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泡脚有什么好处?泡脚时别忘了加点白醋,效果更好哦!
2018-01-24很多人说煎中药好难,不会煎,所以宁愿开中成药不愿意开草药。可是所有的中医大夫都会告诉你,还是煎药的药效好,而且最好是自己煎。为什么呢?
2017-05-11中医发端于中国文化,护佑国人几千年,本身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中医概念早就散碎在日常生活里了,懂点中医不是难事,比如邻居家正带孙子的王大妈,她肯定知道“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2016-12-16对于不是学中医的很多人来说,关于中医的知识有很多不了解,所以看中医的时候会有一些茫然。比如说中医上的“正”与“邪”。
2015-01-06冬虫夏草又叫做虫草、冬虫草、中华虫草。其是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冬虫夏草功效主要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秘精益气、美白祛黑等多种功效。
2014-12-06近几年,古装电视剧掀起一轮轮热潮,剧中少不了各类神奇的保命仙丹、毒药鸩酒。但这些看似和中医相关的知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有艺术夸张的成分。
2014-12-05很多人都觉中医治病起效慢,调理还行,急症还得看西医。然而,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国家名老中医李士懋就指出,中医并非就是“慢郎中”,其实很善于治急症。
2014-08-05中医是一门中国传统医学,是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但长期以来,中医在疗效、与科学对立、与西医对立方面备受人们争论。如何正确解读“中医”?
2014-07-24 如何正确解读“中医”?人的一生中,生命力的盛衰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就是所谓“生命周期”。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10岁为周期;一种是以7岁(女)和8岁(男)为周期。前者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人的生命周期;后者是从肾气和天癸(维持性机能的物质)的盛衰来观察。
2013-09-04看手相时,可能很多人认为掌握纹最重要,其实手掌也很重要。其中手掌颜色的变化会更准确的看出你的运势好坏。需注意的是,手掌颜色会经常变化,如果手掌颜色很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你的运势健康等方面都会比较不错,相反说明运势会有反复或比较差。所以在决定大事之前,我们不妨看看手相,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掌颜色,以看看自己运势是好是坏。
2013-03-28冬季寒冷,人们御寒的方式也有千百种。自古以来,有的人在冷天总喜欢啜上一小口酒,可以驱赶寒冷,防寒保暖。但是专家认为,饮酒御寒是认识误区。饮酒并不能起到御寒的目的,反而会加快血液循环,促使体温下降,使人出现感冒,冻伤。
2012-11-06撒手人寰,指的是人死去之后,手是撒开的。你知道中医又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吗?中医理论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撒手人寰,握力和肝气随之散去,因而就撒手了。你觉得呢?
2012-09-03至于“打通任督二脉”,以道家导引养生的观点,所谓“通任督”也就是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行“周天”运转之意。
2012-05-28围棋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东方文化。如果把中国的大文化理念比作一根藤,那么围棋与中医就是这条藤上的两个瓜。顺着藤去梳理二者的脉络,你会发现下棋就是在诊疗疾病,而中医者,就是下棋。
2012-01-20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
2012-01-19典故——典制和掌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专》:“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2011-12-23就世界范围而论,各地区的不同民族,在早期都是独立发展的,不同的生存条件和民族性格,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系统。
2011-12-14历史上真正最长寿的人是谁,你知道吗?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彭祖,因为他被称为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虽然彭祖深知养生之道,但历史上最长寿失却是另有其人。
2011-12-07五脏相关学说认为,五脏与全身器官之间的配属关系是多方位和多渠道的,是长期实践观察的结晶。
2011-11-20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而且望诊很重要。
2011-11-12“药引”在方剂汤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1-11-10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竟是醉心于炼丹的道教徙葛洪。
2011-11-10有些人不禁会问:中药是鲜的好,还是陈的好?
2011-11-08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2011-11-06食物相克理论在民间广泛流传。实际上,该理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2011-11-04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制药方面也是人才辈出,不乏惊艳绝世之辈获得世人的尊敬和称赞,并尊称药王。你知道药王是谁吗?
2011-09-15中医学认为,“发汗法”不仅有通经活络、促进精神活动和提升体力的作用,而且有调节植物神经、扩张周围小血管、改善微循环系统以及改善人体五脏六腑活动的功能。
2011-09-05看完《大宅门》、《神医喜来乐》之后,不少人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有人甚至在网上搜些中药美容帖子来尝试。然而,传说中非常神奇的中药美容似乎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 有的试客两颊长起红痘,有的甚至闹出了月经不调。
2011-08-25吃人参的方法有很多,可泡水喝、直接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均能起到很好的进补效果。
2011-08-24好多人喝汤药时为了降低苦味而加一些糖,殊不知这样会影响药效。中医认为不同性味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作用,如苦味药具有燥湿、泻火的作用,而甘味药具有补益、止痛的作用。
2011-08-23据专家介绍,多年来“中药副作用少”的说法使人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本文揭秘中药之秘在于“量”。
2011-08-22老百姓俗话说的“屁”,祖国医学称为“矢气”。它既是人体内气机通畅的生理表现,又是某些疾病的预兆。从医学角度看,“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2011-08-21核心提示:2011年5月,天灸荣登广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是名录里唯一一个传统医药类项目。这个起源于民间,又在民间发扬光大的千年传统疗法,经过2000多年岁月的洗涤与验证,已深深根治在全国百姓们的心中。
2011-07-07“心静自然凉”是夏天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这其中的道理吧。
2011-06-21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卫生部正计划将“中医针灸”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遗方案已完成并提交。
2010-09-13古代看相之人认为,印堂发黑就一定是有厄运。传统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确实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所述,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到了现代,对于印堂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肺部,而是反映五脏的兴衰和全身的健康。
2010-07-28人体的生理功能都是通过气机的升降出入实现的,而阳主升,阴主降;阳主出,阴主入,人体之阴阳调和则气机升降出入协调平衡,人体就健康,中医称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010-04-22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热播剧《老大的幸福》中,范伟饰演的傅家老大常以“养生专家”自居,这傅家老大究竟凭的是啥中医招,是不是真的够专业?下面,我们邀请专业的中医大夫也来评一评。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里,中成药大都是治疗慢性疾病的。实际上,中成药中也有不少是用来治疗急症的,最近,就有这么一样中成药备受追捧,一颗药丸甚至卖到万元的天价。
2010-04-12大家知道吗?在中国传统当中,清明这个节气中,还有一个节日,那就是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天或者几天(也有说是清明前后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其产生日期比端午还要早。按照古代传说,应该是春秋晚期,无论如何应该不晚于汉代。
说起五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各类“半仙”算卦的念白、风水先生堪舆的道具和各类武林秘笈的要义。五行学说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和中医联系在一起的呢?
2010-03-31很多人对中医有着这样那样的误解,认为中医是不科学,事实上,中西医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只不过它们看见了不同物质层面上的现象,自古以来,中医就是研究客观现象的科学,中医从来不是玄学。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的巾帼名医,她们侠骨柔肠,技术高超,不亚于韩国的大长今。
2010-03-18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里都包含着很多道理。今天我就与网友们谈谈我们人体的很多不适的感觉,疼、痛、痒、酸、胀、麻、疲、乏等,具体的都是什么意思,同时它与身体的疾病又有什么关联。需要指出的是,我的解释只是我学习中医养生的个人体会,并非标准答案,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斧正。
2010-03-18中国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后一个皇帝是清宣统。虽然大部分皇帝养尊处优,生活优裕还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但寿命都不长。举个例子,明朝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清朝历代王朝中皇帝寿命算是最长的,但其平均寿命也不过50多一点。从中大家可以看出,不管是不牛的,还是牛的,皇帝的寿命未见得比同时代普通百姓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2010-03-17处方关系疗效,甚至病人的性命,而目前某些中医师在为患者开写的中药处方中,药名不规范、字迹潦草、“脚注”马虎的现象时有发生。
前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西医之争充分说明了,社会上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中医,在思想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本文针对常见的误区给予解答。
2010-03-07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能对一个人的体质状态做出一个基本判断,从而为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和疾病预防提供相应的参考,中医学里叫做“治未病”,也即是中医的体检。
《水浒传》是咱老百姓最为熟悉的经典小说之一,但很多英雄最后都不得善终,其中林冲中风的原因为何?
2010-01-28从“屁”也能测知人体的健康么?祖国医学称“屁”为“矢气”,从不同类型的矢气还真能判断出您有什么毛病来。
2010-01-06荔枝是岭南佳果,而荔枝核在中药里面是治疗因寒而致疝气、胃痛的一味好药,下次吃完荔枝是否你会留几个核下来备用呢?
2010-01-05古代的游医郎中们除了身背药篮外,还有一个必备行头,那就是虎撑,除了利用其声响招揽顾客外,还有一个用处就是表明身份。
2009-12-31 闲话古代游医的行头:虎撑“中成药很好用,但也要辨证用药,不能像使用西药那样拿来就吃。”钟嘉熙称,很多中草药也有抗病毒的功效,但并非都对“湿”邪有祛除作用,因此这时候用来预防甲流的效果并不好。
2009-12-27 喝“中药水”防甲流别超3天大家都知道医圣张仲景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用之有效的好方,但您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他高尚的医德吗?
2009-12-23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在许多人眼中,中药味苦,扎针痛苦。实际上,苦口的中药只是某些中药汤剂,很多中药汤剂并不苦,且中药剂型有丸、散、膏、丹等,可直接吞服或外用,无口苦之感。
2009-12-22中药不传之秘,在用量上。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在确定用量时,应注意以下10种不同情况
2009-12-21 揭秘 中药之秘在于“量”到了寒冷干燥的冬季,家长更愿意给孩子进补,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有的家长还想通过中药来调理孩子的身体,不过专家提醒,给孩子进行中药调理不能盲目。
2009-12-17 注意 儿童中药调理莫盲目如今药店越开越多,一些药店开办代客煎药服务,在帮助顾客解决困难的同时,也为药店争取客源。但由于服务的不规范,以及监管的缺失,导致代煎中出现不少问题。
2009-12-15 药店代煎中药会影响药效吗由于中药的作用明显,并且副作用较小,因而许多家长非常青睐中药。但是,小宝宝们对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并不领情,不是哇哇大哭就是把药吐了。
2009-12-14 4大诀窍让宝宝乖乖喝中药一枕:中医诊病切脉时所用的脉枕。
2009-12-14 小编解说中医学的十个数字拿乌鸡白凤丸来举例,其主要功能是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2009-12-13 药物其实并无“男女”之分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哪些疾病适宜看中医呢?
2009-12-07 究竟哪些疾病中医更具优势掌握位置。舌头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药时应尽量避免舌根过多地接触药液;服用较苦的药丸时,也应将药放在舌尖,然后用温开水迅速送服。
2009-12-07 中药太苦?小编有妙招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具体地说,可以分热服、温服和凉服三种。热服与凉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症宜热服。
2009-12-03 其实中药不一定“趁热喝”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被国人誉为进补佳品,应用广泛。目前,人们对人参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2009-11-19 必看:关于吃人参五大误区这两天学习五运六气,偶然转到了刘逢军的大道堂网站上,看到他在7月份写的一篇文章:“用《黄帝内经》的观点探索甲型H1N1流感”其中有一段是他运用“五运六气”之法,对甲流发病的预测,读来很有意思。刘逢军认为,甲流进入冬季后,病毒失去了存活的基础,即将消亡。
在网上,对中医药能否治疗甲型H1N1流感也存在争议。那么,中医药到底能不能治疗甲型H1N1流感呢?
扁鹊善于运用望、闻、问、切四诊,他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2009-09-10 扁鹊周游列国 诊病救急广州民间有云:“烧鹅、荔枝、凉茶铺”,在广州,无论新旧城区,大街小巷都能看见卖凉茶的店子,蔚为一景。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悠久,凉茶品种甚多,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2009-06-02 广州风土 百年凉茶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问题是,有的药实在是苦不堪言,难以喝下。有时候,有的病又不得不连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皱着眉头,含着眼泪吞服。中医专家总结出中药祛苦六法,可以让中药比较容易入口。
2009-06-02 如何消除中药的苦?看中医 食中药:洋溢传统味的现代广州生活。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保健养生智慧如今发挥得更是淋漓尽致。
2009-06-02 中医药影响现代广州生活御医再有本事,还是侍候皇帝的奴才,在专横跋扈的“龙颜”面前,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小命呜呼,所以时有“伴君如伴虎”之虞。
2009-06-02 趣谈 御医难为皇帝医冬虫夏草简称虫草,虫草是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常用中药,主要成分有:虫草酸、粗蛋白和谷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B12等物质。虫草的功能为增强人体免疫力,补虚损,益精气。补肺益肾,治肾虚咳喘、咯血、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病后久虚、自汗、盗汗等虚证。
2008-05-05 如何识别真假虫草?提到“五术”,我们时常在报刊杂志或访问书籍上看到这个名称,然什么是五术呢?所谓五术,就是“山、医、命、相、卜”这五学问,它是以《易经》为版本,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人生所成立的一种趋吉避凶的方术,大体言了解五术的意义与运用,就可了解人生活的目的及人生命的意义。
2008-05-03 医易同源,中医与五术中医治疗糖尿病,包括“降糖,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和解除症状”等内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临床上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读音:dān)”(糖尿病前期);中期称为“消渴”(糖尿病发病期);后期称为“消瘅”(糖尿病并发症期)。这样认识糖尿病,条理清,层次明。
2008-04-30 降糖中成药伍款菊花枕是一种传统药枕,它是将枕中所盛的菊花、川芎、丹皮、白芷等中药,利用睡眠时头部温度及头部的压力使药物的有效成份散发出来,通过呼吸经过肺部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宋代诗人陆游借助过药枕,“头风便菊枕”,说明他是用菊花枕就眠的。
2008-04-24 陆游与菊花枕孙思邈十分重视妇女和儿童的疾病,认为妇女有经、带、胎、产等方面的特殊生理条件和疾病范围;儿童的身体结构与成人大不相同,皆应单分出科,独立讨论。
2008-04-22 《千金方》与“药王”中药治疗:在马王堆医书中就有不少性治疗的药方,既有内服药,也有外用药。在当时流行的药物治疗中,外用药物远多于内服药物。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将药物涂抹在阴茎上或用药物洗阴道,与现在以服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显然不同。
2008-04-18 古代中医怎么治性功能障碍养生的关键,在于人的心情是否舒畅,一个人如果长期心情压抑,哪怕摆在面前的是“瑶琴”,也会兴趣全无,而缺少业余生活的人,又何谈养生之道呢?那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人生在世,无非要学习两种知识:一种是谋生的知识,以作为生存的基础;另一种,是关于养生的知识,是为了生命本身,为了健康长寿。
2008-02-18 学习中医智慧 保护健康。从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尝百草、制九针”到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和孙思邈的“精勤不倦,大医精诚”,乃至近现代施今墨的一丝不苟和郭春园的无私奉献,中医医德从久远的古代孕生,经过历代医家的“言传身行”而不断传承演进,经久不衰。
2008-02-18 中医“医德”的真正涵义商标,俗称“招牌”,它的产生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也有它特定的商标,这就是葫芦,关于它还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传说。
2008-02-18 中医商标与葫芦的关系每当腹胀、腹痛或腰部疼痛时,一些人会用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有时候效果还不错。他们认为,拔罐是将毒气拔了出来的结果。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2008-02-18 拔罐拔出来的是毒气吗?脾在哪里?这恰如在问幸福在哪里,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你可能马上就会反问:这脾脏不就在左肋下吗?客观存在,一清二楚,有什么不容易回答呢?
2008-02-18 中医所说的“脾”在哪里纪晓岚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借鬼狐以发人间幽情。鲁迅称之为“发人间之幽微,托孤鬼以抒己见,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坐”。该书还有不少篇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引人入胜的典故、故事、医案等为引入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中医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2007-12-28 才子纪晓岚纵论中医药不少人对“肾亏”这个中医病名不太清楚,以为“肾亏”就是肾脏有病,以致忧心忡忡,四处求医,常常全面检查却找不出肾脏异常。其实,中医讲的“肾亏”与西医讲的肾脏病是两回事,二者在生理、病理上的含义都不同。
2007-12-27 肾亏与肾病两者有别七情和五志皆由五脏功能化生,是人之常情,缺一不可。七情和五志的表现形式不一样。七情相对五志而言,是在外来刺激作用下表现于外的情绪。
2007-12-23 《黄帝内经》中如何论情志肝病是当今社会一个比较普遍而又难治的病症,中医中药治疗各类慢性疾病都有着很好的优势,从而在肝病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效。
2007-12-20 中医药治疗肝病优势在哪?栝楼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成熟果实,秋季采收,将壳与仁分别晒干用。属中医化痰止咳类药,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的作用,可治疗痰热咳喘、胸痹心痛、肺痈、肠痈、乳痈、肠燥便秘等。
2007-12-19 中药栝楼传说方士与齐文化密切相关。齐地浩瀚的海洋、奇幻的海市蜃楼,产生了长生说和海外仙境说,那些自称有长生术和神异术者被称为方士。
2007-12-17 《黄帝内经》背后的方士据现在资料表明,健康的中老年人性活动最佳频率,35~45岁,每周1~2次行房;46~65岁,每1~2周1次行房;66~75岁,每2周1次行房;76~80岁,每3~4周1次行房。平时应重在交流情感、拥抱、亲吻和抚摸上下功夫。
2007-11-30 房事频率多少“度”才合适产房里的高峰体验过后,紧接着就是每个中国女人都要面对的月子问题。月子,坐还是不坐?快乐过一月还是煎敖过一月?在中式和西式之间我们如何选择?
2007-11-29我国传统医药中,叫“丹”的不少,各种剂型都有。最为常见的是人丹,还有颗粒状的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粉末状的紫雪丹,固体状的玉枢丹,液态的化癖丹。也有人将赤色的药剂称为“丹”,如红灵丹。
2007-11-28 红楼贾敬命丧何“丹”?人的情绪、心理甚至性格与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我们注意吃得对、吃得好、吃得合理科学,就可以远离怒、疑、懒、悲等坏情绪。
2007-11-27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其中望就是用肉眼观察病人的各种体征,包括病人脸色这一重要环节。
2007-11-26 中医教你怎么看脸色察病“天生灵芝本无根,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根青青泛水面。”你知道,这是什么中药吗?
御膳房的康厨师跟随武则天多年,见她不思饮食,身体孱弱,便想方设法把饭菜做得既可口又有营养。他记得家乡的老人常用"冬虫夏草"炖鸡滋补身体,便想给武则天做一道……
2007-11-18 武则天如何吃“虫草全鸭”在被查处的虚假医疗广告、违法医疗机构中,不少是打着中医旗号的。在平时就医中,我们怎么来鉴别是否伪中医呢?
2007-11-15 伪中医何其多 五招慧眼鉴识黄帝内经》有段名言:“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段话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到疾病发生了才去治疗,而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2007-11-12 上工治未病 当代需“扁鸦”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2007-11-10 几则经典中医故事杜仲的功用很多,但你知道这个关于杜仲的传说吗?
2007-11-09 跟杜仲有关的传说断肠草虽然有剧毒,但它的治疗疾病功效也不少……
2007-11-08 断肠草给乾隆治病明朝洪武年间,浙江萧山有个叫楼英的郎中,出身医药世家,7岁就在父亲身边苦读医书药典,20多岁便挂牌行医。楼英医术高明,有起死回生之术,方圆百里无人不知他的医名,人们都叫他"神仙太公"。
2007-11-06 朱元璋与药引子“刘太医”系列丛书将庞杂的养生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娓娓道来,确能吸引读者。但是对于读者而言,大家应该相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这套书中的有些东西也只是一家之言。比如,书中对西医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都持否定态度,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对“刘太医”的有些话,我们应该“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2007-10-26 刘太医的话 该听不该听光怪陆离的神话虽然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但是《西游记》从它产生至今就一直被人们传诵,对于其中的很多故事可谓妇孺皆知。但对书中的中医药知识却少人提及,仔细研读,我们不能不承认,作者吴承恩不仅是个优秀的作家,还应该有着丰富的中医药学养,他在小说中对中医知识的运用也称得上是得心应手。
2007-10-10 《西游记》中话中医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公(关云长)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2007-10-08 关公刮骨疗毒有一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讳疾忌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
2007-10-08 扁鹊典故——讳疾忌医200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2007-10-03 吴仪:中医药科学性不容置疑周公解梦,这一古老的话题说了几千年,其中的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你知道吗?
2007-10-01 周公解梦之服饰篇“易经”给人的感觉是高深莫测,很多人知道,但真正了解其中内涵的人并不多,更多的则是敬而远之,究竟什么是“易经”?如何读“易经”呢?
2007-09-28现代中医药理研究认为,山药还具有调节人体内分泌的特殊功能。可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内分泌引起的疾病,而这些新知识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
2007-09-02 山药的现代传奇与取消中医的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