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白领糖尿病高发的四大“元凶”

  看电视时不停地吃休闲零食;为了减肥,光吃菜、不吃饭;临近年关,应酬频繁;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生糖加快……明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最新统计,本市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2%。除此以外,还有8%的糖尿病“后备军”,即糖代谢调节异常者。糖尿病正在日趋年轻化,逐渐走入白领阶层。权威内分泌专家提醒,年轻人应改掉边看电视,边吃休闲零食的坏习惯。同时,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避免让不良生活习惯和过大心理压力成为白领糖尿病高发的“元凶”。

  “十粒花生米”等于“半两白饭”

  王小姐喜欢边看电视边享用零食。每次坐到电视机前,总不忘在手边放一包零食,一边看电视,一边下意识地往嘴里“塞”东西吃。结果经常是,电视剧还没有结束,手里的零食袋便见底了。久而久之,原本清瘦的她渐渐开始发福,在今年的例体检中,王小姐惊讶地发现被查出“糖代谢异常”。

  “白领、年轻人喜欢的用零食‘加餐’习惯,其实是患糖尿病或糖代谢异常的一个很大隐患。”在市糖尿病康复协作专委会、《家庭用药》杂志等举行的“联合国糖尿病日”大型主题会上,长征医院内分泌科刘志民教授指出,像瓜子、核桃、花生米、果脯以及话梅等,过量多吃,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有些人不感到零食热量高,其实,“十粒花生米”就相当于“半两米饭”。经常吃这些零食的人,很容易导致人体肥胖。不仅如此,果脯、话梅等咸味食品,其中所含的盐分也相当高。长期食用,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肥胖和高血压本身就是患糖尿病的最大潜在因素。

  刘志民教授建议,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管住嘴、迈开腿”。此外,研究还发现,运动可以延长7年寿命。若想预防糖尿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吃零食,多多做运动。

  年底应酬高了兴致也高了血糖

  年届35岁的徐先生是广告公司的一名得力干将,业绩年年攀升的他少不了应酬客户和好友。每次饭局总是大鱼大肉,不醉不归。近日来,徐先生发现自己身体起了明显的变化:口渴、常感饥肠辘辘,可人却日渐消瘦。抱着谨慎的态度,徐先生前往医院就诊。经诊断,他竟然得了糖尿病。

  在院士中心举行的“控制血糖血压”院士专家论坛上,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贾伟平教授说:“大多中青年‘应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动得少,平时食也经常不注意,大鱼大肉再喝酒,容易导致营养过剩,使岛每天都在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大,导致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那些大腹便便的男性,更容易被糖尿病‘盯上’。”

  贾伟平教授提醒,“应酬族”在年关应酬时,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垫垫,不要空腹进食高糖分或太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积聚过多热量,使身体肥胖;另外,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增加运动,不要以为年轻就毫不在乎;还要坚持定期体检,有糖尿病的人或糖代谢异常的人,还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糖尿病更“青睐”不吃主食者

  被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后,林小姐分外委屈。医生了解到,因为很多艺人声称自己的骨感来自于“只吃菜、不吃肉”的饮食习惯。因此,略显丰满的林小姐便起了效仿的念头,不但将米饭剔除出日常食谱,更是将一切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拒之门外。然而,半年下来,林小姐非但没有成功地变身为“骨感美人”,反而因为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患上了糖尿病。

  “只吃菜、不吃饭,非但不能瘦身,反而会伤害健康。”刘志民教授提醒,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研究表明,一克油中,大约有9卡路里的热量;一克蛋白质中,大约有4卡路里的热量;相比之下,一克米饭中,也就只有4卡路里的热量。因此,只吃菜、不吃饭,会导致饮食中油多、蛋白质多,热量猛增,容易患上糖尿病。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吃一只鸡蛋和半两肉足矣,切忌大鱼大肉。

  此外,贾伟平教授还透,每年“端午节”、“中秋节”过后,不少病人都会出现血糖含量升高。因为在节日里或节日过后,人们会习惯性地把粽子或月饼当作主食,导致血糖骤然升高。

  白领糖尿病与抑郁相关

  35岁的宋小姐患有糖尿病,再加上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使她还有轻度抑郁。一直以来,她除了接受糖尿病治疗外,还长期服用抗抑郁药。记者了解到,类似宋小姐这样的病例并不鲜见。年龄在30至40岁的白领,还呈现糖尿病伴抑郁症频发的趋势。

  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一倍。国内虽然没有数据,但部分临床医生证实,年龄在30至40岁、患糖尿病的白领不少还伴有抑郁症。

  医生表示,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与白领长期焦虑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现代生活节奏和工作强度,迫使白领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还得熬夜,得不到充分休息,因此绝大多数的白领长期处于‘神经紧绷’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专家解释,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会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的“应激激素”大量分泌,出现血糖升高,长此以往,造成糖尿病产生。此外,长期生活于焦虑状态下,极易诱发抑郁症。

  【专家提醒】半数糖尿病并发症未能及时发现

  王阿婆的家人分外悔恨,长期以来,王阿婆总说自己睛模糊。但家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经常发生的白内障,因此不以为意,如得空闲,就带王阿婆去做手术。可是等到王阿婆无法视物后,医院却诊断出王阿婆患的是糖尿病,而非白内障。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王阿婆不至于那么快就失明。

  贾伟平教授表示,50%的患者前来就诊糖尿病并发症时,根本不曾料想自己得了糖尿病。即使是很多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的病人,也从来没有做过慢性并发症筛查,甚至压根不知道糖尿病会导致眼、肾、神经、大血管等并发症。因此,前来就诊时,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10-11-23 21:45:00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曹雪霞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胖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瘦人高多少倍
胖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比瘦人高多少倍,在临床上并没有具体的数据。肥胖的人群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有胰岛素受损、饮食不当等因素所致,建议糖尿病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免延误病情。 1、胰岛素受损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进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而目前研究表明肥胖可引起胰岛素受损的情况出现,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不能正常分解血液内的葡萄糖,进而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因此肥胖的人群较容易患有糖尿病。 2、饮食不当 糖尿病与饮食习惯有关,长时间摄入高热量、高糖类的食物,如蛋糕、巧克力等,不仅导致脂肪堆积引起肥胖,同时也会引起血糖升高的情况,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建议肥胖的人群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血糖稳定,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必要时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肥胖的人群饮食上应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多吃高纤维饮食,如芹菜、苹果等,同时饮食上注意避免摄入淀粉、糖类含量高的食物,如馒头、巧克力等。运动方式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跳绳、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体内细胞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从而降低血糖。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遵医嘱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或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