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脑中风的典型症状以及如何治疗脑中风

  脑中风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

  发病部位: 颅脑 血液血管  就诊科室: 脑外科 血管外科

  典型症状:脑出血脑疝褥疮意识障碍营养不良脱水呕吐肾功能衰竭

  1.脑疝

  脑血管病患者多数死于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大量出血,脑中线结构移位或被破坏,全脑水肿,形成脑疝,使脑干被挤压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枢所致。

  国内报道,脑出血合并脑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措施。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①头痛剧烈或极度烦躁不安;②频繁呕吐或抽搐;③呼吸及心率变慢,血压升高;④意识障碍逐渐加重;⑤双侧瞳孔不等大,则提示颅内压明显增高,可能有脑疝形成,应积极脱水或手术治疗。

  2.脑心综合征

  当脑出血病变波及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导致神经体液障碍时,也常引起心脑功能或器质性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

  脑心综合征常以两种形式出现:其一是脑——心卒中,即首先以脑出血起病,而后发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脑——心同时卒中,即脑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时或接近同时发生。但由于症状相互掩盖,常易造成误诊而影响治疗。故在抢救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并应认真询问病史及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若出现胸闷、气短、紫绀等,肺底部有湿罗音,心音低钝及心动过速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律紊乱和心电图改变,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按器质性心脏病处理。

  3.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4.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5.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

  6.褥疮

  脑血管病人常因偏瘫,长期卧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较胖,不易翻身护理,骶尾部、内外踝、足跟、髋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局部营养不良,发生褥疮。

2014-02-21 17:44:04浏览5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心寒斑多怎么调理
心寒斑多一般是指心寒即心阳不足等情况时,易出现较多色斑。心寒斑多时,可以采取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锻炼、艾灸心俞穴、按摩内关穴、中药调理等治疗措施进行调理。如果症状无法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与亲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等方式实现。建议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压力和焦虑。心情舒畅有助于减少心理压力,进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脸上色斑。比如可以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几分钟。 2.适当运动锻炼 适当运动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皮肤状态。同时,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3.艾灸心俞穴 艾灸心俞穴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通常使用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加热刺激。每次治疗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心俞穴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是心脏的背俞穴,艾灸该穴位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对于改善色斑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在艾灸过程中,患者要放松身体,保持安静,避免乱动。如果感到过热或不适,要及时告知艾灸师进行调整。 4.按摩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使用指腹轻柔地按压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处的内关穴。每日可进行多次按摩。内关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按摩该穴位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寒引起的不适症状。 5.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如炙甘草汤加减、附子理中汤合桃红四物汤、桂枝甘草汤加味,并按照医嘱服用。治疗周期因人而异。中药具有温补心阳、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改善心寒斑症状有显著效果。通过中药调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斑点的形成。患者拿到中药后,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煎煮和服用。比如,有些中药需要先浸泡一段时间再煎煮,有些中药需要分多次服用。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导致色斑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心寒斑多的人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晒工作。外出时,要涂抹防晒霜,戴帽子、太阳镜、遮阳伞等,避免阳光直射皮肤。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