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危险 就多吃了一片

  刚送走一批病人,我正准备坐在椅子上休息。黄蓉神色慌张地来到我的诊室,喘着粗气让我给她看看。我仔细端详她,见她满脸通红,脖子和前胸等暴露部位出满了红色的小疙瘩。她一个劲地边挠边说:“死我了!痒死我了!”我问她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她说胸闷、憋气浑身没劲,还拿出一个增效联磺片的空袋子疑惑地问我:“是不是吃这药引起的?”

  这不是前些天她牙龈肿痛时我给她开的药吗?我问她怎么吃的她说:“今天早上牙又疼了起来,看这里面还有三片药,就觉得多吃片也没事,于是就一次全吃了。结果吃了没20分钟,就觉得不对劲了。”

  我一下明白了,赶忙给她肌肉注射抗过敏的药,然后严肃地说:“就是这多吃的一片药,引起了药物中毒!增效联磺属于磺胺类药物,有时会出现过敏甚至中毒的现象。”我立即对她进行一些生命体征的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只有70,30毫米汞柱了

  此时,黄蓉觉得胸闷加重,我赶紧对她进行了升血压、输液、抗过敏等综合对症治疗。大约10分钟过去了,黄蓉脸上、身上的红色渐渐褪去,小疙瘩也消失了,呼吸渐趋平稳。我再测她的血压,已经上升到100,60毫米汞柱。

  经过几天的治疗,黄蓉终于从这场无妄之灾中解脱出来,症状消失了,体力和精神也慢慢恢复了。这以后,她逢人就说:“我再也不敢乱吃药了,多吃一片都可能要命啊!”

  是啊,有病了,该吃什么药,吃多少,都应听从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只是凭经验、感觉以及一些道听途说的说法,就自己随便用药,有可能出现很严重的后果,让人追悔莫及。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8-05-09 01:35:00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怎么治疗最好
抑郁症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都是比较好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功能。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中的氟西汀,此药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患者低落情绪、焦虑、失眠等症状。药物治疗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一般在用药几周后逐渐起效,不能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引发不良反应。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师通常会引导患者识别负面思维模式,如过度自责、消极悲观,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思维是不合理的,进而改变认知,重塑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协助患者调整应对生活压力的行为模式,通过暴露疗法等技术,让患者逐渐面对曾经逃避的情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缓解抑郁症状。3、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抑郁症患者保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利于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稳定情绪。适度运动,像每周3-5次的散步、慢跑,运动可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带来愉悦感,改善心境。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坚果,为大脑及身体提供营养支持,辅助对抗抑郁。对于抑郁症患者,建议家人给予关心与陪伴,营造温暖、支持的家庭氛围。患者自身要定期复诊,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和抑郁症能自愈吗
焦虑症和抑郁症一般难以自愈,多数需外界干预。若出现相关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评估并接受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难以自愈,是因为其发病涉及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和功能改变。大脑中的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当这些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就会引发情绪障碍。同时,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使大脑神经回路发生改变,形成负面思维模式。例如,抑郁症患者常陷入自我否定,焦虑症患者会持续过度担忧,这些状态会不断强化病情,难以依靠自身调节恢复正常。此外,生活环境和心理因素也不利于自愈。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往往面临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生活环境,持续的外界压力不断刺激,可能加重病情。并且,患者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负面情绪,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即便有短暂缓解,一旦遇到类似刺激,症状容易再次出现,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愈。若怀疑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日常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稳定情绪。另外,适度运动,如慢跑、瑜伽,可辅助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改善心情。同时,学会释放压力,通过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方式调节情绪。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平常很活泼开朗的人会有抑郁症吗
平常很活泼开朗的人同样可能患上抑郁症,建议重视自身情绪,若出现情绪、睡眠异常,可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多个层面。从遗传角度而言,若家族存在抑郁症遗传史,即便个体日常展现出活泼开朗的一面,携带相关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依然较高。一旦遭遇特定诱发因素,如长期压力环境、重大生活变故等,发病风险便会显著增加。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是抑郁症的重要生理基础。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对于调节情绪、思维等起着关键作用。当这些神经递质水平出现异常波动,情绪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进而引发抑郁情绪。这种神经递质的紊乱并不受个体日常性格的影响,即使是日常乐观积极的人,大脑内部的神经递质也可能因各种因素陷入紊乱。活泼开朗的人在生活进程中同样可能遭遇重大应激事件,诸如亲人离世、婚姻破裂、失业等。这些创伤性经历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也会使其内心积压大量负面情绪。而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活泼形象,使其往往习惯将痛苦、悲伤等情绪压抑下来,不愿轻易向他人倾诉。这种长期的情绪压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与疏导,随着时间推移,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可能诱发抑郁症。若发现身边看似活泼开朗的人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自责自罪等抑郁症状,建议及时鼓励其前往医院心理科寻求帮助。对于这类人群自身而言,要学会正视自身情绪。当感到心理压力沉重或情绪不佳时,主动与亲朋好友坦诚交流,释放内心负担。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坚持适度运动,积极培养兴趣爱好,以此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其表现症状包括情绪变化、行为改变、认知功能下降和躯体化症状等多个方面,如果青少年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高度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1、情绪变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感到沮丧、伤心或绝望,难以体验到快乐。他们可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尤其是曾经喜欢的活动,如运动、社交或爱好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波动剧烈,表现为愤怒、敌对或极度敏感。2、行为改变:患者的行为可能出现显著变化,如突然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退出朋友圈或拒绝出门。部分青少年可能出现幼稚化行为,如突然放弃长期坚持的兴趣爱好,或表现出过度依赖某些物品。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行为迟缓、逃避责任或减少对日常活动的参与。3、认知功能下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感到思维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显著下降。这种认知功能的减退会直接影响学习表现,导致成绩下滑、逃学现象频发,甚至对学习完全丧失动力。4、躯体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胃痛、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这些症状往往没有明确的生理原因,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恶化。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过度批评或施压。学校可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对于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以评估疗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