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为什么感冒会引起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亦称原发性或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论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经调查,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一般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诱发因素,常见的有病毒感染。目前已发现多种病毒与ITP的发病有关,其中包括疱疹类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和肝炎病毒等。感冒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抗原吸附于血小板表面,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到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上,导致血小板破坏,血小板寿命缩短

  2、病毒可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使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形成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

  3、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小板的破坏。

  4、病毒可能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形成核内病毒包涵体,导致血小板产生减少。

  5、感冒会激活体内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或使已激活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活性加强,由于有血小板抗体的存在,被激活的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会加速清除已结合有抗体的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减少进一步加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症,又成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约80%病儿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所以,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C、P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同时要禁酒。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如齿龈及体出现血,小血泡一般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另外,在此期间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以免诱发发作。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朱润芳 实习编辑:凌丽屏)

2011-05-07 03:55: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皲裂性湿疹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皲裂性湿疹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皮肤护理、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药物治疗等,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1、饮食调理如果本身属于过敏体质,吃了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之后,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容易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平时应避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也应避免吃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2、皮肤护理平时应做好皮肤的防护工作,应避免经常用手抓挠,减轻给皮肤带来的损伤,以免病情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多穿透气性比较好的衣服,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3、注意休息患者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地熬夜,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否则可能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力持续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平时需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快走等,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也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但是需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也不要进行长时间的跑步,否则可能会导致皮肤受到损伤,影响疾病的恢复。5、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冰敷、湿敷等方式来缓解,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平时还需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风湿性湿疹怎么治疗
风湿性湿疹一般可以通过一般治疗、饮食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风湿性湿疹可能跟长时间的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有关,平时需要多注意关节的保暖,以免出现着凉的情况。同时患者也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做劳累的体力活,也不要长时间地熬夜,对于疾病的恢复都是非常重要的。 2、饮食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应避免吃动物肝脏、炸鸡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应避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减轻给皮肤带来的损伤。平时应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补充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局部肿胀的情况,可以通过冰敷的方式进行处理,有助于收缩局部的毛细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上述症状。等到24小时以后再进行热敷改善,从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不适的症状。 4、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组胺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等。如果伴有明显的疼痛症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5、中医治疗 风湿性湿疹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中药熏蒸疗法、针灸疗法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中药熏蒸疗法主要是利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热气,通过熏蒸机作用于全身或局部,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针灸疗法主要是利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到患者的体内,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两者都可以用于治疗风湿性湿疹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若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湿疹和癣的区别有哪些
癣是指皮肤癣菌病。慢性湿疹和皮肤癣菌病的区别一般有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1、病因不同慢性湿疹可能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而皮肤癣菌病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2、症状不同慢性湿疹通常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而且还会伴有皮肤增厚、粗糙、瘙痒等现象。皮肤癣菌病主要是以皮肤角化、鳞屑、水疱等症状为主,严重时还会出现局部皮肤糜烂、溃疡等情况。3、治疗方式不同慢性湿疹可以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缓解皮肤瘙痒的症状,也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辅助治疗。皮肤癣菌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4、传染性不同慢性湿疹不具有传染性,皮肤癣菌病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5、检查方式不同慢性湿疹可以通过皮肤镜检查、过敏原检测等方式进行检查。皮肤癣菌病可以通过真菌培养检查、皮肤镜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同时也要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出现皮肤破损的情况,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