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爱吃糖会诱发糖尿病?

  目前普遍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两条:即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谓遗传因素是指家族中,尤其是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中已有糖尿病患者。环境因素则包括饮食中热量摄取太多、活动过少、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在这两条因素的长期、共同作用下,机体就有可能出现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足而患糖尿病。所以,单纯的糖摄入与糖尿病的发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过量的糖摄入有可能造成热量摄取过多,成为糖尿病发生的诱因之一,但是各种食物的过量食用都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

  单纯少吃糖自然也无法避免糖尿病的发生。要预防糖尿病必须从糖尿病的基本原因着手。我们能做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少吃点、勤动点、放松点,尽量避免肥胖等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另外定期规律的血糖检查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身体状况,更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特点。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一个家族中如果三代都有糖尿病,那么祖父母辈可能在60-70岁得病,父母辈可能是40-50岁得病,到了子女这一代可能20-30岁就会得病。国外资料也显示,近20年来35岁以下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增加。不仅如此,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同样也有增高趋势,估计在儿童糖尿病中,2型糖尿病约占一半,这与儿童肥胖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即使是年轻人和儿童青少年,对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也不能松懈,尤其是肥胖或超重者,更要提高警惕,而除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外,还要加强监测,每半年至1年到医院检查一次,以便更好地预防糖尿病。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总是跟着感觉走,只要没有明显不适,就认为病情得到控制,不去看医生,更不检查血糖,这是很冒险的。大家知道,目前糖尿病诊断以及对病情的判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症状作为参考指标。众多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所有并发症发生、发展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每位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建议血糖较稳定者,每2-4周查一次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但对于那些血糖波动较大或在治疗调整后的患者,应适当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当然,如果患者自备有便携式血糖仪,可做到每天的血糖的密切监测。此外,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2-3月血糖的整体水平,一般要求3-6月检查一次,以便更加全面地掌握血糖控制水平。而且还有很多患者会认为糖尿病并发症出现后再治疗即可。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将会产生比控制血糖更高额的医疗费用,更严重点糖尿病的并发症将会直接导致残疾和死亡。

2014-08-07 01:24:48浏览1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