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88名参与者中,有35.5%的人观察到院前波动,包括改善、恶化或两者都有。25.1%的人改善了一次,5.3%的人恶化了一次,5.1%的人有1次以上的波动。
2021-10-18卒中的治疗要去越快越好,国际上因此也提出“时间就是大脑”的理论。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
2021-02-19《柳叶刀·神经学》曾经对1990年~2013年间100多个国家的中风情况进行评估后发现,中国是全球中风风险因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9-11-24帮助卒中康复是降低脑卒中致残的关键,而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康复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提示我们要关注病人的情感障碍。
2018-06-29突然晕眩眼前漆黑或是脑中风的早期征兆,中风有哪些症状?生活中如何预防中风呢?
2018-04-04秋冬季脑梗塞高发,脑梗塞症状有哪些?近年来脑梗塞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45岁以下发生脑梗塞人群约占全部脑梗塞者的5%-15%。脑梗塞日益年轻化,脑梗塞不得不防,脑梗塞症状不可不知。
2016-10-29约有10%的中风病例发生在45岁以下的人群之中,而且女性的发病风险要高于男性。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女性最佳的预防策略就是及早识别中风症状的早期信号,立即就诊。
2015-10-12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不少人受到“春困”的困扰,经常哈欠连天。平常人出现春困的现象也许不用在意,但是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人春季经常打哈欠、倦意浓浓就要引起注意了。
2015-03-23单脚平衡的能力,对于大脑健康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从受试者发现,无法单脚站力超过20秒的人,脑部较有可能是已遭受沉默型的中风,也就是没有症状的小型中风,是由小血栓阻塞造成周边脑细胞死亡的小规模脑部坏死。
2014-12-25当供应到大脑的血液被部分切断时中风发生,但对于存活者而言更严重的伤害是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伤害,这些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伤害常常实际上由血液供应恢复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氧化应激”生成过多所引起的。
2014-12-11血压高的中老年朋友如果突然流鼻血,可能是中风的前兆。专家指出,对中老年人来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病更容易引发鼻出血,而这些因素正是导致脑中风的主要病因。
2014-08-22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见疾病便是中风。《卫生宝鉴·中风门》曾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有中风之疾。”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韩,阔情志。虽然手指麻木不一定会发生中风,但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如果经常出现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肢体麻木、舌头发胀等症状,且患者平时又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的发生。
2014-03-27中风有许多症状,常见的就是患者一侧肢体发麻、无力或活动不灵,或口舌发麻,吐词不清。然而中风还有一种症状叫偏侧投掷运动,偏侧投掷运动或偏侧舞动动作是丘脑底核或联系径路受损,导致肢体抛掷样不随意运动,多累及一侧躯体,表现为肢体不自主的强烈、挥动性舞蹈样运动。中风的患者如果是丘脑受到梗死,就会出现偏侧投掷运动,这在临床上十分罕见。
2014-03-17“小中风”的早期症状五花八门,而且又都没什么特异性,常常容易让人忽略,从而错过早期发现的时机。
2014-03-13随着气温日趋升高,人体血液大量流向体表皮肤进行散热,易致脑部缺血和中暑,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们,夏季对中风的防治,要留意好头皮发痒给您的讯息,避免中风的发生。
2014-03-09面部不对称是中风的迹象,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人半边脸正常工作,而另半边则一动不动。当他微笑时,只有一个嘴角在动,会出现不对称的笑容。这种笑容的确很特殊。该怎么办?你如果怀疑一个人中风,就向他相视而笑,如果他的微笑不是一条曲线,那么就有危险。
2014-03-05芝加哥拉什大学医学院科学家自1994年以来,每年对1100名老人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通过对参试者死后自愿捐献的大脑进行分析后发现,生前走路最困难的参试者大脑中发生血管栓塞情况最严重。
2014-03-01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2014-03-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先兆。小中风的发作时间很短,有可能症状只是转瞬即逝。所以很多人没有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结果错过了及时治疗的时机,等脑部组织坏死后,病情已不可逆转了。
2014-02-27入春以来,广州的气温有如过山车,忽高忽低,天气也阴晴不定,有时甚至一天内温度骤降20℃,被戏称为“一天四季”。专家介绍,由于天气变化大,各种疾病发病明显增加,尤其是脑中风病人骤增。
2014-02-27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故应加强防治。具体疾病有具体的治疗。
2014-02-21在临床上,医生也发现,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就被评价为“脾气大”,而很多平素脾气挺好的人,一旦中风后,性格也会发生转变。究竟“脾气”和中风有没有直接关系呢?南京明基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叶民告诉记者,这主要看血管堵塞的部位,如果堵塞出现在聂叶和额叶两个部位,那么,中风发病前,就会出现“脾气变暴”。而中风后,很多人的脾气也会变坏。似乎坏脾气竟然和中风成了“合作伙伴”。
2014-02-21中风也是有前兆的。
2014-02-20如果朋友偶遇时没有打招呼或者握握手,那么这很可能就是中风的表现,可能会导致急性脑溢血。
2014-01-15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学会一些急救的常识,家里如果有老人、慢性病人,应该学会识别中风方法。
2013-11-29研究指出,女性每天喝含糖饮料,大脑较容易出现血栓,使罹患缺血性中风几率便会大幅提升。今年稍早,美国研究人员曾发现,只要多喝含糖饮料,就会增加中风发生几率,男女皆然。
2013-01-25如果中老年人经常出现嗳气、打嗝的现象,甚至不吃饭都会不自觉的打嗝,就有可能提示中风的可能。对于老年人来说,反复打嗝而又总也止不住,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要及时就医。预防中风三步走:按摩颈运动肩部,两脚画圈提走中风。
2012-08-06脑出血发病急促,一般发病数小时或几天就可能导致死亡,是一种快速死亡疾病,其实,脑出血发病前,是有一些先兆表现的,提前注意这些发病先兆,可有效预防脑出血的发生,那么脑出血的先兆表现有哪些呢?
2012-03-30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2011-11-18中风往往有突发性,抢救中风最佳时间是3小时内,如果能够尽早了解中风突发前的饿预兆,那么就可能尽快采取急救措施,从而挽救病人生命,下面来了解下这些中风突发前的预兆吧。
2011-08-30TIA好发于中老年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突然迅速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多于5min左右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短恢复快、不留后遗症,可反复发作症状相对恒定;通常不表现为症状,仅持续数秒钟即消失的闪击样发作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和高脂血症病史。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3个月,有70%左右发生肩痛及其相关功能障碍,限制了患侧上肢功能活动和功能的改善,常见的有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和肩部软组织损伤(如肩袖损伤、滑囊炎、腱鞘炎)等。
目前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是120-180/10万人口,每年因中风死亡人的数超过150万,存活的脑卒中患者达700万人,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常住人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的防治。
急性脑血管病俗称中风、卒中,临床表现以突然昏倒(或不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困难为主要特征。中风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组成现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困难较多,而治疗药物和方法却较少,严重影响健康和寿命。
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
2010-11-23脑血栓(缺血性中风)与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做出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2010-10-25脑出血又叫脑溢血它多发生40岁上至70岁的老年人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其发病原因75%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等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激烈运动过度体力劳动用力排便等促使血压突然增高而使血管破裂所致一年之中脑出血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最高。
2010-10-25脑出血患者当下面先兆症状出现时,患者在思想上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过度紧张以致惊慌失措。情绪要镇静,避免因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应尽快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并详细告诉医生已出现的预兆表现,以便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2010-10-23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因头晕、肢体轻微无力或言语含糊的患者到医院就诊。通过颅脑CT或MRI(磁共振)检查,被确诊患了“腔隙性脑梗死”。
2010-10-2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使热量过剩,血脂升高,久而久之,血管壁、血液成分和血流速度都会发生改变;饮酒过多,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可受到损害,从而会影响红细胞的粘合力而引起血栓。
2010-10-23中风前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一旦被忽视,发生脑梗死或偏瘫在床时就只能追悔莫及。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致残率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中风预警信号——“小中风”普遍缺乏认识,近半数患者一入院就已达“极高危”状态。
脑栓塞是由于循环中的栓子随血液进入脑动脉,阻断血流而引起。栓子多由心脏疾病所致的纤维沉积物或血栓脱落而来,尤以游离脱落的凝血块最常见,气体、胆固醇结晶、细菌、寄生虫卵和脂肪等也可形成。可见由心脏病引起的脑栓塞叫心源性脑栓塞。
2010-10-17偶尔打嗝是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呃逆”,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饱、吞咽动作过多、冷空气刺激或精神因素等导致的功能性呃逆。但如果呃逆现象严重甚至顽固存在,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往往警示了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中枢性疾病——中风。专家提醒,中风是持续性反复打嗝非常常见的病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危及生命。
2010-08-25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常与年龄、性别、种族有关,而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诱发中风。科学认识中风,做好中风病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对中风病认识不足,甚至误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10-07-07在平常的临床病人中,大约有60%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的10天左右都出现过于屡次打哈欠的迹象,但人们都以为是歇息不好或其余缘由造成的而未加重视。
中风前身体给出的预警信号一旦被忽视,发生脑梗死或偏瘫在床时就只能追悔莫及。27日,记者从在汉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获悉,脑卒中的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致残率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对中风预警信号——“小中风”普遍缺乏认识,近半数患者一入院就已达“极高危”状态。
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大众对中风的一些认识误区,这些误解概括为以下八点。
2010-04-01很多人认为中风起病时,发作得快,不会象慢性病那样发病过程时间很长。实际上,中风也会有第二轮、第三轮的发作,钦州籍在南宁打工的刘先生就对此深有感触。
精神因素也会引发呃逆,如果呃逆现象严重甚至顽固存在,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往往提示器质性病变,如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中枢性疾病——中风。中风是持续性反复打嗝非常常见的病因之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小编向各位介绍中风前的10个先兆信号
2010-02-25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经医学观察,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后1~6个月,约为50%的病人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此不能麻痹大意。
一些老年人一觉醒来,或遭遇意外事件后,突然发现一耳或两耳听不见声音了,神经系统检查又完全正常,这叫突发性耳聋,也叫耳中风。
中风已经不仅是老年人的问题,20~40岁的男性中也有不少人发生中风。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发中风患者中11%是中青年人,年龄最小的只有十几岁。为了预防中风的发生,快来测试一下自己将来是否会发生中风。
2009-11-18小中风的出现很短暂,历时从30秒到24小时不等,不过有9成人的症状持续不到2小时。
2009-11-11病情一旦进入完全性中风,治疗就比较困难。药物治疗并不明显,所幸的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施行颈动脉硬化斑块切除术,可使该病1年复发率由5%~20%下降至2%。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采取血管内支架动脉形成术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偶尔打嗝是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呃逆”。是由于膈肌或肋间肌痉挛而引起的急促吸气,当声带未能及时放松时,就会发出声响。多由于饮食习惯不良、饮食过饱、吞咽动作过多、冷空气刺激等导致功能性呃逆,或者精神因素引发的呃逆,如紧张、愤怒等。
2009-10-26大家知道,脑中风发作前往往有些预兆,发现预兆后及时进行预防或治疗,的确与中风发作后的治疗效果大不一样。因此,了解一点脑中风前有哪些预兆的知识,对脑中风易患者及家属来说均很有必要。
2009-09-21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常与年龄、性别、种族有关,而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狭窄、肥胖、短暂脑供血不足等因素易诱发中风。科学认识中风,做好中风病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但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多人对中风病认识不足,甚至误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