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健身 > 武术

太极拳的练形、调气和用意

举报/反馈
2010-05-2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武术,就要讲究技击实用,而技击实战的拳式动作,就离不开“劲力”(进攻和防守时,拳架中的能量)。因此,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是根据拳式动作“蓄劲”和“发劲”的变化规律来运用操练的。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派,在拳式的演练过程中,特别重视“气与力合”(太极拳论中的“六合”之一)的动作要领。在拳式的攻防变化中,“气”(呼吸之气、元气)是动作能量的物质基础,“劲”是动作能量的释放。

  在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过程中,当拳式动作“蓄劲”时,小腹微微凹进内收,同时,用鼻轻缓地吸气;当拳式动作“发劲”时,小腹微微凸起外鼓.同时,用鼻悠长地呼气。

  这种逆腹式呼吸法在太极拳拳式动作中的运用,使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的“气沉丹田”的拳论要领得到了充分地运用。太极拳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推手较技,其劲法都突出一“整”字。

  腰腹在气沉丹田的逆腹式呼吸的状态下,使小腹膨胀腰脊充实有力,这样,在拳式动作的演练过程中,下肢之力(“起”于根节)就会得到腰脊的顺利上转(“顺”于中节),而最终形成一股“整劲”。通过双手发出(“达”于梢节)。

  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和奇经八脉,它日夜不停地循环周流于全身,它们不断地运来养料供给脏腑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它们又不断地把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运出体外,从而保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就是说经脉中的血,在气的推动下,才能循环往复全身。

  而经脉之气的盛衰与肺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肺主气”是肺脏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人体外在筋骨皮毛和内在脏腑骨髓之气,均为肺所主。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因此说,太极拳拳式动作的拥捋挤按与肺脏的吐故纳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体的气血充盈,经脉畅通。这种逆腹式呼吸之法,加深了呼吸的程度,使人体在拳式动作的演练过程中,能吸收到周围空间中更多的清气,同时,能把体内产生的浊气排除得更加彻底,使习武者精力充沛,神气实足。

  三、用意壮脏腑

  “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拳式动作的演练要领。它表明太极拳在掤、捋、挤、按的拳式动作过程中,要注重心理调节和精神修养.要逐渐在习拳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浑圆的整劲和消除拙笨的局部之力。只有这样研习太极拳,才能体现出其“性命双修”的拳术风格。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精神和物质的混合体。除了肉体锻炼外,还要注重心态情绪的精神调养,只有这样内外并重的养生之法,才能使人获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学认为,过喜伤心,过怒伤肝,过忧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受到来自各方的刺激。于是.人的心态就会有波动,当人体的“七情”变化太过时,就会伤害五脏的生理功能,使气机紊乱,功能失调,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故此.太极拳在行拳走架的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心境,使之平和。

  不断调养心神,使之凝静。例如: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说:“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人骨,神松体静,刻刻存心。‘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通过这样的锻炼,习拳者的杂念减少了,心态稳定了,思虑有序了,心神情绪平衡了。

  从而加强了人体心理的调节能力,提高了人体心理的控制能力。因此,习拳者,在应对外界事物的变化刺激时,“七情”的变化就不致于太过。

  所以,人体的脏腑,也就免除了精神刺激对其功能的损伤。这样,就阻断了不良精神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通过长期的太极拳锻炼,不但强健了筋骨,而且还净化了心灵,促进了脏腑的生理功能。

(实习编辑:何丽丽)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