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育儿
妇科
男科
保健
饮食
性爱
心理
减肥
整形
诊疗
心血管
肿瘤科
图片
服务
39问医生
就医助手
疾病百科
药品通
首页 > 医学教育 > 资讯 > 国内动态 > 学科建设

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受聘西北工大名誉教授

2012-05-03 来源:生物谷

A-A+
 
 
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受聘西北工大名誉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4月26日在友谊校区举行授聘仪式,聘请3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至此该校已聘请了包括李政道博士在的5名诺贝尔奖得主为学校名誉教授。

  受聘的3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是:20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舍特曼(Dan Shechtman)、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和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米歇尔(Hartmut Michel)。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姜澄宇致辞欢迎3位教授来校访问交流,表示该校特别希望与国际知名教授开展合作。姜澄宇亲自为3位教授佩戴校徽、颁发聘书,并称“3位诺贝尔奖得主是西工大师生的偶像”。来自德国的米歇尔教授代表3位科学家表示:希望能寻找到合适的机会与学校深入开展合作交流。

  据知,以色列材料科学家丹•舍特曼发现了准晶体分子结构,开辟了全新的研究领域。澳大利亚科学家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使溃疡病从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短疗程抗生素就可治愈疾病。米歇尔教授长期从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质的研究,成功地获得世界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晶体,并确定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关于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

  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博士是澳大利亚科学家。曾供职于于南澳大利亚伍德威尔市伊丽莎白皇后医院。1962年成为成为墨尔本皇家医院注册临床病理学医生,之后成为阿德莱德医学与兽医学研究所注册血液病学和临床病理学医师,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院研究员,珀斯皇家医院病理学家。

  他曾获得过多项奖项,如Warren Alpert基金会奖项,澳大利亚医疗协会奖,拉斯科奖,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Paul Ehrlich奖,阿姆斯特丹医学奖,堪培拉佛洛里奖章,英国皇家医学会布坎南奖章,美国富兰克林生命科学奖章,澳大利亚联邦建国百年特殊贡献奖。

  1979年华伦首次在胃黏膜中观测到了细小曲形细菌,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发现这种细菌经常出现在胃黏膜中,并和某类胃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1981年他结识了巴里—马歇尔并和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他们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细菌在临床医学上的重大作用。他们对这种细菌进行了培育,并确认为一种新的细菌种类,命名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彻底消除这种细菌可以治愈胃炎并使得溃疡不再复发。

  罗宾•沃伦与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这一发现还启发人们去研究微生物与其他慢性炎症疾病的关系。人类许多疾病都是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局限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

 

  关于米歇尔(Hartmut Michel)

  米歇尔(Hartmut Michel) 生物化学家。德国国籍。生于德国路德维斯堡。1975年毕业于德国图宾根大学并获硕士学位。1977年获德国伍兹堡大学博士学位。1981-1987年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1987年至今,先后担任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室主任、所长,并且是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委员、美国国家科学院籍院士(1996)、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米歇尔教授长期从事光合作用重要蛋白质的研究,在光合反应中心、需呼吸以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突破了膜蛋白结晶及其三维空间结构的分析,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并以3埃的高精确度确定了该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因此与他人共同获得1988年诺贝尔化学奖。此外,还确定了另一类紫色细菌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结构,解释了含高电位和低电位铁原子簇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亚单位的排列顺序变化对该色素蛋白复合物作用功能的影响。

  米歇尔教授对中国科学事业有特殊的感情,曾多次访问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培养博士生,开展合作研究。主动提出与中科院植物所等研究所合作开展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他还曾因成功地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膜蛋白晶体—紫色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而获得了许多奖。其中包括美国物理学会生物物理奖(与戴森霍费尔分享)、欧洲光生物学会奖章等。

  他同时还是维尔茨堡大学荣誉博士;伦敦帝国学院荣誉教授;北京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

 

  关于丹•舍特曼 (Dan Shechtman)

  丹•舍特曼(Dan Shechtman,生于1941年,是出生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材料科学家。在以色列理工学院先后取得机械工程学士,材料科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菲利普托比亚斯材料科学教授、美国能源部埃姆斯实验室(Ames Laboratory)助理、艾奥瓦州立大学材料科学教授。1982年4月8日,舍特曼在快速冷却的铝锰合金中发现一种新形态的二十面体相(Icosahedral Phase)分子结构,开辟了研究准晶体的全新领域。

  20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对准晶体的发现。

  准晶体,亦称为“准晶”或“拟晶”,是一种介于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固体结构。在准晶的原子排列中,其结构是长程有序的,这一点和晶体相似;但是准晶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这一点又和晶体不同。普通晶体具有的是二次、三次、四次或六次旋转对称性,但是准晶的布拉格衍射图具有其他的对称性,例如五次对称性或者更高的六次以上对称性。

  关于这种长程有序的结构,数学家在1960年代就推测出了这种对称模型。但是直到快20年后这种理论上的结构才和准晶的研究联系起来。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丹尼尔•舍特曼是第一个正式报道发现了准晶的人。1984年他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同事们在快速冷却的铝锰合金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金属相,其电子衍射斑具有明显的五次对称性。这篇文章发表于物理评论通讯(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责任编辑:颜子力)



↑点击去参与测试 拜拜粗腰肥大腿↑

今日推荐

预约挂号

大家都在看

热搜推荐

诊疗

APP快速预约挂号
进入诊疗频道

问医生

我要问医生

找药品

药品通

常见病用药

进入药品频道
下载APP,每天都能看健康猛料