四肢或胸背部,以后逐渐扩展至全身。瘙痒发作多为阵发性,尤以晚间为重,血糖控制不稳定或情绪变化可诱发或加重瘙痒。
2010-05-18和许多人一样,我有早上听新闻的习惯。广播中有时会传出一则公益广告,美国糖尿病学会发的:“我父亲早年被诊断出患糖尿病。医生告诉他要注意饮食并要定时服药。他没有把这当一回事。最终导致肾衰竭,失明和截肢的不幸下场,。。。”
最近又在电视台晚间新闻中看到对美国“糖尿病之都”西佛吉尼亚Logan 县的一段15分钟的电视采访,更给了我深刻印象。录像一开头就说:“自从1975年以来,美国糖尿病人数翻了一番。预期在未来25年还要再翻一番。” 美国每年化在和糖尿病相关的治疗费用是 $1,160亿。
糖尿病患者夜尿多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和患糖尿病超过10年的病人。其原因在于肾功能的减退,尤其是肾小管功能的减退
2010-05-17月经稀发是指每次来月经超过35天的周期,或连续三个月都不来月经,常见于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对于这个病,许多人习惯首先看妇科,也有不少人因为不孕而到不孕不育专科就诊。对此,内分泌专家提醒,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这种内分泌代谢异常,不仅仅会表现为月经稀发、难以生育,以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当高。因此,要早做内分泌治疗。
王女士对自己的减肥效果非常满意,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她的身材一直保持得很苗条,但在健康体检中,她却被查出有缺铁性贫血,而且平时身体也很差,常常头晕恶心,提不起精神,几乎每个月都要感冒一两次。
2010-05-13所谓的无糖食品,一般指不含蔗糖或用其它甜味剂如木糖醇等替代的食品,这些甜味剂是低热卡糖或不产热卡糖。但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仍然都是粮食做的,这些食品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仍然应计算入总热量范围内不能食用过度。
孕妈咪有孕在身,除了要注意预防感冒、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定期产检,还要警惕妊娠糖尿病。也许你会说,我不胖、吃的不多,也没有糖尿家庭史,怎会要预防妊娠糖尿病?其实不然,临床上发现许多妊娠糖尿病患者并无自觉症状,但实险室检查却发现血糖值很高。妊娠糖尿病如不被重视,会对母儿造成严重危害。
糖皮质激素因其多重生物学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然而,我们在肯定激素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一些副作用,糖代谢紊乱便是其中之一,应当引起临床各科医生,尤其是非内分泌科医生的关注。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但糖尿病的发病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在糖尿病发病前的一个阶段,患者已出现糖调节受损,这说明此时患者已有发展为糖尿病的倾向,医学上称为“糖尿病前期”。
凡尿糖阳性者,均应做糖尿病相关检查(如糖耐量试验等),明确诊断,切不可单凭一项尿糖结果阳性,就轻易得出糖尿病的结论。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诊断糖尿病依据的是血糖而不是尿糖,尿糖阳性并非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除了糖尿病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可导致尿糖阳性
2010-04-28如今的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特别广,且变成了一种“流行病”。据卫生部2006年发布的信息,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3%;市六医院在上海中心城区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社区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8%左右,还有11%左右的人存在“糖调节受损”,处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说,有近20%(1/5)的上海人存在糖代谢的异常。
2010-04-28经验性研究已经“表明成年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但据发表在10月份《糖尿病护理》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一篇综述,该说法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方式和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目前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骤增的重要原因。高脂饮食和过量饮酒,是当前不良饮食习惯的显著特征。
2010-04-21研究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如眼部、肾脏血管病变。但对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不明显。要知道,心脑血管并发症恰恰是糖尿病病人最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约有半数的糖尿病病人死于大血管的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病人除了血脂异常外,常常还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约有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
2010-04-20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但截至目前,并没有相关糖吃多就会患糖尿病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