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打破糖尿病患者五大迷思

  进入21世纪,全世界糖尿病人数以每10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增加,且增加的地方几乎都在亚太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食习惯的改变。

  事实上,糖尿病的威胁,很多都是食迷思造成的。

  迷思一:我很瘦,不会得糖尿病

  台湾台安医院营养师李嘉佩表示,糖尿病常见的起因都是肥胖,但体重没有过重、食不均衡的人,也可能罹患糖尿病。例如,常吃高油脂食物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提高。

  迷思二:吃少了,就能控制血糖

  常有糖尿病患者抱怨自己已经吃得很少了,血糖值还是居高不下。

  “不要以为吃得很少,血糖就一定降下来。”李嘉佩说。因为身体有自然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能提供足够糖分的食物,身体就会启动其他升糖荷尔蒙,促进肝醣(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不会降低。

  相对地,暴饮暴食会造成血糖突然升高,“固定时间吃、吃固定的量”才是最佳守则。

  迷思三:不吃淀粉、甜食,是控制血糖的好方法。

  黄莉棋表示,很多人以为吃淀粉或吃甜食会造成糖尿病,其实食物中隐藏的糖和油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危险。专家们建议,没有哪种食物要刻意减免,重点是要“适量”。黄莉棋说,台湾卫生署对淀粉摄取的标准是一日3碗白饭的量,很多人不吃这么多淀粉,却常一口吞下一大块炸排骨。

  如果刻意减省某一类食物,造成食不均衡,对身体也有害。李嘉佩提醒,要每餐均衡,如果只吃主食而没有其他食物,消化吸收快,血糖会快速飙升,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很多年轻女孩为减肥,喜欢以肉代饭,却容易造成越减越肥,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迷思四:总量控制,万事大吉。

  李嘉佩提醒,食时“定量”很重要,但注意食物“质量”,更能事半功倍。

  例如摄取蛋白质时,从饱和植物性蛋白质如豆腐、豆干选起。接着可以选择鱼类、鸡肉,如果吃一般红肉(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猪、牛、羊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则要注意选择油少的。

  摄取主食时尽量避免精致加工的,改选全麦类等富含天然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对血糖稳定有帮助的食物。

  迷思五:睡眠习惯与血糖控制没关系。

  作息不规律、日夜颠倒,会影响荷尔蒙调节,和血糖偏高、血脂偏高都有关系。

(责任编辑:张蓝飞)

2011-07-28 10:09:00浏览10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