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在血液的凝血、造血功能中是重要的存在,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4-40万个血小板,低于最低值就有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由于病因较多,所以治疗起来也比较复杂。
2015-08-1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且伴有质量异常,会造成自发性出血或血栓形成。该病的治疗目的就是防止血栓和出血的发生。
2014-10-14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是因身体产生的抗体结合至血小板细胞膜上,导致带有抗体的血小板在脾脏被吞噬细胞吞噬,引发出血的表现。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身上瘀青、出血斑点,也可能出现流鼻血、肠胃道出血、血尿等症状,甚至有脑出血之虞。
2014-07-3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2013-05-06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轻症者不用使用激素,严重者可使用地塞米松治疗1-2周,控制出血后停药。
2012-08-02诊断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而不知道诊断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就会耽误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时间,以下介绍几种诊断血小板减少的方法。
2012-02-22年轻女性,如果长期面对月经过多的问题,而经过妇产科医生检查又找不出任何病因,那你就应该考虑接受详细血液检验,看是否患有血液病。
2012-01-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
2011-12-20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禁忌辛辣油腻食物、虾、螃蟹、粗纤维食物等,避免出血加重。
2011-12-06孕妇出现血小板减少时,应注意避免外伤和感染;不要服用磺胺类药物;要在预产期前1周住院,以减少分娩时的危险;避免母乳喂养婴儿,以免母体的抗血小板抗体和药物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伤害婴儿。
2011-11-04血小板减少患者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食疗原则以补气养血、滋阴凉血、止血为主。
2011-10-27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铁较多的食物。
2011-10-21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非常复杂的。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还在完善阶段。在此阶段,给以强烈的或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是不合适的。
2011-10-11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有很多,根据其症状的不同可以将血小板减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2011-10-11该病若为急性型,一般不需治疗便可自愈;而对于慢性型,一般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近期有效率达70%~90%。
2011-09-28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011-08-26食疗就是通过饮食治疗疾病,食疗研究的是食物的治疗作用。根据对食物四性五味的研究,针对病情的阴阳虚实,所用药物的温、热、寒、凉,辩证施食,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011-08-12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量降低是引发白血病的起因,我们在找到病因之后,应该对症下药,经过白血病治疗很快能够有显著的效果。
2011-08-05 二十年前,我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后发展到咬馒头、吃香蕉时,都会在食物上留下血迹。经医院作血液化验,确诊是血小板减少症。先后吃过仙鹤草、凝血糖浆、维生素C等制剂。因我从小怕吃各种药品,还时常漏服,故效果不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2011-05-07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包括(不限于):骨髓生成血小板不足,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酗酒,巨幼细胞贫血,某些骨髓疾病,血小板滞留在肿大脾脏中,肝硬化伴充血性脾肿大,骨髓纤维化,血小板被稀释,大量输血或血液置换(贮存血中血小板很少),体外循环手术,血小板消耗或破坏过多。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随其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多变,需迅速鉴别病因,若有可能应予以纠正(如在肝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停用肝素)。由于血小板反复输注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造成疗效的降低,因而要间歇性使用以预防上述抗体产生。若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消耗,则血小板输注应保留于治疗致命性或中枢神经系出血。若由于骨髓衰竭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则血小板输注保留于治疗急性出血或严重性血小板减少(如血小板数<;10000/μl)。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2010-12-1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这是一个纯西医诊断的疾病,中医治疗却有着较好的疗效。由于患者多因为有皮肤粘膜的出血表现前来就诊,传统中医常将此病归属“血症-紫癜”的范畴。随着血常规检测技术及健康体检的普及,很多患者就诊时并无出血表现,如:皮肤紫癜、粘膜出血点、齿龈出血、月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而是因为多次检查血常规发现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根据辨病辩证的原则,凉血益气法对本病疗效良好。
2010-11-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好发于20~40 岁生育年龄的女性, 而且不影响生育功能, 所以ITP 合并妊娠者较常见。ITP 是妊娠前3 个月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 占妊娠者的011 % , 占孕期血小板减少者的510 %。根据ITP 的发病机制, 患者体内有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PAIgG) , 此抗体不仅可使患者自身血小板遭到破坏而减少, 还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损害胎儿血小板, 引起胎儿血小板减少。因此ITP 合并妊娠时的治疗必须同时面对两个患者, 即母亲和胎儿。
2010-11-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血小板明显减少、皮肤粘膜甚至脏器出血为主要表现,目前治疗多以免疫抑制治疗为主。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能碰到这种患者,一定要追求血小板提高到正常人的水平,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2010-11-29化疗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是很多患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会同时引起血小板降低,以血小板减少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的药物主要有卡铂、健择、亚硝脲类等,丝裂霉素反复应用时常可至慢性血小板减少。
2010-11-20当人体的止血机能发生障碍时,可引起皮肤、粘膜和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即出血不止,凡是具有这种出血倾向的疾病均可称之为出血性疾病。
2010-11-12 血小板低下症状包括各种不明原因的出血,不论是皮下偶尔出现红点、瘀血,或突然流鼻血、刷牙容易出血等,都要格外小心,建议找血液科或血液肿瘤科医师找出病因。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容易出现误诊的误治的情况。血小板低于100×109即为血小板减少。儿童时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现在又称为免疫性)和继发性。
2010-11-01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2010-10-20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因其起病突然,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突出,家长恐慌、着急,到医院就医要求医生想方设法尽快缓解孩子的病情,面对急切为孩子求治的家长,于是主管大夫、主治医师便将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环孢菌素A,甚至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都给病人用上,想尽快稳定病情、缓解病情。孩子家长迫切愿望与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大夫的初衷也是好的
2010-10-20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常用激素、丙球疗法、输血小板、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手段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有的导致激素依赖或耐药。以这部分病例笔者用中药治疗,从根本上平衡机体免疫失调状态,服用激素者逐渐停用,不但见效快,很少反复。
2010-10-10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抵抗自己的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出血。日常应该注意饮食调理。
2010-08-12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具有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等功能。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2010-07-18恶性肿瘤的大面积放疗或化疗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使血小板(PLT)在外周血中的计数很快下降,导致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当PLT<50×109/L时,即有出血倾向;PLT<30×109/L则出血危险明显增加;重症可致血小板减少至1.0×109/L以下,从而因颅内出血而死。
正常人的血小板含量为每公升血液,含150x10^9,若降至50x10^9(9次方),身体遇到一些碰撞便容易瘀黑;若降至10x10^9,皮下便容易出血,情况非常严重。
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为:首先鼻子、口腔、牙龈等部位出血;身体有血斑;轻微的碰触即可导致身体淤血;皮肤有创伤则长时间流血;有便血的现象(一般是内部出血导致)。伴随腹痛头痛等;长期出血必然导致皮肤暗黄,精神萎靡不振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最常规最典型现象有身体有紫癜牙龈出血。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疾病,中医在治疗这种疾病时有着它独特的疗效,现将一些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处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2010-07-07血小板<100×109/L 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低于50×109/L 时,存在出血的危险性,可有皮肤、黏膜出血; 低于20×109/L 时, 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 低于10×109/L 则极高度危险。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是比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起病可急可缓,常见皮肤紫癜,分布以四肢、臀部和胸部为主,呈针尖样的瘀点,也可出现瘀斑或血肿。粘膜出血可来自鼻腔、口腔、泌尿生殖道或胃肠道。少数病例可有粘膜下及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正常人血小板数量为10万---30万。一般来说,血小板轻度减少8万---10万即大多不表现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中度减少5万---7万,可有轻度自发性出血,如皮肤粘膜出血点创伤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经量增多等。
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
2010-05-11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由于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减少至5x109/L以下。
2010-05-0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
2010-05-0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经过40多年的研究,证明本病与机体免疫有关,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为特点,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010-05-02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010-04-04脾脏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和破坏被覆抗体的血小板的主要场所,故切除脾脏对于减少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2010-03-25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因其起病突然,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突出,家长恐慌、着急,医生大剂量用药,其实儿童紫癜治疗不能急于一时。
2010-03-17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而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故患者应早期积极的进行治疗。
2010-03-10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生成减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药物,恶性肿瘤,感染,电离辐射等损伤造血干细胞或影响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这些因素可影响多个造血细胞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白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2010-03-0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通过免疫机制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从而引起自身血小板大量破坏,结果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出血的疾病。治疗前需要先分清是哪种类型,再对症治疗。
2010-01-22实热型:饮食宜清凉之品,可以进食绿豆汤、兔肉、田螺、香蕉、甘蔗、橄榄、藕、冬瓜、丝瓜、空心菜、黄花菜、茭白等清解毒热之物,忌食或少食羊肉、狗肉、牛肉、鸡肉、驴肉、雀肉、水龟肉、胖头鱼、黄花鱼、荔枝、杨梅、核桃仁、杏、辣椒、花椒、胡椒、蒿子杆、大蒜、芥菜、榨菜、丁香、茴香菜等性温、辛热之品,以避免发生紫斑连片,使毒热更盛。
2010-01-16儿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液科的常见病,因其起病突然,皮肤出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渗血等出血表现突出,家长恐慌、着急,到医院就医要求医生想方设法尽快缓解孩子的病情,面对急切为孩子求治的家长,医生往往会大剂量用药,但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2010-01-1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快,该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2010-01-1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通过免疫机制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从而引起自身血小板大量破坏,结果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出血的疾病。
2010-01-12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虚失摄、瘀血内阻所为,当以清热凉血、滋阴清热、健脾益气、化瘀止血为治。
2010-01-06紫癜(purpura) 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
2009-12-26 如何防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症,又成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2009-12-24 怎样防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复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通过免疫机制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从而引起自身血小板大量破坏,结果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出血的疾病。
2009-11-30 儿童紫癜如何区别治疗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由于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减少至5x109/L以下。
2009-11-27 认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ITP多发病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缺乏前驱症状或病因。
2009-11-24 怎样防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复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快,该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2009-11-24 护理是关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约有半数的病人血小板减少,常低于80×109/L。血小板形态小于正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包括血小板糖蛋白减少,粘附率降低 ,聚集力低下,血小板第Ⅲ因子减少等。
2009-11-14 急性肝炎为何发生血小板减少化疗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是很多患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抗肿瘤药物大多会同时引起血小板降低,以血小板减少为剂量限制性毒性的药物主要有卡铂、健择、亚硝脲类等,丝裂霉素反复应用时常可至慢性血小板减少。
2009-11-12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怎么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皮肤粘膜紫癜症状,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
2009-11-1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什么症状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随其病因和严重程度而多变,需迅速鉴别病因,若有可能应予以纠正(如在肝素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停用肝素)。
2009-11-01 血小板减少症怎样治疗孩子血小板缺乏的家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癫,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所致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癫。症状表现主要是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或瘀点,鼻翩,齿龈出血,血尿,月经过多,便血,脑出血等,还可表现出贫血的症状。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2009-10-14在门诊时经常可以遇到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血小板<10万/立方毫米),他们常因皮肤瘀点瘀斑(乌青)、牙龈出血等原因前来就诊。血小板减少原因很多,而其中一部分病人与用药有关。
2009-09-29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通过免疫机制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从而引起自身血小板大量破坏,结果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发生出血的疾病。
2009-09-18患者应接受外周血检查血小板计数和骨髓象分析。在临床诊断中,本病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病毒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2009-08-25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知多D治疗前病程超过两年者有效率为57%,不足两年者为74%,小于半年者高达90%,三者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2009-08-05 血小板减少症常规治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用酶联免疫或荧光免疫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PAC3均可增高,与血小板破坏及减少程度成正比,其中PAIgG增高者占95%,PAIgM增高者占20%左右,后者常伴有较严重出血。
2009-08-0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辅助检查机体对某种食物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和脆性增高,致使发生紫癜,应避免食用此种食物。
2009-07-24 血小板减少症饮食面面观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现出血现象的一种疾病。
2008-04-19 如何进行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以皮肤、粘膜、内脏及其它组织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热毒郁营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症为起病较急、初起恶寒发热、皮肤出现紫斑,以下肢为多,口渴、便结、尿黄或有鼻衄、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等,舌红苔黄,脉弦数。临床止常用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2008-04-19 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经过40多年的研究,证明本病与机体免疫有关,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为特点,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008-04-19 如何诊断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抵抗自己的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出血。
2008-04-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抵抗自己的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出血。
2008-04-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饮食调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一是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形成并持续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二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加速破坏血小板,也有报道自身抗体作用于骨髓巨噬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
2008-04-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进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产生了抵抗自己的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出血。
2008-04-19 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2008-04-19 使用激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哪些副作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2008-04-1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家庭护理注意事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2008-04-19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故又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血液病。
2008-04-19 如何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