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育儿
妇科
男科
保健
饮食
性爱
心理
减肥
整形
诊疗
心血管
肿瘤科
图片
服务
39问医生
就医助手
疾病百科
药品通
首页 > 企业专区 > 苏中黄葵胶囊 > 常见问题

什么样的患者使用黄葵胶囊效果最好?

2014-06-04 来源:39健康网

A-A+

  有次会议上见到公司徐柏颐副总经理。徐总问我:“黄葵胶囊治疗什么患者效果最好?”我答:“慢性肾炎湿热证。”又问:“那么什么是慢性肾炎湿热证?”我答:“有5项诊断标准:皮肤疖肿、疮疡;咽喉肿痛;口黏口干不欲饮,脘闷纳呆;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具有以上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慢性肾炎湿热证。”徐总笑笑问:“你们怎么去向西医医生解释这些患者的症状,比如病理、生化指标等一系列的变化?或者说怎么去翻译湿热证?”我只能回答:“很难……”。

  这让我想起10年前从事药品销售时,几乎每晚都会去科室病区,翻看病历,找到最合适用本公司产品的患者,马上推荐床位医生使用。当时的思路就是要用对典型病例的疗效,来迅速提升它在治疗中的价值和品牌地位。同样,为提升黄葵胶囊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价值和品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临床使用。但是,慢性肾炎湿热证一直没有很权威的西医方面的解释,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既往研究来追寻它的答案。

  20多年来,临床医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从病因、病理、生化指标、免疫、细胞因子、血液流变等多方面论证了湿热伤肾是肾炎病机的基本特点。

  ●病因:1978年徐嵩年指出邪热内蕴常为整个慢性肾炎治疗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干扰因素。1982年张镜人提出慢性肾炎伴肾功能损害过程中,湿热是贯穿始终的病邪。1988年赵金锋认为百分之百的病例在整个病程或病程中某个特定阶段都可表现有湿热;刘志明进一步指出湿热伤肾是肾炎病机的基本特点。1991年熊宁宁复制了家兔肾炎湿热证模型,确认系膜增生性肾炎为湿热毒邪所致病理变化。1992年余江毅等提示湿热不但与肾炎或肾病的病情活动有关,而且也是导致和加重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理:余江毅认为慢性肾炎肾小球系膜增生可作为湿热证的客观指标。王付民进行4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活检,指出系膜增殖性肾炎与湿热密切相关,湿热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刘宏伟分析了168例肾活检,认为湿热证在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膜增生性肾炎等的发生率为高。陆军等对6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活检后得出结论Ig-A肾病以湿热型为主。

  ●生化指标:余江毅等通过87例临床观察,发现肾炎湿热证组尿唾液酸、尿NAG酶含量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经清热利湿治疗后,尿唾液酸、尿NAG酶均明显下降,尿蛋白亦显著降低,表明尿唾液酸、尿NAG酶可作为肾炎湿热证的客观辨证依据及疗效参考指标。余江毅等还提出甘油三脂与湿热证关系较为密切。张福生等经过6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尿β2-MG、NAG酶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测定表明湿热组较非湿热组各项指标明显升高。张福生等又选择95例慢性肾炎患者研究发现湿热证组尿β2-MG、NAG酶、溶菌酶较非湿热证组明显升高,尿渗透压降低,表明尿β2-MG、NAG酶、溶菌酶、尿渗透压可作为慢性肾炎湿热证的客观指标。刘宏伟认为湿热证组血胆固醇、甘油三脂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

  ●免疫:熊宁宁认为家兔系膜增殖性肾炎即湿热证模型属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损伤。余江毅等动物实验提示湿热病理的基础是免疫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肾小球系膜增生可作为湿热证的客观指标。刘慰祖等测定29例肾小球肾炎湿热证补体旁路途径活性,21例低于正常,经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治疗后,21例中有18例恢复正常,认为补体旁路途径的活性可以作为判断湿热证的指标。刘宏伟测定81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球内补体成分C3、C1q的沉积情况,认为其与湿热密切相关,C3、C1q在肾小球内的沉积也可作为湿热的一项指标。李俊彪等认为阴虚湿热型慢性肾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其它证型低

  ●细胞因子:朱辟疆等通过40例临床观察,得出慢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者血浆及尿IL-6显著高于健康人及虚证组,因此血浆及尿IL-6增高可作为慢性肾炎湿热证辨证的客观指标。于尔康等发现清利湿热可明显改善CGN患者的过氧化脂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微量元素Zn、Cu、Se也较治疗前升高,自由基损伤是慢性肾炎普遍的发病机理,而清热利湿可抗自由基损伤。张福生等同样得出结论,肾炎湿热证与非湿热证比较血浆过氧化脂质明显升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降。

  ●血液流变:熊宁宁的家兔肾炎湿热证模型血沉及K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余江毅等动物实验表明湿热组家兔血沉、K值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湿热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较密切联系。余江毅等动物实验再次显示:肾病湿热模型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肾小球内微血栓形成,故认为湿热与淤血胶结为患是肾小球疾病的病机特点。

  综上所述,可见湿热证在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原发性肾病湿热证发生率为47.95-100%。各地医家对于肾病湿热证的客观化研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理论和临床的进展。其中,系膜增生性肾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尿唾液酸、尿NAG酶、甘油三脂、胆固醇这几项关于湿热证的研究较为权威,也最为多数专家所认同。相信临床上在此基础上选择早期的CKD患者,用黄葵胶囊进行治疗效果最为理想。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今日推荐

预约挂号

大家都在看

热搜推荐

诊疗

APP快速预约挂号
进入诊疗频道

问医生

我要问医生

找药品

药品通

常见病用药

进入药品频道
下载APP,每天都能看健康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