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病症表现是血糖指数升高,但这又只是表症,治疗时还是要从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入手。治疗糖尿病,可不只是降血糖这么简单。
血糖升高病出有因
糖尿病自古就有,中医称之为“消渴症”。我国最早的医术《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有记载:糖尿病人血糖偏高,典型症状表现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此外,除了“三多一少”的症状,唐朝名医甄立言还率先发现可以通过尿液气味辨别——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有甜味。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检查糖尿病就方便多了,抽血化验即可检查。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大部分由肝脏来制造,供给全身细胞,用来保证人体能量。如果空腹血糖指数高于6.1,且多次检测血糖指数均偏高即可断定为糖尿病。
常见的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
血糖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每个细胞的运作都需要借用血糖做能量。赵世立解释,血糖要借助胰岛素的帮助,进入细胞,才能完成能量补充。细胞膜表面有胰岛素的受体,通过受体与胰岛素相结合,才能将血糖输入到细胞中。若胰脏发生供血、供氧不足,出现动脉硬化,就会导致不能正常制造胰岛素。胰岛素数量不足或效果差,血糖没有足够的胰岛素做媒介进入细胞,就会滞留在血液中,于是就出现了血液血糖含量升高的症状。
在血液中的血糖出现盈余后,人体会自动启动储存机制。血糖升高,人体多余的血糖可转化为糖原,并储存起来。储存在肝脏的糖原叫“肝糖原”,储存在肌肉里的糖原叫“肌糖原”,这些糖原会在血糖不足时被取出了利用;多余的血糖还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到体内,在转化过程中同样会造成血糖升高。
以上两种转化都需要靠肝肾脾等内脏功能合作完成,若是肝肾脾等内脏的功能下降,血糖的制造、利用或转化不正常都会引起血糖升高。
避免进入治疗误区
现代治疗糖尿病大多以降糖为方法,但降糖药只降低了高血糖的指数,却没有针对血糖升高的原因。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来讲,不是体内血糖的绝对值高,而是血糖的利用和转化出了问题。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有三种,一是分解血糖,排出体外;二是阻止血糖被人体吸收;三是控制肝脏制造血糖,从根源上控制血糖量;四是加强胰脏功能,制造出更多胰岛素,用以吸收血糖。赵世立表示,这些降糖药用于糖尿病患者身上,无疑是鞭打病牛、雪上加霜。
单纯用药来降低血糖指数,只会造成机体缺糖,内脏器官随之会因缺糖而不能正常工作,本就受损的内脏器官功能再下降。同时,由于机体缺糖,人体会启动更强大的制造血糖机制。离开足够的血糖供应,人体就没有生存运转的能量,所以机体缺糖时会与降糖药对抗,制造更多血糖。
如体内储存的肝糖原、肌糖原、脂肪、蛋白质都会转化成血糖应急供应,体内储存的能量倾囊而出转化为血糖,人就处于虚空状态。这就是糖尿病人消瘦、常常感到饿而多食的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持续服药,血糖指数却越来越高的原因。
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赵世立介绍,糖尿病本身不算可怕,但它引起的并发症却不容小觑。治疗糖尿病若只用降糖药,却没有针对病源,就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如:浑身瘙痒、白内障、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甚至失明。
一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血糖含量高,糖分的结晶在眼球的玻璃体沉淀,就会出现玻璃体混浊;还会出现眼底血管动脉硬化、出血,甚至失明。
二是末梢神经炎。手指、脚趾有疼痛感,严重时患者腿脚皮肤破损,久不愈合、越烂越深,甚至造成肌肉坏死而截肢。
三是肾脏病变。长期血糖偏高会出现动脉硬化,于是人体就会应急将肾脏加入代谢功能。长期劳损肾脏就会引发糖尿病型肾病,甚至尿毒症。
四是心脏病变。糖尿病会引起心慌、胸闷,是因为心肌细胞缺糖而引起,心肌细胞长期缺糖就会造成心肌细胞死亡,引发心脏衰竭。
五是糖尿病型胃轻瘫。血糖过高,会引起肠胃的神经系统受损伤。
六是肝硬化。降糖药的使用会加重肝脏负担或损伤肝脏,从而造成肝脏细胞缺糖,引起肝细胞死亡,出现肝硬化。
(实习编辑:陈占利)
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 内分泌科糖尿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糖尿病科
黑龙江省中医院 糖尿病科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长征医院 糖尿病科
主任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院 中医内分泌糖尿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