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血糖控制盯牢糖化血红蛋白

  FDA(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日前正式宣布,目前尚无任何临床研究可证实,口服降糖药物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如果能把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范围内,则可以延缓或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半数以上2型

  糖尿病患者有并发症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不到30%。而血糖控制不达标会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过半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至少1种并发症。

  据介绍,高达4成的糖尿病患者会引起白内障并发;而糖尿病肾脏微血管并发症可引发尿毒症;糖尿病眼底微血管并发症更可引发双目失明。更值得注意的是,脑血管、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

  专家指出,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调查显示,有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和年人均直接医疗成本高达无并发症患者的4倍。此外,2型糖尿病的年人均直接医疗成本为9115.1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上海市为77.8%,而在西安市为177.9%。全国城市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患者年总成本为233.8亿元。

  按时服药

  仍需定期监测血糖

  “部分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求治心切,很容易陷入治疗用药的迷雾中而不自知,产生种种用药误区。”专家介绍说,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感觉症状不太明显,就停止服药。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可靠。临床实践中,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还有些患者认为治疗糖尿病只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就没问题,这又是一个误区。医生举了个例子:大部分有高血压病的患者都清楚,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以调整用药的剂量与时间。糖尿病的治疗也是如此。血糖的控制是终身的,一般情况下,当糖尿病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血糖控制到了一个理想的水平之后,血糖有时会因某些情况而出现波动,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较严重的感染、精神压力大以及运动过量、进食减少等),血糖可能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患者在按时服药的同时,还需定期监测血糖的变化。“注意生活方式及用药规律,长期稳定地控制好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专家强调说。

  糖化血红蛋白是“金标准”

  有些患者认为某些口服降糖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发病几率,盲目选择治疗药物。而FDA日前正式宣布:截止到目前,尚无任何临床研究证实,口服糖尿病药物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专家同时指出,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专家郑重告诫患者:要重视预防及正确治疗糖尿病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长期有控制血糖。患者要坚持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如文迪雅就是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核心用药。

  许多患者对于目前治疗中的控制血糖的效果感到不满意,迫切需要了解如何才能长期有效控制血糖。对此,专家表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衡量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目前在监测血糖时医生仍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处方,但这两项指标通常只能表达短期血糖水平;而HbA1C的平均寿命长达120天,可以反映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综合水平。研究显示,HbA1C每下降1%,可以使糖尿病死亡的危险下降21%,心脏病发作减少14%,微血管并发症下降37%,周围血管疾病减少43%。因此,降低HbA1C才是长期控制血糖的重中之重。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7-16 05:22:00浏览5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