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因为感冒、过敏、鼻窦或咽喉感染时引发咽鼓管的发炎、红肿,而继而炎症蔓延到中耳引起感染,因为咽鼓管连接中耳腔及位于鼻后的鼻咽腔,是一具有可塌陷内壁的狭窄管道,约有铅笔芯那么粗的大小,每天要张开数百次,可以这么形容,每吞口水三次或每次打哈欠就张开一次,当咽鼓管张开时,空气就会流入并进入中耳腔。
小孩的咽鼓管在形状、角度、与结构上与成人的不同,孩子的咽鼓管比较松软、短、宽且呈水平角度,这和小孩容易患上中耳炎有很大关系。
比如小孩子松软的咽鼓管如果关闭不全的话,鼻咽腔内的分泌物容易流入中耳;咽鼓管肿起的话,会导致阻塞;咽鼓管太水平的话,中耳腔里的液体不容易流出中耳腔……而这些情况会在孩子年龄大些的时候得到改善,因为3岁以后,小孩子的咽鼓管会开始发育,会变得较垂直,咽鼓管的软骨壁也会变硬,这样不容易让“脏东西”进入中耳,咽鼓管也不容易会发炎。
还有一个原因是儿童机体免疫力较低,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感冒后,常伴有鼻塞、流涕等,鼻腔黏膜会充血肿胀,继而波及到咽鼓管,会导致中耳黏膜有液体渗出,形成渗出性中耳炎。但一些家长却常常可能忽略孩子感冒时出现的这些症状,而这些症状正是中耳炎的隐患所在。
“感冒后,家长一定要留心注意孩子的听觉反应。”王教授提醒,如果孩子说耳痛、耳闷、耳鸣等应立即治疗;如果孩子没有觉察到耳部不适,那么家长还是该留心孩子的听觉反应,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
容易导致婴幼儿患中耳炎的6种原因:
1. 导致咽鼓管阻塞的疾病:感冒、鼻炎、鼻窦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
当呼吸道感染时,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导致连接中耳、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从而使内部通路变窄、积液排流能力降低,易造成细菌滋生而引发中耳炎。
2. 不正确的婴幼儿喂奶姿势。
喂奶时要保持宝宝头高足低,不能横抱或平卧,否则奶汁容易跑进鼻咽腔,经咽鼓管进到中耳引发炎症。
3. 游泳时进水。
水可通过鼻咽或耳朵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4. 不正确的婴幼儿卧床体位。
正确的卧床体位应平卧时头背部略高,以免鼻咽腔滞留分泌物。
5. 错误的擤鼻方法。
两侧鼻腔同时擤涕,粗暴用力,容易造成鼻涕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6. 经常清除耳垢。
耳垢可提供良性菌栖身处,是天然的防御措施,不可用棉花棒挖除。耳垢覆盖的耳道有防潮功效,所以不可经常清除耳垢。
(实习编辑:黄秀杰)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儿童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 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隔离科
三级 中医医院 公立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中山东路150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枞阳县枞阳镇湖滨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六安地区霍山县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大东区文官街9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将乐县三华南路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永平路100号(东风南路与永平路交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