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很多糖尿病是“喝出来的”!

  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赵家军教授、高聆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自2000年开始致力于研究饮酒与糖尿病的关系。他们发表在2010年3月的《中国药理学报》上的一篇论文指出,饮酒会引起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异常。赵家军表示,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今年开展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长期饮酒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糖耐量受损发病率显著增高,充分证明:饮酒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环境因素,尤其是饮食方式和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目前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骤增的重要原因。高脂饮食和过量饮酒,是当前不良饮食习惯的显著特征。其中高脂饮食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确,而饮酒和2型糖尿病的关系则缺乏系统的研究论证。

  课题组成员、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冯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体内有一种能量调节器,叫做AMPK,它的作用就是调节体内的能量代谢,平衡血糖。而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得人体包括肝脏、心脏、骨骼肌、脂肪等多种组织的能量调节器工作效率降低,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以脂肪为例,酒精会减少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酒精还会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合成和释放胰岛素的能力。“激活能量调节器的有效方法目前经证实有两种,一是长期有运动,二是服用二甲双胍。”

  饮酒量、频率、酒的种类都会影响其诱发糖尿病的几率。冯丽说,对于少量、适量和大量饮酒的界定,医学界说法不一。有文献指出,折合每日酒精摄入量小于6克的,为少量饮酒;摄入量在6—48克,为适量饮酒;大于48克,为过量饮酒。48克酒精,也即相当于2两左右高度白酒。而就饮酒频率来说,少量多次饮带来的损伤,要小于暴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少量喝点酒。但还是尽量不喝为好,因为酒精有成瘾性,一旦上瘾,饮用量很难控制,不利于糖尿病治疗。

(实习编辑:李杏)

2010-04-21 05:34: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