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用小剂量可镇静,中等量可催眠,大剂量可抗惊厥。如起过常用量的5~6倍量即可中毒,中毒者多可查及有服用安眠药病史,出现昏睡不醒,肌肉痉挛,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等症状。
2012-06-07由于小儿患病机会远远超过成人,用药的机会也超过成人,而他们的机体的介毒功能远不如成人健全,对药物的耐受力也远不及成人,尤其是婴幼儿,因而用药更易发生毒副作用。
2012-05-29一名妇女由于腕关节长年疼痛,服用大量药物以求缓解,但药物反应使她感到胸闷、头晕。但这名妇女居然说在额头抹点血就会好的。医生指出,“抹血治头晕”的习惯是一种心理作用,这种迷信思想长期存在会耽误治疗时机。
2011-11-07药物过敏时,患者首先应该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要留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011-10-12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少量服用可催眠,过量则可致中毒。中毒者多可查及有服用安眠药病史,出现昏睡不醒,肌肉痉挛,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心跳缓慢,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深昏迷和反射消失。若被吸收的药量超过常用量的15倍时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
2011-06-13有关统计表明,在儿童药物中毒的病例中,因家长错误用药导致的占了相当比例。如何杜绝宝宝发生这样的事情,万一发生后怎样处理呢?
2011-05-17大家都知道是药都会有毒,中药也是这样,中药中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出现中毒要及时进行药物中毒急救,中医告诉你发生以下中药中毒时该如何应对。
2011-05-05对于误服强酸强碱性化学液体的患者,不可给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应该立即给牛奶、豆浆、鸡蛋清服下,以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若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一种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反复催吐解毒。同时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2011-04-28儿童时期药物中毒较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家庭意外伤害,通常多见于2至4岁的幼儿,以男孩多见。因为此年龄段的小孩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又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如果药物或毒物保管不严,就会造成小儿误服而致中毒。
生活中,由于宝贝年幼不懂事,误服药物时有发生。比如,把带有甜味和糖衣的药物当成糖果吃,有的把有鲜艳颜色、芳香气味的水剂药物、化学制剂当成饮料喝等。这些药物引起的中毒大多是由于家长将药物随意放在桌柜上、枕边或宝贝容易拿到的抽屉里造成的。
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用小剂量可镇静,中等量可催眠,大剂量可抗惊厥。中毒后引起呼吸中枢及血管中枢抑制,甚者可损害毛血管。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和急救原则基本相似。
2011-01-14人误食毒鼠药之后会有生命的危险。常见的有安妥、敌鼠钠盐、磷化锌等。那么发现身边的人误食了毒鼠药后该如何急救呢?
2011-01-13职业活动中,接触金属汞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口腔病变为主,并累及唿吸道、胃肠道、肾臟等的全身性疾病。职业性汞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两大类,每类按病情分为轻、中、重叁级。中毒者需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2011-01-12小儿年幼无知,如果父母对家中的药物保管不妥或对宝贝监护不够,以及不恰当地为宝贝使用药物,有时就会造成小儿药物中毒。资料显示,小儿急性中毒其中有75%是药物中毒引起。
2007年,家住浙江省湖州市的张女士一家在晚饭后陆续出现胸闷、呕吐等症状。张女士赶紧和家人一起到医院急诊。后经诊断,一家人均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而祸首正是张女士从小贩处买的青菜。
取甘草120克,红糖30克。将甘草撕碎,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熬浓取汁,待温后服用,每日1剂,连服3-5剂。
2010-09-27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当服用扑热息痛积存人体内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甘胱谷肽耗竭,就会使肝胆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
维生素E分为天然和合成两种,其作用相近,主要作用有调整性腺功能,促进能量代谢,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中氧供应,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保持动脉弹性,抗氧化及护肝。它在常规剂量使用时很少有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应用则有潜在毒性,有的可出现唇炎、恶心、呕吐、眩晕、视力模糊、胃肠功能及性腺功能紊乱等症状。
2010-08-23维生素D中毒时,会出现厌食、呕吐、腹泻、头疼、嗜睡、多尿、血钙升高等症状。而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D是不会引起中毒的。
如需补血,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盲目补铁只会导致铁中毒,严重影响胎儿和孕妇的身体健康。孕妇补血更应注重营养的全面补充,采用安全有效的补血方法,比如补充具有黄芪、当归等成份的补血产品。
2010-08-21白果中毒的潜伏期为1—12小时,早期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继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发热头痛、恐惧感、烦躁不安、肢体强直、严重者昏迷、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呼吸困难,1—2天可死亡。
这种表现常发生于服用先锋霉素、甲硝唑、痢特灵以及双胍类和磺脲类降糖药等药物又同时饮酒的患者身上。如果是不会饮酒或酒量很小的人,反应更为严重。静脉用药后的反应,会比口服用药更快速、更严重。
2010-08-08重度中毒:深昏迷,早期四肢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后期全身肌肉弛缓,各种反射消失。瞳孔对光反应存在,瞳孔 时而散大,时而缩小。呼吸浅而慢,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2010-07-26临床上常见因自杀大量服安定而致中毒的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从昏睡至深度昏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我科从2008年1月~2009年2月抢救吞服安定中毒患者54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0-07-04安眠药的急性中毒症状因服药量的多少、时间、空腹与否,以及个体体质差异不同而轻重各异。中毒者宜速送医院诊治。
2010-06-24维生素D中毒时,会出现厌食、呕吐、腹泻、头疼、嗜睡、多尿、血钙升高等症状。而通过食物摄取维生素D是不会引起中毒的。
2010-06-23中毒症状:一旦发生人参中毒,患者常会出现头昏胀痛、口渴、心悸、躁动不安、失眠多梦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抽搐、痉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或出现口鼻出血等。
2010-06-22湖北省中医院内科主任熊家平介绍,对于中药,很多人都认为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不少患者都是吃“错”了药才想起到医院看病。
2010-06-14吃了有毒性的药物,在采取急救措施后,可取绿豆100克、甘草 20克,煎煮30分钟服汤以解余毒。另外,病人送医院急救时,应将错吃的药物或药瓶带上,以使医生对症及时采取解毒措施。
2010-05-28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少量服用可催眠,过量则可致中毒。中毒者多可查及有服用安眠药病史,出现昏睡不醒,肌肉痉挛,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心跳缓慢,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深昏迷和反射消失。若被吸收的药量超过常用量的15倍时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
2010-05-22如果误服中药中毒的话,除了进行西医的常规抢救以外,采用中医辨证救治,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2010-03-18婴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用药群体,由于各个脏器尚未发育完全,神经系统、骨骼发育也未完善,体内代谢与成人不同,药物反应与成人也有差异,如果简单地把婴幼儿用药列为成人用药的缩小版就不对了。
2010-02-18这十种药物于食物同服容易产生冲突,导致中毒。
2010-02-16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中药叫配伍,西药叫联合用药,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疗效,或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但有些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可能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药效降低或产生毒副作用。现在介绍几种不宜同时使用的常用药物。
2010-02-13有一些药物和食物混合使用将会导致中毒或者不良反应的产生,要学会合理用药,才能达到治病目的。
2010-02-03儿童有时候会因误服家长放在家中的药物而中毒,作为家长除了平时保管好这些药品外,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2010-01-14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专属的小药箱,储备一些日常生活中能用上的常用药物。不过,光储备是不够的,每个家庭还得知道如果预防药物中毒以及药物中毒的急救措施。今天小编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如何预防阿片类药物中毒。
2010-01-02儿科使用非处方(OTC)感冒咳嗽药的疗效和副作用越来越引起国际的关注,继去年10月加拿大卫生部和今年3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关于儿童服用非处方感冒咳嗽药的建议后,美国和澳大利亚日前也提出相关建议,认为这类药品不适用于两岁以下婴幼儿。
2009-11-27包装上明确地写着“樟脑”和“水杨酸”的含量,却不见说明书上有 “蚕豆症和雷氏综合症禁用”的说明。
2009-11-23众所周知,长期的高血压会引起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导致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最终引起死亡,故有人称高血压为“隐蔽的杀手”。但高血压并非不治之症,目前有许多降压药能把血压稳定在正常的水平,只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患还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2009-11-22部分患者用药不看说明书、不留意化学通用名,以致重复用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9-10-17吃错药或者将外用药当作口服药,都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可以得救;若处理不当,不但可能留有后遗症,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2009-10-03众所周知,抗生素类药物如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使用不当会引起耳聋,然而对许多非抗生素药物也可能引起耳聋却鲜为人知。
2009-10-02冬季是感冒的发病高峰季节,患病后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使得人十分难受和痛苦,因而有些患者难免治病心切,由此犯了某些用药禁忌,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有必要提醒患者注意这些禁忌,以便更加科学用药。
2009-10-02刚送走一批病人,我正准备坐在椅子上休息。黄蓉神色慌张地来到我的诊室,喘着粗气让我给她看看。我仔细端详她,见她满脸通红,脖子和前胸等暴露部位出满了红色的小疙瘩。她一个劲地边挠边说:“死我了!痒死我了!”我问她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她说胸闷、憋气浑身没劲,还拿出一个增效联磺片的空袋子疑惑地问我:“是不是吃这药引起的?”
2009-09-13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它具有增强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美白皮肤等作用,成为家庭小药箱中的必备药物。然而,具有高度还原性的维生素C是维生素家族中颇为活跃的一员,性质非常不稳定,容易与多种食物或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疗效降低或失效,严重时甚至还可产生有毒物质。
2009-09-09瓶装眼药水开启后可使用多少天?相信很多人对此问题均不以为然:“外包装上不已明明白白注明了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了嘛!”的确,一般眼用制剂的有效期均标注为“两年”,然而你可能并不知道“有效期≠使用期”。
2009-09-08是药三分毒,芦荟是人们熟知的药食两用植物,可用于治疗热结便秘、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等疾病。
2009-09-07如果吃大量安眠药或其他毒性大的药物,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催吐。方法是用筷子或汤匙压患者舌根部引吐,吐后灌一大杯温凉的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吐出。
2009-09-03催吐最快速简便的方法是患者自己用中指、食指刺激咽后壁促使发生呕吐,反复多次呕吐物呈苦味为止。如果是空腹口服毒物,可先喝清水300~400毫升。中毒者自己不能呕吐时,则张大嘴,用羽毛或扎上棉花的筷子等刺激咽后壁致呕。也可肌肉注射阿卟吗啡2.5~5毫克催吐。
2009-09-03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服药者有必要了解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2009-09-02药物参与消化的所有过程,可能和你抽的那支烟、喝的那种果汁、吃的那种食物相互作用。因此,服药者有必要了解服用的药物有哪些忌口,防止药效打折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2009-08-07中药急性中毒具有突然发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病情重等特点,为使中毒病人尽快转危为安,必须尽快正确诊断,善于识别个别中药的特殊临床表现。
2009-08-05入秋以来,昼夜温差加大,患感冒发烧的儿童不断增加。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还不太会用出汗这一方法来降低体温,所以小孩的感冒易发烧,而且往往体温很高也不出汗降温。因此很多人认为小孩感冒发烧“捂一身汗”就能降体温,或发现小孩有37.0°C~38.0°C的低烧就给服退烧药。专家说,其实这是对儿童感冒发烧认识的误区。
2009-08-05人体离不开水,服某些药时更离不开水,因为此时的喝水不仅仅是适应生理的需要,而是有助于身体健康和药物治疗效果。
2009-08-04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儿童佝偻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长们会购买各类维生素D和含维生素D的钙剂制品,给孩子服用。但由于很多家长剂量掌握不好,以致有的孩子超量中毒。
2009-07-24小孩吃错药的原因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粗心大意或忙碌中拿错了药;另一种是孩子自己随便拿药吃所造成的。
牛黄解毒片是个传统的好药,深受大家的好评,患者为了解决便秘吃牛黄解毒片“解毒”居然导致“中毒”。为了安全,在此提醒大家别乱吃解毒片,解毒片也有毒!!
2009-07-22芦荟为泻下通便的中药之一。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夏、秋开淡橘红色花,有好望角芦荟(产非洲)、库拉索芦荟(产南美洲)和斑纹芦荟(产我国南方诸省区),为我国南方有毒植物。芦荟全株均含有毒成分芦荟碱和芦荟泻甙(芦荟大黄素甙)。入丸、散用每次1.5~4.5克,过量者可引起中毒发生。
2009-07-19不少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常接受多种药物的治疗。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同时,有些老年人因脑神经系统的衰老而伴有精神及思维的异常,常出现服药过量、滥用、误服等情况而引起药物中毒。那么,当发现老年人的药物中毒,如何在现场急救呢?
2009-07-15成人由于忙乱、粗心等原因导致吃错药、过量服药甚至误服毒物时,不要过分紧张,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救助者,首先是要弄清楚吃的是什么药或毒物,如果搞不清楚,就要将装药品或毒物的瓶子及患者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然后根据误用服药物或毒物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自救与互救。
2009-07-01成人由于忙乱、粗心等原因导致吃错药、过量服药甚至误服毒物时,不要过分紧张,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救助者,首先是要弄清楚吃的是什么药或毒物,如果搞不清楚,就要将装药品或毒物的瓶子及患者呕吐物,一同带往医院检查。然后根据误用服药物或毒物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措施,积极进行自救与互救。
2009-06-26芦荟为泻下通便的中药之一。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夏、秋开淡橘红色花,有好望角芦荟(产非洲)、库拉索芦荟(产南美洲)和斑纹芦荟(产我国南方诸省区),为我国南方有毒植物。芦荟全株均含有毒成分芦荟碱和芦荟泻甙(芦荟大黄素甙)。入丸、散用每次1.5~4.5克,过量者可引起中毒发生。
2009-06-18安眠药种类较多,中毒主要源于服用过量或一次大量服用。
2009-06-11在我国,耳聋的患者居全部残疾人的第一位,目前我国每年新生聋儿2万~3万。其中药物因素引起的耳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临床上有许多药物都可以引起耳聋,例如利尿剂、抗肿瘤的药物,还有某些中药,例如含有乌头碱的药物和一些含有重金属的中药使用不当也可以引起耳聋。
2009-06-07调研发现,某些病人在用药后0.5-2小时出现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及上消化道出血与精神失常;也有的在用药后2-3天出现腹泻(脱水、酸中毒)、血小板减少、膀胱炎或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009-06-06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不生疮害病的时候,新婚夫妇也不例外。
2009-06-06一次性摄入30片扑热息痛就能置人死亡。所以摄入1片对肝脏来说也是额外负担,如果服用扑热息痛时还饮酒就相当危险,也可能会很快送命。专家建议,为安全起见,在使用扑热息痛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成人4小时内服用的剂量不应超过2克(每次1克最为安全);不要空腹大剂量服用;不要在几天内大剂量服用;服用的同时不要饮酒;肝脏疾病患者慎用;婴儿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
2009-06-03今年适逢万艾可(壮阳药)面世十周年,经过十年的临床应用,人们总结出壮阳药有如下九大副作用,男士使用时务必谨慎。
2009-05-2757岁老汉用白酒服用降压药,结果一睡不醒;家长给孩子用茶水服用退烧药,从而导致腹泻。针对这些事件,医生提醒了广大市民,谨慎饮酒,注意药酒、食物的相克性。
2009-03-24国家药品中心认为痔血胶囊与肝损害的关联性较为明确,但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截止到发稿时间,广州还没出现因痔血胶囊而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报告。
2008-11-20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用药的机会比年轻人要多,其中大多是自行选购的非处方药,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对老年人的保健和安享晚年是十分重要的。
2008-11-04张先生到医院看病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了一种口服药物,几个小时后,浑身起了红色的小疹子,还特别痒,挠的发疼也不解痒,他向医生反映药产品质量有问题,医生却介绍,这些症状只是不良反应而已,跟质量无关……
2008-10-31服药饮食禁忌,人们习惯称忌口。有不少人,传统的认为中医才讲究忌口,而西医则百无禁忌,其实不然。为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下面将服用西药时的饮食禁忌简述如下,供参考。
2008-10-27中药的肾毒性不可忽视,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的中药,因服药后排泄慢,可在肝、肾沉积。如长期服川.可导致肝和肾的损伤。
2008-07-21感冒通是老百姓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药,价格很便宜,患者可以在小药店买到。如按正常剂量服药,应该是安全的。但从这次发生的事件来看,即便是再普通的药,也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2008-07-10小儿的肝、肾等脏器发育尚不完善,酶系统也未完全建立,加之代谢、排泄功能很弱,若用药失当,极易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还可能致残、致死。
2008-06-27乙氨嘧啶微香甜,儿童易误作糖果过量服用,引起急性中毒,故在群众性预防发药时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严防小儿误服乙胺嘧啶引起急性中毒。
2008-05-27由于乙胺嘧啶中毒可出现反复惊厥,导致脑缺氧,当惊厥引起脑水肿时,缺氧更重,重症出现呼吸深度抑制,呼吸衰竭,也可导致机体严重缺氧,所以对小儿的智力发育有一定影响。
2008-05-27乙胺嘧啶为应用较广的防疟疾药物,毒性比较大,用量过大或长期应用都易引起中毒,由于此药微香而味略甜,小儿可能误作糖果进食大量引起中毒,母亲误服大量对吃奶的小儿也可引起中毒。
2008-05-27服药后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还可出现皮肤瘙痒、紫癜、脱毛、毛发变白、湿疹和剥脱性皮炎、牛皮癣;头重、头痛、头昏、耳鸣、眩晕、倦怠、睡眠障碍、精神错乱、视野缩小、角膜及视网膜变性等症状。
2008-05-27本品主要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控制疟疾症状。不能阻止复发,但因作用较持久,故能使复发推迟。也不能作疟疾的预防和阻断传播。
2008-05-27心肌病及孕妇禁用。用奎宁治疗脑性疟疾是危险的,对奎宁过敏者用此药有危险性。
2008-05-27奎宁过量时可发生血小板减少,敏感的人甚至小剂量即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急性血管内溶血伴肾损害或肾衰。常见有耳鸣,连续长期应用可致永久性听力障碍。
2008-05-27白细胞减少,头痛,眩晕,耳鸣,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视物模糊(复视),听力下降。
2008-05-27奎宁是喹啉类衍生物,能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抑制原虫的蛋白合成,作用较氯奎为弱。
2008-05-27水合氯醛是最安全的安眠药,尽管它的气味不好,但仍然多用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刺激食管及胃出现恶心、呕吐。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但也可出现兴奋、头痛及肝功能生化变化。
2008-05-26长期服用,可产生依赖性及耐受性,突然停药可引起神经质、幻觉、烦躁、异常兴奋,瞻妄、震颤等严重撤药综合症。
2008-05-26民间不乏疗效奇特的偏方、秘方。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向正规医院的医生认真咨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2008-05-26急性中毒:恶心、呕吐、眩晕、粒细胞缺乏症、低血压、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所致发绀(安替比林易引起)、谵妄、抽搐及昏迷,最终可引起呼吸和循环衰竭。
2008-05-23可出现恶心、呕吐、盗汗、皮疹、粒性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出血、血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肝、肾功能损害,发绀、谵妄、惊厥、休克、昏迷等。
2008-05-23麻黄碱为α、β肾上受体激动剂, 其特点是:口服吸收快,作用时间长,服后1 小时血浆药物可达峰浓度,仅少数被单胺氧化酶代谢, 60 %~70 %以原形由肾脏排出。
2008-05-21喉痉挛、暂时性血清转氨酶升高、抽搐、急性胰腺炎。用乙醚麻醉会对免疫反应有损害。
2008-05-12乙醚的精制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外科麻醉,是一种古老而安全有效的全身麻醉剂。其急性中毒主要于吸入过量。因其气味灼烈难闻,故罕有口服引起急性中毒者。
2008-05-12吸入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或给吸入含2氧化碳的氧气。
2008-05-12吸入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供氧或给吸入含二氧化碳的氧气。内服中毒时,口服或灌入适量蓖麻油,继之催吐,并用微温水洗胃,至无乙醚味为止。
2008-05-12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呕吐、面色青紫、体温下降、瞳孔散大、呼吸表浅而不规则,甚至呼吸突然停止;或出现脉速而弱,血压下降以至循环衰竭。
2008-05-12用药时如不仔细检查药瓶上的标签,往往容易发生错误或听错,甚至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核对,以免引起意外事故。
2008-05-12无论何种麻醉,当出现中毒反应时,都应采用积极措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008-05-12呼吸困难者,可静注氢化琥珀胆碱50mg使骨骼肌松弛,然后作气管插管维持呼吸。不要用呼吸兴奋药。
2008-05-12使用麻醉药时,一次不要用足量,因过半小时后还要追加,否则容易蓄积中毒。
2008-05-12毒鼠强无臭无味,易误食,被投毒的食物也无异味,不易及时发现,待大量中毒患者出现症状时为时已晚。
2008-05-11目前, 尽管国家已严禁剧毒药物敌鼠强的销售,但仍有个别不法分子暗地非法出售此药,导致危害群众。
2008-05-11护理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改变, 神志是否清醒、有无意识障碍, 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 以及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水肿等情况。
2008-05-11敌鼠钠是一种常用杀鼠剂。它所引起的肾脏损害以肾小管损伤为主。临床肾脏表现主要为蛋白尿和血尿,可有轻度的肾功能不全,少数重症病例也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008-05-11敌鼠钠盐是一种高效抗凝血杀鼠剂,其杀鼠作用较强,但对人体毒性低。人体中毒后潜伏期长,临床症状无特异,表现不一,往往因得不到重视而死亡。
2008-05-11“敌鼠”(diphacinone) 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杀鼠剂,属于茚二酮类杀鼠药,其化学名为2 - (2 ,2 二苯基) 乙酰基- 1 ,3 茚满二酮,常使用其钠盐,称为敌鼠钠盐。“敌鼠”为无嗅黄色针状结晶,其钠盐为黄色粉末。
2008-05-11解毒药为维生素K,口服或静脉注射10-20mg。
2008-05-11治疗原则为解毒,镇静止吐、补液、消炎,促进胃肠排泄综合治疗措施。
2008-05-11敌鼠钠,因其对人畜毒性低、安全,是目前推广使用的常见的毒鼠药物之一。但若保管不善,被畜禽偷食或误食均可引起中毒。
2008-05-11这多吃的一片药,引起了药物中毒!增效联磺属于磺胺类药物,有时会出现过敏甚至中毒的现象。
2008-05-09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呕吐。随扣,结膜苍白,呼吸迫促,粪便带血并有血尿,皮肤出现紫斑。
2008-05-08本品为盐酸麻黄碱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复方制剂,其中盐酸麻黄碱可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对α受体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2008-05-08苯海拉明为乙醇胺的衍生物,抗组胺效应不及异丙嗪,作用持续时间也较短,镇静作用两药一致,有局麻、镇吐和抗 M 胆碱样作用。
2008-05-08皮肤黏膜的过敏,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其他的皮肤瘙痒症、肛门瘙痒症、外阴瘙痒症、药疹或黄疸时的瘙痒,对虫咬症和接触性皮炎也有效。
2008-05-08盐酸苯海拉明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但用药不当或持续时间长、用量过大均可引起中毒反应。
2008-05-08诊断为苯海拉明急性中毒。立即予吸氧、心电监护、洗胃、补液排毒、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对症、支持疗法。
2008-05-08内服中毒者立即催吐,并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1%碳酸氢钠溶液或等渗盐水洗胃,以后注入牛奶、生蛋清等以减轻胃肠道刺激,导泻,严重中毒者可用透析疗法。
2008-05-08解救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催吐、洗胃、导泻,静脉补液,吸氧和对症治疗。
2008-05-08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商品名苯那君、可他敏(Benadryl),属乙醇胺类H1 受体拮抗剂,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也有镇吐作用和类似阿托品的作用。
2008-05-08常见中枢抑制作用,如嗜睡、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及腹上区不适等。
2008-05-08超剂量服用可引起昏睡、心悸、肌震颤、视力模糊、精神错乱甚至惊厥等中毒反应。应予洗胃、给氧、控制惊厥等措施。
2008-05-08苯海拉明为一传统的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和减少组胺对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如果服用剂量过大,则可能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
2008-05-04苯海拉明用药过量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口渴、尿频或排尿困难、血尿、听觉障碍、视力模糊、运动失调、呼吸浅表、心动过速、发热及胸骨下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惊厥、昏迷、心脏抑制、呼吸麻痹。
2008-05-04如服用中毒量,可用生理盐水洗胃和导泻。抽搐时可静注地西泮控制。低血压者可使用血管收缩药对症治疗,其他包括给氧和静脉输液及支持治疗。
2008-05-03有报道在给药后可发生牙关紧闭并伴喉痉挛、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过量应用可致急性中毒、精神障碍。
2008-05-03苯海拉明为乙醇胺类抗组胺药。能对抗或减弱组胺对血管、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008-05-03家长们应知道,麻黄碱、肾上腺素等可以增加氨茶碱的毒性,在孩子应用氨茶碱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
2008-04-27防止茶碱中毒的主要措施是:用药剂量要因人因病而异,肝功能及心功能障碍者剂量要减少。静脉滴注时要混匀,慢滴,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
2008-04-27氨茶碱中毒时无特效治疗药物。经口服中毒的病人在4~6小时内,如未出现呕吐或只有轻微呕吐,应常规下胃管洗胃,并注入硫酸镁导泻;已服药6小时以上者,应洗肠并服用泻药以促进毒物排出。
2008-04-27地西泮是一种价廉物美的镇静药物,它能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放电,提高惊厥阈,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和DNA的更新。
2008-04-27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肤湿疹,荨麻疹或伴气喘,也有多形红斑样药疹。高度过敏者,常在推注过程中突发躁动不安、意识丧失、口唇紫绀,继而呼吸心跳停止。
2008-04-27对本品中毒者,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应及早对症处理,镇静退热,吸氧排毒、抗休克等。
2008-04-27理想治疗结果应是彻底戒除依赖;但如能减少使用剂量和频度以及将高危的使用方式(如静脉使用)改为低危(如口服)也会减少滥用所带来的危害。
2008-04-27应用苯丙胺或甲基苯丙胺产生的心理效应类似于可卡因的效果。尽管不会出现刻板的戒断综合征,但有脑电图改变,有些人认为该表现符合依赖的生理标准。
2008-04-27本品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眠病、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中毒、精神抑郁症等。长期滥用本品可导致苯丙胺性精神病。
2008-04-27治疗苯丙胺中毒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严重者以处理高血压、心律失常和惊厥为主。
2008-04-27长期大量静注苯丙胺几乎必然会发生偏执性精神病。但大量口服也有可能引起这种情况。其典型表现为被害妄想,牵连观念以及“无所不能”的感觉。
2008-04-27轻度中毒: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或抑郁、幻觉。中度中毒:昏迷、针尖样瞳孔和高度呼吸抑制等中毒三联症表现为其特征。
阿片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为先兴奋,后抑制,以抑制为主,长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欣快症和成瘾性。
2008-04-21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性功能减退等。戒断药物时有精神萎靡、呵欠、流泪、冷汗、失眠、甚至虚脱表现。尿液或胃内容物检测毒物,有助于确定诊断。
对阿片中毒较久的患者应彻底洗胃,由于幽门痉挛和胃肠蠕动减慢可能有少量毒物长时间贮留胃内。
2008-04-21阿片中毒与镇静药物中毒临床表现相类似,都表现出皮层及循环、呼吸中枢高度抑制。
2008-04-21对痛与镇痛传统的解释都涉及到神经元回路,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观念有不同的见解,提出了免疫镇痛机制,其中较受关注的是免疫源性阿片物质介导的镇痛作用。
2008-04-21阿片类药物中毒时首先抑制大脑皮质,然后累及延脑,抑制呼吸中枢。
阿片类药物常被吸毒者滥用而导致中毒。
2008-04-21吗啡类中毒最初有欣快感和兴奋表现。继之心慌、头晕、出汗、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谵妄、昏迷、呼吸抑制。后期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对光反射消失。
阿片的主要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先有兴奋,后有抑制,但以抑制为主。
2008-04-21发现中毒患者后,首先确定中毒途径,以便尽速排除毒物。中毒较久的口服患者仍应洗胃,由于幽门痉挛,可能有少量药物长时间贮留胃内,禁用阿扑吗啡催吐。
2008-04-21马前子,规范写法为“马钱子”,确有“马前”的异名。此外,尚有番木鳖、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苦实、牛银、大方八等别名。
2008-04-18父亲的突然离去,对小李来说,永远都是一个永难忘却的噩梦,而自己恰恰就是害死父亲的凶手。
2008-04-10药品和毒品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别。可见不按实际需要和规定剂量使用,“补药”也能成为“毒药”,“营养品”也会变成“毒品”。
2008-04-01即使菌种相同.也不宜反复使用问一种抗生素,这样容易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容易导致肝损伤。
2008-03-31主人公认为这一切都是偏方的错,其实主要问题不在于偏方。因为只要对症治疗。该方确实有效。这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用量过多造成了中毒。这也为广大读者敲响了警钟:切勿盲目用药、滥用药。
2008-02-29一般而言,正常小儿只要保证平衡膳食(指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都达到标准量),就不必另外补充维生素。
2007-12-27扑热息痛服用后,对肝细胞具有毒性,可引起肝细胞坏死。但在安全剂量内无毒。但扑热息痛摄入过多即可引起肝损伤。
2007-12-26吃错或服药自杀,如果药物性能比较平和,不会有什么大反应,如毒性较强,则可出现昏迷、抽搐。若处理不当,不仅患者痛苦,还可留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2007-12-23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少量服用可催眠,过量则可致中毒。那么,安眠药中毒,该如何抢救呢?
2007-12-03老年人又因神经系统的衰老而伴有精神及思维的异常,常出现服药过量、滥用、误服等情况而引起药物中毒。
2007-11-30苦杏仁中含有杏仁甙,生吃后,释放出剧毒物质氢氰酸,其毒性比甜杏仁高25~30倍。它能很快破坏细胞的呼吸功能,使中枢神经麻痹。
2007-11-20心绞痛发作时需立即用速效药治疗。在缓解期一般用长效药,以预防发作。但是怎么选择药物呢?一旦服用不当药物就很容易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误服药物的现场急救方法有催吐、洗胃、导泻和灌肠。其中,催吐是急救第一招。
2007-11-09鱼肉中毒多是由於吃下热带或亚热带水域珊瑚礁生长的深海鱼类所致。这些鱼类含有一种由微生物(Dinoflagellate)分解出来的雪卡毒素。
2007-10-23曼陀罗中药名洋金花、闹洋花或风茄。我国民间用以浸酒内服以治疗关节酸痛等疾病。服食过量可致中毒。儿童误食曼陀罗果亦可引起中毒。
2007-10-23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多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脑中枢。一次服用大剂量可引起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
2007-10-19近年来 ,常有单验偏方出现在报端。虽然中草药能治病 ,且毒副作用小 ,价格低廉 ,但如应用不当便会发生中毒事件。一旦发生中毒事件 ,送往医院有时来不及 ,如果家人能就地取药先行施救 。
2007-10-12药物是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一种武器,而每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作用又是多方面的,既有治疗作用,又有副作用与毒性反应。反应比较轻微,不影响治疗的,医学上称为副作用;而反应比较严重,能损害机体组织,影响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称为毒性反应。
2007-10-08中毒症状 一旦发生人参中毒,患者常会出现头昏胀痛、口渴、心悸、躁动不安、失眠多梦及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面色苍白、抽搐、痉挛、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或出现口鼻出血等。
2007-10-06近年来,许多人把芦荟视为治病、美容佳品,一些餐馆也把芦荟作为美食,殊不知芦荟还有一定的毒性,弄不好会出现中毒事故。
2007-10-04牛黄解毒片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有些人认为自己便秘是由于“火大”,应该多吃才有效;也有人没病常吃牛黄解毒片,认为这样可以“清火”,预防疾病。殊不知这样会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2007-09-27一名服用扑热息痛引起药物中毒的患者,被送医院
200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