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消渴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糖尿病 > 中医消渴

糖友应该如何应用消渴丸

举报/反馈
2009-04-08 04:06:0039健康网社区
糖友应该如何应用消渴丸


  消渴丸是由中药复方与西药格列本脲(优降糖)组成的中西药结合制剂,既具有中成药整体调节、改善症状、作用持久的特点,又具有降糖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的特点,因此应用消渴丸时要注意不可将其与普通的中成药混为一谈,更不可随意服用。

  一、应严格遵循消渴丸说明书

  经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广州中一药业对消渴丸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在新版说明书中将消渴丸的服用方法由“餐后服用”改为了“餐前服用”,根据专家论证,消渴丸从餐后服用改为餐前服用,能更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消渴丸所含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起效迅速,发挥作用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服药后的半小时到2小时内。如果进餐前半小时内服用消渴丸,进餐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进餐完毕正好是消渴丸发挥降糖作用的高峰期,此时由于进餐后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因此餐前服用可以更好地避免低血糖,因而更安全;另一方面,糖尿病的治疗,最理想的目标就是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能得到满意控制,消渴丸在餐前服用的话,既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又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使机体内的血糖能长时间保持相对平稳状态而且更有效。

  二、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消渴丸的适应症常常是一些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较轻型患者一般并不适合选用该药,一些仅血糖升高尚不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例更不宜选用。对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治疗开始应先进行饮食控制治疗,不宜过早选用该药,对于一些轻型糖尿病患者,经食疗后大多即可缓解,对效果不佳者再根据情况选用消渴丸。

  三、治疗方法要得当

  由于消渴丸的降糖作用较强,服用应从小剂开始,即每日5粒,缓慢加量,不要开始就给予“常规量”。另外,该药所含格列本脲(优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半衰期为8~12小时,故每天给药不超过3次,且应尽量避免晚间临睡前服药,因睡眠后低血糖反应不易发现和治疗。另外,晚上或夜间体内升血糖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处于较低水平,亦容易造成低血糖。特别禁止因急于求成而随意增加药量或给药次数。

  四、摄入碳水化合物减少

  糖尿病患者早期食欲往往亢进,随着病程的延续,后期糖尿病患者往往食欲不佳,进食较少,尤其是老年患者,进食较少且不规则。有些患者过分限制饮食,这些情况均使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受限。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食欲不佳,晚上未进食即服药休息,致使夜间发生低血糖反应。

  五、老年病人及肝肾功能状况

  该类药物诱发低血糖和年龄有明显关系,老年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通常较严重,且老年人较少出现肾上腺释放反应,常无先兆而转入嗜睡或昏迷。老年患者肝肾功能衰退,故药物代谢减慢。消渴丸所含优降糖,其代谢产物仍有活性和降糖作用,部分在肝脏代谢,部分经肾脏排出。因此,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原则上禁用。另外,有些老年患者精神状况较差,记忆力减退,造成重复过量服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六、和其它药物的协同作用

  消渴丸和某些药物同时应用可诱发或加重低血糖:

  1、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这类药物和消渴丸合用时,可使降血糖作用加强。有的糖尿病患者应关节疼痛而加用阿司匹林,因此而出现低血糖反应。

  2、 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此类药物可加重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心得安低血糖的特点是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其交感兴奋症状如心动过速、心悸、焦虑等往往不明显。故在治疗糖尿病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心得安等 受体阻滞剂。

  七、密切注意检测以有效防治

  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关键在于预防。在消渴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血糖,尤其是治疗初始的一周,如果血糖下降过低应注意将药物减量。治疗中如果患者出现心慌、出汗、焦虑或昏迷等,应立即想到低血糖反应的可能性,抽血查血糖即可证实,此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救治。如果患者尚清醒可给予糖水或进食少量食物,昏迷时应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及5%葡萄糖持续滴注。由于其代谢产物有持续性降血糖作用,低血糖清醒后可再度昏迷,因而治疗持续滴注1~2天,血糖平稳后方可停止。在用葡萄糖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及血电解质等指标,以防导致治疗后高血糖和高渗昏迷。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侯丽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