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学术前沿

大学生 “流行病”“拖延症”

举报/反馈
2011-06-10 00:00:00中国新闻网

  “五点多的时候,我的‘拖延症’又犯了。当时我打算去洗澡,接着却本能地想拖到浴室关门前再去洗。不过这次我对自己的‘拖延症’有了警觉。我对自己说,就一步一步地来做事情吧——先整理衣服,又拿出洗澡用具,接着我就去洗澡了!看来把事情分步做完,是战胜‘拖延症’的一个好方法,大家以也可以尝试。”这里是复旦“战拖工作坊”,Anger正与队友们分享她这一周的“战拖”心得。

  如今,很多大学生都被“拖延症”纠缠得够呛——这种不被认为是疾病的心理顽疾,让人失去学习的斗志,成为懒一族。5月,“战拖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开张,学校的“赵强学业促进工作室”和复旦学院心理职能团队携手,要以团队互助的形式让大学生们战胜“拖延症”。

  深受“拖延症”困扰

  自从进入大学以后,Anger就深受“拖延症”的困扰,Anger周边的同学也有相似的烦恼:明明考试近在前,火烧眉毛,却偏偏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复习……

  一次又一次拖延带来的后果,除了草草完成的任务,身心疲惫的通宵,还有焦虑、内疚和恼火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情绪。

  “战拖班”的创始人、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研二学生林婧婧认为,“拖延症”成为大学生的“流病”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大学的节奏与高中完全不同,每个任务都有较长的完成期限,学生对时间的控制度大大增加;相比枯燥紧张的高中,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难以定位学习的重要性;许多大学生有“完美主义”倾向,希望等所有材料都齐全了才开工,反而耽误了任务的进展。

  正视“拖延”原因

  “战拖工作坊”应运而生。报名“战拖”的学生分组上课,每个小组有6—10名组员。每次课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活动。在活动开始前,组员都会拿到一本“任务手册”,他们要在手册上记录下自己的“病情”和“战拖成果”。

  “周三,我本来打算做作业的,但是有一个同学来找我聊天,我就忍不住和她聊了起来,结果作业一点也没做。当时的想法是,跟她聊天比做作业更加开心。”

  “周二,学生会布置给我一项任务,但是我迟迟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一拖再拖。当时的情绪是,心烦,对自己恼火。”

  “本周打算晨跑,但是被闹钟叫醒后又不想起来。当时的想法是,好累,想睡觉,明天再跑吧。”

  “战拖班”上,每个组员逐一念着各自的任务手册,叙述着一周以来的拖延经历及导致拖延的想法。辅导员林婧婧则为每个人指出拖延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明明作业马上要交,却迟迟不肯做,那是因为你有一种观念‘我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重要的’;明明集不齐人也可以先开始完成一部分任务,却一定要等人集齐,那是因为你有一种观念‘我一定要把事事做到完美’;明明没有完成规定的晨跑次数,但心里想着‘我总能完成任务’,所以就没去完成。”林婧婧说,“有些观念是好的,比如‘完美主义’,比如‘不想让人失望’,但是堵住血管的钻石依然需要取出来。大家不妨问一下自己,我的观念真的是对的吗?”

  一阵沉默后,“战拖班”的组员们纷纷发言:“其实作业比聊天更重要,是我偷懒了,想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一下子做到完美是很艰难的任务,有的时候会成为拖延的理由,我觉得认清自己的能力,慢慢趋于完美会更好。”“我总是抱着‘任务总能完成’的想法,但其实并不一定如此,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战拖班”初战告捷

  尽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心理学的学术文献中已经提及“拖延症”,但至今仍有许多人对此手足措。

  林婧婧认为,“拖延症”不是病,只能算是一种轻微的心理问题。“如果迟迟不去完成一项任务,使你感到心烦、焦躁,困扰了你的生活,那就是需要战胜的‘拖延症’。反之,如果你能接受自己这种行为模式,甚至能因为期限的紧迫而激发灵感,将任务完成得更好,那么就需去治疗“拖延症”。”林婧婧说。

  “战拖工作坊”成立于今年5月,第一季成员已经毕业,获得的反馈很好。大部分成员表示,自己已经能够在拖延症发作时自觉反省,并克服这个毛病。还有一批组员表示,参加“战拖班”,让他们更好地认清了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合理规划作息时间。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谢莎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