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听力异常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听力异常

常带耳机小心耳聋 家有数码儿警惕“数码聋”

举报/反馈
2011-08-09 04:11:0039健康网

  暑期还在继续,在假期里,数码产品几乎成为了孩子们不可或缺的随身物,比如MP4、MP5、电脑等。很多孩子喜欢关上房门,打开电脑,把音乐放得震天响;或者是带着塞,听音乐、玩游戏。专家表示,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长时间处于大于120分贝的环境中,对耳,尤其是耳朵极易造成伤害,专家提醒,小心数码玩多了,导致“数码聋”。

  天天带耳机听音乐 新科高中生患噪音性耳聋

  8月伊始,大部分的学生都还沉浸在暑期狂欢中,即将踏入高中的陈颖(化名),却不得不因为耳朵痛、有翁鸣声、听话不清而到医院就诊。陈颖母亲表示,她认为孩子是听耳机多了才出现这些问题的。6月中考结束后就给孩子买了台MP4,天天带着,天天听,上街也听,坐车也听,叫她不要听那么多耳机,孩子根本不听话,现在耳朵痛,听不清了。

常带耳机小心耳聋 家有数码儿警惕“数码聋”

  经接诊医生、武警医院耳鼻咽喉中心王希军教授检查,陈颖被初步诊断为噪声性耳聋

  为何听“乐音”也会致“噪音”性耳聋

  王希军教授表示,医学上认为,大于90分贝的声音,会对听力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许多家庭都给孩子购买mp4、PSP、平板电脑等随身数码产品,而十多岁的孩子自制力尚不够成熟,有时一玩就会忘记时间,长达三四小时的不放手;有些孩子甚至在地上、公交车上、火车、动车等交通工具上也会使用,乘坐交通工具时,噪声往往会掩盖原本处于正常值的音量,往往会不自觉的加大音量;还有些孩子即使在睡觉时,都还开着MP3、MP4等听音乐,在睡眠状态下,戴耳机听音乐对人的危害会更大……这些为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听力,因为人的耳蜗是很精细的感觉器官,噪声、高分贝的刺激,可引起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失常,造成内耳缺血、缺等,从而导致噪音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早治疗效果好 不及时治疗或会造成永久影响

  听力一旦损害,是法逆转的。王希军教授表示,如果噪声性耳聋发现及时,在一周之内,避免噪声的接触,并及时给予改善耳微循环及利于细胞代谢的药物,对恢复听力,效果较明显,听力恢复的可能性可达80%以上。如果延误过久,一旦神经细胞被破坏,就很难再生和修复,继而出现感音性耳聋,治疗起来会很困难,或可能只能靠佩戴助听器来辅助听力。

  保护孩子听力 家长义不容辞

  “孩子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但孩子在出现听力问题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常可以表现出来,比如播放电视声音大、孩子自己说话的声音大、对轻声叫唤没反应、学习情绪烦躁等,因此,提醒家长,尽量控制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使用音量等,发现孩子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听力检测,避免延误治疗。”王希军教授说道。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可出现突然听不见或突然听力下降的情况,就是突发发耳聋,临床观察发现,突发性耳聋多与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性感染有关。王教授指出,突聋的症状,严重程度不等,但一般较重的,大多都伴有耳鸣,而对突发性耳聋的积极治疗,能获得更加明显的效果,简言之,治疗得越早越好。“突聋患者在发病一周内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有效恢复;若发病两周后才开始治疗,则疗效就差一些;一旦病程超过三个月,且听力已经稳定,治疗便没有意义了。”

  相关阅读:父母如何早发现宝宝听力障碍?

  宝宝听力下降 看看是否耳屎影响

  儿童听力障碍 重视“三早” 

  家长如何保护儿童听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文慧;通讯员:张晨曦)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