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聋哑的六大杀手

  蛋蛋已经4岁了,长得壮壮实实,但就是不会讲话。从3岁开始家长就带他在当地治疗,钱花了不少,却不见效果。无奈,家长带着蛋蛋到北京求治。医院检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但哑,而且聋,完全听不到别人讲话。追问得知,孩子3个月时因高烧曾在乡村医生那里注射过庆大霉素,每天2针,共5天。医生认为,错误的用药导致了蛋蛋耳聋,又由于耳聋发生在学说话之前,致使蛋蛋因为完全听不到别人说话的声音,无法模仿,也就造成了哑。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类似蛋蛋这样的聋哑儿童我国共有600余万,其中7岁以下约80万。而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竟高达1 770万之多,占各种残疾之首,其中很多人的听力残疾是由于儿童时期用药造成的。

  孩子为什么会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有后天的,也有由于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等原因致聋,而药物中毒又是其中危害最大的。在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大约有一半是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

  杀手1 药物中毒

  研究表明,致聋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

  的药物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多粘菌素B、奎宁、阿斯匹林等。

  阻击策略 药物致聋是可以预防的。母亲在孕期(特别是3个月内)应禁用一些损害胎儿内耳的药物,如链霉素等。对有药物致耳聋家族史的人群,用药时尤应谨慎,如非用不可时,应从最小剂量开始。禁止对儿童使用对听神经损害严重的药物,如新霉素对内耳毒性最大,使用后可引起双耳感音神经性聋;链霉素硫酸盐与双氢链霉素,前者损伤前庭器官,后者破坏耳蜗器官。必须使用某些致聋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特别是注意有无耳鸣、头晕等现象,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采取措施。

  杀手2 掏耳

  当孩子叫嚷耳朵痒时,有些父母会信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线针等物,甚至直接用手指甲在孩子的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孩子耳道深处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让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感染。要知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儿童听力。

  阻击策略 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屑黏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 耳屎积聚较多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因此应掏出来。

  Tips掏耳注意

  1。最好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耳屎可自行出来;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即可;

  3。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一周两次;

  4。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杀手3 中耳炎

  由于耳咽管解剖结构上的特点,幼儿在伤风感冒、以平仰位置吸吮乳汁或恶心、呕吐时,常常会引起中耳腔的细菌感染,发生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当中耳腔内脓液不断增多时,孩子会因耳痛加剧而大哭,中耳腔内脓液增多的压力也会引起鼓膜穿孔、破裂。如果不及时就医或治疗不彻底,会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鼓膜不断遭到破坏,穿孔越来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将日趋严重。

  阻击策略

  1。预防感冒 中耳炎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2。正确擤鼻涕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3。坐姿哺乳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4。避免呛水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5。避免外伤 外伤容易导致鼓膜穿孔,这时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杀手4 外伤

  耳外伤原因包括: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孩子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以上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阻击策略

  1。 防揪打 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对耳有害。

  2。 不挖耳 有些妈妈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给宝宝掏耳,这是不好的习惯,应避免。更不能让宝宝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

  3。 不戴耳环 有些妈妈喜欢给宝宝扎耳朵眼,佩戴耳环、耳坠等饰物,这对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金属物,玩时容易将耳朵拉扯坏。

  杀手5 噪音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可避免地会被各种各样的噪音所包围。相对于成人,孩子们更容

  易受到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环境学家们把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噪音分成两类:一种会使人焦躁不安,而另一种却有可能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高分贝的声音容易刺激孩子们内耳里弱小但却非常精密的“感应接收器”。一旦它们受到损伤,就不能再把声音传送给大脑了。由于高分贝的噪音而导致的听力受损是永久性的损伤,虽然助听器可以帮助孩子们听见声音,但是,就像近视眼镜不能治愈视力一样,助听器也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听力损伤。

  阻击策略

  1。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比如电视或者高音量的立体声音响。

  2。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的噪音时,例如隔壁在打电钻或者工地上机器响个不停,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保护听力的耳塞或者带着孩子远离污染源。

  3。确保家里所有的加热设备和制冷电器在噪音方面都能够达到合格的标准,同时关注孩子的学校里和其他生活环境是否存在噪音污染源。

  4。如果家和学校都被车水马龙的环境所包围,那么孩子无论上学还是在家都将生活在一个过度嘈杂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孩子的听力就肯定受到影响。因此,父母应该在房间的布置和安排上做一下小小的调整:更换密封性更好的窗户或者门;选择静音的家电设备;让孩子呆在受外界影响最小的房间里。这些细微的调整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更有益于保护听力的环境。

  杀手6 耳周病变

  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到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

  阻击策略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立刻带宝宝到医院进行诊治,不可掉以轻心。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赵慧杰)

2008-08-16 13:34:00浏览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头晕伴随听力下降是梅尼埃病吗
头晕伴随听力下降可能是梅尼埃病的表现,也可能是高血压、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疾病引起的症状。1、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可能与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西泮片、盐酸苯海拉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内淋巴囊减压术进行手术治疗。2、高血压如果患者长期吸烟酗酒,可能会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情况,从而引起高血压,导致出现头晕、头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洛地平片等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3、颈椎病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可能与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颈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4、脑供血不足如果患者长期吸烟或者是患有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脑动脉硬化,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引起头晕、乏力、睡眠障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另外,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5、脑梗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口角歪斜、面部不对称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利伐沙班片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等方式进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左耳突然耳鸣,听力下降怎么回事,怎么办
左耳突然耳鸣,听力下降多考虑是耵聍栓塞引起的,也可能是外伤、中耳炎、外耳道炎、神经性耳鸣等疾病造成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引起的病因对症治疗。1、耵聍栓塞如果长期不清理耳道,导致过多的耵聍堆积在耳道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使用挖耳勺取出耵聍,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滴耳剂、过氧化氢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外伤如果左耳受到外界物体撞击,容易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能会伴有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中耳炎中耳炎是指发生于中耳部位的炎症,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耳痛、耳道流水、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避免用手抓挠耳部,以免加重感染。4、外耳道炎可能因外耳道皮肤受到细菌、病毒入侵诱发炎症,会出现外耳道皮肤水肿、发红、脱屑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也可能会伴有上述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头孢氨苄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5、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无外界声源或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主观上出现耳部或头部有异常声音的感觉。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果症状持续加重,严重影响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林健强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近视眼摘下眼镜后会感觉听力下降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近视眼摘下眼镜后会感觉听力下降可能是由注意力转移、视觉依赖、听觉注意力分散、视听互补效应、听神经病变等引起的。如果听力下降情况明显,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1.注意力转移 当摘下眼镜时,眼睛需要集中精力看清楚物体,此时大脑会将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眼部,而忽略了其他感官的感受。因此,摘下眼镜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听力障碍。患者可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到听力上,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2.视觉依赖 长时间戴眼镜的人群,由于习惯了通过眼镜来矫正视力,一旦摘下眼镜,由于视觉信息的突然减少,大脑可能无法立即适应,进而产生听力变差的错觉。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恢复。 3.听觉注意力分散 长期佩戴眼镜的人,由于习惯于通过眼镜来调整视线,可能会对周围环境的声音产生一定的忽视。摘下眼镜后,由于视觉模糊,患者可能无法立即将注意力放在听觉上,从而感到听力下降。患者可通过进行专门的听觉训练,如声音辨别、语音识别等,提高听觉注意力和集中能力。 4.视听互补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视觉和听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感知能力。例如,在看剧时,身体会同时关注文字和声音,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摘下眼镜后,这种互补效应被打破,可能导致一些人在短时间内感到听力下降。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应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 5.听神经病变 少数情况下,近视眼患者可能本身存在听神经病变的情况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戴眼镜,也可能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如果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对于近视眼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确保视力稳定。此外,可以尝试进行适度的眼保健操、远眺等,有助于缓解眼部疲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考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排除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林健强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近视眼摘下眼镜听力下降怎么回事
近视眼摘下眼镜听力下降可能是由视觉辅助减弱、注意力转移、听觉依赖视觉、心理作用、本身患有中耳炎等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确诊病情。 1.视觉辅助减弱 当佩戴眼镜时,视力得到矫正,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从而减少对视觉系统的依赖。而摘下眼镜后,由于视力模糊,需要更努力地集中精力去看东西,这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建议佩戴合适的眼镜,确保眼镜度数准确,可咨询专业眼镜机构进行配置,以减少视觉模糊带来的不适感。 2.注意力转移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或看书会导致眼部肌肉紧张,容易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患者通常难以专注于听力任务,容易分心。此时可以每天通过2-3次的适当休息、眺望远方等方式来缓解症状,有助于改善视力。 3.听觉依赖视觉 近视患者通常会更注重眼前的视觉信息,而忽视周围的其他感官刺激,包括声音。因此,在摘下眼镜后,大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感官输入模式,这可能导致暂时性的听力变化。在交流中患者可能需要频繁要求对方重复或解释。可通过听录音、广播等方式进行听觉训练,建议每日训练30分钟左右,以提高听觉理解和识别能力。 4.心理作用 有些人在摘下眼镜后会出现焦虑或不安的情绪,担心自己无法看清事物,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导致暂时性的听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放松心情、调整心态是关键,可以通过每日30分钟的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减轻压力。 5.本身患有中耳炎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中耳炎,则炎症因子会对鼓膜造成刺激,进而影响到听力。此时摘下眼镜会对听觉的依赖性更强,可能会突然感觉听力下降。对于此类情况,应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头孢拉定胶囊等,上述药物建议温水送服。 建议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测试和验光,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视力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远离电子屏幕等,有助于预防近视加深。
牛勇毅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听力下降怎么回事,怎么办
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感觉听力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包括视觉辅助听觉的减弱、注意力的转移、心理因素、耳朵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外耳道耵聍栓塞等。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具体原因。1.视觉辅助听觉的减弱:近视者在交流时,往往同时依赖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息。眼镜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看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嘴型等视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和辨别语音至关重要。当摘下眼镜后,由于视力模糊,他们无法清晰地看到这些视觉线索,导致对声音的理解能力相对减弱,从而产生听力下降的错觉。建议在交谈时佩戴眼镜,消除影响。2.注意力的转移:摘下眼镜后,近视者可能会更加专注于努力看清周围的物体,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导致他们对声音的注意力减少,进而感觉听力变差。这种注意力的重新分配是大脑自动进行的,以适应视力下降的情况。通过配戴眼镜即可解决。3.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感知听力变化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摘下眼镜后,由于视觉上的不适应,近视者可能会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听觉感知,使他们感觉听力下降。这种变化更多是基于主观感受,而非真正的听力受损。建议放松心态,消除心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也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4.耳朵肌肉的紧张与放松:长时间佩戴眼镜可能导致耳朵周围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摘下眼镜后,这些肌肉得到放松,有时可能会暂时性地影响听力感受,尽管这种变化通常很轻微且短暂。然而,这并不代表真正的听力下降。建议适当取下眼镜,放松眼部肌肉,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缓解不适。5.外耳道耵聍栓塞:是由于外耳道内的耵聍堆积成块,阻塞在外耳道内引起的一种疾病,耵聍长期堵塞可影响声音传导,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可能会导致近视患者取下眼镜后出现听力减弱的错觉。还可能会伴随有耳朵瘙痒等症状,需要由医生使用医用镊子将耵聍取出。此外,还可能与中耳炎等因素有关,若经常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前往眼科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比如视诊、验光等,以免延误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