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致聋。那么,儿童该如何合理用药?日常用药又存在哪些人们容易忽略的误区呢?
2016-11-16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很多家长由于缺乏对儿童听觉言语发育的认识,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措施。比如发现刚生下来的孩子对声音没有反应,开始立即打针吃药;或者到孩子三岁还不会说话,却认为是“贵人语迟”,疏于就医。所以了解儿童听觉发育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家长做正确的决策。
2016-04-073月3日是“爱耳日”,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呵护儿童听力健康?听专家怎么说。
2016-03-08音乐胎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胎教方法,不仅能促进胎儿的身心发育,还能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音乐胎教虽然好处多多,但如果操作不当,直接将音源放在腹部,而不是让宝宝间接听音乐,可能反而会影响到孩子听力。
2016-03-03在导致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因素中,高胆红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据有关报道,胆红素值越高,对听力损伤的程度越重。所以,对于胆红素比较高的宝宝,父母在日后的育儿中也要注意积极做好防治,并观察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表现。
2015-11-1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细心的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宝宝有时会用自己的小手不停地揪自己的耳朵,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015-04-21宝宝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不正确掏耳朵,极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影响张口和咀嚼。常给宝宝掏耳朵还会引起其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滋生细菌。由于宝宝好动,若掏耳朵时不注意,掏耳勺便可能伤及其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宝宝听力。
2014-09-26中耳炎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数据显示,宝宝在3 岁以前大约有三分之二以上得过中耳炎。感冒、不正确的哺乳姿势、家居环境的污染等都可能是诱发中耳炎的因素。因此,家长要注意各种生活细节,别让宝宝因为自己的疏忽而染上中耳炎。
2014-08-03外耳道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的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外耳道炎较常见于游泳季节,又被称为“泳者耳”。
2014-07-21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等,是由于咽鼓管不通畅、阻塞等原因引起的传导性耳聋和鼓室积液的病理改变。
2014-03-26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2014-03-07孩子的咽胶管又短又直,两个鼻孔一起擤鼻涕时,鼻子内的压力可能会让分泌物流入鼻窦或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患有急性中耳炎,应及早治疗。
2013-10-15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急性发炎,是4 岁以下孩子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中耳炎是由于耳咽管( 连通中耳腔和鼻腔后壁)功能不良或阻塞,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造成的。
2013-08-02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法(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法(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就可以把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2013-08-021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筛查,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实施干预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聋哑儿童数量。
2013-08-01由于儿童尚未发育完全,其咽鼓管短、平、粗,一旦发生上感特别容易通过咽鼓管诱发中耳炎。如果孩子没有及时治疗,对听力会有所影响,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彻底可能需要手术进行修补。
2013-07-3070%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自愈,但也有10%左右的患儿会持续或反复发病以致最终要接受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未及时处理的话,部分孩子最终会引起轻到中等程度的听力损失。
2013-07-11一对正常的夫妻会生育一个耳聋宝宝吧。答案是肯定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尹爱华博士认为,引起耳聋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聋病患者中,约60%的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才是降低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
2012-09-05有种常发生于5岁儿童的中耳炎不流脓、不发烧、耳痛也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家长会逐渐发现,孩子逐渐把电视的声音调大了、说话也大喊大叫,经常对人爱理不理。这种叫“分泌性中耳炎”,秋季是其相对高发季节。
2011-10-21噪声、高分贝的刺激,可引起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失常,造成内耳缺血、缺氧等,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长时间带着耳机听音乐玩游戏便是危险行为之一。专家提醒家长们,要尽量控制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使用音量等。
2011-08-09英国科学家警告说,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和其他健康问题。
夏天到了,随着天气的日益炎热,许多家长都会带小孩去游泳,来消除夏季的暑热,但是对于身高还不够的小孩来说,呛水必不可少,很多小孩也习惯性的用两手指捏两侧的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来,专家表示,这种不正确的擤鼻涕的方式极其容易引起中耳炎。
经常看见有的人耳朵前长着“小耳朵”。医学上称为“副耳”,俗称“拴马桩”,是长在正常耳朵前面的突起的东西,形状多样,有的像个小耳朵,有的呈半月状,还有的只是一个小圆包。有时候一只耳朵前可以长好几个小的副耳。副耳通常生下来就有,是由于胎儿时期发育异常造成的。有时候会与其他畸形同时发生。副耳是可以切除的,而且是比较简单的小手术。
宝宝听力不过关,并不表明听力一定有问题;而听力筛查过关了,也并不代表听力就百分之百没问题。不信?进来看看!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则高达22.6%,中重度以上也有1%左右。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出现呀呀学语,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
2011-01-03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社会更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此,家长和老师应保护好儿童的听力,多了解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
2010-11-08 3岁的刘宝鑫出生后不久发现双耳失聪,在及时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了。有关专家认为,儿童听力障碍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如果错过最佳语言时机,即使配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也难以完全恢复语言能力。
由于孩子的年龄小,不会表述,对于其听力障碍的早期症状,成年人很不容易发现。但是,如果听力真的出现了问题,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耳聋信号,家长或教师如细心观察是不难发现的。这些早期听力障碍的信号表现是:
听力损害首先是噪声污染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噪声垃圾,如:工地、纺织厂、迪厅、ktv、酒吧、用耳机听mp3、放爆竹、看电视、长时间上网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接触噪声,而被侵害最严重的首先是听觉系统,长时间暴露在噪声污染环境中,就会造成听力下降,所以要尽量减少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宝宝得了发生中耳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瞩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宝宝未得到彻底治疗而留下隐患。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尤其是婴幼儿期的宝宝机体抵抗力低,中耳炎可以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我们特别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一般感冒刚开始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细菌容易趁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资料表明,很多宝宝的听力损伤缘于常见耳病的处理不当,下面就请相关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下宝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听力自测方面的知识——
在讨论喂奶姿势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小耳朵里面的秘密:宝宝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个小管与鼻咽部相连,叫作咽鼓管。
年轻的母亲因为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结构,看不清耳内的组织或是用力不当,容易将耳道深处的鼓膜刺破,从而造成外耳腔和中耳腔之间相通,导致病原菌乘虚而入,在中耳腔内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耳道内感染,流脓,势必影响孩子的听力,严重的甚至导致耳聋。所以替小孩挖耳屎应该禁止。清洁耳道时,应该用消毒棉签,并且避免过分用力。
仔细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或许你早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可你知道吗,在所有的声音中,并不是每一种都“声声入耳”,其中噪声就是我们应该远离却又很难完全避免的。而且相对于成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下面是各种声音或者场合所达到的分贝数。
耳朵是宝宝最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个先天性耳聋的婴儿出生,也就是说,每100个新生宝宝中就有一例。存在听力障碍的宝宝,如果能被及早确认,便可以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通常,训练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一对健康的“顺风耳”,但周岁内的宝宝尚不会说话,如何才能了解他的听力发展情况呢?
渗出性中耳炎,即中耳腔内有液体存留,是由于咽鼓管通气及排液功能障碍,鼓室内外气压不平衡所引起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这种儿童常见病大多发生在2岁~6岁时,是造成听力损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儿童易患渗出性中耳炎与其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由于儿童咽鼓管短、平、宽而直,故较成人发病率高。上呼吸道感染为其主要病因,其它凡能引起咽鼓管机能障碍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增殖体肥大等,均可并发本病。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耳聋和听力减退者有7000万人之多,他们大多种因于婴幼儿时期;除了少数儿童是药物中毒性耳聋和由中耳炎引起外,多数患儿是家庭噪音所造成。
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在妈妈肚子里就已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幼儿阶段。换言之,要想孩子终生听力良好,务必抓好出生后至3岁的听觉保健。宝宝听力需在保护中发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如亲代带有的致聋基因是显性的,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基因传给子代,子代就会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理论上讲,其后代将有半数耳聋,但实际遗传性畸形的数字,被转变基因所修改,即外显要比理论的数量少。大约1/3遗传性耳聋合并其它畸形(综合征),显性遗传性耳聋伴综合征者,占遗传性聋的10%。
耳疾,就得先对耳朵有初步的认知。您知道外耳和中耳的区分在哪儿吗?简单来说,耳膜以外的地方,称之为外耳;耳道的部分和耳膜以内的地方,则称之为中耳。有了这层认知之后,就可以了解及中耳炎了。宝宝常患的耳疾,首先是外耳炎及中耳炎。看似不怎么严重的疾病,若没有得到父母悉心的照料,也可能酿成大病,严重者还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2、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的噪音的时候,例如,隔壁在打电钻或者工地上机器响个不停的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那种保护听力的耳塞,或者带着孩子远离污染源。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耳聋和听力减退者有7000万人之多,他们大多种因于婴幼儿时期;除了少数儿童是药物中毒性耳聋和由中耳炎引起外,多数患儿是家庭噪音所造成。
首要是积极防病诸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中耳炎等,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婴儿的听觉器官,进而造成听觉障碍。针对此类疾病,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打好防疫针。 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在妈妈肚子里就已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幼儿阶段。换言之,要想孩子终生听力良好,务必抓好出生后至3岁的听觉保健。宝宝听力需在保护中发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如亲代带有的致聋基因是显性的,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基因传给子代,子代就会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理论上讲,其后代将有半数耳聋,但实际遗传性畸形的数字,被转变基因所修改,即外显要比理论的数量少。大约1/3遗传性耳聋合并其它畸形(综合征),显性遗传性耳聋伴综合征者,占遗传性聋的10%。
耳疾,就得先对耳朵有初步的认知。您知道外耳和中耳的区分在哪儿吗?简单来说,耳膜以外的地方,称之为外耳;耳道的部分和耳膜以内的地方,则称之为中耳。有了这层认知之后,就可以了解及中耳炎了。宝宝常患的耳疾,首先是外耳炎及中耳炎。看似不怎么严重的疾病,若没有得到父母悉心的照料,也可能酿成大病,严重者还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4、如果家和学校都被车水马龙的环境所包围,那么孩子无论上学还是在家都将总是生活在一个过度嘈杂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孩子的听力就肯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就应该在房间的布置上和安排上做一下小小的调整:父母可以更换密封性更好的窗户或者门;选择静音的加热和通风设备;让孩子呆在受外界影响最小的房间里。这些细微的调整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保护听觉能力的环境。
还有一个原因是儿童机体免疫力较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感冒后,常伴有鼻塞、流涕等,鼻腔黏膜会充血肿胀,继而波及到咽鼓管,会导致中耳黏膜有液体渗出,形成渗出性中耳炎。但一些家长却常常可能忽略孩子感冒时出现的这些症状,而这些症状正是中耳炎的隐患所在。
人的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一、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结果了显示儿童年纪愈小,存在中耳积液的机会愈高,而严重的中耳积液会导致弱听、听骨及鼓膜硬化,甚至听力永久损失成为“聋儿”,这将阻碍儿童的语言、学业和社交发展!事实上,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中耳积液的儿童中,有85%的人听力正常,但存在中耳积液的儿童,只有50%的人达到正常水平 。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热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以免迁延转为慢性,或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本病属化脓菌感染,故临床治疗首先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其次应注意保持耳部消洁,及时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耳。洗耳药一般予3%的过氧化氢液。滴耳消炎药一般可酌选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掏耳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预防感冒:临床上发现,大多数孩子的中耳炎是由感冒引起的继发疾病。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纸巾帮助其轻轻擦去分泌物。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擤鼻涕,即交替将鼻翼压向鼻中隔,分别擤左右两个鼻孔,切忌用手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的压力,使鼻涕和细菌通过咽鼓管返流至中耳内,诱发中耳炎。
庆大霉素曾经是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幼年感染麻疹可能导致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感染腮腺炎可能导致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平时鼻子容易堵,睡觉时打呼噜、张嘴呼吸的孩子出现传导性耳聋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孩子头部碰撞后诱发耳聋加重。 耳聋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刚出生的孩子双耳神经性耳聋可能与先天性遗传有关,如父母近亲结婚、父母携带耳聋基因等。
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坚固,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看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
大脑听觉中枢的可塑性在出生后12个月内最佳,3岁后就不会再有显著改善。从出生至5岁,被视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前6个月大时的听力,已证实对语言的正常发展非常重要。
据估计,每10000个新生儿中有20位有听力障碍的困扰。家长应多观察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因为在开始讲话前,儿童的听力障碍并不容易被发现。 有些儿童有较高机会出现听力问题,例如早产儿、曾在新生儿加护病房住院、曾用可能会损坏听力的药物治疗、出生时缺氧、耳内感染、脑膜炎或其他中枢神经感染等。幼儿常见的耳朵问题是中耳炎及耳屎堆积。
外耳道的用处是收集、传导声音到中耳去。耳朵眼有了东西阻塞,就能妨碍听力,如外耳道发炎肿胀,有大量耳屎堵塞、生疖子、长瘤子,小孩在玩耍时将豆子或石子等异物塞入外耳道等。这些原因引起的耳聋比较容易治疗。只要把阻塞的原因消除,耳朵便能恢复听力。预防这种耳聋的方法是:不要掏耳朵;洗头、洗澡、游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或用棉花将两耳轻轻塞住;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放东西。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婴幼儿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及早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B1、B12、丹参等药物,可以改善血循环和促进神经营养代谢,必要时亦可用高压氧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失聪和听力损伤的事实档案》表明,至少有1/2的听力损伤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听力保护重在预防:
致聋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多黏菌素B、奎宁、阿司匹林等。
一些耳聋疾病“听不见”并不明显,有人表现为耳朵闷、耳鸣、眩晕,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听力下降。由于人有双侧耳朵可以感觉声音,一侧听力损害对日常工作、生活没有影响,有些粗心的人在健康检查时,才偶尔发现自己的一侧耳朵已经聋了多年。
人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闭的气腔,只有前壁有一称作咽鼓管的小管通向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的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幼儿耳的发育尚不完善,咽鼓管较短,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所以,孩子患中耳炎的机会远比成人多。
如果发现孩子的听力 存在问题,应到有耳鼻喉专科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目前,条件好的专科可以把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听中枢等听觉通路上的问题都找出来,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比如,外耳中耳的疾病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也可用助听器。内耳、听神经或听中枢病变者用助听器或进行听觉言语训练。
李女士的儿子豆豆两岁多,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感冒时,老是吸鼻涕。前日,他又感冒了,过了整整十天才好转。没想到治好了感冒,李女士发现豆豆的耳朵流黄水了。
耵聍称耳屎,它由耵聍腺分泌。耵聍腺在外耳道的外段,外耳道的软骨部皮肤上。耵聍腺分泌的耵聍是一种较粘稠如果酱液体,干燥后酷似黄色蜡样屑片。有的耵聍较稀薄,呈油状,俗称‘油耳’。后者多见于婴儿,尤其是肥胖儿。随着下颌关节活动自行脱落。
早期发现,在医疗机构方面,重要是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家长方面,主要是密切观察婴儿的听觉语言行为,如3个月以内会对突然出现的强声产生眨眼或全身抖动反应;4个月能把头转向声源方向;6个月可旋转头部寻找周围兴趣的发声物体;9个月开始学叫“妈妈”、“爸爸”:1周岁可独立站立,如果发现婴儿有异常表现应该立即去医院耳科检查。如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聋,应立即为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与耳模,借助手助听器,尽早开始听觉言语训练。
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脱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大而硬的耵聍应先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1日4次,待耵聍软化后,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
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以上。
除了当宝宝患上耳疾时,妈妈要特别照顾以外,日常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怎样呵护宝宝的耳朵。
新生宝宝通常会经过医院的听力检查,但有的隐性因素却常常被忽视。如果有下列10个高危因素且又感觉宝宝听力不敏感的,应再次带宝宝做详细检查。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铁钉、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多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长久难愈,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小丽孩子是位中学生。因经常戴耳机听音乐和学英语等,近来总感到耳朵里“嗡嗡”作响,连上课时也是这样,弄得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分散,学习成绩也大幅度下降,为此十分苦恼。不知道这孩子的耳朵“嗡嗡”声是否与其常戴耳机有关呢?
当孩子发高热,许多家长就希望赶快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退烧、抗菌药。殊不知,这些氨基糖柑类抗生素药含有致耳毒性,对儿童的听力损害很大,药量过多会导致耳聋,终生无法恢复听力。
每逢季节转换的时候,气温变化较大,小儿感冒增多,中耳炎患儿也会增多。“有人以为只有重感冒才会引起儿童中耳炎,其实不然,轻微的感冒也可能引起中耳炎。”罗仁忠说,儿童中耳炎症状为剧痛、烦躁、哭闹。由于中耳炎一般在半夜发病,影响到小儿睡眠,还会出现睡眠失调症状。
近年来,人们对“打呼噜”引起的睡眠问题以及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孩子“打呼噜”引起的睡眠问题更让人关注,因为轻者会造成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重者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改变及心理发育障碍。许多人还认识了与“打呼噜”有关的医学新名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目前值得提醒家长的是:您在关心孩子的睡眠时,请别忘了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耳朵是否合并有听力下降!
中耳炎的基本症状可以有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反应,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其痛剧烈,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婴儿不愿吃奶,牵拉或摩擦单侧耳朵,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会加重。但是,在鼓膜发生化脓性穿孔,脓液流出外耳道后,耳痛会明显减轻、好转。在中耳化脓感染期间,听力可明显下降,伴耳鸣,在鼓膜穿孔后,听力反而会稍好转。如果是分泌性中耳炎也可出现高热,但耳病等症状不明显,家长不容易发现,随着耳内积液加重听力可受到明显影响,对孩子的听力影响较大。
何谓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急性或慢性发炎,是4岁以下孩童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中耳炎是由于耳咽管(连通中耳腔和鼻腔后壁)功能不良或阻塞,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造成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对儿童来说,中耳炎在各类疾病中占有极高比例,分泌性中耳炎位居所有就诊疾病的首位,在需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居于第二位。美国的一份有关中耳炎的研究资料表明,2岁~3岁以下的儿童,至少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几率是80%,可见中耳炎的发病率是多么高!由于对听力的影响巨大,导致患儿的生活质量下降,该病甚至会对小朋友的一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当婴儿一至三个月时,如果听觉正常,他(她)听到突然发生的声响后会眨眼、瞳孔扩大、头部和身体会有颤动。三至六个月的婴儿,对语言声音逐渐熟悉,听到声音后,头部常会转向有声音的一边。
一、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
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发育成熟阶段,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小儿1至3岁刚脱离母体营养保护,特别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早期发现,在医疗机构方面,重要是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包括耳声发射测试和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等;
家长和老师若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临床治疗、配助听器或进行语言练习等,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儿童在语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育不良的。
如何发现宝宝受外耳炎侵扰?并不难,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外耳炎的临床症状为:耳朵似乎怎么清都不干净,不断有分泌物流出,此时妈咪就得特别留心,检查宝宝的症状,有必要应带孩子到医院儿科或耳鼻喉科诊治,进行清理。
若诊断不是很确定、病童年龄大于3岁、症状轻微无并发症,或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中耳炎,就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如果孩子以前就接受过抗生素治疗,低于两岁、为复发性或持续性中耳炎,或是已上托儿所的病童,就建议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有时需合并口服药、打针、全身治疗或是耳膜穿刺术等方式,若只使用耳药水,帮助不大。
根据国外的调查报告,过敏性鼻炎常常发生在耳朵感染之前。研究还指出,3岁以上的宝宝,若有反复或慢性中耳感染,有50%并发过敏性发炎。其他可引起中耳炎的原因还有感冒、鼻窦炎、过度肥大腺样体、腭裂、鼻息肉、甲状腺功能不好和鼻腔肿瘤等。
细心的父母都会发现,婴儿平躺着啼哭时,眼泪顺着眼角流向耳部,部分会停留在耳廓里。有的年轻父母忽略了这个细节,孩子啼哭后,便将婴儿抱起。专家提醒,宝宝躺着啼哭后,先用干毛巾将孩子耳部附近的泪水轻轻擦拭后,才将婴儿抱起,以免患上中耳炎。
“我们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非常小心,肯定没把水弄进宝宝的耳朵,可他为什么却患了中耳炎呢?”看到宝宝生病,经常会有父母不解地向医生询问。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其中70%~80%都是由感冒引起。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以为孩子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了就是病好了,其实,急性中耳炎可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
小儿一旦出现发热、耳痛等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时查体若见鼓膜充血、膨隆,甚至耳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考虑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胎儿期从孕妇入手保护听力妊娠母体的抵抗力较他人弱,应避免去过于拥挤的场所,以免感染病毒性感冒 、腮腺炎 、脑炎 、风疹 等传染性疾病。
还有一种是药物中毒。孩子患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时,如医生给孩子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不当,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孩子内耳听觉器官中毒,听力明显下降,甚至耳聋。
年轻的母亲因为不熟悉耳朵的解剖结构,看不清耳内的组织或是用力不当,容易将耳道深处的鼓膜刺破,从而造成外耳腔和中耳腔之间相通,导致病原菌乘虚而入,在中耳腔内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耳道内感染,流脓,势必影响孩子的听力,严重的甚至导致耳聋。所以替小孩挖耳屎应该禁止。清洁耳道时,应该用消毒棉签,并且避免过分用力。
精神心理因素:现代社会各年龄段人们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升学、白领争创工作业绩、社会竞争力,使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成为突发性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料表明,很多宝宝的听力损伤缘于常见耳病的处理不当,下面就请相关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下宝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听力自测方面的知识——
平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但是当宝宝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为了维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由于小宝宝的耳部尚未发育完善,咽鼓管还比较短,而且位置低而平直,如果你横抱着宝宝喂奶、让他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奶瓶竖得过直等等,都容易造成宝宝呛奶,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有位美国蓍名的儿科医生布雷寿顿,曾经做了个有趣的试验,让妊娠7个月的母亲在B型超声的荧光屏前,在胎儿觉醒状态下,让其听母亲腹壁外的格格声,观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结果发现胎儿头转向了发出声音的方向,说明宝宝隔着肚皮听到了。
耳疾,就得先对耳朵有初步的认知。您知道外耳和中耳的区分在哪儿吗?简单来说,耳膜以外的地方,称之为外耳;耳道的部分和耳膜以内的地方,则称之为中耳。有了这层认知之后,就可以了解及中耳炎了。宝宝常患的耳疾,首先是外耳炎及中耳炎。看似不怎么严重的疾病,若没有得到父母悉心的照料,也可能酿成大病,严重者还会影响宝宝的听力,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仔细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或许你早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可你知道吗,在所有的声音中,并不是每一种都“声声入耳”,其中噪声就是我们应该远离却又很难完全避免的。而且相对于成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
当胎儿在觉醒状态,听到母亲腹壁外的格格声时,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原来在小儿出生前几个月,他们听的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能准确地听了。他们已能区别声音的类型(如嗡嗡声或铃声)、声音的强弱、调的高低、熟悉或不熟悉的声音,甚至已能辨别声音来源的方向。
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4个阶段:
耳朵是宝宝最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个先天性耳聋的婴儿出生,也就是说,每100个新生宝宝中就有一例。存在听力障碍的宝宝,如果能被及早确认,便可以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通常,训练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一对健康的“顺风耳”,但周岁内的宝宝尚不会说话,如何才能了解他的听力发展情况呢?
掏耳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纤长的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人的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首要是积极防病诸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中耳炎等,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婴儿的听觉器官,进而造成听觉障碍。针对此类疾病,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按照计划免疫程序打好防疫针。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如亲代带有的致聋基因是显性的,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基因传给子代,子代就会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理论上讲,其后代将有半数耳聋,但实际遗传性畸形的数字,被转变基因所修改,即外显要比理论的数量少。大约1/3遗传性耳聋合并其它畸形(综合征),显性遗传性耳聋伴综合征者,占遗传性聋的10%。
专家提醒家长,使用引流管将积液清除后,必须将流出的液体确实地擦干,以免造成外耳感染。此外,切除扁桃腺、使用抗组织胺、消肿药物,或是类固醇对消除中耳积液并无明显效果,不建议家长轻易尝试。
左右摇头也是患中耳炎的重要特征。因为耳朵里不舒服,宝宝会试图通过摇头来减轻症状。所以,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他耳朵可能不舒服。
如何预防中耳炎?专家指出,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要做到这一点,正确处理以下几个环节尤为重要:
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4个阶段: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下面是各种声音或者场合所达到的分贝数。
耳朵是宝宝最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个先天性耳聋的婴儿出生,也就是说,每100个新生宝宝中就有一例。存在听力障碍的宝宝,如果能被及早确认,便可以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通常,训练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一对健康的“顺风耳”,但周岁内的宝宝尚不会说话,如何才能了解他的听力发展情况呢?
渗出性中耳炎,即中耳腔内有液体存留,是由于咽鼓管通气及排液功能障碍,鼓室内外气压不平衡所引起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这种儿童常见病大多发生在2岁~6岁时,是造成听力损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儿童易患渗出性中耳炎与其解剖生理特点有关,由于儿童咽鼓管短、平、宽而直,故较成人发病率高。上呼吸道感染为其主要病因,其它凡能引起咽鼓管机能障碍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增殖体肥大等,均可并发本病。
当胎儿在觉醒状态,听到母亲腹壁外的格格声时,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原来在小儿出生前几个月,他们听的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能准确地听了。他们已能区别声音的类型(如嗡嗡声或铃声)、声音的强弱、调的高低、熟悉或不熟悉的声音,甚至已能辨别声音来源的方向。
保健保健,以保为先。医学专家强调,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听觉器官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任何外来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这种发展受到干扰甚至破坏,所以宝宝听力的发展必须在保护中进行。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如亲代带有的致聋基因是显性的,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基因传给子代,子代就会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疾病,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理论上讲,其后代将有半数耳聋,但实际遗传性畸形的数字,被转变基因所修改,即外显要比理论的数量少。大约1/3遗传性耳聋合并其它畸形(综合征),显性遗传性耳聋伴综合征者,占遗传性聋的10%。
如何避免宝宝遭受中耳炎侵扰,是考验妈咪注意力的时侯!若家里曾经有罹患中耳炎的宝宝,更要提高警觉,当宝宝莫名其妙地感冒发烧时,就得赶紧请医生诊治,判断是单纯的发烧,还是有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如上呼吸道的扁桃腺感染,或扩及下呼吸道的肺或支气管感染。最重要的是,家长在诊治期间,需配合医生指示用药、改善家庭环境,并进行追踪治疗,才能有效避免中耳炎。不过,家长也甭担心宝宝反复感染中耳炎,只要等他上小学后,情况就会逐渐改进!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耳聋和听力减退者有7000万人之多,他们大多种因于婴幼儿时期;除了少数儿童是药物中毒性耳聋和由中耳炎引起外,多数患儿是家庭噪音所造成。
4、如果家和学校都被车水马龙的环境所包围,那么孩子无论上学还是在家都将总是生活在一个过度嘈杂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孩子的听力就肯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就应该在房间的布置上和安排上做一下小小的调整:父母可以更换密封性更好的窗户或者门;选择静音的加热和通风设备;让孩子呆在受外界影响最小的房间里。这些细微的调整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保护听觉能力的环境。
小儿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热一经确诊,应及时治疗,以免迁延转为慢性,或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本病属化脓菌感染,故临床治疗首先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其次应注意保持耳部消洁,及时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耳。洗耳药一般予3%的过氧化氢液。滴耳消炎药一般可酌选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等。
人的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粘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仔细地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或许你早已经习惯了,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可你知道吗,在所有的声音中,并不是每一种都“声声入耳”,其中噪声就是我们应该远离却又很难完全避免的。而且相对于成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
一、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中耳积液是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当耳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阻塞,患者的分泌物不能透过耳腔流至鼻腔排出,而是停留在中耳腔内,便形成中耳积液。急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的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平直,且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这会引起耳咽管炎症,当细菌再一步进入中耳,就出现了中耳炎。另外小儿饮食时易发生呛咳、呕吐,食物也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而产生炎症。
大脑听觉中枢的可塑性在出生后12个月内最佳,3岁后就不会再有显著改善。从出生至5岁,被视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前6个月大时的听力,已证实对语言的正常发展非常重要。
据估计,每10000个新生儿中有20位有听力障碍的困扰。家长应多观察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因为在开始讲话前,儿童的听力障碍并不容易被发现。 有些儿童有较高机会出现听力问题,例如早产儿、曾在新生儿加护病房住院、曾用可能会损坏听力的药物治疗、出生时缺氧、耳内感染、脑膜炎或其他中枢神经感染等。幼儿常见的耳朵问题是中耳炎及耳屎堆积。
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
2009-12-13 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听力没有不良影响,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受到噪声刺激,儿童会变得容易激动、缺乏耐受力、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
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看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以下6种因素是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家长应予以充分重视。
特别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现在还有不少家长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颅外并发症如耳后骨膜下脓肿、迷路炎和周围性面瘫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将会有生命危险。
控制时间:戴任何耳机,即使音量适宜,也不可持续时间过长,更不可戴着耳机睡眠。过分激烈的音乐,听1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一下;听一张CD的长度,应休息15分钟;轻音乐、较慢的流行音乐可以10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另外,使用手机尽量缩短时间。专家经过实验发现,使用手机10分钟以内,听力没有较大改变,因此,我们建议:每次使用手机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部分或全部丧失听力也不用过于悲观。对中度、中重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聋病人来说,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有残余听力的聋哑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加强语言训练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至于全聋的病人,则可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直接刺激听神经末梢引起听觉。
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2780万听力残疾人群中,新生儿发病率占3%,6岁以下的聋儿有80万之多,且新发生的聋儿仍以每年2万至4万的速度递增。专家介绍,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40%,滥用耳毒性药物仍是儿童后天致聋主因。
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源,比如电视,或者高音量的立体音响。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噪声的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保护听力的耳塞,或者带着孩子远离污染源。要确保家里所有的加热设备和制冷电器在噪声方面都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同时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其他生活环境中是否存在噪声污染源。
医生解释说,耳可以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小孩子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小孩子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异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豆豆喜欢回吸鼻腔分泌物,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
耵聍聆栓塞外耳道后,如果它较小,与外耳道之间尚有缝隙,不会有明显的症状。病儿有时主诉耳朵不适。如果叮聆较大,会起到隔声的作用,病儿会出现听力减低。有时耵聍虽小,但掉入外耳道深部,压迫鼓膜时,还会引起眩晕、耳呜。耵聍刺激外耳道后壁的迷走神经,能引起反射性咳嗽。洗澡或游泳时外耳进水,使耵聍栓子膨胀,完全封闭了外耳道。就会发生突发性耳聋。遇水膨胀的耵聍栓子刺激外耳道皮肤,可诱发炎症,甚至造成外耳道皮肤糜烂。病儿可发热、头痛、耳痛。
除自然存在的声音外,我们还可人为地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例如: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拨浪鼓、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等。此外,可让婴儿听音乐,有节奏的优美的乐曲给婴儿安全感。他们会听得很高兴,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一早放到晚,另外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等等。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的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已懂得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重度耳聋用助听器效果不好或极重度耳聋 者,应及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治疗。现在,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已经在很多医院开展,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接受手术的聋儿,最小年龄可在1岁左右,这样极大地改变了一些聋儿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终身受益。
神经性耳聋,近年来新针治疗,效果显著。需由专科医生指导针刺。预防此病,平常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各种传染病:有了病不要随便乱买药吃。
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后,耳道内若积水,可将头偏向一侧,使耳道口朝下,单足跳跃数次,使耳道内的积水自动流出。随后,用清洁的医用棉签轻轻拭干,切忌用手挖耳。
按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口服相应有效的抗生素。彻底清除外耳道分泌物和痂皮,并使用地塞米松—氯霉素滴耳液,以达到抗菌、消炎、消肿的目的。
其次,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层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由于外耳道为弯曲、较深的腔洞,又比较潮湿,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戴着的耳机与外耳道贴得很紧,声音进入耳道后没有缓冲的余地,很强的声压集中地传递到薄薄的鼓膜上,会引起听觉器官异常兴奋,内耳的耳涡神经末梢细胞和听觉细胞长期在高音的刺激下,会产生萎缩或减少,使听力减退,过高的立体声响会和噪音一样引起人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液分泌减少、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还会影响胎儿发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耳机病”。
专家建议,儿童感冒等尽量避免使用氨基糖柑类抗生素药。最新发现,一些毒性强的如抗肿瘤药等对儿童听力也会造成严重损害。
耳膜造口术 如果中耳积水超过3个月,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因为积水过久会破坏听小骨,引起听力障碍。将耳膜打个小洞,放一个引流小管,一般建议应放置6~18个月或直到自然掉落为止。耳管放置期间最好不要去游泳。
对于急性中耳炎,药物治疗多数比较敏感;可对于慢性或复发性中耳炎,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复发率高。为了防止不可逆的不张性中耳炎的发生,对复发多次的分泌性中耳炎采用置放鼓室通气管的治疗。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置放通气管非常普遍,因此不张性中耳炎已经很少见。现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也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大多由肺炎球菌、流感噬血杆菌或卡他莫拉球菌引起,可以通过研发特异性疫苗,增强儿童的自身免疫功能来预防和降低发病率、复发率。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部分自限性疾病,但自行好转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病因。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未除,如扁桃体或/和腺样体肥大、临近组织器官的潜在炎症未得到控制,即使自行缓解,也会很快复发。总体来说,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约占所有患儿的30-40%,另有5-10%为持续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易引起听力障碍以及相应的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学龄期儿童,由于听力受到影响,造成患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另外长期中耳积液不治疗也会引起胶耳和粘连性中耳炎,由于鼓膜的长期内陷,很容易形成后天原
2009-11-15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就不易致耳朵进水。如进水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还有带宝宝游泳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
新生宝宝通常会经过医院的听力检查,但有的隐性因素却常常被忽视。如果有下列10个高危因素且又感觉宝宝听力不敏感的,应再次带宝宝做详细检查。
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发育成熟阶段,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小儿1至3岁刚脱离母体营养保护,特别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耳模是根据小儿外耳腔的形式取样定制的,其作用是稳固定助听器,防治助听器的反馈啸叫并根据听力损失特点来改善助听器的声学性质,为此,定制耳模应视为验配助听器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如果听力真的出现了问题,也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耳聋信号,家长或教师如细心观察是不难发现的。这些早期听力障碍的信号表现是:
应指出的是,测试小儿听力时,尽量避免用跺脚、敲打物品等方法,因为这样会引起震动,小儿对震动感也会引起反应,其听力测试结果就不可靠了。
预防小儿中耳炎首先要避免宝宝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当患了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时,一定要积极治疗。其次,避免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现在很多父母喜欢让宝宝平时含个奶嘴在嘴里,这种小道具虽然能让孩子保持安静,但实际上却会大大增加孩子感染中耳炎的危险。研究发现,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无论您选用的奶嘴采用了多么先进的工艺技术,都会不可避免地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因本病属化脓菌感染,故临床治疗首先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其次应注意保持耳部消洁,及时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耳。
新生儿期做好听力筛查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黄疸等疾病极易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治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目前上海市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期早期发现听力异常的孩子。
还有一种是药物中毒。孩子患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时,如医生给孩子注射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耳毒性药物不当,会导致少数过敏体质的孩子内耳听觉器官中毒,听力明显下降,甚至耳聋。
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矫治这一类疾病。
宝宝出现感冒、哭闹、拒食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宝宝感冒时,要尽量保持其鼻腔通畅,可采用热敷鼻根的方法减轻鼻塞症状,切忌让宝宝用力擤鼻子;再有,妈妈给宝宝喂奶时,要将其头部抬高一些,喂完后不要立即让宝宝平躺,而应轻拍其背部,以免漾奶后乳汁集于口咽,再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009-10-20有些父母感觉MP3很时尚,于是也想让小宝宝“享受”一下。但是,因为宝宝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可能控制不好音量。如果音量很大的话,对于宝宝的听力是有损害的。另外,耳机的耳塞直接被塞到耳朵里面,声音直接刺激鼓膜,然后通过鼓膜来传导,时间长了,鼓膜很容易疲劳,也容易造成听力下降。所以,在让宝宝听音乐、听故事的时候,最好还是采用外放的方式,而且音量不要过大。
你不妨试一下,在宝宝醒着的时候,在他耳旁的一定距离,不让他看到你的情况下,轻轻不断的叫他的名字,他的眼睛和头会慢慢的转向你,并亲热的看着你,脸上显出高兴的样子。如果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同时叫他,多数宝宝更喜欢母亲的声音,会将头转向母亲的方向。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在宫内听惯了母亲声音的缘故。
腺样体切除术 腺样体是位于鼻腔后半部的淋巴组织,若发育太大,也会阻塞耳咽管开口,引起中耳炎。若反复发作,可考虑腺样体切除。腺样体肥大的症状包括,因鼻塞用嘴巴呼吸、睡觉打呼噜、吞咽困难和经常鼻窦感染等。
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视力观察得不够细致,认为只要孩子对送过来的物品有反应,就说明视力没问题。实际上,由于父母的忽略,使得有些孩子的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疾未能及早发现,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期限,有的患儿甚至一生都不能恢复,这是很遗憾的。
2009-10-20 否则,反复感染、流脓或者鼓膜穿孔,势必至于使中耳腔内起传递声音作用的听小骨受到严重的腐蚀和破坏,一旦听小骨破损或断裂,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小儿的听力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及时控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非常必要的。
听力障碍和耳病治疗不及时:耳朵和听力出现问题要及时求诊,耳聋性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大部分外耳、中耳引起的传导性聋是可以经过治疗而全部或部分获愈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例如:已发生在儿童期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治疗效果很好,但病程过长也会留下听力残疾影响语言功能。
2009-10-18长时间听MP3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听力受损,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会对听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加上耳机接近鼓膜,能将声音信号提高9分贝左右,时间长了会对耳膜造成伤害,轻度“重听”,中度以上就耳聋。
如何避免宝宝遭受中耳炎侵扰,是考验妈咪注意力的时侯!若家里曾经有罹患中耳炎的宝宝,更要提高警觉,当宝宝莫名其妙地感冒发烧时,就得赶紧请医生诊治,判断是单纯的发烧,还是有其他并发症的可能,如上呼吸道的扁桃腺感染,或扩及下呼吸道的肺或支气管感染。最重要的是,家长在诊治期间,需配合医生指示用药、改善家庭环境,并进行追踪治疗,才能有效避免中耳炎。不过,家长也甭担心宝宝反复感染中耳炎,只要等他上小学后,情况就会逐渐改进!
此外,家长的配合度及孩子是否按医嘱服药,如每日服用药物的次数、剂型及味道等,都是影响疗效的因素。故父母绝对要遵守医生的指示。如果宝宝不喜欢药水的味道,或是难以服药,可选用味道较佳的糖浆型药物,或是改以肌肉注射来代替。另外,需注意药物服用完毕后,应再回医院复诊,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更换药物?或是需更久的疗程?专家提醒家长,治疗一定要彻底,以免留下反复感染,影响听力的后遗症。
2009-10-18如果家和学校都被车水马龙的环境所包围,那么孩子无论上学还是在家都将总是生活在一个过度嘈杂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孩子的听力就肯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就应该在房间的布置上和安排上做一下小小的调整:父母可以更换密封性更好的窗户或者门;选择静音的加热和通风设备;让孩子呆在受外界影响最小的房间里。这些细微的调整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保护听觉能力的环境。
2009-10-15由于高分贝的噪音而导致的听力受损是永久性的损伤。虽然助听器可以帮助孩子们听见声音,但是,就像近视眼镜不能治愈视力一样,助听器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听力损伤。
2009-10-15因此,为使儿童听觉功能免遭损害,家长应该戒烟,至少不应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避免儿童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他们不但听而且看声源物,说明眼和耳二种感受器内部由神经系统连接起来了,这种连接使新生儿能尽可能圆满地感受外来的刺激,更好地适应环境。
如果孩子有反复感冒的现象,提示孩子的体质不佳,应该请医生给予1-2个疗程的提高抵抗力治疗措施(方法有多种),或者检查孩子的免疫功能后决定治疗方案,否则反复感冒将增加患中耳炎的危险。
如果宝宝生下来后对声音反应很迟钝,在睡眠中不易被叫醒,或者从未被大声惊扰过,与同龄儿童相比语言发育明显落后,此时家长应疑及听力有问题,及时就医检查为上策。
2009-10-13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避免病毒感染,防止各种有毒物质的侵害,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保障孕妇身心健康,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2009-10-13如今,许多医院都已经具备条件对新生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妈妈也可以通过家庭检测再进行细心的日常观察。以下题目可以帮助妈妈测试。需要说明的是,宝宝的听力与语言发育相关,如果语言发育正常,则说明宝宝能够听见周围环境的声音,表明听力正常。
2009-10-13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超过70分贝的噪声会对小儿听力造成损害。因此,在为孩子选择发声玩具时,应注意选择音量在70分贝以下的。同时应观察孩子在声音刺激下是否产生下意识的反射动作。以刚出生的孩子为例:婴儿可出现四肢的抖动、眼睑的闭合、呼吸节奏的改变等。这种现象会从孩子出生一直保持到三个月时。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让小儿接触燃放爆竹、高声喇叭、电钻等高噪音环境。
其中中耳炎是造成幼儿听力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尤其不容忽视。幼儿因耳咽管发育尚未完全,无法充分发挥通气、排泄等功能,而容易感染急性中耳炎或积液性中耳炎。
正常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平常要多注意小孩的表现,及早发现听力问题并加以适当治疗,可使损害减到最低。
2009-10-11另外,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确,当伤风感冒,鼻堵,鼻涕多时,如擤鼻用力过猛,鼻腔分泌物可被挤入咽鼓管内,继而进入中耳腔也可引起中耳炎。
耳外伤原因包括: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孩子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以上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2009-10-11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坚固,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
此外,若耳痛明显,尚可予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嘱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证患儿休息,多饮水,予软食等。
2009-10-10结果了显示儿童年纪愈小,存在中耳积液的机会愈高,而严重的中耳积液会导致弱听、听骨及鼓膜硬化,甚至听力永久损失成为“聋儿”,这将阻碍儿童的语言、学业和社交发展!事实上,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中耳积液的儿童中,有85%的人听力正常,但存在中耳积液的儿童,只有50%的人达到正常水平 。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听觉,这个阶段不宜接受较大声音刺激,过大刺激可造成听觉损伤,给孩子洗澡、洗头时注意别让污水灌进耳道,以预防外耳及中耳炎的发生。应该注意正确喂奶和喂水姿势,即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姿势,如果母奶过于充足,压力太大,可以使婴儿头稍低,这样可避免呛奶或吞咽不及时误入到耳咽管造成急性中耳炎。
2009-10-10除增殖体炎症肿胀累及咽鼓管这个原因外,增殖体的肥大、鼻咽部的肿瘤、鼻后孔息肉、下鼻甲肥大、鼻咽粘连等疾患都可引起咽鼓管机械性受压,发生堵塞,引起中耳炎;另外,擤鼻涕的方式不正确,当伤风感冒,鼻堵,鼻涕多时,如擤鼻用力过猛,鼻腔分泌物可被挤入咽鼓管内,继而进入中耳腔也可引起中耳炎。
面对现实,耷校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聋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 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掌握技术后的聋生,无疑打了强心剂,自信心十足,对待人、事的心态会发生明显变化,自怨自艾心理大大改善,非常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想像力及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重要途径,由于聋儿的听觉、言语发展落后于健全儿童,接收信息的途径也较健全儿童窄,通过阅读手段帮助聋儿进行语言的学习是较好的方法,并且培养阅读能力为今后聋儿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上述三种句式语意,可借助手势帮助孩子理解区别
2009-09-23 如果父母双方互相鼓励,并能得到专家、老师、朋友和家庭的帮助,有助于让有听力损失的孩子变得活泼、风趣。不要犹豫向听力专家、以及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孩子家长寻求帮助。这些人会给你所想要的相关资料和第一手信息及经验。
如果孩子有反复感冒的现象,提示孩子的体质不佳,应该请医生给予1-2个疗程的提高抵抗力治疗措施(方法有多种),或者检查孩子的免疫功能后决定治疗方案,否则反复感冒将增加患中耳炎的危险。
如果格格声过强时,小婴儿会表示厌烦,头不但不转向声源,而且转向相反方向,甚至用哭来表示拒绝这种噪音干扰。
因此,为使儿童听觉功能免遭损害,家长应该戒烟,至少不应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避免儿童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2009-09-21许多青少年喜欢听MP3或长时间呆在音响很大的舞厅或游戏机房,时间一长,人的听觉功能会受到损害,轻者听觉能力下降,重者完全失去听觉能力。许多青少年从舞厅出来,都出现明显的昏眩感和头痛症状。
儿童患了分泌性中耳炎后,常有听力下降的现象。所以家长平时应注意孩子的听力,发现有问题应请医生检查一下,特别是睡眠时鼾声响的小儿,要告诉医生这种情况,以便医生了解小儿是否有增殖体肥大,给予必要的处理。
由于中耳炎在儿童和婴儿中很常见,您可能需要记住一些提示与指导。您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次感染何时发生!
2009-09-10避免在婴儿仰面躺着的时候用瓶子喂奶或其他婴儿食品,因为在婴儿躺着吞咽时,营养丰富的液体会流入耳咽管并聚集,为传染性生物体创造非常舒适的滋生场所。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中耳炎发生的重要措施。有些家长喜欢为孩子掏耳朵,但所用的工具,如发夹、牙签和大头针等,不但未经消毒,而且十分尖锐锋利,稍不留神就会刺破皮肤和耳膜,从而导致中耳炎。此外,游泳时若耳内灌了水,应及时用棉签或棉球吸出耳内的污水。
2009-09-10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随着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可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目的。
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预防中耳炎同样很重要,家长应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早预防,督促孩子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如果孩子患有急性鼻炎或咽炎应该及早治疗,积极治疗,注意正确的擤鼻方法,堵住一侧鼻孔擤另一侧鼻孔,要注意饮食休息,患病期间,尤其是鼻塞症状严重时要尽量避免乘坐飞机。
国外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证实,高达96%的儿童患过分泌性中耳炎,且复发率高,但家长不必过度担心。因为,多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绝大多数经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仅极少数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听力对儿童认知能力和智力的综合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慢性可因急性期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反复发作、迁延而致。
据专家估计,在5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每4000人中3人患有耳聋,200人中1人患有“重听”。为什么孩子的听力这么容易受伤?
2009-09-09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中耳炎、药物性耳聋、外伤、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其中,以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最为多见;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于敏感儿童的听力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家长的一记耳光也可能导致外伤性听力下降;感染性疾病中以腮腺炎导致的听力下降较为常见。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的日常行为细心观察,儿童一旦发生听力减退,应即时到医院就诊以解除听力障碍,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以免造成终身遗憾。
某些家长应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如猛击患儿头部,耳部会引起外伤性耳聋,应予以纠正,对于年幼儿童的照顾也必须周到,以免头部摔伤,引起内耳受损,造成耳聋。
采用合理正确擤鼻方法,并非捏紧两边鼻孔用力擤鼻,而应轮换按住一边鼻孔,轻轻擤出鼻涕,或用柔软手帕置于鼻孔前面,令小孩由鼻孔出气,借气流冲出鼻涕。幼小病孩不懂擤鼻,可用柔软手帕,轻轻揩拭,切勿用力,这样就可避免鼻涕流入中耳,以致发生中耳炎。
耳朵像眼睛一样是人体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最重要的门户。那么对于保护孩子的耳朵,父母究竟应该注意哪些情况呢?
2009-09-06预防小儿中耳炎首先要避免宝宝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当患了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时,一定要积极治疗。其次,避免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此外,若耳痛明显,尚可予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嘱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证患儿休息,多饮水,予软食等。
宋文光主任称,每年到了游泳季节,都有不少出现鼻窦炎、中耳炎的病人来就诊,他们除了极少数是病菌从血液上行造成的中耳炎外,大部分是被泳池水中的病菌侵入耳膜,造成中耳炎,有的首先引起的是鼻窦炎,既而发展成中耳炎。
以上五种心理构成了非常复杂的环境,要帮助他们,我们要求病人作出一个严格的决定,即必须承认自己的听力障碍,确实想为改变现状作出努力并且对助听器的技术能力有足够的信任,另外一点就是一切都由病人自己决定,不要依赖他人,从而最终达到听力康复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聋儿已经康复。这一事实说明,只要家长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医务人员、教师以及社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下,绝大多数聋儿将聋而不哑,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9-09-04越来越多的聋儿已经康复。这一事实说明,只要家长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医务人员、教师以及社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下,绝大多数聋儿将聋而不哑,融入主流社会,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对家庭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您付出的越多,孩子的情况就会越好。一旦您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马上去询问老师或听力专家,他们会尽力帮助您的。
2009-09-04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发展思维、想像力及培养儿童社会性的重要途径,由于聋儿的听觉、言语发展落后于健全儿童,接收信息的途径也较健全儿童窄,通过阅读手段帮助聋儿进行语言的学习是较好的方法,并且培养阅读能力为今后聋儿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009-09-04先天性聋哑是由于遗传因素(如父母近亲结婚),胚胎期母体患急性传染病或耳毒性药物中毒等原因影响胎儿内耳听觉器官的发育不全,使出生后小儿听力损害因为耳聋,妨碍对语言的摹仿、学习而成为聋哑。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中耳腔积液,恢复咽鼓管功能,清除病因病灶,重视变应性和免疫反应性治疗,防止复发。
医学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香烟的烟雾可引起儿童鼓膜充血,导致中耳炎,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儿童患中耳炎,其中80%与吸烟者生活在一起。因此,父母应该戒烟,至少不应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
2009-09-02并不是每个患中耳炎的宝宝都会有明确的四个分期。儿童,尤其是幼儿期的儿童不能准确地表述自己的病征,更需要父母注意观察,如哭闹不止、抓耳朵、烦躁不安等就应该警惕。
2009-09-02长时间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里,譬如:飞机场跑道附近或者附近有高分贝音乐喇叭。
要想让宝宝拥有正常的听力,你在护理宝宝的小耳朵时需要十分注意,下面就列举了五个正确的做法供父母们学习。
2009-08-31宝宝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反感噪声的干扰。因为在胎儿期感觉器官已经初步具备了功能上的完善,凡是在子宫内接受到的外界刺激均能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
症状:患儿鼓膜充血、膨隆,伴有拒绝进食、夜闹不安、用力扯耳等表现,急性中耳炎常与鼻塞、流涕、发热等感冒症状夹杂出现。
治疗方法:宝宝出现感冒、哭闹、拒食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宝宝感冒时,要尽量保持其鼻腔通畅,可采用热敷鼻根的方法减轻鼻塞症状,切忌让宝宝用力擤鼻子;再有,妈妈给宝宝喂奶时,要将其头部抬高一些,喂完后不要立即让宝宝平躺,而应轻拍其背部,以免漾奶后乳汁集于口咽,再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一般感冒刚开始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细菌容易趁虚而入,继发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炎,常见的细菌是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临床证实,人交谈的声音为60分贝,人的听觉能承受最强的声音为90分贝,但一些舞厅、游戏机房的声音强度超过115分贝。
听力障碍和耳病治疗不及时:耳朵和听力出现问题要及时求诊,耳聋性质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大部分外耳、中耳引起的传导性聋是可以经过治疗而全部或部分获愈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例如:已发生在儿童期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治疗效果很好,但病程过长也会留下听力残疾影响语言功能。
否则,反复感染、流脓或者鼓膜穿孔,势必至于使中耳腔内起传递声音作用的听小骨受到严重的腐蚀和破坏,一旦听小骨破损或断裂,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小儿的听力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因此,及时控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提醒:不是每个患中耳炎的宝宝都会有明确的四个分期,往往是难以分辨具体病期的,所以年轻父母不能硬套,重要的是提高警惕,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
2009-08-28如果格格声过强时,小婴儿会表示厌烦,头不但不转向声源,而且转向相反方向,甚至用哭来表示拒绝这种噪音干扰。
2009-08-28因此,为使儿童听觉功能免遭损害,家长应该戒烟,至少不应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室内吸烟。避免儿童被动吸烟,有利于降低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2009-08-28如今,许多医院都已经具备条件对新生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妈妈也可以通过家庭检测再进行细心的日常观察。以下题目可以帮助妈妈测试。需要说明的是,宝宝的听力与语言发育相关,如果语言发育正常,则说明宝宝能够听见周围环境的声音,表明听力正常。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影响内脏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当精神愉快时,血液中便增加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相反,愤怒、忧郁、悲伤时,情绪处于混乱之中,会严重干扰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在忧郁状态下则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和肠蠕动,引起食欲不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孕妇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胎儿发育,可能导致弱视发生。因此,孕妇要注意调节情志,做到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下面是各种声音或者场合所达到的分贝数。
2009-08-25当我们对周围的声响习以为常时,你是否知道,其中的某些声音,可能会不知不觉地给孩子的听力带来损伤,而我们却没有觉察?
2009-08-25在嘈杂的环境里怎样保护孩子的听力呢?下面是提供给父母的几条建议。
专家提醒家长,使用引流管将积液清除后,必须将流出的液体确实地擦干,以免造成外耳感染。此外,切除扁桃腺、使用抗组织胺、消肿药物,或是类固醇对消除中耳积液并无明显效果,不建议家长轻易尝试。
加强孕期和围产期保健,避免病毒感染,防止各种有毒物质的侵害,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保障孕妇身心健康,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2009-08-24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在妈妈肚子里就已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幼儿阶段。换言之,要想孩子终生听力良好,务必抓好出生后至3岁的听觉保健。宝宝听力需在保护中发展。
2009-08-24噪音性的听觉伤害或丧失对这些儿童有些是暂时的,有些则是永远性的。现今使用电视机、音响系统的家庭越来越多,因此噪音对儿童听力损害的威胁也越来越大。随着高科技游戏普及,儿童伴随成人和家庭有更多机会暴露在过度的噪音之下而不自觉。因此,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听力,家庭成员平时应该多注意消除家居噪音。
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如果孩子的耵聍过多、过大或影响听力时,应到医院就诊检查。
2009-08-24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看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以下6种因素是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家长应予以充分重视。
2009-08-24此外,若耳痛明显,尚可予止痛药缓解疼痛,并嘱家长加强护理,注意保证患儿休息,多饮水,予软食等。
2009-08-22急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发烧、耳痛等病征,但语言能力不足的小儿只能以挠耳或摆头哭闹等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疏忽未能为其及时救治,或急性期的抗生素治疗不彻底,就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某些家长应避免教育子女的不良作法,如猛击患儿头部,耳部会引起外伤性耳聋,应予以纠正,对于年幼儿童的照顾也必须周到,以免头部摔伤,引起内耳受损,造成耳聋。
2009-08-22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到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
2009-08-22据估计,每10000个新生儿中有20位有听力障碍的困扰。家长应多观察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因为在开始讲话前,儿童的听力障碍并不容易被发现。 有些儿童有较高机会出现听力问题,例如早产儿、曾在新生儿加护病房住院、曾用可能会损坏听力的药物治疗、出生时缺氧、耳内感染、脑膜炎或其他中枢神经感染等。幼儿常见的耳朵问题是中耳炎及耳屎堆积。
2009-08-22此外,研究结果亦显示婴幼儿反复的中耳炎或中耳积水,影响幼儿学习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常被误认为有智障,其实是因听障而导致学习障碍,所以我们不可忽视学龄前幼儿 “纯音听力筛检”的重要性。
2009-08-22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看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 下面是潜在损害听力的声音或者场合所达到的分贝数。
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
此外,耳机的不当使用是导致青少年噪声性耳聋的新杀手。对于成人来讲,噪声、外伤、中耳炎、耳部肿瘤都能导致耳聋。大多数老年人的耳聋和身体本身功能退化有关。另外,精神打击、过度忧郁、压力太大也可导致精神性耳聋。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中突发性耳聋等疾病发生率上升,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9-08-20一些耳聋疾病“听不见”并不明显,有人表现为耳朵闷、耳鸣、眩晕,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听力下降。由于人有双侧耳朵可以感觉声音,一侧听力损害对日常工作、生活没有影响,有些粗心的人在健康检查时,才偶尔发现自己的一侧耳朵已经聋了多年。
2009-08-20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源,比如电视,或者高音量的立体音响。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噪声的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保护听力的耳塞,或者带着孩子远离污染源。要确保家里所有的加热设备和制冷电器在噪声方面都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同时关注孩子在学校和其他生活环境中是否存在噪声污染源。
2009-08-20及早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B1、B12、丹参等药物,可以改善血循环和促进神经营养代谢,必要时亦可用高压氧治疗。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2009-08-20 外耳道的用处是收集、传导声音到中耳去。耳朵眼有了东西阻塞,就能妨碍听力,如外耳道发炎肿胀,有大量耳屎堵塞、生疖子、长瘤子,小孩在玩耍时将豆子或石子等异物塞入外耳道等。这些原因引起的耳聋比较容易治疗。只要把阻塞的原因消除,耳朵便能恢复听力。预防这种耳聋的方法是:不要掏耳朵;洗头、洗澡、游泳时要注意保护耳朵,或用棉花将两耳轻轻塞住;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放东西。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多种现代化的仪器可用于小儿的听力检查。对于新生儿可用一种耳声发射筛查仪,可非常方便地进行检查。如果能通过,可暂时判定听力正常。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但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说,新生儿突然受惊哭将起来,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因此而让房间里静得没一点声音,唯恐声音吓着新生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耵聍聆栓塞外耳道后,如果它较小,与外耳道之间尚有缝隙,不会有明显的症状。病儿有时主诉耳朵不适。如果叮聆较大,会起到隔声的作用,病儿会出现听力减低。有时耵聍虽小,但掉入外耳道深部,压迫鼓膜时,还会引起眩晕、耳呜。耵聍刺激外耳道后壁的迷走神经,能引起反射性咳嗽。洗澡或游泳时外耳进水,使耵聍栓子膨胀,完全封闭了外耳道。就会发生突发性耳聋。遇水膨胀的耵聍栓子刺激外耳道皮肤,可诱发炎症,甚至造成外耳道皮肤糜烂。病儿可发热、头痛、耳痛。
医生解释说,耳可以分为内、中、外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小孩子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小孩子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异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豆豆喜欢回吸鼻腔分泌物,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
仔细清除外耳道内的脱屑、耵聍和炎性分泌物。脱屑、炎性分泌物,可用小吸引管轻轻吸出。小而硬的耵聍宜用耳镊取出。大而硬的耵聍应先用3%碳酸氢钠液滴耳,1日4次,待耵聍软化后,用外耳道冲洗法清除。
鼻子若不慎进水,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随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另一侧,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微生物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当孩子发高热,许多家长就希望赶快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退烧、抗菌药。殊不知,这些氨基糖柑类抗生素药含有致耳毒性,对儿童的听力损害很大,药量过多会导致耳聋,终生无法恢复听力。
我们知道,强大的声音,无论是噪音还是音乐,都会损害听力。噪音超过60分贝,可对人体造成损害。大音量的音乐声可达到85分贝以上,高频率立体声耳机的最大音量已超过130分贝,如此强烈的声音不亚于喷气式飞机的呼啸声。
有关医学专家们告诫道: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
4.宝宝头、颈部有先天性畸形,包括颜面骨狭小、两眼珠不同颜色、额头有一撮白发等。
香烟的气味会刺激宝宝娇嫩的鼻腔和咽喉,使病菌更容易在这两个部位存活繁殖,从而降低抵抗力,一旦病菌进入到中耳,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如果你或家人有吸烟的嗜好,现在你们有了一个最好的戒烟理由——为了宝宝的健康。
近年来,人们对“打呼噜”引起的睡眠问题以及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孩子“打呼噜”引起的睡眠问题更让人关注,因为轻者会造成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重者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改变及心理发育障碍。许多人还认识了与“打呼噜”有关的医学新名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目前值得提醒家长的是:您在关心孩子的睡眠时,请别忘了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耳朵是否合并有听力下降!
健康人的外耳道有上皮角质层的保护,皮脂腺的分泌呈弱酸性,有较强的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夏天游泳时,外耳道上皮层被水浸泡,会发生软化和肿胀,角质层被破坏,抗感染能力明显减弱。此时,外耳道皮肤若有破损,常见致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等就容易入侵,造成外耳道炎。
中耳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另一类是化脓性中耳炎,包括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009-05-25根据国外的调查报告,过敏性鼻炎常常发生在耳朵感染之前。研究还指出,3岁以上的宝宝,若有反复或慢性中耳感染,有50%并发过敏性发炎。其他可引起中耳炎的原因还有感冒、鼻窦炎、过度肥大腺样体、腭裂、鼻息肉、甲状腺功能不好和鼻腔肿瘤等。
中耳炎的基本症状可以有发热、怕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全身性反应,耳痛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其痛剧烈,往往会使患儿从睡梦中痛醒、哭闹不安,婴儿不愿吃奶,牵拉或摩擦单侧耳朵,当咳嗽、喷嚏、吞咽时,疼痛会加重。
2009-05-17如果孩子到了一周岁,对声音或简单语言仍无反应,应引起家长的注意。此外,还可用吹哨子、击掌等方法试验小儿的听力。
家长和老师若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临床治疗、配助听器或进行语言练习等,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儿童在语言、智力和心理等方面的发育不良的。
在家长方面,主要是密切观察婴儿的听觉语言行为,如3个月以内会对突然出现的强声产生眨眼或全身抖动反应;4个月能把头转向声源方向;6个月可旋转头部寻找周围兴趣的发声物体;
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处于发育成熟阶段,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小儿1至3岁刚脱离母体营养保护,特别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2009-05-15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算是最多见的了。例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通常在伤风感冒时,鼻腔粘膜发炎,活跃的细菌就会从鼻咽部的耳咽管开口直接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粘膜发炎,在儿童时期,这种情况尤为多见。
由于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常会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疑有家族遗传性耳聋史者,夫妻双方到医院进行家谱分析、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检查,做到优生优育,减少孩子耳聋的发生率。
在治疗本病的同时,应注意清除耳周围的感染病灶,如鼻炎、扁桃腺炎、鼻窦炎等。若患儿在病程中突然出现高热、寒战、抽风,应警惕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以上。
2009-05-14 根据国外的调查报告,过敏性鼻炎常常发生在耳朵感染之前。研究还指出,3岁以上的宝宝,若有反复或慢性中耳感染,有50%并发过敏性发炎。其他可引起中耳炎的原因还有感冒、鼻窦炎、过度肥大腺样体、腭裂、鼻息肉、甲状腺功能不好和鼻腔肿瘤等。
有位美国蓍名的儿科医生布雷寿顿,曾经做了个有趣的试验,让妊娠7个月的母亲在B型超声的荧光屏前,在胎儿觉醒状态下,让其听母亲腹壁外的格格声,观察胎儿对声音的反应。结果发现胎儿头转向了发出声音的方向,说明宝宝隔着肚皮听到了。
2009-05-05平时,咽鼓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但是当宝宝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为了维持中耳内外气压的平衡,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
2009-04-17很多宝宝的听力损伤缘于常见耳病的处理不当,下面就请相关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下宝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听力自测方面的知识。
2009-04-17长时间听MP3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听力受损,用耳机长时间听音乐,会对听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听神经异常兴奋,容易造成听觉疲劳,加上耳机接近鼓膜,能将声音信号提高9分贝左右,时间长了会对耳膜造成伤害,轻度“重听”,中度以上就耳聋。
2009-04-13精神心理因素:现代社会各年龄段人们各方面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升学、白领争创工作业绩、社会竞争力,使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成为突发性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小儿患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常常会有脓液流出,就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定时采用药物治疗以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病情严重导致鼓膜穿孔,那就应该及时做鼓膜修复手术。
2009-03-16临床证实,人交谈的声音为60分贝,人的听觉能承受最强的声音为90分贝,但一些舞厅、游戏机房的声音强度超过115分贝。
2009-03-08怎样尽早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呢?对于婴幼儿来说,进行视力检查是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无法使用标准视力表检测其视力。但是如果父母细心,就可以从孩子平时的表现中捕捉到问题。
2009-02-27中耳炎多数是能治好的,即在合理治疗和护理下能够完全痊愈,但如果发现太晚,不仅会出现刚才讲的感染扩散的危险外,由于治疗延误,还会遗留听力下降等问题。
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
2009-02-23 德国科学家对900名儿童检查结果表明,来自吸烟家庭的儿童中耳炎患病率高于不吸烟家庭的儿童,近三分之一患中耳炎的儿童与被动吸烟有关。
由于高分贝的噪音而导致的听力受损是永久性的损伤。虽然助听器可以帮助孩子们听见声音,但是,就像近视眼镜不能治愈视力一样,助听器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听力损伤。
一般来说,治疗中耳炎多采用抗生素,但根据研究显示,抗生素不必在诊断为急性中耳炎时就立即使用,应在72小时后,病情无改善时再使用。但有些专家则认为,两岁以下的幼儿若感染急性中耳炎,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较为妥当、安全。
2009-02-21如今,许多医院都已经具备条件对新生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妈妈也可以通过家庭检测再进行细心的日常观察。
2009-02-20母性感染导致胎儿先天性目聋,怀孕期间,尤其是最初3个月,是胎儿器官形成最为关键的时候,也是听觉螺旋器发育的关键期。
2009-02-20医学专家强调,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听觉器官还远远没有发育成熟,任何外来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这种发展受到干扰甚至破坏,所以宝宝听力的发展必须在保护中进行。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2009-02-19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幼儿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009-02-19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
2008-09-27据估计,每10000个新生儿中有20位有听力障碍的困扰。家长应多观察宝宝的听力是否正常,因为在开始讲话前,儿童的听力障碍并不容易被发现。
2008-09-18正常的听力,是婴幼儿学习口语的基本条件,也是一般学童正常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科技进步,新生儿出生后即可在婴儿室做“新生儿听力筛检”。筛检可以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而不是到了该会讲话的年龄时,才发现孩子有听力语言障碍,错失了听力发育的黄金时机。
据研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处于85分贝或者更高的噪声之中,将可能导致听力受损。据最新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约占50%,看来听力保健也得从娃娃抓起。
2008-08-31咽鼓管的开口靠近鼻咽部的增殖体(又称腺样体,正常情况下起防御作用),而婴幼儿时期的增殖体较大,,若本身发生感染,增殖体可因炎性增大,使开口于附近的耳咽管,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发生感染、肿胀和堵塞,导致中耳炎。
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聋哑儿童我国共有600余万,其中7岁以下约80万。而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 770万之多,占各种残疾之首,其中很多人的听力残疾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造成的。
小儿一旦出现发热、耳痛等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时查体若见鼓膜充血、膨隆,甚至耳道出现脓性分泌物,可考虑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家长应提高警觉去留意子女的听觉,如果孩子经常对喊话告诉不回应,不要光顾着以为他们“喊不理、教不听”而生气,还要考虑可能是他们耳朵出现了毛病。当孩子出现持续敏感、鼻塞、患扁桃腺炎及急性中耳炎等情况后,日后出现中耳积液的风险较高,对于上述病况应尽快求诊,并应随时测查听力情况。
2008-07-14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所以为了保护中耳的健康,还必须注意矫治这一类疾病。
2008-07-11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孩子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2008-06-18庆大霉素曾经是导致耳聋的罪魁祸首。幼年感染麻疹可能导致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感染腮腺炎可能导致单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平时鼻子容易堵,睡觉时打呼噜、张嘴呼吸的孩子出现传导性耳聋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引起,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孩子头部碰撞后诱发耳聋加重。
2008-06-07一些耳聋疾病“听不见”并不明显,有人表现为耳朵闷、耳鸣、眩晕,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听力下降。由于人有双侧耳朵可以感觉声音,一侧听力损害对日常工作、生活没有影响,有些粗心的人在健康检查时,才偶尔发现自己的一侧耳朵已经聋了多年。
2008-06-0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6岁女童陈文欣在医院礼堂里口齿清楚地背诵《游子吟》时,台下她的母亲悄悄背过身去擦眼泪。失聪的女儿得以重回有声世界,陈母衷心感谢上海人工耳蜗植入慈善捐助项目,感谢它点亮了全家人的心愿。
2008-04-06药物致聋是可以预防的。母亲在孕期(特别是3个月内)要禁用一些损害胎儿内耳的药物,如链霉素等。对有药物致耳聋家族史的人群,用药时尤应谨慎,如非用不可时,应从最小剂量开始。禁止对儿童使用对听神经损害严重的药物,使用后可引起双耳感音神经性聋。
2008-03-31及早治疗: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维生素B1、B12、丹参等药物,可以改善血循环和促进神经营养代谢,必要时亦可用高压氧治疗。
2008-03-04预防中耳炎同样很重要,家长应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早预防,督促孩子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
2008-02-18与成人相比,宝宝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状,且较宽、直、短,故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或病毒容易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008-01-28原因是孩子“失聪”往往分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两种情况。可治愈性耳聋,如中耳炎、耳耵聍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针或清洗耳道即可转好,如果硬配助听器,助听器放大的声音,反而会对孩子听力造成损伤。
2007-11-18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11月呀呀学语,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3岁内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最终重者导致聋哑。
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