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呼噜宝宝”警惕中耳炎

  小儿在晚上睡觉时打鼾即“打呼噜”,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许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有些家长还把打鼾的小儿谑称为“小雷公”。殊不知,小儿“打呼噜”可能预示着某些潜在的疾病。

  近年来,人们对“打呼噜”引起的睡眠问题以及睡眠障碍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孩子“打呼噜”引起的睡眠问题更让人关注,因为轻者会造成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重者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行为异常改变及心理发育障碍。许多人还认识了与“打呼噜”有关的医学新名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目前值得提醒家长的是:您在关心孩子的睡眠时,请别忘了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的耳朵是否合并有听力下降!

“呼噜宝宝”警惕中耳炎


  “打呼噜”也会合并中耳炎

  现在大家一般都知道引起小儿“打呼噜”的最常见原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的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腔的后部与咽部交界处的一种正常淋巴组织,一般情况下,处于生长旺盛的儿童期,扁桃体和腺样体增长较为迅速,5-7岁达到高峰。扁桃体和腺样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反复发炎感染而导致异常肥大、增生,或是先天性的肥大,除了容易“打呼噜”,影响睡眠质外,还经常会造成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等。

  分泌性中耳炎很容易误诊

  中耳炎有许多种,分泌性中耳炎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患分泌性中耳炎时,病人的主要感觉是耳闷、耳胀,也可伴有耳痛耳鸣,往往表现为对别人的讲话声音听不清楚,而听自己的讲话声音特别响,就像对着空瓮讲话的回声一样。由于婴幼儿和儿童患者经常不能描述或不能准确描述而误诊。其实婴幼儿患者的早期表现或是哭吵不停、或是恶心、呕吐、食欲差等,家长不会去怀疑孩子有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则表现为看电视时,声音调得很响,或家长在跟孩子说话时感到特别费力,只会怀疑孩子是在“装聋作哑”,自然也不会怀疑孩子有分泌性中耳炎。

“呼噜宝宝”警惕中耳炎


  儿童易患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排除急性感染的中耳腔积液。其发病基础是咽鼓管阻塞与狭窄,造成的原因归纳为机械性原因和炎症性的原因两大类。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前者最常见的是扁桃体或/和腺样体肥大,其次鼻-鼻窦炎下鼻甲后端肥大、后鼻孔息肉、鼻咽部肿瘤、鼻咽部粘连及软腭麻痹等;后者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是位于鼻咽侧壁、腺样体旁、是通向中耳的小管。正常情况下,中耳腔内充满空气,这些空气不断地被中耳黏膜所吸收,又不断地经咽鼓管输入空气来补充,从而能维持鼓室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平衡,这样也就保障了中耳的正常功能。当咽鼓管阻塞或狭窄时,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外界空气不能充分进入中耳,因此腔内形成负压。鼓室负压使鼓室内血管扩张,血清从血管内漏到血管外,在鼓室内形成积液。

  儿童由于咽鼓管短平,内径较宽,易受到感染。3岁以下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约为15-40%。其中40-50%临床症状不典型,只是在去医院检查时偶然被发现。分泌性中耳炎也可由急性中耳炎发展而来,大多数家长对孩子耳朵疼痛的症状非常敏感,会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急性中耳炎在经过一周左右的治疗后,70%的患儿临床症状会得到控制或缓解。孩子耳朵不痛了,家长便以为治愈了,其实不然,当过了二周后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下降再去医院检查时,医生会告诉您:孩子的鼓膜充血是消退了,但鼓膜向内凹陷,呈“琥珀”,可见液体平面或水泡,液体较多时,鼓膜会向外突出,这是典型的分泌性中耳炎征象。

“呼噜宝宝”警惕中耳炎


  反复发作危害大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部分自限性疾病,但自行好转的发生率主要取决于病因。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原因未除,如扁桃体或/和腺样体肥大、临近组织器官的潜在炎症未得到控制,即使自行缓解,也会很快复发。总体来说,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约占所有患儿的30-40%,另有5-10%为持续性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不愈,易引起听力障碍以及相应的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学龄期儿童,由于听力受到影响,造成患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另外长期中耳积液不治疗也会引起胶耳和粘连性中耳炎,由于鼓膜的长期内陷,很容易形成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或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类似上述的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耳鼻咽喉科全面检查,包括耳朵的检查:如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病因的检查:如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旦确诊就需及时治疗。首先是病因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使鼓室内的负压状态逐步得到改善。对于炎症引起的。应积极控制局部感染,鼻腔内用0.5%麻黄素滴鼻,若为过敏引起的,可用抗过敏或激素类的鼻喷剂,可不同程度地使咽鼓管黏膜肿胀减轻,以利于大气能够进入鼓室。需提醒的是一定要按医生的指导用药。在用药的同时,家长可给孩子做鼓膜按摩,以配合治疗。简易方法是:用食指间断地挤压耳屏,压一下放一下,使外耳道的压力忽高忽低,借以振动鼓膜。如果经过上述保守治疗,一般1-3月,鼓室仍有积液,则应尽早施行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相对来说鼓膜置管效果更为可靠,鼓膜通气管一般放置6月-1年,手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对于机械性阻塞引起的,如扁桃体或/和腺样体肥大、下鼻甲后端肥大、后鼻孔息肉等,均应采取相应的手术或等离子射频治疗。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可做到无痛、安全、微创、复发率低。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9-07-27 08:06:00浏览1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包皮环切手术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儿童包皮环切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瘢痕形成、系带太短、伤口裂开以及术后粘连等。建议家长及时带领患儿前往医院就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1.感染:如果在做完包皮环切手术以后护理不当,则有可能会导致细菌通过手术切口进入局部组织内引起感染,导致出现肿胀或者是疼痛等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片等药物治疗。2.瘢痕形成:若患儿本身属于瘢痕体质,在做完手术之后就可能会形成比较大的瘢痕组织,从而影响到美观。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严重时可以采取激光手术的方式进行改善。3.系带太短:若术中系带损伤过多,或者系带过短,可能会影响阴茎勃起,甚至会诱发龟头痛的症状发生。必要时可再次行系带延长手术治疗。4.伤口裂开:如果在术后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则有可能会导致伤口部位受到摩擦而引起裂开的情况发生。一旦确诊,需要再次做手术缝合治疗。5.术后粘连:由于术后局部存在创面,在愈合期间会出现水肿的现象,所以会导致局部皮肤与周围组织出现粘连情况。可以通过手法分离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对于儿童来说,手术失败可能会造成心理压力。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度过恢复期。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儿童看手机怎么保护眼睛
儿童看手机一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良好的坐姿、增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用抗疲劳滴眼液等方式保护眼睛。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儿童在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比如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免导致眼睛疲劳,引起不适症状。建议儿童在平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可以适当调整坐姿,保持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在30-40厘米,能够减轻疲劳。2、保持良好的坐姿儿童在平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弯腰驼背,以免导致眼睛疲劳,引起不适。建议儿童在坐着时,可以适当将头部后仰,可以保持良好的视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近视。3、增加户外活动儿童看手机除了保持良好的坐姿、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的方式,多接触阳光,有助于促进机体钙的吸收,增强骨骼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4、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儿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5、使用抗疲劳滴眼液如果儿童长时间看手机,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出现眼睛干涩、疼痛等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儿童使用抗疲劳眼药水,比如玻璃酸钠滴眼液、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等,可以缓解眼睛疲劳,保护眼睛。除此之外,如果儿童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