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造就糖尿病的“7个点”

  吃的多了一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不规律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导致身体肥胖,使胰腺长年累月处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久之便出现了胰岛素抵抗,血糖随之升高。因此,为了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应尽可能坚持食物多样化,多吃一些粗粮,保持营养平衡,科学计算总热量,高纤维素、低盐、禁酒及禁甜食。

  阴虚多了一点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其病机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再加上燥热伤阴,阴损气耗,气阴两虚导致消渴。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往往是事业在爬坡,身体在滑坡,年纪轻轻就出现身体亏虚,过度消耗体内阴液,产生燥热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糖尿病。

  运动少了一点

  经常运动的人要比不经常运动的人长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小得多。有关专家研究,适当的运动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中葡萄糖被肌肉组织的利用增加,血糖降低。即使中、重度的糖尿病患者,只要适当运动,也有利于病情改善。

  睡眠晚了一点

  睡眠不足与血糖控制失调关系密切,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不足会加重病情。科研人员对161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睡眠时间长短和睡眠质量直接影响病情。经常睡不着觉或睡眠质量差的患者,血糖明显不稳定。

  身体胖了一点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肥胖程度越严重,糖尿病的发病概率越高。中度肥胖者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正常体重者的4倍,而高度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21倍。

  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减肥,可增加脂肪分解,增加胰岛素数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郁闷多了一点

  研究发现,不良情绪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元凶”。人体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不良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中老年人更为明显。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不患得患失,适当控制情绪,减少焦虑及激动。

  基因差了一点

  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基因受体学说,认为胰岛素的产生和发挥作用,是保证血糖正常的前提。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产生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胰岛功能并不差,主要是胰岛素受体数目和质量存在缺陷,导致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致血糖增高。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现在糖尿病发病率如此高,和我们的父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吃不饱饭,导致胰岛素受体基因退化,从而遗传给子女的胰岛功能减退有关。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9-06 05:42:00浏览1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