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入春以来,广州的气温有如过山车,忽高忽低,天气也阴晴不定,有时甚至一天内温度骤降20℃,被戏称为“一天四季”。专家介绍,由于天气变化大,各种疾病发病明显增加,尤其是脑中风病人骤增。专家认为,目前,人们对脑中风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任何一个认识误区都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专家提醒,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心脏病、血脂异常等中风危险因素者,一旦出现头痛、头晕、一侧肢体乏力、麻木、视物模糊、突发吐字不清等征兆时,要高度警惕,及早就诊。而且,需要紧急送医抢救的患者,切忌选择自驾车或出租车送医。
析因:气温骤变致血压变化
“广医二院神经内科四个病区住满了一百多个脑血管病的患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高聪教授介绍,气温骤变,中老年人一定要小心中风来袭。
她说,脑中风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暖中有寒,暖寒交替。气温的骤升和骤降,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发生改变,导致血压骤然变化,引起脑出血或者脑血栓形成。特别是中老年人对春季多变的气候适应性比较差,更易发生脑中风,因此,已有中风的患者要注意气候的变化,监测血压,高度警惕中风的再发。
今日出版《美食导报》20版“食疗餐单”上,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将制定一份防中风食疗餐单。
病例:气温骤降7旬老人中风
患者王姨今年73岁,患有高血压病。就在上周一,气温突然降低,王姨在早上七时起床时,突然感觉头晕,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她服用了一粒安宫牛黄丸,然后躺下休息。可是,中午12时,老伴却发现王姨开始神志不清,右侧肢体完全不能动弹。送到医院一做头颅CT检查,是脑梗塞。而这时,距离起病时间已有6个小时,已经错过了静脉和动脉溶栓的最佳时间窗。专家只好采取动脉取栓手术,取出了王姨颅内的血栓,她才慢慢醒过来,右侧瘫痪的肢体也才能轻微活动。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 小儿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