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渴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中医消渴

中医治疗糖尿病基本思路

举报/反馈
2011-05-08 05:26:00《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和高血压、肥胖,都是伴随生活水平改善而出现的“富贵病”。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中医治疗糖尿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改善有独特的疗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研究员周超凡教授擅于将传统中医理论同现代药理相结合,经过多年研究与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4个诊治糖尿病的用药思路。

  思路一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而燥热愈甚,燥热愈盛而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常波及、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处方用药重在解决阴虚燥热问题,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调整岛功能、纠正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的思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周超凡体会到在治疗糖尿病时,以病为主,病证结合,取中西医之长,扬长避短,是可以提高治疗糖尿病的疗效的。周超凡认为糖尿病的诊断应主要靠西医诊断,若仅靠“三消”症状诊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思路二

  中药理论与药理、毒理相结合

  专家认为,中药对改善糖尿病之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效果很好,但降糖作用有时不理想,未能充分利用70多种对血糖有影响的中药。周超凡介绍,降糖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山药、葛根、白芍、地黄、枸杞子等30多种;升糖的中药有柴胡、紫苏、生、龙胆草、秦艽、龙葵、瓜蒌、党参、杜仲、鹿蹄草等近20种。周超凡认为,临床用药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中药降糖作用的科研成果,尽量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中药。糖尿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对于有毒理报道的中药应当避免使用,以免加重肝肾的负担。

  在治疗糖尿病主症时,应做到既要符合中医随症用药的原则,又要尽量选择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不使用有升糖作用的中药。在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其选用的中药大多数是既对症又降糖的,少数是只对症不降糖。

  思路三

  治疗糖尿病与改善并发症相结合

  糖尿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未得到很好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心、脑、肾的并发症即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肾病等,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周超凡认为,治疗糖尿病要把中医宏观的证候与西医微观的病理变化结合起来,标本兼顾。中医认为,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血少,燥热伤气,进而出现“阴虚血必滞”,“气虚血必瘀”。西医认为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其结果是导致毛细血管壁增厚,血液动力学及血液成分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些都与中医所述血滞、血瘀的状态是十分相似的。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包括冠心病、中风、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耳聋周围神经炎,乃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都直接或间接与中医的瘀血证有关。故中医常选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法为主要治法。

  思路四

  食疗法与锻炼相结合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运动锻炼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合理,存在着“四高三低”的特点,即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盐,低、低纤维素、低维生素,没有采用宝塔型的食物营养模式。适当节制饮食、少食多餐,既可控制餐血糖过高,还能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周超凡认为,每日进食总量及三大营养素所占比例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准确计算、严格遵守。当患者肾功能尚好时,为了保持其精力、体力、免疫力,防止消瘦,可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比例,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可改善糖耐量和免疫功能。

(责任编辑:张蓝飞 实习编辑:李贺)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