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育儿
妇科
男科
保健
饮食
性爱
心理
减肥
整形
诊疗
心血管
肿瘤科
图片
服务
39问医生
就医助手
疾病百科
药品通
首页 > 阅读频道 > 健康书籍 > 心理书籍 > 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

做自己的情绪调节师

2013-07-24 来源:39健康网

A-A+

  情绪篇──这一刻就是“威力之点”

  睁开你的双眼,环顾你的四周,在心中了悟这一刻就是“威力之点”。深切地明白,自己不但不受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掌控,而且在当下,就可以改变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事件。

  深深地吸一口气,感觉力量由四面八方涌入你的身体,感觉力量由内心深处缓缓升起。让你的双眼大开,感觉你的周遭──现在的你,就是一个创造者;现在的你,充满了无穷的威力。

  你可以在当下扫除所有的疾病、扫除所有的无力感──威力点就在当下。

  〈我是喜怒形于色的人,情绪起伏不定困扰着我,真是修养不到家?〉

  情绪的真面目

  以前我老是弄不懂,到底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情绪的来源、意义及本质为何?或这样说好了,情绪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绝对有必要从新时代身心灵的观点来好好探讨一番。就宗教的修行观而言,情绪似乎是个不受欢迎的东西,宗教多是期待人们必须表现出平静、祥和,且仿佛永远不动怒的样子。一旦你轻易地动怒,一个原因是你的修养不够,修行没到家;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前世不修、业障太重。因此,愤怒、嫉妒、悲伤这类的情绪,是一个人的灵魂提升不够才会出现,也是属于世俗众生、凡夫俗子的特有产物。一个修行人被期待脸上必须永远挂着笑容,必须永远不能动怒,一动怒就破功了。(唉!真是太累了!)

  在社会的世俗面,对传统的男性而言,有些情绪也是不被欢迎的,比如当一个男人感觉自身有脆弱、害怕、恐惧、想哭或想依靠的情绪时,那实在是个十分令人难堪的画面。哈哈!一个脆弱害怕的男人如何成为女人可依靠的坚强臂膀?如何成为一个能干、果决、发号施令的一家之主或上司?一个恐惧害怕的男人不但会被同事及街坊邻居讥笑,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随时会被淘汰。因此男性的圈子里,恐惧、脆弱、无助、想哭的情绪是绝不受欢迎的。

  而科学界及精神医学界是如何看待情绪呢?首先,情绪的起源是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及荷尔蒙化学变化的结果,而情绪障碍乃是脑中化学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一个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患者,要么情绪产生过多且控制不良,如躁症病人所呈现的暴怒;要么是情绪产生不足,如槁木死灰、表情平淡的忧郁症患者。情绪过多让一个人不断地与人冲突,起脚动手,泼妇骂街;情绪过少则让一个人失去动力,不吃不喝,整日消极,仿佛泄了气的皮球。

  情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多过少都会出问题;色彩太少当然索然无味,色彩过多却也眼花缭乱、漫无章法。情绪来自生命底层,为生活增加色彩,但它却又如此地不可预测,令人又爱又怕。情绪和我们的真正关系为何?我们能信任它吗?还是——它是一个来自潜意识的危险东西,犹如核能发电或核子弹和世界和平的关系,一不小心“砰”地一声,你多年苦心营造的形象及人际关系立刻完蛋。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看待情绪的?你也许很气小孩不念书、不专心、爱玩、一天到晚打电动,但是听了教育专家的话,“生气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你改为“柔性劝导”。结果一天下来,也许工作不顺,回到家又是同样的画面;你终于抓狂了,发完一顿脾气之后,你可能反过来开始责怪自己——你看,又是情绪惹的祸。你也许很爱父母,但看着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爱乱吃药),你真是又气愤,又痛心,(只是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吵了起来,明明知道自己是为他们好,却总是没办法好好说,一说就吵架,又不能不说。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没错,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用那种口气,惹得所有人不开心。此时你也会想:都是我的情绪、我的急性子和坏脾气惹的祸。

  以上的诸多观点或诸多现象,都反映出现代人对情绪的又爱又恨。许多的励志书籍都告诉大家,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产生正面的情绪,才会有光明的人生。又有许许多多的身心医学、身心灵的专家告诉大家,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负面情绪的结果,脾气大的人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压抑情绪的人容易得癌症;于是很多生重病的人开始“修身养性”,开始学佛、上教堂,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发脾气。到底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是病会好,还是更早死?

  到底负面情绪会不会让人生病?

  关于情绪,赛斯说过一句有趣的话:“仿佛只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情绪才会被接纳为亲生子女似的。”老实告诉大家,就我对目前所有理论的了解,没有人真的知道情绪的目的及真面目,究竟而言,“情绪永远都不是问题,也绝非障碍本身。”

  情绪,或负面情绪,永远不会导致疾病。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或负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

  以上这几句话各位读者一定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情绪本身永远不是、不能也不该成为问题。如果情绪出了问题,有问题的不是情绪,而是情绪帮你指出内在问题的所在。

  许多宗教、修行派别、各式各类的修身养性之道,及乱七八糟的身心灵理论,都告诉你“问题出在情绪上”,尤其“负面情绪”不但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甚至会影响你的生理功能,造成种种疾病。因此,我们利用冥想打坐、修行转念,及合理的方法如打枕头、撕报纸、到山上大叫来调理情绪,或干脆直接压抑情绪,告诉自己要平静、要正面、要积极乐观。

  但是,我问各位一句话,万一问题不在情绪上,又该如何?

  你一向将主要焦点放在“处理负面情绪上”,而非“跟着负面情绪,透过负面情绪的指引,协助你找到真正内在的问题”。那么你之前所知道的理论、所用的方法,只不过错把冯京当马凉,不但无法帮助你解决真正内心的问题、达到身心灵和谐的境界,反而遮掩了内在的问题,创造出一种和平的假象,或人变祥和了、少发脾气了,却病得愈来愈重。一旦有了这种知识上的误解,你就会将自己的情绪视为陌生的、可怕的、危险的、找你麻烦的、不可预测的洪水猛兽;你会觉得情绪老是莫名其妙地骚扰你,或带给你麻烦。因此,你不会有一种天生受恩宠的感觉,你不会深深地感受到一种信任、幸福、安全及温暖的感受。

  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绝对值得我们的信任——不管是愤怒的、悲伤的或忧郁的情绪。且让我细说分明:

  第一:情绪是一切生命背后的推动力,它带给我们行动的力量及能量。没有情绪,我们每个人根本就懒得去做任何事。

  第二:情绪协助我们去达成与人沟通的目的。情绪可以促使我们说出内心真正地感受,去冲破人际沟通的障碍,或化解人际沟通的误会,进一步避免更大的冲突及暴力的发生。

  第三:请将情绪视为自己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不要把情绪当成问题。忠实地跟随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因此找到真正内在的问题,也许是内心的不平衡,也许是一个童年伤痛的记忆,也许是一个偏差扭曲的人生观,或早已过时的限制性信念。比如说,跟随你的儿子不念书的愤怒,或许你可以找到自己幼年失学的伤痛,自卑,或帮助你找到“低学历是导致自己这一生最大失败的唯一关键因素”这个自我逃避及自我欺骗的信念。也唯有这个方法,你才能找到导致情绪障碍的真正原因。当真正地原因被面对、被解决了,负面的情绪自然会转成正面的力量。再举一个例子,跟随你忧郁沮丧的情绪,信任你忧郁沮丧的情绪,体验你忧郁沮丧的情绪,不要恐惧它,急着逃离它、转化它,或用药压制它,它将会带你走完全程,且带你看到它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个更深的愤怒,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这个根深蒂固的信念及随之而来深深的无力感,如此,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彻底改变那带来忧郁沮丧情绪的负面信念。若非如此,你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忧郁沮丧的发作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永无休止。

  第四:透过与情绪的亲密互动,不再害怕情绪、恐惧情绪,将情绪分成正面或负面;不再与情绪为敌,试图去管理、控制或压抑情绪。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意识心(指“内我”在物质实相里的自己)、信念及情绪三者相互扶持成长的正面关系,也才能真正地联接内在的心灵,拥有内心真实的平静及力量,不再感到恐惧及孤单。

  希望这样究竟的理论及实务的操作能够帮助各位脱离情绪的困扰,祝福你!

  〈我常觉得愤怒,发了脾气后,又会觉得这样很不应该?〉

1 / 17 上一页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今日推荐

预约挂号

大家都在看

热搜推荐

诊疗

APP快速预约挂号
进入诊疗频道

问医生

我要问医生

找药品

药品通

常见病用药

进入药品频道
下载APP,每天都能看健康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