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与专家的对话:血糖控制

  在血糖控制的漫长道路上,不仅是糖尿病病友,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往往对空腹血糖比较重视,而对餐后高血糖的意义却知之不多。这导致了在诊断糖尿病时或平时的血糖监测中只抽空腹血化验,而不注重餐后血糖的检测。其实,这样做,既不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也不能全面反映糖尿病控制的真实情况,是非常片面的。本文通过一位医生与患者的对话展开一个病例,使医生和患者进一步认识监测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意义。

  患者:两年前,单位体检查出我有糖尿病,从那以后我一直坚持用药,其间多次化验空腹血糖基本正常,尿糖阴性,自己也没啥不舒服。不过最近几个月以来,开始感觉手脚发麻,看东西也模模糊糊的,并且尿里发现有蛋白,听周围的病友讲,这些都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王主任,按说我的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

  王主任:你的空腹血糖控制得不错,但不知餐后血糖控制得怎么样?

  患者:我平时去医院通常只查空腹血糖,偶尔查过两次餐后血糖,好像都挺高的。当时我觉得餐后血糖高与当时的进餐量过多有关,也没太当回事。

  王主任:问题就出在这里。其实,人在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餐后状态(指进餐后4~6小时内),餐后血糖对全天的平均血糖影响比空腹血糖更大。对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控制来说,餐后血糖可以比空腹血糖要高一些,但不能超出太多。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应该不超过7.8mmol/L,如果糖尿病病友的餐后两小时血糖经常超过11.1mmol/L,将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因此,糖尿病病友不仅要使空腹血糖控制满意,而且要使餐后血糖保持在良好水平,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我明白了,并发症的罪魁祸首原来是餐后高血糖,看来,餐后高血糖决不可小视。

  王主任:不仅如此,餐后血糖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因为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空腹血糖往往不高,而只表现为餐后血糖高,这时如只测空腹血糖,很容易漏诊。临床调查显示,检查餐后血糖,可使糖尿病诊断平均提前3~5年。而现在很多糖尿病病友一经诊断糖尿病就已经有了并发症,这与没查餐后血糖而导致确诊时间太晚不无关系。

  患者边听边点头,接着问道:那究竟该怎样监测血糖才能避免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呢?

  王主任: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仅监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经常监测餐后血糖,即血糖监测应当全天候。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6.1rrrnol/L,餐后1小时≤8.3m mol/L,餐后2小时≤7.8mmol/L,餐后3小时≤6.1mmoI/L,全日无低血糖发生。对于老年人,为了减少低血糖的风险,控制目标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放宽。

  患者接着又问:万一出现餐后高血糖,应该怎么办呢?

  王主任:这要视每个糖尿病病友的具体情况而定。控制餐后高血糖,在饮食上应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粗杂粮、高纤维蔬菜等),少食多餐;药物可选择。一糖苷酶抑制剂(如拜唐苹),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分解糖类的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另外,快速、短效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如诺和龙)对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也很好;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可选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诺和锐)于三餐前即刻注射。

(实习编辑:陈占利)

2010-06-10 05:09: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