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废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专家访谈(废弃)

就业压力大:焦虑来自于观念

举报/反馈
2009-06-16 01:37:0039健康网

  习惯上,许多高校都将七月一日作为毕业生的离校日。在这一天,不管工作有无着落,毕业生们都得收拾行李,离开白色的象牙塔,真真正正成为社会新鲜人。随着这一日的渐渐临近,那些仍在为工作奔忙的同学们的焦虑也在日日加重:如果离开学校时仍不知去向何方,这无疑会使得这些青年人对未知的将来更生恐惧。此时刚踏出校门的他们该如何整理心情继续为求职奋斗?社会与家庭又该怎样予以他们积极的引导与帮助?39健康心理频道特别邀请心理学家游涵先生谈谈他的看法。

就业压力大:焦虑来自于观念


  39健康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可以说是非常严峻,“毕业就失业”这样的无奈很可能会为更多的社会新鲜人所感受,如此深刻的失落会对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游涵:我认为把什么原因都归于金融危机可能不太公平。其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金融危机只是其中的一项。那么既然是危机就有两层意思:危险和机遇。这个以下再谈,谈到对新鲜人类的影响,要我说倒应该是正向的,因为愁也没用,不如振作起来,求得生门。

  39健康网:距离离校日期越近,很多尚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们的焦虑也越强,这该如何缓解?

  游涵:焦虑来自于观念,找不到工作也缘于初衷与现实没有对接。其实工作并不难找,我知道一位,有了地方也不去,原因是:我不喜欢那里的人际关系。另外还有人不习惯打杂,不适应非专业领域的工种……总之,他们不肯把头低下来。因为大学毕业说到底也是个秀才,应该倍受尊重,用人单位应该抢着要才对——这不是一贯的经验吗?

  那可就难了,过去只有职高生去的地方,大学生怎么能去?但你不去,就是没活儿干?怎么你就一定要进机关,要当公务员,要作白领,要稳定的工作和薪金待遇?这本身就是一个病态心理,这主要来自于家长们的灌输和社会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因此,大学生要调整观念,只要低下头,摆清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创业的心就会生出来,就业也就不难了。

  39健康网:如今由于各方面原因,社会对大学生的态度已大不如前,甚至出现许多“大学生更无用”言论,这会给毕业生们,特别是未能就业的毕业生更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毕业生们该如何排解?社会舆论又应如何导向?

  游涵:“眼高手低”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普遍评价,可老实说,这些大学生是无辜的,他们只是在按部就班地学习,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否则他们也不会考入高等学府。因此,只能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用人产生了不一致,原因很简单:学校教育仍然看重分数,纸上谈兵的做法当然不适应将来社会的实战状态。可学校、教育部门没有大动作调整这一切,这就造成了两难,一是孩子们必须过这个门槛儿,二是毕业后必须就业。在两难之间,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而不是再去上什么特长班或补习班。事实证明,许多用人单位更看重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的谈吐、气质和能力等的确有过人之处。毕竟,企业需要人才,因为只有人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就算是事业单位也不想再养闲人了,因此,大学生最好要忙起来,从在家做家务开始,再到社会上做些零工,学学美国总统的儿子,到饭馆去洗碗。

  至于舆论导向,当然应该鼓励用人单位在招人时不用带有歧视,不仅要一视同仁,而且要明确实践经验,并且给那些大学生实践的机会,欢迎他们来本单位实习;另外媒体还要规范家长和老师,乃至教育部门及全社会的观念,多宣传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多提供就业门路及择业办法,而且要多采访些面试成功的,但不一定是名牌大学的孩子,并且不要在宣传名人时总拿他们的学历说话,而要看他们的能力。

  多请些教育及心理方面的人士,另外还有一些CEO和HR上来讲一讲就业的平常心,让年轻人感到人人都有机会,只要自己肯干。一句话,既不要因为贴上大学的标签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找不到工作而心灰意冷,要他们真正认清社会,并符合市场经济的节奏。

下页精彩内容:父母在孩子的求职过程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