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你知道吗?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家暴门,时至今日还有后续。
3个月前,他的前妻Kim在她微博上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没有画面,可是能清楚分辨出李阳的女儿李娜在用英文高喊“你在干什么!你想打我吗,还是想杀了我”,其中还夹杂着李阳的辱骂、以及打人的声音。
10年前,Kim是家庭暴力事件的受害者,10年后,这场影响她一生的灾难也还未结束。
“为什么不逃呀?”“为什么不离婚?”“都怪你自己”
想象一下,如果遭遇家暴,你会做的选择是什么?大部分人说,“离开”、“逃走”、“报警”、“让他坐牢”。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朱迪思·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里写道,“从未经历过长期恐怖或不了解高压控制手段的旁观者,总以为他们在类似的状况下,会比受害者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及抵抗力。”
所有人的眼中,反抗、逃离才是正确的抉择,却极少有人知道,大部分遭遇家暴的女性能做的却只能有截然相反的应对。
2018年11月,新京报援引过一条来自全国妇联的数据,每7.4 秒中国就有一位女性遭到家暴,可平均遭受35次后暴力之后,才会选择报警,哪怕家暴致死占妇女他杀死因的40%以上。
柴静在《看见》一书里,也提到过她在法学会看到的一份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有的地方高达百分之七十。遭遇家暴者的最真实状态,并不像旁观者口中的“逃走”、“离婚”那么简单。
2009年,许鞍华导演拍过一部电影叫《天水围的夜与雾》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家暴者家庭最真实的状态。
香港贫民区天水围住着看似普通的四口之家,家主阿森在外人看上去虽然沉默寡言,也算得上对家人慈爱有礼,可就是这样一个男人,会因为说话不顺他心、做饭方式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穿衣方式不满意等等小事,一次又一次实施自己对妻子王晓玲的暴力。
赶出家门只是小事,拳打脚踢更是家常,比这些更可怕的,是他犯错过后的“温情攻势”。
他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对王晓玲下跪,口口声声都是“不敢了、一定会改”,他甚至拿着大刀划破了自己的肚子,口中说的是“赎罪”,实际举动却全是威胁。
可怕的从来都不是故事,而是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改编自更为赤裸的现实。
2004年,装修工人李柏森就在天水围天恒邨杀害了自己的妻子金淑英和两个女儿。
他常年性家暴自己的妻子,扬言要杀了全家,用自己孩子威胁好不容易离开家的妻子,最后,残忍的杀害了自己身边最亲的三个人。
或许起初,对于几乎完全依靠着李柏森而活的金淑英来说,这段哪怕糟糕的关系也比没有好。
可等到她想要逃离,现实却一次次地将她拉回家暴的深渊,她向社工求助,躲到庇护中心,报警,可是在“家务事”的借口之下,“男人不可以打女人,可是老公可以打老婆”的传统牢不可破,这个无奈的女人,最终还是孤注一掷回到了家里,和两个孩子一起,死在了李柏森的屠刀之下。
“受害者与救援者间的断层”
“如果我不杀了他,他迟早会把我杀死,我别无选择”,这是2018年因为杀害丈夫而接受庭审的于宏艳,在接受审判时说的话。
在遭遇了十多年丈夫的拳脚相加、甚至刀棍加身的婚姻后,于宏艳选择了离婚,可离婚后,前夫依旧不依不饶,多次上门威胁,甚至扬言如果不和他复婚,就把于宏艳全家人都杀了,无奈之下,于宏艳只能与其复婚。
对于宏艳来说,暴力,在生活中无法避免,杀人,也只是为了求生,对于这些深陷囹圄的女性而言,孤注一掷将恶魔彻底摧毁,才有脱身的可能。
她们有求助的意愿、有脱离家暴的决心,可仅仅这样的尝试是不够的,她们找不到庇护之所,不懂得收集证据,没有能力还击。
遭遇家暴的女性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求助,导致反家暴机构难以为家暴受害者展开援助。
2016年,腾讯发起过一个反家暴的公益项目,名叫“给她们无暴力的未来”,为遭遇长期的家庭暴力、经济控制、被隔离社会支持的妇女儿童提供救助,可时至今日,除去资金和人员的困难,横亘在项目当前的,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受害者”
在救援机构与受害者之间,还缺乏一条纽带
今天,是11月25日,国际反家庭暴力日,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记住的日子。
没有任何人可以保证自己不会遭受暴力,但所有人都该保证,在自己在有余力时,不会对身边遭受暴力的朋友袖手旁观。
人,应该关心人,不要作为旁观者指责受害者“沉默”、“不懂得求助”、“心软”、“自己都不保护自己”,试着帮ta找到庇护之所,试着了解ta无法脱身离开的缘由,不要评判、不要歧视、更不要指责。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