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因病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病因病理

不健康减肥方法诱导青少年高血糖

举报/反馈
2010-09-17 05:04:0039健康网社区

  发表于近期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研究称,美国大约有近一半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曾试图减肥,但如果减肥方法不当,将会导致血糖浓度激增。

  研究者称,不健康的减重方法主要包括:过度运动、使用泻药、禁食、催吐、自行减少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疾病控制有着负面影响。科学减肥是可取的,但通过以上不健康的减重方式,则有可能令糖尿病病情恶化、血糖急剧上升,可达到40.0mmol/L甚至55.0mol/L以上。

  特布他林或可预防1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

  近日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公开宣称,他们认为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特布他林可用于预防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据了解,特布他林为选择性的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

  不剐鹿鄣泯研究者也认为,此项研究的规模过于小型,还不足以表明安慰剂组与低剂量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但若能进行一项有足够力度的随机对照试验,特布他林或许将显示其对于预防1型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是安全有效的。

  短距离加速跑可改善病情控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认为,一周进行数分钟剧烈运动将可以降低人体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能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研究人员称,平均每周7分半钟的短距离加速跑,即可让身体健康明显获益。这一发现与人们的认识有着很大差别。久坐的年轻男子平均在两周时间里,加速跑哪怕只有15分钟时间,就可以充分改善葡萄糖代谢。传统的有训练可提高胰岛素敏感度,然而,这种高强度运动也可以做到这一点,还能直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研究人员介绍说:“当前的锻炼指导方针建议人们一天运动至少30分钟,而且一周要至少运动5天。但有些患者由于缺少时间或动力,无法坚持到底,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根据我们的发现,人们应该每周两天,每次进行4到6次为时30秒的剧烈运动。无论是否糖尿病患者,20到40岁之间的人都适合这种锻炼。不过,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应该在医生监督下逐渐增加活动量。”

  研究者还表示,进行短时间高强度锻炼的方法将来有望取代目前的锻炼方式。

  新动态

  胰岛素可望列入基本药物目录

  日前,国家卫生部长陈竺在“两会”期间透露,医改方案实施后,民众看病自付比例将会降低,药价会大幅下降;糖尿病患者所关心的胰岛素将有可能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具体方案有望在“两会”之后马上公布。

  陈竺介绍说,国家将要逐步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会比较高。所谓基本药物就是人民群众常见病的首选药物。“比如说,我们将要把胰岛素也列入基本药物目录,这意味着我国上百万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够公平地得到胰岛素。实际上,基本药物并不仅仅是针对那些小病的,一些重病比如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它们的药物都包括在这个基本目录里面。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将会给群众就医带来极大实惠。

  无创血糖仪即将在香港面世

  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无创性血糖测量仪”技术,继去年成功在美国申请注册专利后,日前又与某保健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准备将该测量仪产品化推出市场,希望未来能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

  无创性血糖测量仪由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汪国成等耗时5年研发,利用近红外线技术测量人体血糖水平,患者不再需要抽血或者刺破手指,可避免疼痛及伤口感染,并可减少医疗垃圾。整个过程只需5秒,就能测量出患者血糖水平,目前精确度达80%,与传统验血方法相当。

  日本学者探索植入基因法治疗糖尿病

  据日本媒体日前报道,该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向患糖尿病实验鼠的胰腺植入特定基因,可成功使胰腺β细胞大幅增殖。这一发现将有利于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

  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先让一种病毒携带能使细胞分裂周期提前的基因,然后再把这种携带特定基因的病毒直接注射入罹患糖尿病的实验鼠胰腺。注射前,实验鼠每升血液的血糖值约为4克,而注射16周后,血糖值下降到每升血液约2克,接近正常值。分析显示,这些实验鼠体内的胰腺β细胞数量已增加到注射前的2.5倍。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鼠的寿命和健康状况与正常同类相差无几。研究人员还确认,实验中使用的特定病毒只在植入基因的时候发挥作用,而植入的基因也只在胰腺β细胞中发挥作用,因此认为这种方法是安全的。研究人员准备今后以大型动物为对象进行类似实验,并争取使这种治疗方法尽早发展到临床应用。

  科学家发现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新机制

  日前,美国《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我国专家的一项新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裴钢院士领衔的研究组,发现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β休止蛋白2表达显著下调,揭示了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种新机制。研究者认为,β休止蛋白2及其与胰岛素受体的复合体有望成为研发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疾病药物的新靶点。

  据了解,人体内存在一种蛋白质信使——β休止蛋白2,它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形成一种信号转导复合体。β休止蛋白2作为这一结构的核心,可起到促进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维持正常糖代谢的重要作用。而裴钢院士等发现,在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β休止蛋白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人工补充这种蛋白,可有效缓解小鼠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症状。该研究揭示了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生的新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提供了可借鉴的新策略。

  围产期糖尿病妇女易患抑郁症

  近日,据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发表文章披露,罹患糖尿病的低收入孕妇及新做母亲的妇女与那些没有糖尿病的妇女相比,其在怀孕中及怀孕后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近2倍。

  研究人员在对低收入的围产期妇女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后发现,患有任何类型的糖尿病妇女在怀孕期间或产后都更容易出现某些抑郁症的迹象。在对年龄、种族、分娩、早产等因素进行校正之后发现,罹患糖尿病的妇女在围产期与那些没有糖尿病征兆的妇女相比,被诊断为抑郁症或服用抗抑郁症药物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了一倍。这种相关性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中始终保持一致。

  在那些妊娠期间没有抑郁症迹象的妇女中,糖尿病患者在产后出现新发抑郁症的可能性也比没有糖尿病者有所增加。

  研究者认为,妊娠和产后是罹患抑郁症可能性增高的阶段,及时发现这些高危妇女的抑郁症并对她们给予支持显得非常重要。在所有的会对正常怀孕和产后康复产生并发症的忧郁症、糖尿病或其它精神或生理疾病的妇女中,对她们的仔细监护和恰当治疗对于保证母婴健康是至为重要的。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