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家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患耳聋听力减退者有7000万人之多,他们大多种因于婴幼儿时期;除了少数儿童是药物中毒性耳聋和由中耳炎引起外,多数患儿是家庭噪音所造成。

  事实上,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如果他们常年生活在嘈杂的噪音中,耳朵常受到强烈音响的冲击,就可能损害听力。噪音对内耳的破坏是累积的结果,内耳越早受到伤害,日后越有机会产生影响生活品质的听力障碍。

  电视机、音响系统、收音机等如果用低音播放一些音乐和歌曲,能陶冶儿童的性情,有益于他们的智力发育。但是有些年轻父母不知道噪音对儿童听力有损害,他们为了自己的爱好,把音量开得很大,播放的时间也很长,因此就伤害了儿童的耳朵。

  噪音大小的衡量标准是用分贝为单位,在家里轻轻谈话的声音为30分贝,普通谈话声为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40分贝以下的声音对儿童无不良影响,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吵闹难受。多大声才会造成内耳伤害呢?一般上,当持续音量达到85分贝时,就肯定对内耳多少会有伤害,同时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耳聋、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学龄儿童如果长期受到噪音刺激,会为得容易激动、缺乏耐性、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美国的一项长达8年的调查表明,12.5%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听力检查有噪音性听觉阈改变。这显示他们曾经有至少一次暴露在对听觉有伤害的过度噪音下。

  噪音性的听觉伤害或丧失对这些儿童有些是暂时的,有些则是永远性的。现今使用电视机、音响系统的家庭越来越多,因此噪音对儿童听力损害的威胁也越来越大。随着高科技游戏普及,儿童伴随成人和家庭有更多机会暴露在过度的噪音之下而不自觉。因此,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听力,家庭成员平时应该多注意消除家居噪音。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08-24 08:44:00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肺炎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全身性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等。1、呼吸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表现,包括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呼吸急促表现为呼吸浅且频率较快,鼻翼扇动表现为鼻翼随呼吸运动明显扇动,三凹征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部分患儿可出现喘息和发绀,提示严重缺氧。2、全身性症状:全身性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和食欲减退。发热多为低热,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或体温不升。乏力感明显,常伴有精神不振和活动减少。食欲减退表现为拒奶或吸吮无力,严重时可导致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3、消化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呕吐、腹胀和腹泻。呕吐多为喷射性,与进食无关,常伴有呛奶和溢奶。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肠麻痹。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肺炎的严重表现,包括嗜睡、惊厥和昏迷。嗜睡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反应迟钝,提示脑缺氧。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或局部性抽搐,常伴有意识丧失,提示脑损伤。昏迷表现为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提示严重脑缺氧和脑水肿。针对新生儿肺炎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胸部影像学和病原学检查,明确诊断;加强营养支持,如静脉营养和母乳喂养;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惊厥可以自愈吗
新生儿惊厥通常难以自愈,是一种较为危急的情况,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时期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惊厥的发生往往提示存在严重的潜在问题。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髓鞘化还不完善,这使得其大脑对各种刺激的调节能力较弱。一旦出现感染、代谢紊乱、脑部损伤等情况,就很容易引发惊厥。例如,新生儿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就可能引发惊厥发作,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纠正低血糖,惊厥很难自行停止。惊厥的持续发作会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进一步的损害。长时间的惊厥会导致大脑缺氧,而新生儿的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即使是短暂的缺氧也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运动功能等,导致脑瘫、癫痫等后遗症。而且,很多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如颅内出血、先天性脑部发育畸形等,不会自行消失或改善,这就意味着惊厥的根源一直存在,自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当发现新生儿出现惊厥症状时,家长务必保持冷静,立即将新生儿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同时解开其领口,保持呼吸通畅,并尽快带新生儿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血糖、血钙、血镁等代谢指标检测,以及脑部超声、脑电图等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惊厥的病因。在新生儿康复期间,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发育迟缓等异常,应及时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疫苗有哪些
新生儿出生后需要接种一系列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以预防多种传染病,保障其健康成长。1、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用于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之后在1月龄和6月龄各接种一剂,共三剂。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2、卡介苗:卡介苗主要用于预防结核病。新生儿应在出生后尽快接种,通常是在24小时内进行。卡介苗的接种对于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3、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新生儿在2月龄和3月龄时接种灭活疫苗,4月龄和4周岁时接种减毒活疫苗。这一系列的疫苗接种可以有效保护新生儿免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侵害。4、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新生儿在3、4、5月龄和18月龄时各接种一剂,共四剂。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对这三种疾病的免疫力。建议家长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方案进行接种,确保新生儿能够按时、足量地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前,家长应了解疫苗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如新生儿的体重是否合适、是否有过敏史等。在接种疫苗后,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也应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共同关注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湿疹需不需要处理
新生儿湿疹需要处理。新生儿湿疹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皮肤问题,虽然较为普遍,但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对宝宝的皮肤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新生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薄,表皮和真皮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皮肤的屏障功能较弱。这使得新生儿的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较差,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引发湿疹。而且,新生儿皮肤的汗腺和皮脂腺发育尚未完善,调节皮肤水分和油脂分泌的能力不足,皮肤容易干燥或过于油腻,这些都为湿疹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一旦患上湿疹,由于皮肤屏障受损,湿疹症状容易加重,若不处理,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等更严重的问题。新生儿湿疹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伴有瘙痒。宝宝由于无法表达,往往会通过哭闹、搔抓来表达不适。频繁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引发脓疱疮、蜂窝织炎等。而且,湿疹带来的不适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此外,若湿疹长期不愈,还可能影响宝宝皮肤的正常发育,留下色素沉着或皮肤粗糙等问题,对宝宝的外观产生一定影响。发现新生儿湿疹后,应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轻擦拭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温和的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同时,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温度建议保持在22-24℃,湿度在50%-60%。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