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中耳炎八成因感冒

  “我们给宝宝洗澡的时候非常小心,肯定没把水弄进宝宝的耳朵,可他为什么却患了中耳炎呢?”看到宝宝生病,经常会有父母不解地向医生询问。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其中70%~80%都是由感冒引起。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以为孩子疼痛、化脓等症状消失了就是病好了,其实,急性中耳炎可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存在听力减退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

  小儿耳部发育不完善易招感染

  在儿童常见病中,中耳炎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四分之三的幼儿在3岁以前至少经历一次耳内感染,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可能会感染三次以上。

  为什么儿童容易感染中耳炎?

  这与其耳部结构有关。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不仅仅是一个连接的导管,还具有调节中耳腔的压力、引流中耳分泌物的功能。小儿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不仅形态上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而是短、宽、平;而且位置低。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感冒时,鼻内黏膜受到刺激后,导致连接中耳、咽喉和鼻腔的咽鼓管肿胀,从而使内部通路变窄、积液排流能力降低。当耳部无法及时排除感冒造成的黏液时,那里就形成了细菌滋生的最理想的温床。

  此外,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也容易导致细菌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从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有些父母给小儿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孩子中耳炎八成因感冒


  不吃不睡听力下降或患中耳炎

  每逢季节转换的时候,气温变化较大,小儿感冒增多,中耳炎患儿也会增多。“有人以为只有重感冒才会引起儿童中耳炎,其实不然,轻微的感冒也可能引起中耳炎。”罗仁忠说,儿童中耳炎症状为剧痛、烦躁、哭闹。由于中耳炎一般在半夜发病,影响到小儿睡眠,还会出现睡眠失调症状。

  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中耳炎呢?医生指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辨。

  一是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罗仁忠说,耳朵的构造很特殊,里面是骨头,外面包着一层皮肤,两者间没有其他可起到缓冲作用的肌肉组织等。所以,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因此,宝宝可能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

  二是发烧,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三是看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你的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鼓。虽然这种症状对身体的危害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可怕,但仍然需要到医院请医生做专业处理。

  四是是否出现听力障碍,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可是有液体大存留于中耳部位,可能给宝宝造成暂时性的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他可能会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小孩听力下降当心“隐性中耳炎”

  需要注意的是,化脓、疼痛等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小儿中耳炎已经好了,必须要等听力完全恢复才算是康复。急性中耳炎继续发展,可能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而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不治疗,或反复发作,中耳内分泌物中的毒素可能会引起内耳损伤,从而导致不可恢复的神经性耳聋,不仅影响到听力,其对语言、认知发育等都会有影响。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可能有耳内闷胀堵塞感,或有轻微胀痛,伴有听力减退、自听增强和耳鸣。但多数患病儿童常无明显主诉,尤其是单侧耳朵患病,常常是在体检中才能发现。罗仁忠提醒,如果发现小孩看电视声音开很大,或者对家人呼唤反应迟钝,或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时,应该想到这个问题。

2009-05-14 08:30:00浏览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严明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甲
近视的人摘下眼镜会感觉听力也变差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可能会感觉听力也变差了,这可能与视觉模糊、心理作用、环境噪音干扰增加、语音定位困难、长时间用眼疲劳等因素有关。 1.视觉模糊 视觉模糊导致患者无法清晰地看到物体,需要依赖于眼镜来矫正视力。当摘下眼镜时,由于没有适当的矫正,患者的视野可能会变得模糊,从而影响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也会影响听力。对于近视人群,配戴合适的眼镜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例如,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并调整眼镜度数,以确保最佳的视力矫正。 2.心理作用 由于摘下眼镜后的不适感,近视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或紧张的情绪,这些情绪反应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听觉感知,表现为听力变差的感觉。为了减轻这种情况,可以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以缓解压力和焦虑,从而改善听力感受。可以每天进行 5-10 分钟的冥想练习。 3.环境噪音干扰增加 环境噪音会影响听力,特别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近视患者通常需要更集中精力才能看清物体,这也意味着其更容易受到背景噪音的影响。摘下眼镜后,视觉焦点变得更加模糊,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视觉状态,此时环境中的噪音可能会让其感到更加不适,从而产生听力下降的感觉。为了减轻环境噪音的影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佩戴耳塞或降噪耳机。这些设备可以帮助隔绝外部噪音,提供更安静的学习或工作环境。 4.语音定位困难 语音定位是指能够准确判断声音来源的方向。近视会导致眼睛聚焦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到耳朵对声音方向的辨别能力。因此,摘下眼镜后,患者可能会发现难以确定声音来自哪个方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进行一些训练来增强耳朵的定向能力。例如,通过练习听取不同方向的声音源,逐渐提高耳朵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每天练习几次,每次持续一段时间,随着练习深入,可适当增加环境噪音,提高耳朵的适应性。 5.长时间用眼疲劳 长时间用眼会导致眼部肌肉紧张和疲劳,进而影响到整个身体的状态,包括听力。这是因为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会使大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从而影响到其他感官的功能。为了避免长时间用眼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让其得到充分的放松。 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如中耳炎、内耳问题等。如果持续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建议及时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和相关检查,如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一只耳朵听力下降会自愈吗
一只耳朵听力下降一般不会自愈,需要根据诱发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能是生理因素、梅尼埃病、鼓膜穿孔导致。1、生理因素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随着年龄增长会导致身体的细胞出现衰退,使耳朵神经减弱,进而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不能自愈,患者不需采取治疗,在生活中需要多注意休息,注意耳朵卫生。2、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该病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其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耳呜和耳闷胀感,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者是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该疾病通常不能自愈,患者在药物治疗上可以选择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片、盐酸地芬尼多片、苯海拉明片等。3、鼓膜穿孔由于受到外伤的原因,鼓膜受压力破裂,患者会出现突发性耳朵疼痛,同时伴随着听力下降、耳鸣、外耳道出现少量出血、耳朵有脓液,影响患者的正常听力和生活,一般情况下也不能自愈。如果鼓膜穿孔比较小,临床症状比较轻,这种情况首先考虑药物保守治疗,例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需要预防感染发炎,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接触噪音。如果鼓膜穿孔大,通过规范的保守治疗无效,这种情况还可以考虑做手术修复。患者在洗澡时,可以戴浴帽、耳套,避免耳内进水,同时还需要避免佩戴耳机。
林健强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近视摘下眼镜听力下降怎么回事,怎么办
近视患者摘掉眼镜后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镜片压迫、长期配戴眼镜、用眼过度、假性耳聋以及真性耳聋导致。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具体原因。 1.镜片压迫 如果镜片较大或者镜框较重,可能会对鼓膜造成压迫,从而影响到听力。此时可以适当调整镜片大小和镜框重量,以减轻对鼓膜的压力。 2.长期配戴眼镜 部分近视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佩戴眼镜来矫正视力,而配戴眼镜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僵硬,进而影响到眼部神经的功能,使听力受到影响。此时应该减少配戴眼镜的时间,并且注意休息眼睛。 3.用眼过度 如果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经常熬夜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等,就会导致眼睛疲劳和干涩,甚至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到听觉中枢功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接触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 4.假性耳聋 假性耳聋是指耳朵虽然没有明显的病变,但是因为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听力下降的现象。常见的原因包括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有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所致。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环境条件即可。 5.真性耳聋 真性耳聋则是指耳朵存在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病理改变,导致听力严重受损。常见于遗传性耳聋、感染性耳聋、噪声性耳聋等因素。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遵医嘱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听力重建手术、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辅助等。 日常生活中,近视患者看书和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坐姿端正,不要离书本太近或者是太远,否则也有可能会导致近视的程度加深。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定期复查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治疗。
党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耳膜修补后55天听力还没恢复怎么回事,怎么办
耳膜修补一般是指鼓膜修补术。鼓膜修补术后55天听力还没恢复,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术后感染、中耳炎、神经性耳鸣、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正常现象鼓膜修补术后,患者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恢复,通常在术后1个月左右。如果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较严重,在术后55天听力还没恢复可能属于正常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听力训练,改善听力。2、术后感染如果患者在手术后不注意护理,可能会导致耳部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耳道清洗的方式进行处理。3、中耳炎中耳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的中耳部位炎症。由于炎症刺激中耳道黏膜,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鼓室成形术的方式进行治疗。4、神经性耳鸣神经性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慎损伤听神经,可能会导致神经性耳鸣,从而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5、鼓膜穿孔鼓膜穿孔是指鼓膜上存在裂隙或洞孔,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药物进行滴耳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鼓膜修补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出现明显不适,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姜发纲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近视的人不戴眼镜听力下降怎么回事,怎么办
近视的人不戴眼镜听力下降可能与注意力转移、视觉与听觉的交互影响、心理因素、耳道问题或潜在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确定原因,并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注意力转移 当近视者摘下眼镜后,视力模糊导致其更专注于努力看清周围的物体,这种注意力的转移可能减少对听觉信息的关注度,从而产生听力下降的错觉。建议进行一些听觉训练,如听音辨位游戏或音乐欣赏,以增强对声音的敏感度。每日坚持训练30分钟,逐渐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2.视觉与听觉的交互影响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往往同时依赖视觉和听觉来获取信息。近视者摘下眼镜后,由于视力受限,可能因视觉信息的缺失而感到听力不足。建议佩戴合适的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以增加视觉信息,帮助维持视觉与听觉的平衡。 3.心理因素 近视者摘下眼镜后,视力模糊可能引发不安或焦虑情绪,这种情绪状态可能进一步影响听觉感知,产生听力下降的错觉。可以采取积极的心理调节策略,如放松训练、冥想等,以减轻焦虑情绪,改善整体感知能力。每天花十几分钟进行,可缓解焦虑,提升心理状态。 4.耳道问题 耳道耵聍过多或形成硬块时,可能阻塞外耳道,影响声音的传导,从而导致听力下降。近视患者摘下眼镜后,可能因主观感觉而更加注意到这一点。建议定期用棉签清理耳道,避免耵聍过多造成听力下降。但注意清理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耳道。 5.潜在疾病 近视患者不戴眼镜时感觉听力下降,还可能与潜在的中耳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有关。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耳部或全身的功能,进而影响听力。应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耳部和全身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建议近视的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眼睛和耳朵的休息与恢复。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姜发纲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会感觉听力也变差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近视的人摘下眼镜后可能会感觉听力也变差,可能是由视觉依赖增强、视觉信息减少、注意力转移、心理作用、本身具有听力障碍等引起的。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听力下降严重,应及时就医治疗。 1.视觉依赖增强 长时间佩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对镜片产生依赖性,从而导致摘下眼镜时,视觉信息急剧减少,大脑无法适应这种情况,从而产生听力下降的错觉。此时不需要特殊处理,待适应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 2.视觉信息减少 戴眼镜时,外界的视觉信息被放大,而摘下眼镜后,这些信息会变得模糊,此时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可能导致短暂听力下降的感觉。通常随着时间推移,听力下降的感觉会逐渐消失,不需要进行特殊干预。 3.注意力转移 视力模糊时,近视者可能会更加专注于尝试看清周围环境,这种注意力的转移使得原本应分配给听觉的注意力被削弱,从而影响了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导致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患者可尝试通过自我提醒和练习将注意力重新分配到听觉上。例如,在交流中保持眼神接触的同时,专注于对方的话语和声音特征。 4.心理作用 有些人在摘下眼镜后,因为不习惯裸眼视物,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反应,如恐惧、不安等,进而影响到听觉感受,认为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此时患者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以减轻因视力模糊带来的焦虑情绪,建议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5.本身具有听力障碍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听力障碍,在摘下眼镜后可能会更加明显地感受到听力下降。此类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听力检查,排除潜在的听力障碍问题,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建议近视的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监测视力的变化。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每用眼20-30分钟可适当休息5分钟,以及暴露在噪音环境中,有助于有助于维护眼睛和耳朵的健康状态,减少摘下眼镜后感觉听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