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渴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中医消渴

糖尿病上中下消的针灸治疗

举报/反馈
2011-04-06 06:54:0039健康网社区

  糖尿病上消的针灸治疗:

  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且甜。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则:润燥,生津止渴。针灸治疗:

  治法:取手足太阴及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于补泻法。

  处方:肺俞,合谷,鱼际,廉泉,照海,三阴交。

  方解:肺俞、合谷清上焦之热以润肺,鱼际是肺经之荣穴,用以清肺热,廉泉清火利,生津止渴;肾阴为体阴液之根本,取照海、三阴交,滋肾水养肺金。

  药物配伍

  方药:消渴方加麦冬,葛根。天花粉30g,生地黄20g,鲜藕汁60ml,麦冬20g,沙参20g,知母15g,黄芩10g,葛根20g。

  加减:若苔黄燥,烦渴欲,脉洪大为肺热盛,耗损气阴,加入人参白虎汤,以清泄肺胃之热,生津止渴。

  若脉洪数无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等肺肾气阴亏虚,用二冬汤益气生津,清热止渴。

  方解:肺俞、合谷清上焦之热以润肺,鱼际是肺经之荣穴,用以清肺热,廉泉清火利咽,生津止渴;肾阴为体阴液之根本,取照海、三阴交,滋肾水养肺金。

  加减:若苔黄燥,烦渴欲饮,脉洪大为肺胃热盛,耗损气阴,加入人参白虎汤,以清泄肺胃之热,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加麦冬,葛根。天粉30g,生地黄20g,鲜藕汁60ml,麦冬20g,沙参20g,知母15g,黄芩10g,葛根20g。

  治则:清肺润燥,生津止渴。针灸治疗:

  处方:肺俞,合谷,鱼际,廉泉,照海,三阴交。

  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小便频且甜。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取手足太阴及背俞穴为主,毫针刺,用于补泻法。

  糖尿病上消的针灸治疗:

  药物配伍:

  若脉洪数力,烦渴不止,小便频数等肺肾气阴亏虚,用二冬汤益气生津,清热止渴。

  糖尿病中消的针灸治疗:

  主证:多食易饥,嘈杂,烦热汗多,形体消瘦,或大便秘结,尿多,溲黄甜甘,苔黄而燥,脉滑数。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针灸治疗:

  治法: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处方:中脘,天枢,大都,陷谷,三阴交,太溪。

  方解:中脘是胃经募穴,腑之会穴,配天枢有泻胃火,近腑会之作用,大都配三阴交泻热,陷谷泻胃热,三阴交配太溪,滋真阴以润燥;胃火清,阴得复,则诸症痊愈。

  药物配伍:

  方药: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生石膏30g,生地黄20g,天花粉20g,黄连10g,麦冬15g,知母15g,山楂15g,石斛15g,山药60g。

  加减:若大便秘结不,可用增液承气汤加减润肠通腑,使大便通利再用上方。

  方解:中脘是胃经募穴,腑之会穴,配天枢有泻胃火,近腑会之作用,大都配三阴交泻脾热,陷谷泻胃热,三阴交配太溪,滋真阴以润燥;胃火清,阴得复,则诸症痊愈。

  主证:多食易饥,嘈杂,烦热汗多,形体消瘦,或大便秘结,尿多,溲黄甜甘,苔黄而燥,脉滑数。

  处方:中脘,天枢,大都,陷谷,三阴交,太溪。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治法:取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

  药物配伍:

  糖尿病中消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方药: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生石膏30g,生地黄20g,天花粉20g,黄连10g,麦冬15g,知母15g,山楂15g,石斛15g,山药60g。

  加减:若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加减润肠通腑,使大便通利后再用上方。

  糖尿病下消的针灸治疗:

  (1)肾阴亏虚

  主证:便溺不摄,烦躁引饮,甚则面目黑,小便混浊如膏淋,口渴,饮一泻二,舌质嫩红,脉沉细数。

  疗法:滋补肾阴

  针灸治疗:

  治法:取背俞,足少阴,足太阴经穴,毫针刺,用补法。

  处方:肾俞,太溪,三阴交,照海。

  加减:肺热者配少商、尺泽。

  方解:本证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故取肾俞补益肾气;太溪、照海滋肾阴清下焦余热,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处,补之能益三阴,若兼肺热津伤,配少商、尺泽清肺热、保津液、止烦渴。

  药物配伍:

  方药:六味地黄加减。生地20g,山萸肉12g,山药30g,玉竹15g,女贞子10g,枸杞子15g,麦冬15g,天花粉30g,炙首乌15g,乌梅肉10g,地龙30g,砂仁 10g。

  加减:①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烦躁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加黄柏、知母各10g,龙骨牡蛎各15g,龟板12g,以养阴清热,固精潜阳。②若尿量多混浊者,加益智仁20g,桑螵蛸15g,五味子12g,益肾滋阴。③若气阴两虚,证见神疲乏力气短,舌淡红,加黄芪,黄芩,以理脾益气。

  (2)阴阳两虚

  主证:小便频,混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憔悴,轮焦干,腰酸膝软,四肢乏力欠温,阳痿,舌淡苔白而干,脉沉力。

  治则:阴阳双补

  针灸治疗:

  治法:直取背俞穴,任督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刺,皆用针法可加灸。

  处方:脾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方解:人体阴阳互根,阴虚虽为本病病理基础,但病久阴损及阳,终于成阴阳两虚之证,方中取肾俞、命门、关元、气海,滋肾阴,益肾阳,又取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补益脾胃以助先天。诸穴相配伍,针灸并施,使阳得阴助,而生化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药物配伍: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20g,山药30g,山茱萸20g,五味子10g,金樱子15g,覆盆子15g,桑螵蛸12g,肉桂10g,附子10g,补骨脂15g,麦冬20g。

  加减:若出现血瘀之症,可加丹参20g,山楂15g,红花12g,桃仁 10g。活血化瘀以增疗效。

(实习编辑:乌英)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