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对防治某些疾病,缓解某些急性发作症状具有良好效果,糖友不妨一试。
2017-10-16患上了高血脂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的人非常渴望找到一种副作用小的药物进行治疗,中药能够从根本上治疗高血脂、糖尿病,所以很多人想知道降脂降糖的中药有哪些?列举一下。下面小编就说一下这个问题。
2015-07-27降糖药许多糖尿病患者都选西药,其中中药中也有降糖“好手”,糖尿病患者不妨试试。
2015-02-16糖尿病降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等等。消渴丸也是其中一种,而且由于消渴丸含有中药成分,受到不少患者的青睐。不少人认为消渴丸是中成药,多服一丸,少服一丸没什么大碍。但是,因为消渴丸中含有格列本脲这样降糖快、作用强的西药成分,反而易引发患者低血糖症。
2014-12-11糖尿病容易反复,单纯药物治疗很难达到治愈的效果,如果辅以食疗,效果会更好。
2014-10-17秋葵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泡水饮用有助于降血糖,但是要注意体质虚寒、胃肠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可过多食用,孕妇或准孕妇最好不要食用。
2014-08-04中医化糖疗法可以打通人体肾经带动全身糖代谢,恢复人体化解血糖的本能,让血糖被人体自身吸收变成能量储存,改善自身血糖转化本能。
2014-06-17 糖尿病患者化糖与降糖的区别消渴丸作为一种使用剂量明确的降糖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它是由黄芪、地黄、天花粉以及优降糖等成分组成,并非纯中药制剂,而是一个经典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复方制剂。那么,消渴丸这样“中西合璧”的降糖药物,怎么使用才能做到正确降糖呢?
2013-02-28丹参煎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作用可持续5小时之久,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枸杞子提取物可促进实验动物糖尿病血糖持久下降,对糖尿性血脂升高、视力不佳有改善作用。
2012-07-27专家表示,过度期待中药的“神奇”药效而故意不用西药是不正确的。
2012-03-06糖尿病患者除了正规的药物治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加些中药。专家指出,在饮食汤菜中,加些中药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2012-02-29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采用药膳辨治,有助于降低血糖及尿糖,减轻或消除症状,或减少用药量,使病情趋于稳定、好转乃至治愈。
2011-12-28糖尿病患者异常出汗,往往是植物神经病变的信号。而中医结合降糖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往往会得到很快的改善。
2011-12-26糖尿病中药辅助治疗,药材浸泡时间也不同,比如,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钟,冬天不超过60分钟即可,而在炎热的夏季,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
2011-12-13临床多以平衡针灸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综合治疗糖尿病。要求合理调节饮食,减少病人并发症发生。
2011-11-29一些临床经验告诉我们,中西医结合在某些时候起到很好的疗效。如果是以下五种情况的糖尿病患者,疗效会更为显著。
2011-11-20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的副作用,而中医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借鉴。
2011-11-03中医治疗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功效,而且没有毒副作用。有针灸、拔罐、心理和体育锻炼四种方法,糖友们不妨参考一下。
2011-11-01专家为患者解答糖尿病肾病如何用针灸治疗
2011-10-30中药无论是单方的还是复方制剂,其降糖作用都十分有限,更不能根治糖尿病。
2011-10-17许多糖尿病患现在都服用草药来减缓病情,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许带有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副作用。
2011-10-13一旦察觉糖尿病症状,请立刻到医院检查。
2011-09-10糖尿病治疗过度期待中药的“神奇”药效而故意不用西药是不正确的。
2011-09-08中医如何认识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糖尿病?
2011-08-22糖尿病人服中药时饮食有哪些禁忌呢?
2011-08-03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尝试通过中药辅助治疗疾病,但是夏季煲中药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性认为西药治疗糖尿病副作用大,中药纯天然、副作用小,可以长期服用,甚至可以完全替代西药降糖治疗。专家表示,其实这种观念是偏执,过度期待中药的“神奇”药效而故意不用西药是不正确的。
2011-06-03主证为多饮多尿,消瘦倦怠,头晕耳鸣,动辄气急汗出,形寒怕冷,面容憔悴,阳痿早泄,妇女月经失调,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本型又可根据病位证候不同,分为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可在医师辩证下,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中药材作为辅助治疗,比如体质偏虚者可选用人参、北芪、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淮山、黄精加入日常饮食汤菜中(每次选择一至三种)。
中国历代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方子很多,现选录一部分,供患者参考。以下方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轻型患者,病情严重者仍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失衡所致,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因糖尿病而死的病人,约有五到八成死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中医也和西医一样,认为可通过饮食加以控制。
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都是伴随生活水平改善而出现的“富贵病”。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中医治疗糖尿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改善有独特的疗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研究员周超凡教授擅于将传统中医理论同现代药理相结合,经过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4个诊治糖尿病的用药思路。
2011-05-08中医学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论述较为详细。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
2011-05-08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杂乱的一种慢性病,已成为继癌症、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种严重危及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与非糠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高血压高1.7倍,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
2011-05-06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
2011-05-06有些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一直正常,也没有什么不适,但患者日渐消瘦,尿糖仍为阳性,查餐后血糖时发现血糖很高。
2011-05-06近来研究发现不少中草药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应用得当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性格、应付问题的方式、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是公认的心身疾病。
糖尿病患者是不是还在为自己的病情而担忧呢?是不是还在为各种药物而茫然呢?是不是发现自己不懂怎么选择正确的医治的药物了呢?不用怕!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了好消息,接下去会为大家传授几种中药治疗糖尿病处方,大家可得认真的看好了哦。
糖尿病人能否吃水果呢?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
2011-04-27 想必很多糖尿病患者都采用了无数多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素质的治疗方法,不能一味地去尝试各种治疗。今天小编就给广大的糖尿病患者介绍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时候应该注意的5个要点。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9000多万人,患病人数已经超过印度,居全球之首,而且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症)的发生多因禀赋不足、脏腑虚损、气血失和,使水谷的运化、吸收和输布失常。而嗜食肥甘、贪恋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压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动,都是诱发原因及使疾病加重的因素。
2011-04-10中脘是胃经募穴,腑之会穴,配天枢有泻胃火,近腑会之作用,大都配三阴交泻脾热,陷谷泻胃热,三阴交配太溪,滋真阴以润燥;胃火清,阴得复,则诸症痊愈。
老年人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脏腑功能衰退,治疗上就应以健脾益气、补肾摄精、调补阴阳为主治其本,兼以清热、利湿、活血、熄风为辅而治标,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2011-04-06主证为口干咽燥,夜尿频多,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头晕耳鸣,五心烦热,便溏肢肿,遗精阳痿,舌胖苔白,脉细无力。本型又可根据病位不同而证候有所偏重,分为以下五型辨证施治。
医生和患者都知道,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无论是在发病机制,疾病后期的环境状况,慢性并发症的程度以及临床表现来说都是千差万别的。
2011-04-06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性味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功能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等,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
2011-04-06有阴虚热盛型主证,加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滋阴潜阳。方药:天麻钩藤饮合知柏地黄汤加减。
2011-04-06适应症: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型糖尿病。症见神疲乏力,口干咽干,食欲减退,腰膝酸软,大便于结或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兼见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胖有齿痕或舌质暗淡,苔白或干,脉沉细无力。
专家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尿病多饮、多食方剂知母、麦冬、党参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生地18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症:糖尿病势伤胃津证方剂生地、枸杞子各12克,天冬、金樱子、桑螵蛸、沙苑子各1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
2011-04-03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2011-03-26中医认为,痰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形成。
糖耐量异常的患者一部分会长期保持糖耐量异常状态,一部分会逐渐恢复正常,还有一部分会逐渐发展成为糖尿病。我国每年有大约10%左右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虽然还不是糖尿病,但同样存在高血糖损害和慢性并发症逐渐发生的可能性。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发生率。
古代消渴只是现代糖尿病在疾病发展中的一个偏后的阶段,现代临床所见初发的糖尿病实际上是消渴病的前一阶段,二者并不等同,这也是照搬古代消渴理论治疗现代糖尿病收效欠佳的根源所在。
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都是伴随生活水平改善而出现的“富贵病”。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中医治疗糖尿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改善有独特的疗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研究员周超凡教授擅于将传统中医理论同现代药理相结合,经过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5个诊治糖尿病的用药思路。
中医全息综合疗法主要是从根本上解决内分泌紊乱问题,纠正失调的脏腑功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中医全息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使很多患者不仅临床症状消失,而且各项病理化验指标均恢复正常,特别是认为胰岛功能是不可能恢复的患者,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各项化验结果均达正常指标。
糖尿病是一种尿中含有糖分,因醣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不足所致。如果情绪不好,精神受到刺激,可引起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障碍,乃至影响五脏,产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常而发生醣代谢紊乱。也有因多食高梁厚味,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
许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都喜欢在服用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的同时,加用不同的降糖中成药,他们认为降糖中成药副作用小,具有调理作用,可以加强降糖效果。
2011-02-16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中药降血糖效果较西药弱,但作用缓和而持久,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而且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2011-01-18血糖控制达标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追求的主要目标,然而,2004年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了华北、华南、华东、华西和东北5个地区49家市级中心医院,参与分析的患者2248例。我国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26%。其实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并没有达到要求的目标血糖!
2011-01-14糖尿病作为一种“现代病、富贵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中医认为,只有真正找到病根,才能从源头控制糖尿病。
降低血糖的对药如肠与知母,苍术与玄参,黄蓖与山药,生地与丹皮,麦冬与五味于等,均有显著抑制正常小鼠血糖的作用,其中以天花粉和细母起效最侠,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长。
2010-12-30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下面就介绍一下治疗2型糖尿病有哪些中药方?
2010-12-26针灸治疗消渴病最早可追溯到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首先记载了消渴病的具体取穴,明代的一些针灸书籍在前人的基础上,记载了很多治疗消渴病的腧穴。由此可见,在古代针灸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2010-12-19糖尿病中医治疗专家说到,治疗糖尿病,有很多的方法。在中医这方面,协助配合西药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是适合用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类型:
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是药三分毒”,所以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纷纷找到我们的糖尿病治疗专家,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有没有副作用?能不能用中药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尿液中有高浓度糖存在,而糖又是非常利于细菌繁殖的培养基,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感染,而尿路感染仅次于肺部感染,居第二位。当患者患有尿路感染时,可以影响到糖尿病的控制,甚至会发生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应该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首先应该控制血糖到理想水平,尿糖呈现阴性或微量,这样细菌就失去了繁殖的良好环境。
2010-11-22黄芪:现代医学证明,中药黄芪对糖尿病患者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的作用。中药黄芪可通过增加糖原合成酶活性、胰岛素受体底物活性、蛋白激酶B和蛋白激酶C活性,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加而发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的作用。
2010-11-21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药浴最重要的一点是水温要控制好。由于患者可能伴有肢端神经病变,会出现感觉障碍和感觉异常。因此避免烫伤是药浴的前提。水温以30~40℃比较适宜,必要时可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针灸治疗消渴病最早可追溯到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首先记载了消渴病的具体取穴,明代的一些针灸书籍在前人的基础上,记载了很多治疗消渴病的腧穴。由此可见,在古代针灸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2010-10-25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伴随终身的,但可以控制的疾病。采用的是控制饮食、调摄情志、适当运动、药物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但由于人们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状况不太解,或许由于某些不实广告的误导,使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期望值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去寻求仙方神药,影响了病情的控制,甚至危及生命。下面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一些常识介绍给大家,希望糖尿病人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很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和正常人一样颐享天年。
现在有很多糖尿病人,大家对糖尿病可能最关注的就是能不能吃或者吃什么东西的问题。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五谷,这是西方医学的一个观点,他们认为淀粉类食物吃进去以后就能在身体内转化成糖
糖尿病作为一种“现代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每逢体检,人们都会紧张地关注自己的血糖。然而中医认为,只有真正找到病根,才能从源头控制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等,甚至在西医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作用,但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不如西药出色。我们应当认识到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2010-08-13丹参煎剂可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作用可持续5小时之久,且可降低血脂及血黏稠度。临床应用:丹参、花粉、葛根各15克,黄芪20克,五味子7克,忍冬藤、玄参各10克,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凝血、高血脂有效。
糖尿病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糖尿病所带来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对人的危害极其严重。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依靠控制饮食、运动、药物等。人们通常只注意西药的明显降糖作用,其实许多中药也有降糖作用。
2010-07-27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丰富新方法,探索新模式。方法通过调查对确诊的207名2型糖尿痛患者进行登记,并实施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综合干预。针对体质类型给予饮食、运动及用药指导。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中医古籍对消渴病有较多记述,其病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在病因方面,《皇帝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病的病因,强调了体质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2010-06-17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人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本文所介绍的十六则中药单方,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腹泻与糖尿病其它并发症相比,临床较为少见。然而,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亦逐渐增多。有人调查门诊136例糖尿病患者,22%的每年有2~3天腹泻;我们统计的387例糖尿病患者中,15.8%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泻;另有报道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合并腹泻者,达16.7%。本文仅就临床证候与治疗谈一些体会。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广泛累及心血管、胃肠、泌尿和生殖等人体多个系统,具有起病隐匿,病情逐渐进展,表现复杂的特点,个体表现差异较大。病变早期往往仅累及迷走神经,但随着病情发展,交感神经亦相继受累,导致心血管、胃肠、泌尿系等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脏腑病机论治,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泻实润燥,以治消食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阳平衡。从标本虚实论治,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2010-05-28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致死疾病之一。据统计目前全球有Ⅱ型糖尿病患者1.5亿以上, 占85%左右,我国达4000万人,而且其患病率逐年增加。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增至3亿人,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对所有中年Ⅱ型糖尿病人来说,其生命预期减少5~10岁。
2010-05-27研究人员日前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举行的美国糖尿病协会大会中指出,糖尿病患最常服用的草药包括苦瓜和种子可作药的豆科植物葫芦巴(fenugreek),但是目前少有科学研究证明它们确实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或是确定它们可能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从西医来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造成血糖增高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的代谢内分泌全身性疾病。从中医角度分析,糖尿病属于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乃五脏皆虚。而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气血,阴阳失调,五脏六腑,胰腺功能紊乱,微量元素失衡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
使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时有出现,如中药减肥引起肾衰;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由于频发过敏反应,被国家药监局封杀。使用中药似乎变得不安全了,老百姓要想看中医、吃中药该怎么办?笔者总结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现代医学多认为血糖饭前低,饭后增高,但陈学忠告诉记者,在他的临床实践中看过几例饭前高、饭后却低的病例。 “最近一位72岁杨女士就是如此,她除血糖高之外,还有高血压、坐骨神经痛。因为血糖指数异常,血管异常,输送到末梢回流出问题,造成下肢水肿。饭前血糖指标高、饭后低的病例,临床上不多见,怎样才是正确的治法,并无定论,我是秉持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治疗。 ”
针刺治疗糖尿病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如《针灸甲乙经》中载有“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之后《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神应经》、《普济方》等医籍都记载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穴方。近年国内外有关针刺治疗糖尿病的报道日渐增多,关于针刺对糖尿病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010-05-12对中医的态度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断然拒绝,不要相信广告说的什么什么中药可以除根、可以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说法。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各期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完善性。西医也是同样,任何一种医疗体系都不可能一统天下。目前我们临床上治疗采取团结西医,发挥中医优势,该用中药时就用中药,该用双胍类就用双胍类,该用胰岛素时就用胰岛素,这是最理想的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从古至今,中药汤剂是最为传统和常用的一种中药制剂形式。而煎煮是中药汤剂惟一的制作方法,煎煮的工具和方法关系到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中药汤剂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临床疗效。
2010-04-28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难治性疾病,很多时候困惑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没有根治糖尿病的灵丹妙药,而且,在晚期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一些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医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人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本文所介绍的十六则中药单方,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使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时有出现,如中药减肥引起肾衰;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由于频发过敏反应,被国家药监局封杀。使用中药似乎变得不安全了,老百姓要想看中医、吃中药该怎么办?笔者总结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糖尿病越来越来是现在都市人的生命的杀手,也是导致其他疾病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疗也是可以治疗糖尿病. 有关糖尿病的食疗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糖或血糖增高为典型临床表现,并可伴有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相继紊乱。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全欧美(将近2000万)的总和。
2010-03-31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中药代茶饮,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或都需要,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决定。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有是证,用是药"。
2010-03-23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适量的运动疗法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还有些原来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有规律的运动后,亦可将口服降糖药减量或停药。可见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益处是很大的。
中医认为强调控制饮食,饮食不节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在治疗期间,饮食不节亦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强调,饮食失节“纵有金丹亦不可救”。糖尿病人要限制米食,面食,肥粘肉食,过酸过甜的果食。还特别告诫: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过度咸味。
治愈糖尿病的文献记载很多。方法也有简有繁。一些方法似乎更简单,如梨是我国各地均有出产的水果,以北方品种为佳。梨又可入药,性微寒,味甘、微酸,入肺、肾经。功效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主治热病伤津烦渴、消渴、肺热咳嗽、咯血、吐血、噎肠、反胃及便秘等症。糖尿病属消渴病的范畴。古时有不少人用梨治疗烦热和消渴病,确有良效,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消渴主要指糖尿病,病源虽在脾,却系于肺肾。三多症出现已非早期,其早期先兆往往为潜兆,隐藏于各型潜证之中……。另外,消渴为胰病,口味又为胰所主,故口味变化往往为本病的最早发露……
糖尿病治疗“真菌类中药”由贾春宝糖尿病足研究院发明,主要以药食中源的“温性菌类”中药为主,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评审:国中科[2009]53,对治疗糖尿病足病、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和治疗并发症具有明显效果。
医生和患者都知道,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无论是在发病机制,疾病后期的环境状况,慢性并发症的程度以及临床表现来说都是千差万别的。教授强调说:“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要严格个体化,千人一面,千万不能拿一个治疗方案来生拉硬套地用在每一位患者身上,这既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也不能体现中医药治病的特点。”
2009-12-31 中药治“糖” 剂型有讲究仙草,又名仙人草、凉粉草、黑豆腐草等,是一种有着悠久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对此,古代知名的医药典籍《本草纲目拾遗》曾有记载:“惠州府物产考:仙人草,茎叶秀丽,香犹檀藿。夏取其汁和羹,其坚成冰。”因其枝叶加水煎汁可制凉粉,故称“凉粉草”。
2009-12-22 中药降糖佳品——仙草经现代医学证明,确有降作用的有:人参、党参、黄蓖、白术、玄参、仙灵脾、黄精、山药、生地、熟地、麦冬、知母、花粉、玉竹、何首乌、五昧子、地骨皮、石斛、乌梅、丹参、田三七、黄连、玉米须、泽泻、苍术、获菩、葛根、枸杞、桑白皮、桑摄、五倍予、黄相、山英内等。
2009-12-08俗话常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黄连非常苦。但是苦参比黄连还要苦寒很多倍,因此苦参在名字中就直接点明了“苦”字。苦参之苦,连虫也受不了,因此在早些年,有人将苦参片投入蚊蝇蛆蚁非常多的茅厕,用来驱虫、杀虫,效果也不错。
2009-11-02 糖友瘙痒难耐试试苦参针灸治疗消渴病最早可追溯到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首先记载了消渴病的具体取穴,明代的一些针灸书籍在前人的基础上,记载了很多治疗消渴病的腧穴。由此可见,在古代针灸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消渴病的治疗。
糖尿病中医又称为“消渴”、“消瘅”,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中已有记载。如《素问·奇病论》有“甘美肥胖,易患消渴”;《灵枢·五变》有“情绪紧张,引起消瘅”的论述,可见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症状与防治已有详细的论述和认识。
中医所说的“消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糖尿病。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症状的概括,而后者是具体的病名。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
2009-09-25 四大“要穴”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有许多的兼症,也可选用中成药以治疗之。兼有视物不清者,选用以石斛、羚羊角、枸杞子、决明子、黄连等组成的石斛夜光丸,以滋阴补肾,清肝明目。兼有痈疽疮毒的可选用由天花粉、黄柏、大黄、白芷、苍术等组成的天麻丸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散结化瘀;同时也可外用八二丹、生肌玉红膏等。兼有手足麻木的,应选用由天麻、杜仲、牛膝、当归、羌活、生地等组成的天麻丸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2009-09-15 糖友如何选择中成药?从西药的角度讲,消渴丸最适合非肥胖、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孕妇、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2009-09-01 消渴病治疗三大提示!患者应在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疗效肯定的降糖西药或者进行降血糖,而不要盲目相信“纯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降血糖、“根治”糖尿病的不实宣传。
2009-08-27 降糖中药 “谁”是大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见有肾病、眼底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还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综合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实验证实,西药加中药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2009-08-25 哪种糖尿病适合中医“治”?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不良、病毒感染、用药不当等有关。检查结果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即常说的三多一少)为主要表现(但近年来许多2型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以青少年为主,病理特点是胰岛素分泌缺乏。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病理特点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2009-08-19 糖尿病妙方:白虎肾气汤老年性糖尿病是临床中的常见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疑难病症。因本病病程较长,不易根治,且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如心血管、脑血管、周围神经、肾及眼底等慢性病变,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糖尿病,被中医称做“消渴病”,认为是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柔弱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张综合治疗。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与西医并不冲突,主要需注意五个方面:
2009-08-11 中医“5招”征服糖尿病实验研究表明:降低血糖的对药如天花肠与知母,苍术与玄参,黄蓖与山药,生地与丹皮,麦冬与五味于等,均有显著抑制正常小鼠血糖的作用,其中以天花粉和细母起效最侠,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长,其降糖效果与 D86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
2009-07-17 降血糖的中药大盘点!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该病患者的病情常常日久不愈,最终会因气阴两伤而合并出现其他病变。例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合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合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合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合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痛等病症,等等。
在降低血糖上,西药有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等多种方法,但利弊共存。西药作用机制明确但单一,其常见的各种不良反应,常常使患者患得患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已有一定的历史。然而,现代医学界包括很多的患者都心存一个疑惑“中药能降糖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证实,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前景和独特的优势。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杂乱的一种慢性病。但它目前已成为继癌症、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种严重危及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与非糠尿病人相比,糖尿病人的高血压高1.7倍,缺血性心脏病与脑卒中高3倍,下肢坏疽高5倍,肾功能衰竭高17倍,双目失明高25倍。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对此病就已有认识。《内经》中把有“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特征的病证名为“消渴”。其描述的症状与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症状的描述完全一致。历代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对本病研究不断进展,根据消渴的特点,形成了清热润肺、清胃泻火、滋阴固肾、生津止渴等治疗大法,并派生出不少有效方药。
2009-06-03 中医治疗消渴前景好糖尿病的治疗除了应用运动、食物和药物治疗外,中药外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临床上有较好效果,运用非常方便。介绍如下。
2009-05-23 糖尿病并发症 中药来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本病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及尿糖升高,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等症,并有疲乏、肥胖或消瘦等症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常见的并发症及伴随症有急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粥样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2009-05-19 中医看消渴那么糖友应该选择西医还是中医更好呢?小编认为,应该根据自己当前的具体病情,在控制血糖控制并发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医养生调理方案,辨证治疗,不仅可以提高西医治疗的效果,还能很好地改善糖尿病患的生活质量。
2009-05-11 网友博文解析:糖尿病要终身治疗是神话还是鬼话近年来围绕聂文涛治疗方案发生很多争鸣。其实,治愈糖尿病的文献记载很多。方法也有简有繁。一些方法似乎更简单,如梨是我国各地均有出产的水果,以北方品种为佳。
2009-04-17 偏方治愈糖尿病有记载中医认为,痰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形成。
2009-04-12 中医秘方抗血糖中医治疗糖尿病,包括“降糖,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和解除症状”等内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临床上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读音:dān)”(糖尿病前期);中期称为“消渴”(糖尿病发病期);后期称为“消瘅”(糖尿病并发症期)。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又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发生率随糖尿病类型不同而不同,1型糖尿病发生率约为40%~50%,2型糖尿病发生率约20%。目前,糖尿病肾病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占首位,约占36.39%。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至今尚无有效的措施阻止其发生与发展。
2009-04-11 中医治疗糖肾 有奇效消渴丸是由中药复方与西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组成的中西药结合制剂,既具有中成药整体调节、改善症状、作用持久的特点,又具有降糖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用消渴丸时要注意不可将其与普通的中成药混为一谈,更不可随意服用。
金匮肾气丸方剂原出于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包括论外感病的《伤寒论》和论述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肾气丸实际上是出于《金匮要略》一书,所以市售中成药多称金匮肾气丸。原方由桂枝、附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八味中药组成,因此又称八味丸,实际上就是六味地黄丸的药物加桂枝、附子而成,故而又称桂附八味丸。
2009-04-08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剂型,不得不先说一说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一些特点,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潘明政教授说:“中药在实际的治病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目前来看,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速度,尤其对于一些血糖并不是很高,但有如面部憔悴,饥饿感强烈,口干口渴,口腔糜烂,小便尿频、尿血,尿糖等临床症状比较多的糖尿病病人效果很显著。
2009-04-08 中医治糖 是汤好还是片好?现代研究发现,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单糖、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蛋白质、叶酸、核黄素、维生素 P 等。
2009-04-02针刺治疗糖尿病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如《针灸甲乙经》中载有“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之……”之后《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神应经》、《普济方》等医籍都记载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穴方。近年国内外有关针刺治疗糖尿病的报道日渐增多,关于针刺对糖尿病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009-03-31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并发为慢性血管、神经病变时或长期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者,常常伴有血瘀症。
2009-03-29中国历代用单方验方治疗糖尿病的很多,现选录一部分,供患者选用。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成因是胰岛素的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令体内糖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无法正常的把血糖带入细胞,令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超过正常,而超出的血糖由尿中排出,那就是糖尿病。跟中医消渴症相类似,发病大多因脾胃先天不足,或脾胃虚弱。
2009-03-28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人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本文所介绍的十六则中药单方,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2009-03-26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阴虚燥热是其病机核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虚标实为辨证要点,从虚论治为治本之法。但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若糖尿病合并感染,或水湿内停,水肿喘满,也可表现为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2009-03-22在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印象中,消渴丸是纯中药,副作用少,而且价格便宜,成为了很多老年人的首选降糖药,有关专家建议,消渴丸并非纯中药制剂,不适宜患轻度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
2009-03-20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2009-03-20血糖、尿糖,这些指标是糖尿病患者平时观察病情的晴雨表,其实,舌头也是患者不可忽视的指标,从舌头的形态上可以了解体内水分的多少,病情的发展状况。
对糖尿病人危害最大的是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相比于普通人群,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者多10-25倍,糖尿病性坏疽或截肢者多15-40倍,糖尿病人心血管系统发病率与病死率多2-5倍,因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者多17倍
2009-03-17 防治并发症 中医有优势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以糖尿病伴发灼伤样水疱或大疱为特征的一种特异性皮肤病变,近年来国内杂志多有报导。
2009-03-16 糖友患大疱病 中医有新招传统针灸、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过程中,对糖尿病有较深刻地认识,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尤其其中有不少的经验值得借鉴。
2009-03-14 4针灸降糖新认识研究表明,在所有治疗糖尿病使用的221种中药中,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
2009-03-14 多种中药助糖友降糖糖尿病新药新疗效-中药糖尿病用药“益气消渴颗粒”杀出市场。
2009-03-12 成中药降糖 杀出市场消渴是由于阳明热盛蕴结化燥,消烁肺胃的津液,或肾燥精虚所致。在治疗上,上消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中消以清胃养阴,下消以滋阴补肾。为基本的原则。
2009-03-10 中医看待消渴新观念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消渴”的范畴。肺热伤津,胃热炽盛,肾阴亏虚,久病阴阳俱损,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2009-03-09 中医调控消渴五大方法中医究竟能否诊治疾病?能否防治糖尿病?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吕仁和教授。
2009-03-02 专家告诉你中医治糖尿病真相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2009-01-31 中药治疗糖尿病单方具体辨证方法,古今医家有所谓辨方证、三消辨证、分型辨证、分期分型辨证、脏腑气血阴阳辨证、本虚标实辨证、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等,各有优势。
2009-01-28 糖尿病中医治疗十法栀子花的提取物可以抵消这种作用,从而有效治疗糖尿病。有关桅子花的这一研究目前仍处于基础阶段,但专家深信研究结果将能制成新的抗糖尿病药。
2009-01-26 栀子花治疗糖尿病用药一定要对证 在临床治疗上,对初诊患者首先会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一至两个月及配合运动疗法。
2009-01-25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五个注意糖尿病患者如果希望联用降糖中成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情况,包括血糖水平、有无糖尿病并发症等,合理选择降糖中成药的种类和剂量。
2009-01-24 降糖中成药联用知识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
2009-01-24 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实例实际上,糖尿病血管内的斑块、脂肪肝、血脂紊乱都与“痰”有关。痰停心、脑血管可引起心、脑血管等的病变;痰停胃肠,可导致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2009-01-17 糖尿病与中医痰的关系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群。主要特点是血糖过高、糖尿、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疲乏。
2009-01-16 国粹针灸治疗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2009-01-13 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一般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西医,故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适合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2型糖尿病);或伴有慢性血管神经并发症者。
2008-11-06 中医五法降糖疗消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公布,在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每叁个人就有一位不幸患有糖尿病。更令人担忧的是,现时患者数目不单增长迅速,更有日渐年轻化的趋势。
2008-10-09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当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的范畴。中医临床主要分为阴虚燥热和肾虚阴亏两种类型,都可以用滋阴法治之。
2008-10-07 糖尿病的中医药膳谱活血化瘀法近年来已成为糖尿病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被广泛使用。瘀血是糖尿病常见的中医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血瘀证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普遍性,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0%~77.3%。临床可见糖尿病人舌紫暗有瘀斑,皮肤色泽晦暗,手足不温等。
2008-09-25 糖尿病治疗别忘了活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6味药组成。由具有三补三泻特点的重要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
2008-09-11 六味地黄丸强壮糖友肾脏?中医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由于消渴日久,脾胃虚弱,纳化无力;若脾病及肾,阳虚气弱,腐熟无权, 清阳下陷、浊阴上逆则为纳呆、泄泻;若饮食失调,湿热内蕴,升降失常,亦导致泄泻。
2008-09-10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疗效佳在中医文献中常把消渴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论治。上消主症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中消主症为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下消主症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
2008-09-05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造成病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主要通过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及使用胰岛素,但很少能使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而中医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关糖尿病的记载。
2008-09-0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因为没有高血压的症状就忽视降压治疗,他们虽然血糖控制得很好,但是仍很早就发生了糖尿病的心脏病变(心肌缺血病变,甚至心肌梗死)。殊不知,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只要血压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缺血性心脏病、脑中风等)及微血管并寒症(眼病、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2008-08-30 糖友有了高血压试试中医药中医很早就有治疗消渴病(即糖尿病)的记载,糖尿病病程缠绵,日久不愈,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气血阴阳失调,血液运行不畅,瘀血内生。
2008-08-15 发掘中医的糖尿病治方应用针灸防治糖尿病,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内外就有报道,近20年来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8-08-14 针灸轻轻松松降血糖中医治疗疾病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甚至在西医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2008-08-12 五类糖友适合看中医糖尿病在中医称之为“消渴病”。虽然说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内热伤阴,但内热伤阴耗气,日久多见气阴两虚,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又可表现为阴阳俱虚。
2008-08-11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治疗糖尿病的记载了,其中针灸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一面。五绝指针疗法通过点打、点压、点揉、点擦、点振五种指法的不同变化辨证论治,疗效颇佳。
2008-08-07 五绝指针疗法分型治疗糖尿病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多为以胰岛素抵抗(IR)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的2型糖尿病。由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晓昀主任医师主持完成的一项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项目获奖。
2008-08-06 中药治疗糖尿病研究项目获奖气功是中华瑰宝之一,练法甚多,且功法各异。糖尿病人比较适合的是“内养功”。
2008-08-05 气功防治糖尿病冬病夏治近年来深受患者欢迎,敷贴和穴位注射是最主要的方法,通过透皮吸收,药物可以迅速进入体内,起到治疗作用。
2008-08-04中医理论中,消渴证多是由于痰聚而生,其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形成。
2008-08-02 中医秘方降血糖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对糖尿病的描述:消渴症,脉象实大病久可治愈,脉象悬小病久不可治愈。
2008-07-31 现代中医验证千年前糖尿病理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或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是可防可治的,主要有生活习惯和药物两方面。
2008-07-26 山药猪胰糕克制糖尿病六味地黄丸主要作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随症加减。对于肾阴亏虚为主,以“下消”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患者最为适用。现代研究发现,它不仅有一定的辅助调节血糖作用,而且对于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等也有一定益处。
2008-07-16 六味地黄丸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传统医学认为,“耳为泉穴之所聚”,《内经》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之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2008-07-06 “耳穴”疗法降糖 水到渠成中医认为糖尿病性腹泻,由于消渴日久,脾胃虚弱,纳化无力;若脾病及肾,阳虚气弱,腐熟无权, 清阳下陷、浊阴上逆则为纳呆、泄泻;若饮食失调,湿热内蕴,升降失常,亦导致泄泻。
2008-07-05 糖尿病性腹泻中医疗效好消渴症(即今之糖尿病)一词,早在《皇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更直指,若能控制饮食,则此病有救矣。
2008-07-01 中医“三消”治消渴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和微量元素钴,果胶可延缓肠道对糖和脂质吸收,微量元素钴是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而常吃南瓜有助于防治糖尿病。
2008-06-15 南瓜粉能降糖么?肾气丸治疗消渴病适用于阴阳两虚或阳虚为主者为宜,不宜泛治一切消渴病。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所说:“确然审是命门火衰,然后可用桂附,若由热结所致,下咽立毙矣。
2008-06-11 “温肾”才能“消渴”!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2008-05-28 拔罐疗法要注意!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
2008-05-27 拔罐也能降糖吗?2型糖尿病(T2DM)约85%的人肥胖或超重,90%伴高血压及/或血脂紊乱,50%以上的人无症状。现今与2型糖尿病相应的中医“消渴病”从病因学、体质学、症状学、起病与发病过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此建议将消渴病分为“显消病”和“隐消病”,治疗提出减肥消脂、补气化痰、活血化瘀、养阴固本四法。
2008-05-16 糖尿病的“中医消渴”论中医理论中,要说“一方治百证”是不现实的,但根据对病症的认识,确定几味对治疗比较有益的基础草药却是可以的。
2008-05-15 中医消渴好 降糖有妙药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减少,或者胰岛素的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长期高血糖.
2008-05-15 “中西合璧”齐降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杨晓晖博士最近完成的一项科研证明:心脏病微血管病变是早期糖尿病心脏病的特异性病理改变,其出现早于大血管病变;中药干预能够防治这种病变。
2008-05-14 中药真的能治“糖心病”?!现代医学证明,许多种中草药具有降糖控糖的作用。那么到底哪些经过试验验证,哪些最有效呢?
2008-05-08 降糖中药 谁最有效?我初患糖尿病,医生给我处方消渴丸控制血糖。可是,我身边的人意见分两派:一派说消渴丸属于中成药,中药的降糖效果很弱;另一派则说,消渴丸的降糖效果很强,吃多了有可能导致低血糖。我想知道,这个药,究竞降糖效果好不好?
2008-05-07 消渴丸究竟消不消渴?最近,一项关于“中药与基因功能调控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
2008-04-25 中药:“基因调控”降血糖?糖尿病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中医治疗是其中之一。而拔罐竟然也能治疗糖尿病?
2008-04-23 新奇!拔罐治疗糖尿病当人们尝试各种降糖食品时,却忽略了玉米须――我们吃玉米时随手扔掉的“废物”。其实,玉米须有非常不错的降糖效果,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2008-04-21 玉米须:古方降糖疗效好糖尿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之外,精神损伤,五志过激是其主要诱因;此外,与饮食所伤,体育运动缺乏,性欲不节,肾虚精耗等原因也有一定关系,且病程长,病势缠绵,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常用的秘方、偏方如下。
2008-04-09 小偏方“击垮”糖尿病苏格兰敦提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报告指出,黑茶里面含有一些类似胰岛素功能的元素,2型糖尿病人多喝黑茶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
2008-04-08 黑茶:降糖的天然“胰岛素”研究发现不少中草药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应用得当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
2008-04-03 有多少中药能降糖?研究发现不少中草药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应用得当对治疗糖尿病很有帮助。
2008-04-01 降糖中药知多少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表现。阴虚燥热是其病机核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虚标实为辨证要点,从虚论治为治本之法。但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若糖尿病合并感染,或水湿内停,水肿喘满,也可表现为虚中夹实,虚实夹杂。糖尿病并发脑心血管疾患也往往在虚证基础上出现实证表现。本文就湿热与糖尿病的关系作一论述。
2008-04-01 看看中医咋治“糖尿病”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已不仅局限于中医或者西医,而是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治疗。
2008-03-31 美味又降糖的食疗粥方医学专家认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需要积极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和及时治疗并发症,以提高生活质量。中医的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等方面独具特色。
2008-03-19 活血化瘀:灌溉生命园田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桂皮能够重新激活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大大加快葡萄糖的新陈代谢。
2008-03-19 桂皮好处多 可防糖尿病日本欧里扎油化公司科技人员分析发现,夜来香花籽有治疗糖尿病和消除活性氧的功能。
2008-03-17 夜来香能治疗糖尿病吗?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有效降血糖,成为良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2008-03-17 自我按摩 有效降糖对于糖耐量障碍的病人(即没有患糖尿病或糖尿病初期),可以通过选穴自我按摩进行辅助治疗。对于已经患了糖尿病,而且已经进行服药治疗多年的病人,只要坚持选穴自我按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008-03-16 “穴位按摩”的神奇疗效在不少糖尿病患者的印象中,消渴丸是纯中药,副作用少,而且价格便宜,因此成为了很多老年人的首选降糖药。但是,消渴丸并非纯中药制剂,不适宜患轻度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服用。
2008-03-11 并非人人适用消渴丸!中医认为糖尿病病人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多有血脉的瘀阻,按摩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2008-02-27 按摩有助于糖尿病治疗中医药能否延缓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等10家医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对此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2008-02-27 中医:延缓并发症有神效据《纽约时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降低血糖,控制病情。
2008-02-23 黄连素也可治糖尿病?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已鉴定的化合物有500种左右,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有机物主要有多酚类、咖啡碱、茶多糖、茶色素、维生素、氨基酸等,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
2008-02-22 茶叶能成为“降糖新宠”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类型: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
2008-01-03 中医如何治疗各型糖尿病研究表明,在糖作用后两个小时,服用辣椒素的狗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未服用辣椒素的实验狗的血糖水平。服用辣椒素两个半小时后测得的狗胰岛素含量,同样也高一些。
2008-01-02 发现:辣椒可治糖尿病为了保证疗效,防止上当受骗,专家推荐广大患者去大型正规中医院的内分泌专科进行系统、规范治疗。但是,由于中医来源于民间,除了正规中医院校毕业、在中医院里执业的中医师外,在民间确实存在一部分有着真才实学、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
2007-12-31 找中医看病有四大“看家法宝”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广大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健康,因此,不存在中医西医谁好谁不好的问题,也不存在谁强谁弱的问题。
2007-12-31 来自中医专家的三个提醒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以下的两种情况中更是如此。
2007-12-31 两种情况不建议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中医糖尿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般来说,在任何时候使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都是适合的,但临床观察显示以下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
2007-12-31 五种情况最适合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
2007-12-27 中医治“糖”综合调理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如改善症状明显,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适中等,甚至在西医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都可能发挥良好作用,但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不如西药出色。
2007-12-27 中医在“调”不在“降”宋代医学家又把口渴多饮的称为“上消”;消谷饥的称为“中消”;口渴多尿,甚小便混浊如脂膏的称为“下消”。
2007-12-27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如何回顾历史,自西学(包括西医)引入中国,中医曾多次成为被清除的对象,但中医在一片“倒声”中仍继续存在,并且绵延几千年。中医为何能屡打不倒?中医的未来是否依然屹立不倒?
2007-12-26 先进理念:让中医屡打不倒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可分布在肺、气管等呼吸道,还可存在于身体的皮、肉、筋、骨及血管等处,引起很多的疾病,如胸闷、心慌、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目眩,皮肤的麻木,关节的痛和肿胀等症状。
2007-12-26 糖尿病与中医的“痰”究竟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哪些不同的优势,患者在选择上应何去何从?在众多争议中,中医与中药路在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多位医学专家,希望他们能从不同角度,阐述中医和西医防治糖尿病的各自观点。
2007-12-25 中医、西医:兼收并蓄,各具特色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现在的人都能完全按照古人的防病理念生活,糖尿病患者就不会这么多。
2007-12-25近年全面启动糖尿病服务工程,首先探索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提出从脾论治糖尿病,阐明糖尿病病理关键在于脾转输功能失常,导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送、水谷精微转输与利用过程的紊乱和不平衡状态,从而开发出国家新药津力达口服液。
2007-12-24 中药治消渴见成效消渴丸是由中药复方与西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组成的中西药结合制剂,既具有中成药整体调节、改善症状、作用持久的特点,又具有降糖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用消渴丸时要注意不可将其与普通的中成药混为一谈,更不可随意服用。
2007-12-20 使用消渴丸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疑难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其中肥胖型2型糖尿病早期即存在络病,需全程治络。肥胖型2型糖尿病新病入络肥胖2型糖尿病核心病机是六郁和络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制或过食肥甘厚味而致饮食郁滞,食郁中焦,有碍脾胃升降,中焦郁闭进而发展为六郁。
2007-12-18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需全程治络病耳穴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是中医药学的宝贵遗产。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自然疗法日益盛行,耳穴疗法因其适应证广、奏效迅速、操作简便、易学易掌握、经济、无痛等优点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2007-12-18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白清副由于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以“腰膝酸痛”为主要表现,故多按中医的“肾虚腰痛”辨证施治。
2007-12-17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可按中医肾虚施治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特征是高血糖,常引起微血管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五大疾病之一。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较多,采用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血糖,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如果在用降糖药的同时加用中药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帮助。
2007-12-17 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患者益处多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友比那些不练的糖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要低,而且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较低。
2007-12-13 太极拳降糖好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成药种类多达数十种,面对不同部位的并发症、不同阶段的眼底改变、不同的临床证候,我们该如何选择用药。
2007-12-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辨证用药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糖尿病防治经验。其实,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并不矛盾,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本期我们特请专家为读者们介绍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的特色。
2007-12-07中药能抑制糖尿病时蛋白质非酶糖化、细胞活性物质表达可能是糖复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最终减轻了肾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损伤。
2007-12-05 中药可抑制糖尿病肾病进程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通过一些自我的推拿帮助治疗糖尿病。
2007-12-05 推拿四招降血糖中医认为,痰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日久可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更加重痰的形成,使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诸多并发症的形成。
2007-11-29 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其发病初期可没什么不适的症状。
2007-11-29 糖尿病初期可无症状糖尿病的发生除遗传因素之外,精神损伤,五志过激是其主要诱因;此外,与饮食所伤,体育运动缺乏,性欲不节,肾虚精耗等原因也有一定关系,且病程长,病势缠绵,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常用的秘方、偏方如下。
2007-11-28中医学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指导糖尿病养生,基于此种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思想。
2007-11-26 糖尿病养生中医指导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属祖国医学“消渴”等范畴。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可引起明显的脂类代谢紊乱,最终易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患。
2007-11-23 “消渴”从心治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过去的“富贵病”在今天变的普遍,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糖尿病的调理,我们建议大家尝试下面的食材,因为这对糖尿病或者有着不错的疗效。
2007-11-23 猪胰、南瓜和山药可降糖因为对于糖尿病性阳痿的病因病机,中医虽然认为多属于肾虚,但辨证也常有表现为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湿热下注者。与一般阳痿相比,糖尿病性阳痿更普遍存在着络脉血瘀、宗筋失用的病机。所以中医药治疗中医认为:应重用虫类搜剔之药,如蜈蚣、蜂房、刺猬皮等。同时,还应根据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2007-11-20 从汉武帝服用滋肾紫蚧胶说起药效学研究发现:消渴丸短期应用可以轻度降低高血糖模型动物的血糖水平,长期应用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模型动物的血糖升高,明显降低高脂动物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糖尿病并发的血脂异常,并可适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消渴丸的降糖作用优于优降糖且作用持久。
2007-11-20 风雨26年的消渴丸实际上水蛭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可怕。它非但不会在人体内生长,还有着极强的活血化瘀作用,是一种名贵的动物中药材。医学人员利用水蛭腹部有吸盘的特点,将其放在有红肿、瘀肿的患病部位,水蛭便会自动吸附到患处,把体内的污血吸出来。
2007-11-19 水蛭能降血糖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疗效尚难尽人意,尤其对于病情重、动脉远端闭塞或多阶段闭塞的患者,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我们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治疗下肢缺血,取得了初步疗效。
2007-11-19 中西合力疏通下肢动脉阻塞作用:通过调息运气,使丹田气足,固护腰肾,特别有利于腰底部健康,可使身体保持轻劲有力,提高免疫能力,以防病治病。
2007-11-19 吕仁和自然疗法十八段锦连载之四祖国医学虽然没有糖尿病脑病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散见于历代医学古籍中,属于中医的“健忘”。“呆病”等证的范畴。其成因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消渴病(即糖尿病)病位在肾,据《医学心悟》载“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
2007-11-19 糖尿病脑病的中医防治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
2007-11-19 中医辨治糖尿病性胃轻瘫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际,一切生物处于冬眠状态,人们应“早卧晚起”。早睡以保人体阳气,晚起以养人体阴气。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不可大汗淋漓,致使津气耗散。
2007-11-19 何谓秋冬养阴本段运动使手脚十宣穴位(位于十个手指和脚趾类端的正中)打开,使全身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全部动员,经络疏,气血通流畅,无论是五劳(血、气、筋、骨、肉造成的外在及内在劳伤)还是七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所伤)导致的身体不适均可慢慢解除。
2007-11-19 吕仁和自然疗法十八段锦连载二脂肪肝在早期偏实为主分:气滞型、血瘀型、痰湿型。后期虚实夹杂分:瘀脾虚型、阴虚血瘀型。后期肝瘀脾虚型、阴虚血瘀型治疗应以逍遥散和一贯煎及膈下逐瘀汤为主。
2007-11-19 糖尿病性脂肪肝中医调治当归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脂紊乱、高血粘、贫血、疼痛有改善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菌抗炎、护肾、保肝、平喘的作用。可以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的皮肤的感染、糖尿病血脂紊乱、糖尿病大小血管及神经的病变、代谢综合征、老年便秘等病症的治疗。
2007-11-19 补血良药当归中医在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将痛风分为3个病期13个类型治疗。痛风病情甚为复杂,病程长短不一,复发率高,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有的有高尿酸但无症状,有的缠绵不愈甚至发展到痛风性肾病,在痛风早期又容易与其他关节痛混淆。
2007-11-19 中医如何治痛风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4000万人,居世界第二。而准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又较之高出1%—4%,在这些人群中,有30%的人在3—5年内将发展为糖尿病患者。面对这一庞大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国内外医学界都在积极研发能有效干预的药物。这已成为糖尿病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2007-11-19 糖尿病前期的中药干预首先,山楂含糖量较高,25%的糖分含量使其跨入“高糖”水果层。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大量进食山楂并不合适。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有糖尿病患者为求降脂,一味大量进食山楂,导致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2007-11-19 一分为二看山楂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贵在早期治疗,即使服用中药汤剂,也必须严格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各种并发、伴发、继发的病症,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才有良好的效果。
2007-11-19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40%~60%的人伴有高血压。许多人在一发现糖尿病甚至糖耐量受损时,就已经有了高血压,并伴有血脂紊乱、腹型肥胖和微量白蛋白尿,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亦称代谢综合征。这些患者除了表现出糖尿病常见的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疲劳等症状,还伴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失眠的症状。
2007-11-19 合并高血压中医怎么治冬虫夏草2。5g、鸡肉165g、胡椒粉0。5g,味精、盐、生姜、葱白少许。鸡肉洗净切块。沸水锅中先下葱、姜、胡椒粉,再下鸡块待肉变色捞出,放入汽锅中;虫草洗净摆在鸡肉上,加入调料,盖严盖子,旺火蒸1。5个小时即熟。此膳补益肺肾、培中健脾。用于神疲少食、腰膝酸软者。
2007-11-16 糖尿病中医药膳系列之六猴头茵150g,黄芪30g、嫩鸡肉250g,生姜、葱白、盐胡椒面少许,绍酒10g、小白菜心100g、清汤750g、花生油15g。猴头茵温水泡发30分钟,发涨后切片,黄芪切片锅热后倒入花生油,投放黄芪、葱、姜、鸡块煸炒再入盐、绍酒、清汤、炖半小时,下入猴头茵装盘,用汤焯小白菜心,连汤浇盘。补益气、益脑强身,用于气亏虚,头晕等证。
2007-11-16 糖尿病中医药膳系列之七糖尿病病友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水果。血糖波动较大或正在调整降糖药物用量时,最好不要食用水果。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便秘是由于肠胃受病,或因燥热内结、津液耗伤导致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以排出;或因消渴日久气阴两伤,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阴伤津亏则肠道干涩,不能滋润大肠,而致大便排出困难。
2007-11-16 中医治糖尿病性便秘我们介绍豆类和蔬菜类食物的营养成分。常见的食谱有白菜烩豆腐、笋尖焖豆腐、家常豆腐、清蒸豆腐、榨菜豆腐汤、素炒豇豆、凉拌豇豆、肉片炒豆角。
2007-11-16 糖尿病中医药膳系列之三糖尿病足的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感染这三大因素有关,三者可相互协同作用加重病情。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基本上集中在“以虚为本,又感外邪”上,且诸家各有发挥。在糖尿病足的防治上,中医也有一定的特色。
2007-11-16 中医防治糖尿病足有特色药膳的应用主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施膳,只有辨证准,施膳才能有效,效果才能明显。虽然许多食物对糖尿病有保健作用,但是不同的病人服用以后,得到的效果不同。药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2007-11-16 糖尿病中医药膳系列之五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近几年来针灸被用于减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许多人纷纷去试用,其中也不乏糖尿病患者。
2007-10-29 糖尿病患者慎针灸无论你是家庭主妇还是未婚白领,在以前都可能对菜根不屑一顾,但是其实这些菜根都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食物哦。
2007-10-22 菜根妙用巧治疑难症对于糖尿病的防治,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并不矛盾,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2007-08-22 “五招”轻松对付糖尿病消渴丸作为一种使用剂量明确的降糖药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但不适宜用于患轻度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
2007-08-16 部分糖尿病人不宜首选消渴丸关于百合,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2007-08-15 百年好合——百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