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育儿
妇科
男科
保健
饮食
性爱
心理
减肥
整形
诊疗
心血管
肿瘤科
图片
服务
39问医生
就医助手
疾病百科
药品通
首页 > 心律失常课堂 > 心律失常大讲堂 > 心律失常治疗

基因突变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治疗

2011-04-27 来源:39健康网社区

A-A+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LQTS)

  (一)遗传性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律失常。由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以QTc延长、T波改变、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反复发作晕厥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临床上分为不伴有先天性耳聋的Romano-Ward 综合征和伴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的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以前者多见。

  (二)、治疗

  1.β阻滞剂:LQT1、LQT2有明显疗效。普萘洛尔应用最广泛,主要优势是良好的耐受性。应用最大耐受量,剂量为2-3mg/kg 。

  2.左侧心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LCSD):适用于充分剂量的β阻滞剂治疗后,仍有晕厥的患者。

  3.心脏起搏:适用于窦性停搏或心动过缓 。

  4.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适用于充分剂量的β阻滞剂和LCSD治疗后,仍有晕厥发作;β阻滞剂治疗期间有心脏骤停发生或记录到首次心脏事件是心脏骤停的患者。

  Brugada 综合征

  由于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引起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临床上,以RBBB、V1-V3 ST段抬高(≥0.1mV)、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20%的Brugada 综合征患者编码钠通道的基因SCN5A发生突变。Brugada 患者包括ECG明显或一过性异常的有症状者,ECG异常或诱发异常的无症状者和无症状的家族成员。由于其猝死率高,年死亡率达10%,并且目前没有有效抗心律失常药物。故植入ICD(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无症状者可能较有症状者预后好,不积极推荐植入ICD。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PVT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发作性双向VT和PVT,典型的与肾上腺受刺激和体力活动有关,心脏结构正常。PVT发病早,恶性度高,20~30岁猝死率为 30%~50%。目前,发现心脏肉桂碱受体基因RyR2突变可导致PVT。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可能包括钙超负荷介导的延迟后除极。RyR2在调节钙稳态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功能异常与双向性VT的机制一致。治疗上首选β阻滞剂。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

  ARVD又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临床表现为伴有右束支阻滞的各种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伴有左束支阻滞的反复发作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常表现为晕厥和猝死,晕厥和猝死的原因可能是心室颤动。晚期可发展为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心电图异常为右胸导联T波倒置、episilon波及晚电位阳性。右心室心肌病的诊断依据为超声心动图和心室造影发现局限性或广泛性心脏结构和动力学异常,仅累及右心室,无瓣膜病、分流、活动性心肌炎和冠状动脉病变,心内膜活检有助于鉴别诊断。

  ARVD有6种遗传分型,2001年发现RYR2 为ARVD2的致病基因, 其他5种ARVD已定位:ARVD1位于14q23-q24、ARVD3位于14q12-q22、ARVD4 位于2q32.1-q32.3、ARVD5位于3p23及ARVD6位于10p12-p14,但相关基因尚不明确。

  治疗:常选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1.2g/d 共 6d,400mg/d 维持。200mg/d一般无效),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也可应用。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消融、ICD(适用于心脏骤停和晕厥或右室导联ST段抬高或猝死家族史或不能耐受药物的患者)及外科手术,但手术的长期疗效尚不可知。进行性或顽固性心力衰竭或者室性心律失常不能控制可考虑进行心脏移植。

  家族性预激综合征(WPW)

  预激综合征(WPW)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0.15-3‰。其病理改变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从而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改变了心室肌激动的程序性、同步性及统一性。临床上表现为心悸、气短、先兆晕厥、晕厥和猝死。最近Gollob等发现了AMP激活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单位编码基因PRKAG2为WPW的致病基因。

  心脏传导阻滞

  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PCCD)又称Lenegre-Lev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其特点是His束蒲肯野氏纤维的传导呈进行性改变和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及QRS波群增宽,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引起晕厥和猝死。是起搏器植入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PCCD是一种原发性退行性变性或者是一种侵犯心脏传导系统伴有硬化的衰老过程。目前发现PCCD是由SCN5A基因突变引起。另外发现SCN5A基因的突变与先天性非进行性传导障碍有关。由此可见,SCN5A基因的突变不仅与进行性心脏传导障碍有关,而且与非进行性传导障碍有关。

  (实习编辑:王彦光)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今日推荐

预约挂号

大家都在看

热搜推荐

诊疗

APP快速预约挂号
进入诊疗频道

问医生

我要问医生

找药品

药品通

常见病用药

进入药品频道
下载APP,每天都能看健康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